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華
(河北省蔚縣涌泉莊鄉(xiāng)中心學校,河北 蔚縣 075700)
《語文課文標準(實驗稿)》明確指出:“習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闭Z言文字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發(fā)展,小學作文教學從教學觀念到教學方法都發(fā)生了可喜的變化,但事實上,小學生一談到寫作文就唉聲嘆氣,一提起筆就抓耳撓腮,面對題目是“橫眉冷對習作紙,低頭干啃鉛筆頭”。大部分學生對作文產(chǎn)生畏懼、厭倦的心理,是什么原因?qū)е逻@樣的呢?
1.視野狹窄、積累不足
作文源于生活?,F(xiàn)在的社會獨生子女比較多,家長過分的溺愛只讓孩子好好讀書,洗衣做飯這些簡單的家務活都不讓孩子做。孩子的生活經(jīng)驗不足,視野狹窄,缺乏寫作的題材。另一方面,學生看書不注重積累,一寫作文的時候詞語困乏,他們大部分用的都是日??谡Z,蒼白無力,句子沒有使用任何一種修辭手法,文章沒有一點文采,只是長長的流水賬。
2.感情缺失,缺乏個性
一篇作文之所以能打動人,是被文中的真情所感動了。看一部電影,能哭得稀里嘩啦的,是被主角的精彩演技和全情投入所感動了。所以,寫作文必須具有真實性。只有是學生親身經(jīng)歷的,才能寫出真情實感?,F(xiàn)在的學生,思維好像被固定的模式鎖定了。寫好人好事就寫自己怎樣給老奶奶讓座,寫感動的事情就寫自己生病,媽媽怎樣照顧自己等。他們不懂得從生活上的小細節(jié)尋找那一些觸動自己心靈的事來作為題材。沒有了自己的獨特個人鮮味。
1.教師急功近利
現(xiàn)階段小學的作文教學都是應付考試,根本不是孩子自我表達的需要。課堂氣氛沉悶,教學過程程式化,大多數(shù)老師以考試內(nèi)容、形式及評分標準為主攻方面,為求達到考試的標準而努力。學生成了背誦作文的機器,成了拼湊段落素材的能手,寫出來的作文千篇一律,有的只是換了湯,沒換藥。這樣的習作指導,嚴重脫離了學生的實際生活,還扼殺了學生自由想象的翅膀。
2.作文評價缺少激勵
習作評價是習作教學的重要部分,不少老師用成人的水平要求小學生,批改時把學生的習作改得面目全非,甚至當作文藝作品評論,從詞句到篇章、從選材立意到寫作技巧,從形式到思想內(nèi)容,都是高標準高要求。這嚴重挫傷學生習作的積極性,扼殺了表達的欲望,學生總看不到自己習作的進步,自卑感油然而生,往往視習作為畏途。
寫作源于生活的需要,生活的需要永遠是寫作的“第一推動力。”偉大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說過:“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會寫出什么樣的文字。否則就會陷入不切實際的唯技巧論?!彼?,在寫作指導中應該引導學生觀察生活,讓學生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觀察是作文獲取感性認識和積累寫作素材的重要途徑。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參觀美麗的校園,觸發(fā)學生有意注意的興趣,把聽到的、看到的、感悟到的都寫下來。一個學生就是一個哈姆雷特,他們有著不同的感官,有著不一樣的想法,在思維的碰撞下,學生的潛能被挖掘出來了。
古人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為了使學生有扎實的作文基本功,老師平時就要加強指導和訓練:在講讀課文的時候,分析如何確立題目,如何運用心理描寫準確表達中心思想,如何詳寫,能引起讀者的共鳴。今天的“教”,就是為了以后的“不教”。為了積累素材,班里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
1.鼓勵每個學生給同學推薦一本好書,互相交換閱讀。
2.每個學生,每個星期都要寫一段微分享。針對書上的某一句話,某一段落,或某個故事情節(jié),寫一寫自己的感受。
3.半個月開展一次故事會,評選班上的“故事大王”。
4.每個月進行一次“書簽交流會”,精心做一個書簽,送給自己的同桌、好朋友。
5.每個月進行一次“課本劇”大賽。學生自導自演,自選角色,全情投入到故事當中去。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語言能力得到提升,在與同學不斷的磨合當中,他們學會禮讓,學會合作,學會在失敗中重新站起來,在同學多維的思想碰撞下領悟到如何能這把個角色演“活”。學生真正走進了文本中去。
6.營造書香班級,把學生的作品(手抄報)都粘貼在教室里。
7.“小手拉大手”親子閱讀,評選“書香家庭”。全民閱讀,共同提高國民的素質(zhì)。
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學生慢慢開始愛上閱讀了,這就是潛移默化的作用?!半S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在不斷地活動沖擊下,學生視野開闊了,知識豐富了,語言表達能力提升了,悟性也增強了。
情景的再現(xiàn),同時也是強調(diào)活動的真實性,讓學生參與其中,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喜歡玩游戲是孩子的天性與共性?;顒又刑N含著豐富的作文內(nèi)容,加之學生是活動的參與者,將活動與寫作結(jié)合起來,文章自然會“言之有物”,“言之有情?!?/p>
1.設計符合學生年齡段的游戲,讓學生盡情地玩。
2.設計家庭親子活動,為父母捶捶背,洗洗腳活動。
3.多媒體的視覺沖擊,借助悠揚的音樂喚起學生的記憶,化解自己與同學、與父母的誤會。
在作文教學的實踐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因材施教,從實際出發(fā),發(fā)揮自身條件的優(yōu)勢,揚長避短,有選擇地開展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課內(nèi)外有效結(jié)合,才能更好地開發(fā)挖掘?qū)W生的內(nèi)在潛能,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