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厚,高帆,王恩慧,陳國慶,韓書超
(1.龍口市現(xiàn)代果樹技術研究所,山東龍口265718;2.龍口市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中心;3.巴斯夫(中國)有限公司;4.煙臺市園林綠化工程公司)
褐斑病在中國最早是1913年在湖北省蘋果樹上發(fā)現(xiàn),是導致蘋果樹早期落葉的最主要病害(圖1),目前在中國所有蘋果產(chǎn)區(qū)均有發(fā)生[1]。近年來由于農(nóng)藥使用不科學,病原菌抗藥性增強,防效逐年降低。在雨季雨量偏多的年份和地區(qū)常流行成災,造成6~9月大面積落葉,影響果實的膨大和花芽分化,嚴重時發(fā)生枝干日灼,晚秋二次開花,導致冬季發(fā)生低溫凍害,對當年和次年蘋果產(chǎn)量和品質造成極大影響。為了篩選防治蘋果褐斑病的高效藥劑,2019年在煙臺蘋果主產(chǎn)區(qū),對5種殺菌劑進行蘋果褐斑病的田間藥效比較試驗,報告如下。
供試藥劑5種:①35%苯甲·吡唑酯懸浮劑(SC),上海悅聯(lián)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chǎn)。②碧翠,即16%二氰·吡唑酯水分散粒劑(WG),巴斯夫(中國)有限公司提供。③拿敵穩(wěn),75%肟菌·戊唑醇WG。④好力克,43%戊唑醇SC,與拿敵穩(wěn)同為拜耳作物科學(中國)有限公司提供。⑤世高,10%苯醚甲環(huán)唑WG,先正達生物科技(中國)有限公司提供。
試驗設在山東省龍口市黃城陽村蘋果園。園地丘陵地,砂壤土,pH值6.2,有機質含量1%。栽植品種紅富士,株行距3m×4m,樹齡21年生,每年每666.7m2施有機肥250kg,果樹專用復合肥80~100kg,大量元素水溶肥30~40kg,澆水7次,管理水平中等。歷年蘋果樹褐斑病發(fā)生普遍。
參考藥劑說明書施用濃度,試驗設5個處理:①35%苯甲·吡唑酯2500倍液。②碧翠1000倍液。③拿敵穩(wěn)3000倍液。④好力克2500倍液。⑤世高1500倍液。以⑥清水做對照(CK)。每處理2株為1個小區(qū),隨機區(qū)組排列,重復3次。
試驗噴藥3次,8月5日、8月18日、9月16日各噴1次(2019年龍口5~7月少雨,首次施藥時間延后30天,噴藥時未見發(fā)病)。采用歐森OS-30型高壓機動噴霧器,工作壓力3.0MPa,3孔噴頭,噴孔直徑0.8mm,將藥劑二次稀釋到所需濃度,全株枝葉均勻噴霧,每株用藥液6kg。試驗期間未噴施其他殺菌劑。其他管理全園統(tǒng)一。
3次施藥時當天均為晴天,微風。最低氣溫19℃,最高氣溫32.6℃,平均相對濕度68.67%,無降雨,無惡劣氣候因素出現(xiàn)。試驗期間總降雨量174.6mm,其中8月11日降雨量134.0mm。
調查4次,分別在噴藥前(8月5日)、第2次噴藥后20天(9月7日)、末次噴藥后11天(9月27日)、末次藥后23天(10月9日)進行。每小區(qū)2株樹均調查,在每株樹的東、南、西、北、中5個方位的樹冠中部取樣,每次每處隨機調查2個當年生中短枝,每株10個枝條,調查全部功能葉片,記錄總葉數(shù)、各級病葉數(shù)。
病葉分級標準:0級,無病斑;1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10%以下;3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11%~25%;5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25%~40%;7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40%~65%;9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65%以上。計算:
病情指數(shù) = ∑(各級發(fā)病數(shù)×該級代表值)/(調查總葉數(shù)×最高級級數(shù))×100
防效[2](%)=(對照病情指數(shù)-處理病情指數(shù))/對照病情指數(shù)×100
由表1可見,5種藥劑對蘋果褐斑病的防治效果,以35%苯甲·吡唑酯2500倍液、16%二氰·吡唑酯1000倍液的防治效果好,末次防效均在90%以上;其次是75%肟菌·戊唑醇3000倍液防效87.7%。43%戊唑醇2500倍液、10%苯醚甲環(huán)唑1500倍液的防效較差。試驗期間,未發(fā)現(xiàn)供試藥劑對富士蘋果葉片、果實等有不良影響。
表1 5種殺菌劑防治蘋果褐斑病的效果
試驗結果表明,35%苯甲·吡唑酯、16%二氰·吡唑酯對蘋果褐斑病防效突出,75%肟菌·戊唑醇也有較好的效果,均可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推廣應用。其中35%苯甲·吡唑酯SC防治成本較低,效果突出,非常適合用于套袋蘋果園褐斑病的防治;16%二氰·吡唑酯WG、75%肟菌·戊唑醇WG在套袋后施用,藥成本較高,可在免套袋蘋果園施用,既可防治蘋果褐斑病,還可防治炭疽病、輪紋病等果實病害,性價比大幅提升。戊唑醇、苯醚甲環(huán)唑屬三唑類藥劑,其作用位點單一,十幾年來連續(xù)使用已經(jīng)產(chǎn)生抗藥性,應減少應用次數(shù),并與不同作用機理的藥劑輪換或混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