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工業(yè)大學附屬中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博蘭霓的知識論認為,人的創(chuàng)造來源于兩種意識,即“集中意識”和“支援意識”?!凹幸庾R”是指我們在思想的時候總是有一個集中的興趣或意圖;“支援意識”是指我們在思想的時候,都受我們在潛移默化中所受教育的影響。
美國學者博蘭尼(M.Plani)說:“在支援意識中可以意會而不可以言傳的知的能力是頭腦的基本力量?!币虼?,要有創(chuàng)造,每個人都要儲存一些與自己專業(yè)相去甚遠的“支援知識”和“支援意識”。所以教師要具備與專業(yè)相近甚至有的是相去甚遠的知識,并且興趣愛好廣泛。
以往上課的時候,因為大多數(shù)時間使用幻燈片,所以,我的寫的板書字數(shù)有限。當我意識到小組合作探究學習之前,教師的“支援意識”在板書的書寫上也有體現(xiàn)的時候,我漸漸地開始多書寫板書。我站在講臺上,我把“支援意識”這四個字寫在黑板上。我跟學生們講什么是支援意識。舉個例子,在講李商隱《錦瑟》一詩的時候,我們要合作探究一道題是:本詩的主旨是什么?這道題可以說說自己的看法。學生們很懵,不知道說什么,也不知道如何討論,這樣下去,跟本談不到課堂的高效。于是我把《錦瑟》意旨的學術界觀點寫在黑板上:戀情說,悼亡說,詠瑟說,政治說,編集自序說。
其實本可以不用寫在黑板上,有很多老師愿意在講臺上說出來,讓學生細細品味。但我覺得把他們寫在黑板上是一種“支援意識”的體現(xiàn),學生們看的也比較直觀,感觸也深,所以學生們就這個問題展開了小組討論的時候也會徑直地選取自己感興趣的觀點。不可否認教師的“支援意識”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運用非常重要。
在常規(guī)的教學中,因為有導學案的幫助,有很多問題都是提前預設的,但在小組合作探究中很多問題我也是從學生那里發(fā)掘出來。一次,我對課前布置的導學案中《林黛玉進賈府》中我讓部分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了課上小組學習。學生們提出許多不同的問題,于是,我挑了一個大家普遍質疑的點并把這個問題進行了一下“支援”,變成了有思維含量的設問,就是作者為什么寫王熙鳳出場的時候與別人不同,有沒有什么其他用意呢?學生們討論的很激烈。有的小組討論之后派出代表發(fā)言說:“王熙鳳出場時,作者用了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寫作手法。王熙鳳之所以敢這樣,我想是因為在賈府中有著特殊的身份與地位??墒俏医M有個地方不太明白,為什么面對如此放誕無禮的出場,賈母并不生氣,卻是“笑道”:說你只叫他‘鳳辣子’就是了?!彪y道就僅僅因為賈母喜歡她嗎?我說,你這個問題很有意義,哪個小組能為他解決一下。接著,另一個小組代表站了起來,說這當然可以說明賈母寵信她了,感覺她就像是集萬千寵愛集一身,所以才敢如此恣行無忌,但還可以看出來她非常潑辣。在賈母說她是破落戶的時候,她還在放誕無禮地笑著呢等等,學生們都積極的發(fā)表自己小組的看法。
我對學生說小組合作探究問題的時候,是一種思維的發(fā)散與思想的碰撞。其實,綜合大家所說的便是這道題的答案,這個問題是學生主動提出來了,我只是在設問的時候增加了思維含量,學生們在課上小組合作學習中就能很好地解決了。大家參與進來,積極思考才是最主要的。有時候還真會達到一問激起千層浪的課堂效果。
在我的作文課堂上,我一直主張作文的小組面批,這是教師支援意識的體現(xiàn)。葉圣陶先生曾說:“給學生改作文,最有效的辦法是面批?!彼^面批,就是收到學生的作文初稿時對深入到小組,對小組成員的文章進行面對面指導,然后再要求學生按照教師的指導對作文進行修改。
小組合作批改作文,然后教師面批是作文教學中最典型的因材施教方式,也是學生最愿意接受的批改方法。例如高一、一班的一次月考考的命題作文《雨過天會晴》,我看了學生們寫的作文,寫記敘文的感情融入的太少,寫議論文的論據(jù)只有個別人使用的恰當。于是,在一堂作文課上,我要求學生們重新寫一遍作文,并告訴學生們,寫完的學生要進行小組互批,實在不會批改的小組拿給我批改,即使我的時間太緊、工作量很大,每個小組最后的文章也都要拿給我批改,小組長要自己找時間來我的辦公室聽取我對整個小組作文的面批反饋。
有的小組的學生作文語言流暢,層次分明,互相照應但缺乏感情,就需要我當面對給小組長講解如何在記敘的時候加入感情;有的小組的學生作文論據(jù)非常到位,但是文章整體的感覺差了一些,這就需要我來好好給小組長講講作文的論據(jù)如何與論證相結合;還有的小組學生作文就是典型的不成型的作文,所以我需要保持足夠的耐心,與這個小組的各個成員一起分析不成型的原因,根據(jù)作文的內(nèi)容、表達的中心與學生一起設計,怎樣開頭、結尾,怎樣的表達方式更好。其實,這些都是我的“支援意識”的體現(xiàn)。
回頭想想,高效課堂的本質其實就是采用最適合教師和學生的課堂組織形式,把學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課堂教學上來,使學生最大限度的學到知識、提高個體能力。所以,我在了解支援意識的基礎上,我在語文課堂小組合作教學中進行了大膽的嘗試與運用,都有了很好的效果。高校課堂的之路我會一直探究下去,希望能為我校的有效教學與高效課堂的探索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