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瑩瑩 范文廣 趙萍 田輝 劉冰
混合式教學(B-Learning)是傳統(tǒng)教學(Face to Face)與網(wǎng)絡化教學(E-Learning)優(yōu)勢互補的一種教學模式,也是目前高校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旌鲜浇虒W既保留了傳統(tǒng)教學的優(yōu)勢,又吸收了其他多種教學資源的先進方式,屬于混合型模式。筆者及團隊把混合式教學引入《食品分析與檢測》課程中,以提高教學效果。
一、《食品分析與檢測》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學內容多而課時相對較少?!妒称贩治雠c檢測》是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yè)的基礎課程,是研究各類食品組成成分的檢測方法及相關理論,進而評定食品品質的一門學科。該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將感官分析、化學分析、物理分析和儀器分析的基本理論和技術應用于食品工業(yè)中的生產控制和質量管理。這門課的教學內容十分繁雜,但卻僅有48學時,如何在有限的學時內開展教學任務、提高教學效果,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是這門課教學過程中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2.教學內容枯燥,學生缺乏學習興趣。本門課程理論知識內容枯燥又乏味,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難以滿足課程目標的需求。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提高教學效果有一定幫助。
二、混合式教學的組織實施
實施過程分為課前、課中和課后。課前,同學們在線預習、利用課程資源自學、提出問題和師生交流互動;課中,教師講解重點內容、教師引導教學內容、學生展示自學成果、教師點評及答疑;課后,在線復習答題、課程資源擴展、復習提出問題、師生交流互動。
以《模塊五中儀器分析法——薄層色譜法》為例,全班50位同學,采用分小組的方式,5-8人為一小組,每組確定一名小組長,小組長負責該組學習組織和交流活動。
課前:各小組根據(jù)教師要求領取任務書,在規(guī)定時間內觀看一段8-10分鐘關于薄層色譜制作的微課視頻,通過工作任務書中設置的問題引導學生查找薄層色譜制作過程、注意事項等相關學習材料,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交流,共同完成工作任務書。這樣的安排,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學習效果。
課中:采用提問、搶答等形式,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的主角,積極參與課堂教學互動,老師變身旁觀者,及時釋疑答惑,幫助學生掌握薄層色譜法的重點難點,完成學習目標。
課后:教師通過課前課中的學生表現(xiàn)給出合理的成績,根據(jù)學生的反饋進行課后反思,不斷調整授課策略,改進教學效果。
三、課程評價
實施混合教學模式后,我們改進了評價考核方式,即課堂出勤(10%)、課堂展示與討論(5%)、在線學習(10%)、單元測試(10%)、在線討論(15%)與期末試卷考試(50%)相結合,最后計算出總成績。
我們通過在《食品分析與檢測》教學中實施混合式教學,連續(xù)2個學期后發(fā)現(xiàn)該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教學質量,有實踐推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