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傳梅
(武漢傳媒學院,湖北 武漢 430205)
現(xiàn)今防控已成常態(tài)化趨勢,高校在復學復課的同時,高校圖書館如何開展讀者服務工作,保護師生生命安全,是我們必須慎重考慮的問題。
(一)線下讀者服務減少。讀者到館閱讀是高校圖書館讀者服務重要的組成部分,通過與讀者的交流,圖書館可以直接了解讀者的信息需求。然而,在當前防控常態(tài)化的背景下,大多數(shù)圖書館采取預約方式或送書上門的方式為讀者服務,使入館教職人員與學生大大減少,因此,線下讀者服務也隨之減少。
(二)線上讀者服務增加。初始階段,高校開學時間無法確定,根據教育部“離校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指導意見,各個高校先后開展網絡遠程教學,高校圖書館也開展著網上借閱,導致電子資源訪問量大幅度增加。
(一)安全保障措施。從安全和知識的關系上看,安全是底線,是前提,是防控常態(tài)化下的基礎。高校圖書館應該遵循此原則,在這個原則的基礎上實行預約入館借閱,控制入館人數(shù),錯峰入館,減少人員的聚集可能帶來的交叉感染風險;入館前的體溫檢測與登記環(huán)節(jié)必不可少,做到不漏一人;在借閱與閱讀區(qū)域,加大人與人之間的安全間隔,;定期消毒,從而確保圖書館安全借閱與安全服務。
(二)適當延長借閱與歸還時間。為全力做好防控工作,高校圖書館在防控期間均暫停所有館內服務,假期借閱的圖書均已逾期。但閉館不停館,為解決這個問題,高校圖書館規(guī)定防控期間的圖書逾期這種情況全部免責,根據高校自身實際情況延長圖書借閱與歸還時間。
(三)延伸讀者服務范圍。常態(tài)化防控期間,線下服務減少必然導致線上服務增加,由于電子資源訪問需求量飆升,高校圖書館開放多種電子資源訪問方式,以便讀者充分利用電子資源,有效保障高校教職員工及學生對圖書文獻的需求。
(四)拓寬借閱渠道。高校圖書館常規(guī)的借閱渠道到館借閱,防控階段,減少了入館借閱的人次,就必定要拓寬高校師生的借閱渠道。針對此種情況可以借鑒前期生活物資配送方式,采取無接觸式的借閱方式,即建立專門的圖書館服務團隊,讀者通過相應的檢索目錄,檢索出自己所需要的紙質圖書,通過微信或是郵箱等電子渠道告知相應的館員,館員通知讀者在相應的時間到館取書或是服務團隊將相應圖書送達指定安全地點,讀者再去取等方式,以保障讀者必要的需求。
(五)多方位利用網絡平臺。隨著網絡平臺建設日趨完善,大多數(shù)高校圖書館利用現(xiàn)代通訊技術使咨詢服務手段多樣化。除了傳統(tǒng)的表單咨詢、電話咨詢、電子郵件咨詢等方式外,圖書館還結合當前移動網絡特點,通過微信公眾號、微博等平臺進行信息宣傳與讀者咨詢,如高校圖書館通過建立讀者微信群為讀者提供實時的文獻資源保障服務。通過多種渠道響應讀者的咨詢問題,及時為讀者答疑解惑。
(一)加強相關應急設備與措施的建設。目前各行各業(yè)都在出臺相應的應急措施措施管理辦法,高校圖書館也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將應急服務納入發(fā)展規(guī)劃,因此未雨綢繆顯得尤其重要。與此同時,還應規(guī)劃部分資金預算用于日后開館的消殺工作及日常消毒及安全建設方面等。
(二)多元化的豐富館藏資源。高校圖書館館藏資源主要包含了紙質圖書與電子圖書資源。在閉館期間館藏電子資源的重要性。高校豐富的電子資源,特別是電子教材與電子圖書,是高校教、學、研活動正常開展的有力保障。與此同時,高校圖書館也應提高相應的硬件水平與技術水平,以應對遠程訪問高峰,保障讀者的電子資源需求。
(三)提高館員的綜合素質水平。高校圖書館員在熟悉館內業(yè)務的基礎上,也應融會貫通,增強網上信息資源開發(fā)能力,在疫情嚴峻和讀者需求日益復雜多樣的情況下,能駕輕就熟,快速定位讀者所需資源,滿足多樣化的讀者需求,自如地應對突發(fā)事件。館員更新讀者服務理念,提高綜合素質與服務能力,才能在疫情防控期間閉館不停館,使讀者服務的內容和方式異彩紛呈。
(四)提升讀者的信息素養(yǎng)。高校圖書館應重視讀者的信息素質教育,培養(yǎng)讀者專業(yè)的獲取信息意識。有條件的圖書館應有針對性地開設信息檢索課程,培養(yǎng)讀者的文獻檢索能力,讓讀者學會圖書館文獻檢索知識和網絡信息查詢技能,使讀者在整個檢索查詢過程中,降低盲目性,提高檢全率與檢準率,快捷地查詢到自己所需的文獻資源。
防控常態(tài)化檢驗了高校圖書館在特殊背景下的服務能力,圖書館需要充分挖掘自身的資源優(yōu)勢,克服各種困難,做好積極防控的同時,充分發(fā)揮圖書館信息資源中心的地位,做好高校廣大師生的讀者服務工作。最大限度減少高校師生獲取信息的障礙,推動高校教學和科研工作正常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