鮑鋒
(湖北省襄陽市谷城縣第二人民醫(yī)院,湖北 谷城)
心肌炎(Myocarditis)是指心肌出現(xiàn)了炎性病變的一種疾病,心肌炎會導致患者的炎性病變周圍的心肌細胞出現(xiàn)變性或壞死,從而影響患者的心肌功能,進而引發(fā)各種疾病[1]。根據(jù)患者的心肌炎疾病的臨床表現(xiàn)和病理特征可以將其進行分類為急性心肌炎、暴發(fā)性心肌炎、慢性遷延性心肌炎和慢性活動性心肌炎[2]。心肌炎的臨床癥狀和很多因素有關,主要的因素為患者發(fā)生病變的范圍和病情程度,一些患者可能不會有明顯的臨床癥狀,病情較輕的患者表現(xiàn)為發(fā)熱、咳嗽、腹瀉等癥狀[3]。隨著病情的發(fā)展,嚴重患者會出現(xiàn)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休克甚至死亡[4]。本院為提高對于病毒感染致心肌炎的診斷效果,選擇64 例病毒感染致心肌炎成年患者和同時期在我院進行體檢的64 位健康人員作為研究對象,對這些對象的臨床檢查指標進行對比分析,探討分析血清CK-MB、hs-CRP 及cTn Ⅰ對病毒感染致心肌炎成年患者的診斷效果,具體的研究內(nèi)容如下。
選擇我院收治的64 例病毒感染致心肌炎成年患者和同時期在我院進行體檢的64 位健康人員作為研究對象,這些患者的納入時間為2015 年6 月至2019 年6 月,將病毒感染致心肌炎成年患者作為觀察組,將健康體檢人員作為觀察組,這些研究對象均對本次研究知曉,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其中對照組男性35 例,女性29 例,年齡25~74 歲,平均(49.31±4.64)歲;觀察組男性37 例,女性27 例,年齡24~75 歲,平均(50.04±4.71)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如年齡、性別等均無明顯差異(P>0.05)。
對兩組研究對象進行相同的臨床檢查,檢查的過程為在檢查的前一天囑咐研究對象在檢查前不能進食早餐,要空腹進行檢查。抽取檢查對象的空腹靜脈血3 mL,采集完成后立即將其送往檢查室進行檢查。使用離心機將血液中的血清分離出來,并將其放置于-20 ℃的冰箱中進行保存。在后續(xù)的檢查中,使用全自動生化儀對血清樣本進行檢查,檢查的指標為血清CK-MB、hs-CRP,這些指標的中文名稱為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超敏C-反應蛋白。其中肌鈣蛋白(cTn Ⅰ)是使用固相層析免疫分析試盤進行檢查。
血清指標陽性檢查:根據(jù)對兩組研究對象的血清相關治療的檢查結果,對CK-MB、hs-CRP 及cTn Ⅰ的陽性情況進行判斷,其中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陽性判斷值為>24.0 U/L;超敏C- 反應蛋白(hs-CRP)的陽性判斷值為>3 mg/L;肌鈣蛋白(cTn Ⅰ)的陽性判斷情況為檢測區(qū)域出血量紫紅色帶。
血清指標含量情況:根據(jù)兩組中每名檢查對象的檢查結果,進行每組的平均檢查值計算,并對其進行比較分析。
將數(shù)據(jù)納入SPSS 22.0 軟件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通過對兩組研究對象的血清檢查結果進行整理分析,其對比結果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研究對象的各個檢查指標陽性率都更高(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具體數(shù)據(jù)如下表1。
表1 兩組檢查對象的血清相關指標陽性對比[n(%)]
通過對兩組研究對象的血清檢查指標進行整理分析,其中對比結果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中的各個血清檢查指標含量都更大(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具體數(shù)據(jù)如下表2。
表2 兩組研究對象的血清檢查指標對比(±s)
表2 兩組研究對象的血清檢查指標對比(±s)
組別 例數(shù) CK-MB(U/L) hs-CRP(mg/L) cTn Ⅰ(pg/L)觀察組 64 32.85±4.61 4.98±1.23 0.52±0.14對照組 64 9.12±1.64 1.05±0.12 0.09±0.04 t 34.152 35.483 16.168 P 0.001 0.001 0.001
病毒感染致心肌炎是指由于患者發(fā)生了病毒感染所引發(fā)的心肌炎疾病,根據(jù)相關的調(diào)查研究發(fā)現(xiàn)在流行病毒感染中大約有5%的患者可能會發(fā)生心肌炎,也有些患者不是在流行病毒發(fā)病期發(fā)病的[5]。對病毒感染致心肌炎的診斷需要根據(jù)各方面的檢查結果如心電圖、臨床反應、超聲心動圖等,對于其進行確診需要進行心內(nèi)膜心肌活檢[6]。
由于對病毒感染致心肌炎的確診需要進行心內(nèi)膜心肌活檢,這會對患者造成較為嚴重的損傷,所以發(fā)現(xiàn)一種新的有效檢查方法來對病毒感染致心肌炎進行診斷,將會具有很好的臨床意義[7]。病毒感染致心肌炎在經(jīng)過恰當?shù)闹委熀竽軌虻玫街斡挥猩俨糠只颊呖赡軙谥委熎陂g出現(xiàn)嚴重的并發(fā)癥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如果對其進行治療的效果不理想,將可能導致其疾病發(fā)生轉(zhuǎn)變形成擴張型心肌病[8]。
通過對本次研究的結果進行分析可得,對兩組研究對象進行血清CK-MB、hs-CRP 及cTn Ⅰ檢查,在觀察組中的檢查指標陽性率更大,顯著的高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從這個實驗結果可以發(fā)現(xiàn),當患者患有病毒感染致心肌炎后,其血清CK-MB、hs-CRP 及cTn Ⅰ檢查陽性率很高,可以作為診斷指標。在另外一個實驗結果中,觀察組研究對象的血清CK-MB、hs-CRP 及cTn Ⅰ的含量更高(P<0.05),這個情況表明病毒感染致心肌炎會導致患者的血液中的血清CK-MB、hs-CRP 及cTn Ⅰ含量升高。如果患者沒有其他疾病影響這些指標時,對患者進行血清CK-MB、hs-CRP 及cTn Ⅰ檢查發(fā)現(xiàn)其含量明顯上升,患者的疾病很可能就是病毒感染致心肌炎。結合兩個實驗結果可以看出,將血清CK-MB、hs-CRP 及cTn Ⅰ作為病毒感染致心肌炎診斷標準具有顯著的效果。
綜上所述,對病毒感染致心肌炎成年患者進行血清CK-MB、hs-CRP 及cTn Ⅰ檢查能夠起到良好的診斷效果,更加有效的對疾病做出診斷。當患者的血清CKMB、hs-CRP 及cTn Ⅰ指標升高或呈現(xiàn)為陽性時患者很大可能就是患有病毒感染致心肌炎,值得在臨床的病毒感染致心肌炎診斷中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