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玲
(河北省滄州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河北 滄州 061001)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多發(fā)于中老年患者,是指患者的下肢由于動脈粥樣硬化導致患者的下肢出現全身動脈硬化性疾病,造成患者的肢體出現缺血[1]。如若治療不及時,會造成患者出現間歇性跛行或者壞死的癥狀,會給患者及其家屬造成嚴重的影響。因此,為了能夠提高患者治療的療效,保障患者的生存質量,本文探討綜合護理對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疼痛的療效觀察,具體如下:
選擇2016.01-2018.12,3年以內在我院治療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500例,按照護理方法的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250例,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250例,綜合護理)。護理結束后分別對兩組患者的護理結果進行分析?,F對兩組病患的病程,年齡等基本資料進行研究,表明其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對此次研究均表示知情,并自愿簽署研究同意書,此后通過我院倫理委員會對本研究的批準認可。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的方法。①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的患肢進行適當保暖,不能熱敷或者冷敷,防止出現血管收縮的正在,最好幫助患者在睡覺時取適當的體位,例如頭高腳低,幫助血液灌流至患者的下肢,也要適當更好體位,幫助血液更好循環(huán)。②護理人員可以指導患者定期進行Buerger運動,幫助患者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復下肢的功能。③護理人員需要幫助保持情緒穩(wěn)定,叮囑患者應進食低膽固醇以及高維生素的飲食,指導患者正確服藥,并觀察患者服藥期間是否有出現出血的情況。
觀察組患者采用綜合護理的方法。觀察組的患者在使用常規(guī)護理方法的基礎上增加使用中醫(yī)療法。具體如下:采用含有紅花、桂枝、乳香、沒藥、透骨草以及千年健等藥物的藥液浸泡患者的小腿,浸泡時間控制在20min以內,水溫在40度以下,最好在冬季使用,以免加劇患者肢體缺血的狀態(tài)?;蛘邘椭颊哌M行按摩,在患者肢體的患處各穴位進行輕柔,不可用力過度,定時按摩即可,以防造成患者下肢出現靜脈損失的情況,從而血液回流出現障礙。
兩組患者通過使用不同的護理方法進行護理后,比較兩組患者的疼痛評分來判斷綜合護理對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疼痛的療效。疼痛評分標準:0~100分,分值越高,患者的疼痛感越強。
將數據納入SPSS17.0軟件中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并以()表示,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并以率(%)表示,(P<0.05)為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患者共有250例,治療前的疼痛評分為(3.42±0.75),治療后的疼痛評分為(2.84±1.27);觀察組患者共有250例,治療前的疼痛評分為(3.38±0.73),t=0.6043,P=0.5459;治療后的疼痛評分為(1.90±1.05),t=9.0195,P=0.0001。兩組患者在治療前疼痛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疼痛評分數據差異顯著,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患者在休息時間感到肢體疼痛、麻木,常常伴有手腳冰涼,有時還會引起腿抽筋,患者在行走一段距離后出現肌肉疼痛等癥狀,治療此類癥狀分為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兩種方式[2]。由于動脈硬化是屬于全身性疾病,通常當患者有嚴重靜息痛或者足趾潰瘍時,才使用手術進行治療,但是手術的效果往往較差,因此,突出了綜合護理的意義。
常規(guī)的護理措施無法具體針對患者實際需要的護理需求制定相應的方案,加上治療的時間較長,也會給患者帶來一定的心理負擔,因此常規(guī)護理措施往往無法取得理想的護理效果。
與之相比,綜合護理是針對常規(guī)護理的進一步完善,利用中醫(yī)的護理技術對患者的患處進行針對性治療,例如浸泡藥物療法,可以幫助促進患者肢體的血液循環(huán),減輕患者肌肉萎縮的程度,幫助疏通患者的下肢氣血經絡,對緩解患者的疼痛具有很好的療效,在臨床上具有一定的借鑒經驗。
綜上所述,綜合護理對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疼痛程度有一定的緩解,能夠幫助減輕患者的疼痛程度,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應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