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蕾
(河北省霸州市勝芳鎮(zhèn)東方小學,河北 霸州 065700)
古詩詞是中國文化的精粹,從小就培養(yǎng)學生學習古詩詞、感受古詩詞的精深文化是教育的重要內容。古詩詞以意境之美為特色,然而由于小學生的感官體驗都比較匱乏,很難去很好地體會詩詞的意境之美并將詩詞靈活地運用到生活實際中去。突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教師從學生的特點出發(fā),通過新穎的教學模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幫助學生豐富詩詞意境的感知體驗,從而促進了學生深刻理解古詩詞的能力。
對于古詩的背誦一定要培養(yǎng)學生欣賞朗誦、理解背誦的習慣,因為死記硬背是很難吸收詩的營養(yǎng)的。首先欣賞朗讀可以幫助學生去融入詩的意境,在這個基礎之上進行內容記憶就比較簡單和牢固了。例如:《村居》為我們展現(xiàn)出了一幅早春之景,描繪了孩童放風箏時的歡樂。教師首先通過朗讀,培養(yǎng)學生感受美、欣賞美的能力,并通過想象領悟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在教學中,教師要重點引導學生通過“長”“飛”“拂”“醉”等字眼體會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機,通過“歸來早”“忙趁”使學生能體會孩童歡暢的心情。在初步學習了詩的基礎上,教師問學生:“想不想加入他們放風箏的隊伍?這樣吧,讓我們一起放飛心愛的紙鳶,一邊用詩歌表達自己的心情。”然后鼓勵學生有感情的去朗誦這首詩。學生帶著欣賞的心情歡快地朗誦這首詩,最后教師說:“早春的山村,草長鶯飛,楊柳依依。孩子們也將自己心愛的風箏放飛。多美的春景圖呀!它不僅吸引了詩人高鼎,也迷住了大家。我相信這一首古詩你一定能背下來?!痹谛蕾p中反復朗讀,學生很快地就背誦下了這首詩。
由于學生的生活體驗比較少,對詩人的情感變化也不能很好地去感受,而想象則可以給學生營造一個體驗的空間,因此,在古詩教學中運用合理的聯(lián)想,可以幫助學生深入地理解詩的含義。例如《楓橋夜泊》全詩寫的是一位旅途中的游子,夜泊楓橋時所領略到的一種凄清、寂寥的景色,以及由此而產(chǎn)生的愁緒。教學的目標就是使學生想象詩句描寫的意象、領悟詩的意境、體會游子的鄉(xiāng)愁。小學生一般都沒有這種鄉(xiāng)愁的經(jīng)歷,都是在溫室中成長的花朵,為了使學生能感受到這種意境,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詩中的情境,引發(fā)學生的聯(lián)想:“在一個月色朦朧、秋霜漫天的夜晚,你坐的小船??吭跅鳂蜻?,天氣寒冷,你把外衣裹得緊緊的,江邊的片片楓葉和江面上的點點漁火使你感到孤獨,使你難以入眠。此時,寒山寺的鐘聲傳到了你的客船上……此刻,你的心里會想些什么呢?”當學生把自身的角色融入詩的意境中,情感自然也就變得豐富起來了,學生們的感悟一個比一個深刻,仿佛已化身為詩人在楓橋夜泊之中。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是用色彩、形象、聲音來思維的?!痹诠旁娊虒W中,為了豐富學生的感知,使詩的意境更加形象地呈現(xiàn)在孩子們的面前,可以用音樂、圖畫或者繪畫與詩詞結合的教學方式。例如《江南》是一首選自《漢樂府》的古詩,描繪的是江南水鄉(xiāng)人們采蓮的情景。前兩行寫了江南水鄉(xiāng)的美,是采蓮的好地方,后五行寫了魚兒在蓮葉間游水嬉戲的情景。整首詩語言生動活潑,通俗易懂,讀起來心情愉快,朗朗上口,便于在讀中陶冶兒童美的情操。然而,由于一年級的學生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基礎都相對缺乏,不能很好地體會古詩的韻律及古詩描述的唯美意境,對詩句的理解和感受都存在一定的困難。為了使學生能主動感知體驗,教師可以通過音樂及畫面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詩中美好的意境。教師用多媒體展示出幾幅美麗的江南水鄉(xiāng)之景,并讓學生們來說一說自己都看到了什么畫面、畫面美在哪里。在美圖的吸引下,學生們都非常積極地去描述自己所看到的畫面,仿佛身臨其境一般。接著,教師再播放一段輕柔的音樂,帶領學生們在美妙的音樂聲中去捕捉采蓮的歡樂和游魚自由、歡快的場面。畫面、音樂與詩的結合,將詩句的意境之美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豐富了學生的感知體驗,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感受詩中的意境。
學生與古詩之間產(chǎn)生的距離感往往是因為詩詞內容和學生生活實際沒有什么聯(lián)系,因而學生對古詩的理解和運用就比較生硬、不夠靈活。我們教學的目的就是為了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那么在古詩教學中,教師就要多從聯(lián)系生活的角度,去培養(yǎng)學生運用詩詞的意識和能力。例如《小兒垂釣》是一首比較貼近我們生活的詩,教師以談話的形式導入新課:“同學們,你們有過釣魚的經(jīng)歷嗎?或者你們見過別人釣魚嗎?今天啊,咱們就來一起看看文中的小男孩是怎么釣魚的?!痹诮虒W過程中,老師引導著說:“男孩釣了半天還沒釣到一條魚,他透過清澈的河水看到一條小魚慢慢游過來了,眼看就要上鉤了,這時遠處有個人路過這里,發(fā)現(xiàn)了這個釣魚的男孩,于是向他問路。如果你就是這個釣魚的孩子,會怎么辦呢?”這時,學生就開始把詩的情境轉移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教師讓學生來演一演,學生都是這個專心學釣魚的孩子,老師是那個問路的人,學生們紛紛做出釣魚的樣子。然后老師開始問路:“請問漁光村怎么走啊?”學生熱情地幫助老師指了路,老師夸贊學生說:“你們真是一群聰明的孩子,即使陶醉在釣魚的樂趣中還不忘幫助別人?!蓖ㄟ^生活情境的模擬,使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詩在生活中的運用。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將詩詞的意境以角色扮演、多媒體教學情境展示、游戲教學等方式呈現(xiàn)出來,豐富學生的審美和感知體驗,使學生在輕松、愉快、豐富、活躍的課堂氛圍中去領悟詩詞文化,學好古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