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越峰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區(qū)農業(yè)農村局,河北 保定 072550)
仔豬先天性震顫病一般具有散發(fā)性傳染特征,且致死率可達到30%左右。通常情況下,在仔豬恢復健康后也會攜帶PCV2病毒,導致此病不斷在豬群中流行,故而對其進行科學診治具有較強的實踐意義,既能幫助養(yǎng)殖戶降低經濟損失,又能提高豬群養(yǎng)殖水平,避免大面積擴散病毒,造成養(yǎng)殖業(yè)面臨危機。
仔豬先天性震顫病指的是在母豬分娩后出生的仔豬,在3h或3d時間內有階段性的出現哆嗦、痙攣等癥狀,具體疾病周期因仔豬個體差異而有所不同。若仔豬身體較為強壯且癥狀較輕,可在8周左右重獲健康。而癥狀表現較明顯的可能會出現強烈麻痹等現象,最終因吃奶困難而出現死亡現象。
一般而言,可對疑似病豬抽取血清將其放入到實驗室中進行鑒別診斷,當對豬圓環(huán)抗體加以檢測時,若結果為陽性,證明仔豬的確感染了先天性震顫病,需根據仔豬具體表現應用防治技術,但需注意的是疾病癥狀應與低血糖病癥區(qū)分,在其血糖下降至5mg到50mg/100ml時也會出現痙攣哆嗦等癥狀,故而利用抽血化驗的方式更加可靠。
在防控仔豬先天性震顫病時應當采用藥療的方式促使母豬自身具有較強的病毒抗體性,這樣可在生產階段為仔豬提供良好的身體機能。(1)可利用中藥調理母豬身體。比如在100kg飼料中各取50g防風、金絲桃素、桔梗、薄荷、荊芥、柴胡,外加80g抗生素,之后再添加40g、溶菌酶與轉移因子,利用喂服的方式在母豬生產前后持續(xù)12d左右,保證在母豬養(yǎng)胎期間擁有較強的抗應激能力與免疫力,以免仔豬患上先天性震顫病[1]。(2)可在100kg飼料中加入80g淫羊藿、板藍根、黃芪,以及40g免疫核糖核酸、30g抗菌肽,按照同樣的方法對母豬進行喂養(yǎng),這樣可避免因母豬身體抵抗較低導致仔豬患病。(3)針對已患病的仔豬應秉承著“對癥下藥”的原則積極進行治療。比如可利用肌肉注射的方式注射0.1%亞硒酸鈉2ml及2ml復合維生素B2。同時,還需每天為病豬喂20ml的50%葡萄糖,以免仔豬身體過于虛弱,影響治療效果。
在養(yǎng)豬過程中,養(yǎng)殖人員應切實做好母豬看護與環(huán)境管理工作,以免爆發(fā)仔豬先天性震顫病。其中最為重要的是應當注意豬舍的保暖效果,保證仔豬生長溫度處于32℃左右,并按時進行通風換氣,在豬舍打掃期間做好消毒事項。由于患病仔豬行動力較差,故而在對其進行照管時,應盡量縮短仔豬與母豬之間的距離,防止因吃奶難度較大造成仔豬營養(yǎng)缺乏,必要時可借助人工哺乳的方式,確保仔豬能夠從奶水中獲得所需營養(yǎng)成分。
另外,由于仔豬先天性震顫病可能會受到公豬攜帶病毒的影響造成母豬生產質量下降,最終生產出病豬。因此,養(yǎng)殖戶也需在配種階段做好管理工作。比如對公豬身體進行詳細的檢測,一旦發(fā)現公豬身體不佳,不應作為配種豬用于豬群,并且針對患病仔豬群也應避免將其充當配種豬,確保后期豬群足夠健康。
之所以會患上仔豬先天性震顫病,最為主要的因素包括營養(yǎng)成分與飼料質量。所以,在養(yǎng)豬期間,養(yǎng)豬戶應格外注意飼料的品質,為其投放健康且營養(yǎng)成分均衡的飼料,若經濟條件允許還可為其投放新鮮的果蔬。
養(yǎng)殖戶在配制飼料時應避免重金屬或其它有毒物質誤入飼料中,否則將造成母豬生產水平下降。由于仔豬在出生后需要每隔2h或3h吃一次奶。所以,應保證母豬具有高質量母豬,可在喂養(yǎng)母豬的飼料中加入硒元素、維生素等物質,并在初次哺乳時擠出3滴乳水后再讓仔豬吃奶。
在防治仔豬先天性震顫病時還需確保母豬定期接種了狂犬疫苗,若母豬疫苗接種情況不佳,也會增加仔豬患病率。一般在仔豬出生24h后就應當采用滴鼻式接種的方式為其注射狂犬疫苗,這樣可降低日后在成豬階段生產時出現仔豬患先天性震顫病的風險。由于目前并沒有特效疫苗用于防治仔豬先天性震顫病。因此,應按照接種程序定期為仔豬接種疫苗,這樣可起到病前預防的作用。比如在仔豬吃母乳初期2h為其注射豬瘟兔化弱毒病毒,并在13日齡時接種豬水腫病多價滅活疫苗,在30日齡時注射豬副傷寒弱毒凍干菌苗,確保仔豬在疫苗接種7d后出現較強的免疫力,減小仔豬先天性震顫病的發(fā)生率。
綜上所述,仔豬先天性震顫病作為一種因感染PCV2病毒而引發(fā)的易感性疾病,對于仔豬生長會帶來不良影響,甚至會危及其生命。故而可從防控效果、生產環(huán)境、豬群飼料、接種疫苗等方面著手,以此提高仔豬抵抗力。另外,由于它在初次生產的母豬中感染性較強,故而需對其進行特殊防治,保證生產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