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生龍
學校音體美教育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基礎性工程和建設教育強國的重要工作。我國開展對義務教育階段音體美教學質量檢測評估工作已有很長時間,也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下文即是對此提出的見解。
長期以來,全國各地教育質量考核辦法都以教學成績?yōu)橹?,這種以教學成績?yōu)橹鞯目己朔绞綄W校、教師、學生都產生了誤導,使得自上而下形成“唯分數論”的錯誤觀點。這種錯誤觀念也使音體美教育常常被忽視,同時導致義務教育階段音體美教育的質量檢測出現(xiàn)浮于表面的問題。歸根結底來看,音體美學科僅僅作為“考察科目”而非“考試科目”,并沒有被作為教育考評依據,也少了得到重視的條件。因此,建立有關科學完善的教育質量評價體系是解決音體美教育質量檢測不貼合實際的關鍵。教育部門應深入基礎教育,廣泛調研,制定出臺貼合實際的新的教育質量評價辦法,降低和限制考試成績在考核中的比例,提高音體美學科成績的占比。
例如教育部為出臺《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南》,特別組織組建專家小組,深入基礎開展系統(tǒng)研究。重點調查質量評價的歷史演進規(guī)律、以及相關理論的實踐應用與近幾年取得的優(yōu)秀成果,搜集整理1555份中央與地方層面的相關政策制度,并對美、英、俄等11個國家和經合組織等4個國際組織的義務教育質量評價體系進行比較分析。先后前往多個省份對多個區(qū)域的改革進行實地走訪,訪談400多名相關人員,發(fā)放2000余份問卷。歷經三年《評價指南》才于2021年2月正式發(fā)布?!对u價指南》力求克服唯分數論成敗的傾向,有利于教育生態(tài)的改良,為后續(xù)展開音體美質量檢測評估工作奠基,也為評估工作的開展指明了方向。
音體美學科不同于其他文化學科,意在通過藝術途徑引導學生提高綜合修養(yǎng)。因此授課教師需轉換傳統(tǒng)教育觀念,厘清教育思路,改革課堂結構。教師可采取“情景體驗”式課堂教育模式?!扒榫绑w驗”式課堂教育模式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運用新穎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把教育和日常生活場景相融合,讓課堂不再枯燥單調。
例如在練習投擲課程的教學中,不少學生都對投擲輕物不感興趣,總是以消極的態(tài)度對待練習。教師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學生雖然對投擲輕物不感興趣,卻總是喜歡在操場上與同學之間玩扔紙飛機,扔飛鏢的游戲。老師就轉換思路,設計了一個“攻占堡壘”的游戲。將練習所用的輕物當作是“炮彈”,并在不遠處設置“堡壘”,告訴學生要對準目標投擲炸彈,并使用與眾不同的投擲方式。方式越奇特,投倒的“堡壘”越多,結束時的“戰(zhàn)績”就越高。教師將投擲怪物的練習放置在特定的“戰(zhàn)斗”狀態(tài),學生的練習興趣高漲,不僅完成了課程的要求,更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活力。教師轉換授課方式有利于更好貼合實施音體美質量檢測評估工作的初心和目的,真正使得學生個性得到發(fā)展,綜合素養(yǎng)得到提升。
音體美學科與學生天賦與興趣有著密切聯(lián)系,學生之間存在差異,因此在評價方式上,不能用一把尺子做標準,否則質量檢測對學生來說不再是動力,而是威脅。對于評價學生的音體美學科學習情況應利用多元化的評價標準,從不同的維度和不同的層面出發(fā),逐步引導學生提升長板彌補短板。不同的評價維度則體現(xiàn)在對學生課程的實踐成果、學習的認真程度、學生個人的天賦興趣等方面的考察,也將學生在校期間參加的各類體育比賽與藝術活動等作為考核的參考之一。評價內容的多樣性則表現(xiàn)在對學生展示、鑒賞、考試、素質測試等方面的考察。要注重形成性評價,弱化總結性評價。
例如上海市的“綠色指標”便打破了傳統(tǒng)測驗模式的藩籬,呈現(xiàn)出了多元的評價方式。“綠色指標”將從體質監(jiān)測、學科水平測試、問卷調查三個方面來評價學生,對學生展開全方位的考查。其中學生學業(yè)成績的標準達成度不再簡單地由卷面分數決定,而是按比例進行計算。計算標準采用了國際上廣泛應用的安哥夫法和書簽法?!熬G色指標”更是將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學習負擔作為考察重點之一。正如教育部鄭富芝所言“基礎教育的質量狀況直接決定了一個國家未來的人才素質。”只有把握質量檢測的目的,讓其切實發(fā)揮到激勵學生的作用,才能促進學生在學業(yè)進步的同時不落下素質的進步。
義務教育階段音體美教學質量檢測作為依據新課程改革理念而進行制定的課程標準,在實踐中,更應不斷試探與創(chuàng)新,使實際教學效果不僅能符合課程標準要求,更能有效促進學生全面、多樣化的發(fā)展,為我國基礎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提供更充足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