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云燁
(江蘇省南通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江蘇 南通 226000)
筆者選取本院行多通道經皮腎輸尿管鏡取石術的78例復雜腎結石患者進行研究,探討精細護理在該類患者手術中的應用效果,現進行以下闡述。
采用分層抽樣法抽選行多通道經皮腎輸尿管鏡取石術的78例復雜腎結石患者納入本次試驗,就診時間均為2018年1~12月,入選標準:(1)有明顯手術指征,需行mini-PCNL手術。(2)均經影像學有關檢查確診。排除標準:(1)無法配合治療。(2)攜帶病原菌。(3)存在其他類型腎臟病。(4)無完整臨床資料。采用均等雙盲劃分法將其中39例納入對照組,剩余39例納入觀察組,兩組男女比例分別為22∶17、23∶16,年齡分別為28~70、29~90歲,均值分別為(47.56±8.25)、(47.60±8.30)歲。結石直徑分別為2.8~6.2、2.8~6.4 cm,均值分別為(4.05±1.15)、(4.10±1.12)cm。結石位置:左側腎結石、右側腎結石、雙腎結石比例分別為18∶17∶4、17∶17∶5。組間各項基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分組對比研究。本研究得到院內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均自愿參與此次研究并簽署有關書面說明。
1.2.1 對照組
按常規(guī)開展護理,包括入院介紹、健康宣教、術前準備、術后加強病情觀察、用藥操作及出院指導等。
1.2.2 觀察組
于對照組前提之下加以精細護理,內容如下:(1)心理干預。護士在術前應及時和患者開展交流溝通,贏取其信任,采取正確心態(tài)面對手術。(2)個體水化療法。手術前對日常飲水量開展評估,于這一基礎上增加約1000 ml溫開水供術后飲用,告知患者飲水的重要性,同時指導家屬積極進行監(jiān)督和配合。(3)鎮(zhèn)痛干預。采用自控鎮(zhèn)痛和按需止痛的方法,手術后12 h應幫助其下床活動,盡可能早期開展康復鍛煉。(4)并發(fā)癥預防。對患者的血壓水平、呼吸和血氣分析情況加強觀察,發(fā)現異常及時通報;注意血管的損傷情況,對引流液的性狀進行嚴密觀察,及時予以抗生素,利用造瘺管沖洗術減少感染出現。
(1)焦慮及疼痛評分:分別選擇焦慮自評量表評分(SAS)、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AS)對兩組護理前后的焦慮及疼痛程度開展評估,分數越高,表明焦慮或者疼痛越嚴重。SAS 評分:<50分為正常;50~60分為輕度焦慮;61~70分為中度焦慮率;>70分為重度焦慮。VAS評分:0分為無痛;1~3分為疼痛較輕,處于可忍受范圍內;4~6分為中度疼痛,機體感覺疼痛劇烈,忍受有限;7~10分為重度疼痛,機體無法耐受。(2)并發(fā)癥:包括出血、尿瘺、血栓形成、感染、發(fā)熱及腎周積液等,統計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3)護理滿意度:采用自制調查問卷,內容包含滿意、一般和不滿意等選項,對總滿意度進行觀察??倽M意度=(一般+滿意)/總例數×100%。
組間差異利用SPSS 18.0軟件進行處理,計量和計數數據分別用(±s)和率(%)表示,分別進行t檢驗和x2檢驗,當P<0.05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前,兩組S A S 及VA S 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SAS(41.58±5.98)及VAS評分(1.02±0.40)比對照組(50.25±5.29)(1.85±0.45)更低(P<0.05)。
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7.69%)比對照組(20.51%)少(P<0.05)。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4.87%)比對照組(82.05%)高(P<0.05)。
腎結石屬于臨床最常見的一類泌尿系統結石,而復雜腎結石則是腎結石中最復雜的一種類型,多見于30歲以上男性,復發(fā)率較高,會對患者腎臟功能造成嚴重損傷,使其生活質量下降,因此需及時接受相應治療[1]。經皮腎輸尿管鏡取石術作為一類微創(chuàng)術式,是治療復雜性結石的一種主流術式,而患者在治療期間情緒或者心理應激問題均會直接影響其依從性,進而影響手術恢復和疾病預后,且術后極易出現并發(fā)癥,因此,需要制定出一種涵蓋面廣、針對性的護理方式和手術相輔相成[2]。本文研究發(fā)現,護理后,觀察組的SAS及VAS評分比對照組低,并發(fā)癥出現比對照組少,護理滿意度比對照組高,分析原因可能是精細護理從心理干預、鎮(zhèn)痛干預、個體水化療法、睡眠護理、營養(yǎng)干預和并發(fā)癥預防等多個方面開展護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促進其合理排尿,提供營養(yǎng)支持,避免并發(fā)癥出現,減輕其疼痛感和腎損傷,提升其舒適度和滿意度,對改善其疾病預后有著重要的輔助作用。綜上,復雜腎結石患者行多通道經皮腎輸尿管鏡取石術中采取精細護理效果明顯,值得臨床借鑒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