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玲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區(qū)遂城鎮(zhèn)謝坊小學,河北 保定 072550)
在小學的語文教學中,除了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豐富多彩的藝術形象、引人入勝的深邃意境、凝練生動的優(yōu)美詞句、強烈感人的抒情色彩以外,作為語文教師,還可以在作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
興趣是習作的不竭動力。當學生對某些事物產(chǎn)生興趣、有了表達的欲望時,就能主動地、心情愉快地寫作,習作過程也就成了一種快樂的勞動過程和抒發(fā)情感的過程。因而,培養(yǎng)學生的習作興趣應該成為小學作文教學的首要任務:一方面,我們要聯(lián)系學生實際,以學生情感為導引指導學生寫作。第二方面,教師要巧妙利用激勵評價這個武器,改革作文評價機制,讓激勵評價使學生的習作興趣之花悄然綻放。我們應該認識到,評價的作用主要是激勵和校正,其目的是讓學生得到更多的正面評價,獲得成功的心理體驗。我們講改變作文評價機制,首先要改變作文評價標準,主張使用不拘一格的評價尺度。另外,學生習作的好壞從來都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好,也沒有絕對的差,教師不能抱著一種追求完美的心態(tài)去看待學生的習作。在平時的習作訓練中,學生達到了該次習作的基本要求,就應該給予好成績。
小學生的思維主要是形象思維,他們的作文更多的是表達自己對生活的形象感知。在作文教學中,可以設置情境,讓學生在體會的過程中充分感知寫作對象的形象,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由對寫作對象的表面特征逐步深入,從而把握寫作對象的基本特征等,進而寫出具有真情實意的作文。通過具體感知,學生初步學會了認識美、體驗美和評判美,從而初步達到了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的目的。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可以分為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前者可以使學生體會到文章中的美,并以美引美;后者可以使學生借別人的審視眼光和審美趣味來培養(yǎng)自己的眼光。學生閱讀文質兼美的文章,能夠在廣泛的涉獵中不斷吸納,培養(yǎng)自己的審美能力。在課外閱讀中,讓學生自由選擇讀物是很重要的,因為閱讀是反映個性和人格的活動,讀物的選擇是個性的表現(xiàn)。只有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讀物,他們才能深入理解讀物內容,受到讀物感染。但是讓學生自由閱讀,并不等于放任自流。小學生年齡小,閱歷淺,面對浩如煙海的圖書,他們往往會盲目地、隨意地選擇讀物,這樣就不能提高閱讀質量。因此,教師必須經(jīng)常有目的地向學生推薦各種讀物。
寫作教學要著重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和表現(xiàn)自然、社會生活的美,為創(chuàng)作積累豐富的素材。針對小學生好動的天性,我們可以組織一些輕松的校外活動。如春天,教師可帶領學生到野外踏青、放風箏,到桃園中去看桃花等,讓學生暢游在大自然的美景中,陶醉在誘人的花香里,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使他們展開想象的翅膀,自由地暢想美、創(chuàng)造美,用真摯的情感去作文;秋天,教師可帶領學生到附近的農田參觀,指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欣賞田野的美景,仔細觀察田間農民在忙些什么,讓學生感受到自然的美麗,并讓他們用筆、用自己的心去描繪自然的可愛,使他們的心靈受到美的熏陶。觀察生活不僅要用眼睛看、耳朵聽,還要全身心地去感受體驗。教師要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平時要多觀察生活、體驗生活、熱愛生活,從而喚起對所要表達的人和事的豐富情感。生活是培育想象之花的沃土,有了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才能由此及彼、觸類旁通、浮想聯(lián)翩,創(chuàng)造出新的形象。
生活是寫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在小學生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每天都發(fā)生豐富多彩的事。教師要有意識地讓學生去體驗生活、感受生活、觀察生活,引導學生將習作內容與校園生活相結合,與日常生活相結合,與社會生活相結合,讓學生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寫,在生活中學會習作。如:在寫春天景色的習作時,教師可以不必讓學生拿到題馬上就寫,而是先組織學生展開尋找春天的活動:讓喜歡畫畫的學生去寫生,喜歡古詩的學生收集描寫春天的古詞古詩、佳作名篇,讓他們去野外觀賞明媚的春色,增加他們對大自然的直接感受。接著結合《走進春天》的語文活動課。讓孩子們誦春詩、賞春景、品春趣、表春情,促進學生對春天親身體驗的內化。最后進行寫作。這樣,學生的習作背景就得到有效拓展,動起筆來就會有情可表、有話可寫,充滿生活氣息。以往,作文教學的形式化傾向十分嚴重,教師在指導學生作文時,偏重于技巧、構思、次序、結構等方面的指導,不厭其煩地要求學生先寫什么、后寫什么、怎樣結尾。長此以往,學生的習作個性化就會逐步被湮沒。我們認為,作文教學應淡化形式(并非不要形式),順應學生的天性,引導學生有意識地擺脫束縛,力求習作構思“與眾不同”。使具有不同閱歷、不同思維特點的個體選擇能很好地在學生習作中得到彰顯。這正是語文課程標準中“重內容,輕形式”理念的生動體現(xiàn)。培養(yǎng)小學生的審美能力,還必須在教學中培養(yǎng)小學生的審美情感、審美想象力、審美感受力。在語文課文中,詩歌用字精練傳神,散文句式優(yōu)美多樣,記敘文對話富有個性。在具體的寫作講評中,可將學生寫得好的句子、文段、文章進行展示,大家共同欣賞,互相學習,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又能提高學生的語感,使學生得到美的熏陶。在作文教學中通過采取情境教學,融入音樂、美術等藝術形式,可以有效地使以上幾方面得到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