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市興隆縣興隆鎮(zhèn)學區(qū)北區(qū)小學,河北 承德 067399)
低年級小學生由于年紀比較小,其剛剛步入小學學習的殿堂,剛剛接觸語文閱讀知識的學習,所以閱讀教學對小學生來說是十分重要的,這就要求教師能夠深入了解小學生的學習特征,在小學閱讀教學中開展合理的閱讀知識教授,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以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能夠更好的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進行語文知識的學習,提升學生學習閱讀知識的興趣,提升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下文就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的改革展開論述。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在傳統(tǒng)的數(shù)學知識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師教學方法死板,學生只能被動的進行閱讀知識學習,只能被動的讀,從而嚴重影響了閱讀教學的效率,那么教師想要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就必須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改變教學方法,以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小學低年級學生,還處于玩耍和游戲占主要位置的狀態(tài),在嚴肅的學習生活中,孩子如果能感受到閱讀的樂趣相當于為學生認識世界、了解世界開啟了一扇大門,能開闊視野,幫助孩子延伸樂趣。另外,閱讀能夠幫助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給孩子提供自由和快樂的空間,能讓學生體驗在游戲中體驗不到的快樂,從而讓孩子的世界更加豐富多彩。
教師還應該為孩子感受閱讀的樂趣創(chuàng)造條件。教師在選擇閱讀材料和表現(xiàn)形式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是否能夠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能夠自覺地投入到閱讀。那么教師就可以利用創(chuàng)建具體閱讀情境的形式,豐富閱讀課堂教學內容,提升學習學習欲望,例如: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前后課文對照的情境。比如對《操場上》的情境創(chuàng)設:“同學們,當下課鈴打響時,你們都會在操場上做些什么呢?那么我們現(xiàn)在去操場上去看一下好不好?”這樣一激,很容易的就把學生引入情境,進而在根據(jù)文章內容對操場上的情境進行描述。此外,教師在創(chuàng)設情境過程中,需要針對學生的愛好性導入。比如在《植物媽媽有辦法》的課文中,教師可創(chuàng)設情境:“同學們,你們喜歡蒲公英嗎?這節(jié)課,我們就看看蒲公英媽媽是怎樣讓孩子去旅行的呢?”這樣一激發(fā),能夠讓學生產(chǎn)生思考,蒲公英的孩子是什么?蒲公英是植物,怎么可以自己去旅行呢?從而引發(fā)了學生讀書的欲望產(chǎn)生了,為學習文章內容作了鋪墊。
依照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語文的學習過程應該表現(xiàn)為,從基礎到高級,先學習生字、生詞,其次是句子與段落、篇章,本著這樣的順序學習能夠提高學生的效率,然而,經(jīng)過大量的學習實踐表明,這種教學方法的確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發(fā)揮作用,然而,他并不符合學生接受與認知語言的規(guī)律,教師應先讓學生了解閱讀材料,從這篇材料的創(chuàng)作過程,作者的寫作情感——使學生暫時了解這篇文章的整體思想,也就是中心思想,使學生在整體上對文章有一個大概的把握,提升教學的整體性,進而再進行閱讀教學,例如:對于一些閱讀題目,通過上下文來推斷詞語的意思——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下,學生就無從下手,這樣就要降低了學生的語言分析能力,單純掌握一些死板的知識也無濟于事,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其中就是強調的這一點,通過改變原來的教學思路,通過從整體把握文章,能夠達到對學生的語言能力的有限鍛煉,學生具備了語言能力,就會在以后的學習中,自行理解與推敲一些意思,進而實現(xiàn)學生閱讀能力的總體提高。
閱讀技巧是學生閱讀文章的基礎,所以教師指導小學低年級學生閱讀時,除了進行識字訓練打好基礎外,還要教給學生基本的閱讀技巧。其中,最基礎也最常見的方式就是引導學生學會查找文章中心內容和段落的中心句子,懂得如何概括段落大意。如指導學生閱讀《難忘的一天》這篇文章時,先讓學生對文章進行通讀,讀完課文之后,筆者提出以下問題:“文章中的我最難忘的一天是哪一天?為什么這一天這么難忘?”很快,學生便從第一自然段中找到答案。接著,筆者再一段段地講解,講解過程中要求學生概括段落大意。還可以針對段落中的重點句子重點指出,并選取重點句子的重點詞語遣詞造句,以此加深學生對詞句的理解,培養(yǎng)運用知識的能力。
低年級小學生應在教師的指導下,選擇合適的課外讀物,以拓展學生的閱讀面,并確保閱讀內容符合低年級小學生閱讀心理,以免因為閱讀材料難度過大,超過自身能力范圍,反而挫敗閱讀積極性。例如,教師可以選擇一些通俗易懂,配有注音、插圖,可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的書本,如,《西游記》《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話》等等,這些書本的內容有韻律,情節(jié)富有變化性,感情色彩豐富,對于學生的個性、人格形成十分重要。同時,教師還應實時關注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表達自己的讀后感,如,對于孫悟空、匹諾曹等人物的看法等等。
綜上所述,在小學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該不安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觀念,使語文教學能夠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順應新課程改革的趨勢,在閱讀教學中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小學生創(chuàng)建具體的教學情境,加強語文教學的整體性,以提升小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能力,此外,教師還應該合理教授學生閱讀技巧,以提升學生的閱讀效率,拓展學生的閱讀面,使閱讀教學改變傳統(tǒng)教學中僅僅局限于語文課堂教學中的現(xiàn)狀,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增長,提升小學生的閱讀水平,提升小學閱讀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