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玉娟 馬文平
(湖北省鐘祥市柴湖鎮(zhèn)希望小學,湖北 鐘祥 431900)
語文是學生接觸語文知識、學習掌握語言的基礎學科,小學是語文教育教學的基礎階段,在小學階段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學生學好語文奠定關鍵基礎。根據(jù)小學生生理特征和心理特性,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以激發(fā)文本閱讀興趣為主,不斷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教師作為傳道授業(yè)解惑者,應不斷加強自身文化素養(yǎng)和教育教學水平,挖掘文本閱讀魅力,不斷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模式,深入研究語文基礎知識,從細節(jié)出發(fā),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讓學生穩(wěn)固掌握文本基礎知識。但是,現(xiàn)階段我國小學語文教師普遍對于文本閱讀重視力度不高,使學生缺乏良好的文本閱讀習慣,導致小學生人均閱讀量偏低,不利于小學生對文本全面了解以及自身整體素質的提高,降低語文教學水平。
應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要擺正角色定位,充當教學引導者,確立學生主體地位。教師應摒棄傳統(tǒng)教學理念,統(tǒng)籌引導學生文本閱讀,滿足現(xiàn)代小學教育基本教學要求,提升小學教育整體教學質量,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增強學生學習熱情,增加學生課堂參與度,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文本閱讀的學習中。同時,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自我閱讀過程中,應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重視學生感受,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文本閱讀習慣,促進課堂教育教學質量顯著提高,促使學生綜合素養(yǎng)全面提升。
學生的閱讀量與學生的理解能力直接相關,語文教師雖督促學生大量文本閱讀,但因為學生被動被迫閱讀,為完成相關學習任務進行閱讀,缺少思考,使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沒有得到有效提高。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必須讓學生真正熱愛文本閱讀,并對文章進行深入思考,理解文本的內(nèi)容和情感?;陂喿x理解能力提高需要堅持不懈地加強閱讀,切勿秉持一蹴而就的思想,切忌急功近利。
小學生處于語文學習初級階段,具有較強可塑性,教師在文本閱讀教學過程中可充分挖掘學生潛能,提高學生自主文本閱讀能力,為后續(xù)語文學習奠定基礎。興趣使學生自覺主動進行文本閱讀,教師要注重提高文本閱讀的趣味性,幫助學生總結技巧,提高閱讀能力,培養(yǎng)其良好閱讀習慣,提高其自主學習能力,養(yǎng)成終身閱讀的觀念。
興趣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工具,教師為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需要積極擴展知識,營造趣味教學環(huán)境,聯(lián)系實際生活,加強課堂文本閱讀教學,提高學生的閱讀量。例如,對文本出現(xiàn)難以理解的文本字、詞、句進行趣味性分析,增強文本教學吸引力,激發(fā)學生文本閱讀的興趣。教師也可以采用設置懸念的方法,進行問題導入,結合教學內(nèi)容引導學生探索,激發(fā)學生深入閱讀的興趣。
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應備課充分,構建生物形象的閱讀情景,設計趣味切入點,高效導入,幫助學生快速進入閱讀情境。針對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生理特征,采用豐富的肢體動作、童趣的表情語言增加文本閱讀趣味性,結合針對性導入問題,激發(fā)學生探索欲和好奇心。例如,教師在講解《長城和運河》這一課文中,首先可通過構建文本閱讀情景,激發(fā)學生同理心,讓學生對文本閱讀興趣盎然,愉快輕松的尋找文本閱讀問題答案,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文本閱讀習慣,提升語文素養(yǎng)。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激發(fā)學生文本閱讀興趣,要注重挖掘文本魅力,理清文本脈絡,抓住文章關鍵詞,迅速有效地實現(xiàn)與文本的對話,使學生感受語文的優(yōu)美語言,提高學生文本閱讀興趣。語文具有音律美,語言美,遣詞造句之美的特征,教師通過培養(yǎng)學生文本閱讀的良好習慣,幫助學生感受文本閱讀的內(nèi)在美感,提升想象力。例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進行戲劇排練朗讀、角色扮演朗讀和演講式朗讀示范,融入感情,使學生深入感受朗讀文本的魅力,讓學生與文本展開心靈對話,激發(fā)學生對文本閱讀的熱情,感悟其中人文魅力。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激發(fā)學生對文本閱讀的興趣具有重要價值和意義,教師應加強營造趣味閱讀情境,分析小學語文教學文本閱讀現(xiàn)狀,深入挖掘文本魅力,進行生動朗讀示范,提高學生文本閱讀興趣,使學生全面提高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