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娟
(新疆醫(yī)科大學高等職業(yè)技術學院 (巴州校區(qū))新疆庫爾勒市 834001)
新世紀之后,國際間的文化信息傳遞、交流,變得更為頻繁,進而推動了多元文化思潮向高校涌入的情況出現(xiàn),而在此背景下,關于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開展,就顯得尤為重要了,不僅會對教學工作成果產(chǎn)生影響,且對大學生正確理想信念樹立作用深遠,故而,無論從個人角度出發(fā),亦或高校、社會角度出發(fā),都應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開展進行更深層次的探討,并找出不足,予以解決。
在新文化、新思想不斷涌入高校校園的新社會背景下,筆者認為,唯有從高校思政教育方面加以引導,才能去其糟糠,取其精華,助力學生正確理想信念樹立,由此可見,對其相關問題深研的意義之大,下文中,將從學生、高校兩個層面出發(fā),對其意義進行分析。
高校層面。其一,為高校教學工作開展做鋪墊。高校教學工作的有序開展,不僅需要良師所輔,還需學生的積極配合,而學生的積極配合是以正確理想信念為基礎,方可實現(xiàn)的,在樹立正確思想之下,學生自主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提升自我學識。因此,在學校成功開展思政教育后,學生的整體思想道德、人生理念,均會得到質的提升,會成為積極向上的學生,在教師開展其他教學工作之時,能主動配合,使高校教學工作有序、有效開展。其二,為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淙瞬抛龌A。新世紀之后的我國,各行各業(yè)都在飛速發(fā)展,而人才是發(fā)展的關鍵,高校又是國家人才培養(yǎng)的搖籃,因此,注重高校人才培養(yǎng)十分重要。這里所指人才,是集思想道德、人生理念、職業(yè)技能為一身的高素質人才,而這種人才,是需要高校合理運用思政教學活動進行引導,才能獲得,故而,可以說對思政教育的探究,是高校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淙瞬诺幕A。
學生層面。其一,利于正確理想信念的樹立。正確理想信念是當代大學生的思想靈魂,是當代大學生的精神支柱。高校通過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對一些學生的思想進行引導、糾正,并通過一些思想教育活動,將理想信念堅定,使學生認識到正確理想信念的本質,且更加堅定這一理想信念。其二,利于學生提升自我的精神層次。通過學習正確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夠讓學生在多元文化思潮下,分清何為正確思想、正確政治,進而將其付之于行動,提升自己,引導他人,為新社會主義構建添磚加瓦。
就目前情況而言,我國高校在思政教育工作開展方面整體狀態(tài)良好,但在某些部分依然白璧微瑕,筆者將其具體情況歸結為下:
整體狀態(tài)良好,工作開展有效。目前全國各大高校,在響應國家號召的同時,自身也在注重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例如開設思政教育課程,組織思政教育活動,表彰思想政治優(yōu)異學生等,多種舉措的并行,成為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理念信仰的關鍵,與此同時,各院校之間也在不斷加強聯(lián)系,相互借鑒成功閥門,將之運用于教學工作之中,推動思政教育工作有效開展。
部分白璧微瑕,優(yōu)化正在進行。新世紀之后,多元文化紛紛涌入我國高校之中,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開展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如理念意識模糊、社會責任感缺失等等,而高校針對此情,也在積極采取措施,努力引導學生明晰理念、端正政治信仰、樹立社會責任感等,故而,雖偶有欠缺,卻在不斷完善。
轉變教學理念是實現(xiàn)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有效開展的關鍵。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主要以理論灌輸為主,而為了能夠更好的發(fā)揮出思政教學工作的效果,可轉變教學理念,從教學模式入手整改,如采取實踐性教學活動,或采用多媒體教學方式,與生活實際緊密相連,勾起學生內(nèi)心共鳴,促進學生思想道德全面提升。
采用“理念+實踐”教學模式。以往的將教學重心放在理論教育上,以難以引導當代學生樹立正確思政理念,因此,可采用“理論+實踐”的教學方式,采用多媒體教育,在闡明理論的同時,以圖文形式,借助多媒體,將實際事例呈現(xiàn)給學生,也可以舉辦與之相關的課外實踐活動,讓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課堂中教授的思政理論知識。
注重與專業(yè)結合。一些學生往往忽略對思政課程的學習,盲目的認為,大學的任務就是只要學好專業(yè)知識就可以。而作為教師,應把握住學生的這一思想活動,將思政教育與其所學專業(yè)結合起來,以此增強思政課程對學生的吸引力,在有效開展思政教學活動的同時,助力專業(yè)課程教學成果提升。
優(yōu)化校園環(huán)境。良好的校園環(huán)境,對于思政教育工作開展事半功倍,因此,優(yōu)化校園環(huán)境十分重要。例如進行文明校園活動宣講、爭創(chuàng)文明班級等,而這些活動的開展,當以文化為載體,以理論引導為主旨,以樹立正確思政意識為目標進行,在優(yōu)化校園環(huán)境的過程中,將思政教育工作有序開展。
完善教育機制。對于提高思政教育工作進展意義重大。其一,建立激勵機制,鼓勵高校教師勇于突破、高校學生勇于創(chuàng)新,尋求切合時代發(fā)展需求,符合自身工作、學習的思政模式;其二,創(chuàng)新思政教育考核,可將思政教育考核設置為“理論+實踐”模式,讓學生將理論用于實踐,鞏固理論知識,樹立正確思政意識。
綜上所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對于高校與學生個人發(fā)展而言,均有重要意義,因此,在當前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更要重視思政教育工作,在堅持響應國家號召的前提下,從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育環(huán)境等多方入手,加以完善,進而確保當代大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思政意識,成為社會所需的德才兼?zhèn)渲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