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周曉思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寧波日報報業(yè)集團在深化媒體融合的進程中,確立“移動優(yōu)先”戰(zhàn)略,傾力打造寧波主流新媒體“甬派”客戶端,推出多功能綜合性家庭服務平臺“甬上”客戶端,截至2020年5月底,“甬派”“甬上”下載量分別超過330萬、140萬。積極培育新媒體矩陣,“寧波晚報”“東南財經”“寧波樓市報道”等一批微信公眾號影響日益擴大,“寧波晚報”微信公眾號躋身全國500強?!皩幉ㄈ請蟆薄皩幉ㄍ韴蟆标懤m(xù)上線今日頭條、抖音、企鵝、網易,發(fā)展勢頭良好。目前,寧報集團新媒體數量突破30個,用戶超過2000萬。
在新媒體成為重要新聞輿論陣地的當下,如何堅持黨管媒體,如何管好用好新媒體,使主流新媒體真正成為互聯(lián)網時代黨和政府的新“喉舌”,是擺在我們面前刻不容緩的一項“系統(tǒng)工程”。
新媒體的出現(xiàn),使傳統(tǒng)媒體“把關人”面對的傳播環(huán)境不斷更新。在媒介既縱深融合又互相競爭的新格局下,如何重新審視“把關人”這一傳統(tǒng)角色,如何與時俱進地選擇新聞信息、編輯稿件,如何策劃組織報道、當好“新把關人”,是新媒體時代向傳統(tǒng)媒體“把關人”提出的新課題。
新媒體傳播需依法把關。國家互聯(lián)網信息辦公室于2017年5月2日公布了《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guī)定》,對于互聯(lián)網信息“把關”什么、誰可以“把關”及怎樣進行“把關”等都進行了詳細規(guī)定。首先,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必須得“把關”?!靶侣勑畔ⅰ辈粌H包括有關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社會公共事務的報道、評論,還包括有關社會突發(fā)事件的報道、評論。只要向社會公眾提供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的互聯(lián)網站、應用程序、論壇、博客、微博客、公眾賬號、即時通信工具、網絡直播等媒介,不管是采編發(fā)布、轉載服務還是僅僅提供傳播平臺,都必須取得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其次,專業(yè)的“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必須由“專業(yè)的人才”進行“把關”。進行“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應當設立內容總編輯,有與服務相適應的專職新聞編輯人員、內容審核人員和技術保障人員,而且具備完善的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制度。最后,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的傳播還必須依法“把關”、納入流程管理的軌道。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新媒體應“快”而生,隨時隨地發(fā)布。雖然寧報集團在制度上保證了稿件在新媒體優(yōu)先刊發(fā),但新媒體部門以編輯為主,多數稿件還是由寧波日報、寧波晚報記者提供,編輯過程中的審核把關特別重要,要求由記者的部門主任,新媒體部責任編輯、主任審核。如果嚴格執(zhí)行“三審三校”制度,新媒體的時效優(yōu)勢將大打折扣,新媒體編輯永遠在不犧牲速度又力求準確的道路上奔跑。
新媒體作為新聞資訊的新形式和集散地,為輿論傳播增加了新平臺。新媒體自誕生之日起,就帶上了產業(yè)化企業(yè)化的烙印,以市場化的手段,通過信息傳播獲取經濟利益,維持媒體的正常運轉。在新媒體信息傳播實踐中,新媒體作為一種輿論工具,具有喉舌角色,部分發(fā)布內容卻受到商業(yè)邏輯的控制,在市場利益驅動下,片面追逐與市場競爭主體角色相適應的經濟利益。
新聞聚合類APP“今日頭條”沒有專業(yè)的新聞從業(yè)者把關內容,而是計算機中的算法在把關,這會導致新問題出現(xiàn)。算法無法判斷新聞的價值高低和內容的真實好壞,只會根據新聞熱度和用戶喜好推送,大量標題醒目但內容空洞的新聞被推向大眾的視野,同時,個性化推送算法不會控制同質信息,用戶長期接受相同類型內容和相似觀點,容易造成“信息繭房”。寧報集團新媒體目前以原創(chuàng)和轉載國家網信辦“白名單”稿件為重,審核采用“人防”為主、“技防”為輔的方式,可控性強,但處理數量有限。
傳統(tǒng)媒體時代,信息多以文字、圖片、音頻和視頻的形態(tài)呈現(xiàn),把關只需針對以上形式的內容進行監(jiān)管。而新媒體時代,信息有更加豐富的形式,如GIF動圖、字體、表情包、H5、小程序等,暗礁無處不在。新媒體從業(yè)人員大都年輕,沒有經過傳統(tǒng)媒體的歷練,弦繃得不太緊,文字性、技術性差錯的出現(xiàn)頻率較高。復制粘貼,手一抖就捅出大婁子;快捷輸入,字母顛倒表述面目全非;網絡資料,轉來轉去容易南轅北轍;引用外媒,政治敏銳性不足;網言微語,降低對文字的敏感度。在寧報集團每月對新媒體進行審讀的報告中,總能發(fā)現(xiàn)各種各樣的問題。
媒體無論“新”“舊”,“把關人”要具備高度的政治責任心和職業(yè)素養(yǎng),通過不斷學習,在掌握新技術、新知識的同時,也要擁有一雙慧眼,具備洞悉新聞輿論的定力與能力。具體操作上,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在挖除稿件中潛伏的“地雷”時,一般先從消息來源查起,看新聞出處是否權威可靠。尤須注意的是,不得將境外媒體的消息來源作為信源,這是一條基本準則。核實新聞來源后,新媒體編輯、記者應對稿件中的基本要素進行核查,主要是看構成新聞事實的主要成分——人名、地名、單位名稱、頭銜、組織機構名稱、時間、地點、數字、計量單位等是否準確。再次,要注意語言文字、標點符號的錯誤用法和誤讀、誤寫。
和傳統(tǒng)媒體相比,新媒體是用戶的活動“廣場”,在這個“廣場”上,讀者可以瀏覽、留言、互動,在便捷獲取信息的同時還獲得了表達、參與的體驗。只有當你明白自己的用戶什么樣,才能夠知道在哪里可以找到他們,他們喜歡什么,怎樣的活動可以打動他們,什么樣的文章可以說到他們心坎里去?!鞍殃P人”不僅要屏蔽不良信息,還要提供吸引人的好新聞,當你的內容被用戶喜歡的時候,他們才可能會分享傳播,吸引更多相同屬性的用戶來關注你。
一個成熟的新媒體在開展正面宣傳為主的同時也要搞好輿論監(jiān)督,盡量做到有機統(tǒng)一。相比傳統(tǒng)媒體,新媒體的信息一旦發(fā)布,用戶的反饋往往在較短時間內完成,如果在這個意見積蓄期讓非主流、非正常的“謠言”和小道消息傳播開來,輿論會往非理性的方向發(fā)展,造成過激情緒的蔓延?!鞍殃P人”要推薦比較理性準確客觀的內容,增強媒體的公信力;新聞發(fā)布后還要實時關注留言反饋,從而能夠在輿論事件中合理地將民眾轉化為輿論引導的助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