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梅
(廣西南寧市紅十字醫(yī)院,廣西 南寧 530000)
缺血性腦卒中致殘率與死亡率均較高,增加家屬、社會的負擔[1]。臨床配合的早期康復護理干預措施,對提高患者康復效果具有積極作用[2]。臨床護理路徑的出現,提高護理針對性和護理效果。本研究開展臨床護理路徑在缺血性腦卒中康復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現匯報如下。
選取2018年2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對照組(n=30):男19例,女11例;年齡46~79歲,平均(62.33±10.41)歲;左側梗死14例、右側梗死16例。觀察組(n=30):男20例,女10例;年齡47~80歲,平均(63.10±10.50)歲;左側梗死15例、右側梗死15例。對觀察組、對照組患者基本資料進行統(tǒng)計處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經頭顱CT或是MRI確診為缺血性腦卒中者[3]。本次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參與研究前家屬均知情,并簽署同意書。
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熱情接待患者,為患者與家屬講解疾病發(fā)生機制與院內各項制度,對患者實際情況與病情進行評估,開展針對性臨床常規(guī)護理干預,同時結合康復護理方案。觀察組采用臨床護理路徑下的康復護理:入院當天:入院當天向患者與家屬介紹醫(yī)院環(huán)境、醫(yī)護人員,對患者病情、認知功能、心理狀態(tài)等進行評估,了解飲食習慣,指導肢體擺放情況,強化安全與基礎護理干預,并給予心理疏導,告知患者良好心理的重要性,幫助患者樹立良好的治療信心。入院第2~4天:結合患者實際情況,開展相應的康復護理措施,即行認知功能訓練、上肢與下肢康復訓練、床邊活動指導、肢體按摩等。入院第5~13天:評估康復結果,開展針對性的拓展訓練,即先對患者認知情況進行訓練,做好并發(fā)癥預防干預,同時指導呼吸與吞咽功能訓練。入院第14天,對患者開展綜合評估,并做好針對性出院指導,強化患者出院后用藥情況,使其保持身心愉悅,強化日??祻陀柧?,提高身體素質,提醒患者按時復診。
本次干預時間為8 w。
對比認知功能、運動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認知功能:用MMSE量表評價,總分30分,分數越高認知功能越高。
運動功能:用Fugl-Meyer量表評價,總分100分,分數越高患者運動功能恢復越好。
日常生活能力:用ADL量表評價,總分100分,分數越高越好[4]。
SPSS 23.0軟件,計量資料(包括:認知功能、運動功能、日常生活能力)采用t、()檢驗及表示;計數資料(包括: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采用x2、%檢驗及表示,P<0.05,統(tǒng)計學有意義。
認知功能、運動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觀察組分別(26.45±2.01)分、(92.15±2.11)分、(91.88±1.88)分,對照組分別(17.45±4.05)分、(83.44±2.51)分、(82.95±2.02)分,組間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1例壓瘡、1例肺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6.67%(2/30);對照組:6例壓瘡、4例肺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33.33%(10/30),組間對比,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缺血性腦卒中通常會伴發(fā)神經元綜合征,如肌力下降、運動功能下降、協調能力下降等,特別是老年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會引起肢體偏癱,極大地對患者生活質量產生極大的影響。在此基礎上,對患者開展早期康復護理工作,對提高護理效果具有積極作用。
臨床護理路徑下的康復護理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措施,對促使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盡快康復具有積極作用。在缺血性腦卒中康復護理中,通過臨床護理路徑,針對不同時段開展不同的護理措施,通過有效的心理護理,可以提高患者治療信心;經運動康復護理,有效改善患者運動功能,促使肢體盡快康復;強化身體鍛煉,提高疾病抵抗能力的同時延緩衰老;此外,增強患者自身體質的同時強化機體抵抗水平,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促使患者病情盡快康復[5]。
臨床護理路徑用于缺血性腦卒中康復護理中,對提高臨床應用效果具有積極作用,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