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祖慶
(廣西北流市民樂鎮(zhèn)第一初級中學,廣西 北流 537400)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實踐中,優(yōu)化教學設計應該給予教學環(huán)境,教育工作者根據班級教學情況與教學條件,組織開展教學設計。如學校能夠為班級提供多媒體教學設備,有互聯網教學環(huán)境,教師則可以根據所教內容展開多媒體教學設計,利用微課等教學方式,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而對于所教學的知識是否適合多媒體設備,需要綜合考慮技術優(yōu)勢,其明顯的特點是為學生提供直觀的數學知識點,提供完整的數學知識鏈,擴寬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直觀印象,并形成深刻理解,將其遷移到實際生活中。需要強調的是,教師應根據教學需求與目標,盡量擇優(yōu)應用。而學校主體提供的課外學習活動機會或模式,為教育教學工作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學生借助于課外時間機會來實質性地應用數學知識。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藝術性,教學設計上體現出一定的藝術特征。第一,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板書設計提升教學內容的藝術化,數學相關知識在板書呈現中,應該把握好一定的難易層次與知識量,通過本節(jié)課教學知識的重難點劃分,將其在板書上有所體現,促進學生對知識的鞏固,而板書設計能夠當作教學的“知識樹”,板書可以改變傳統(tǒng)黑板書寫方式,將其轉化到多媒體板書形式,促使學生形成數學知識體系。第二,課堂設計應該留給學生充分的想象與理解空間,確定活動設計符合學生的心理與思考特點,是課堂設計的藝術性體現。設計要點涉及到:德育教育滲透部分的留白,促使學生對數學和生活間聯系的思考;想象空間的留白,帶學生欣賞數學下的藝術氣息,以及數學帶來的字符美感;教學重難點的留白,幫助學生在基礎教學中加大對難題的理解與掌握。與此同時,數學教師通過朗讀或者是順口溜形式加強數學的藝術美感。學習數學知識后展開討論環(huán)節(jié),促使數學以藝術交流的形式獲得加強,教師在數學朗讀中應該強調重音等方式,提升問題的理解與表達特征。如“都不”與“不都”不僅僅是詞序間的差異,數學朗讀前還要講解詞語間的使用差異。如人教版初中教材“二元一次方程組”一課練習題教學中,一個例題為“旅游所具備的膠卷底片為120 張,其中A 型每卷為36 張,B 型每卷則為12 張。一共購買4 卷膠卷,正好是120張的底片”,問題是根據所出題目列出相關的x,y 方程組。對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朗讀有效數據,加深印象,彰顯數學課堂的藝術性。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設計,還應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根據教學實際情況,加強教學設計的應用性。首先,根據數學教學內容,結合初中數學教學大綱與素質教育要求開展教學設計,保障教學方法的優(yōu)化性,將教學實際和教學方法有機融合在一起,最大限度提升學生的上課興趣,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教師在教學實際中,根據學生興趣方向與性格特點,教師堅持學生主體性原則,針對性地展開數學互動活動,提升師生交流的流暢性,加快課程教學進度,對于部分重難點知識,教師應靈活使用多媒體或組織活動教學,提升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
初中數學教學設計中,提升教學設計的優(yōu)化性,還要根據班級學生情況,也就是結合班級學生的實際綜合能力開展教學設計,數學教師根據大綱制定教學計劃,再結合班級學生的階段性學習成果與數學學習效率,針對性地展開模塊教學設計,其根本目的在于服務學生學習需求。對此,教師按照學生的學習需求展開教學設計,應該關注到學生個體間的差異性,包括數學學習強項與弱項,以及學生階段性學習狀態(tài)與學習成果。而在教學實踐中,學生從教學設計中感受到教師的課程設計用心,同時感受到教師的關心,進而從內心上接受教師,愿意跟從教師進行數學學習。而教師也應鼓勵學生善于發(fā)現自己的學習問題,并尋求教師幫助,教師當收到學生關于數學學習上的反饋,應為其提出建設性意見,及時解決學生問題,教師對學生個體的學習情況也更加了解,為繼續(xù)展開教學設計提供條件。
初中數學教學實踐中,教師若想改善課堂教學效率,應從優(yōu)化教學環(huán)境入手,改革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積極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環(huán)境,進而走進學生的生活,建立良好的師生互動關系,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與參與積極性。對此,教師構建輕松的教學氛圍,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教師也可在教學中靈活使用多媒體教學技術,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鍛煉學生思維與聯系生活的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是深刻踐行素質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