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香
(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市第二中學,河北 承德 067000)
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增強學生學習的趣味性,是眾多語文教師一直在探索的問題,具體如下: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學生大部分知識活動和探究能力是通過課堂這一途徑獲得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充分認識到“對學習的最好刺激就是對所學知識的興趣”。巧教是讓學生樂于學習,勤于學習。在課堂教學的實踐探索中,我是這樣去做的:
人們常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堂教學中的導語如同戲劇中的序幕,好的導語能讓學生心馳神往,像一石激起千層浪,讓學生開啟思想的大門,點燃智慧的明燈;又像巨大的磁石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精心設計導語能把學生引進興趣的大門,是課堂教學的首要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產(chǎn)生“我想學”的感受。例如,教學《月亮上的足跡》這一課時設計的導語是:小時候,你們聽過嫦娥奔月的故事嗎?嫦娥揮動長袖輕飛入月的瀟灑曾讓我們以為登月只要一顆仙藥就可以達成,但是你知道人類真的踏上月球是什么時間嗎?讓我們一起來了解1967 年7月21 日人類登上月球時的情景,讓我們跟著登月的宇宙飛船去月球上瀟灑走一回。通過這個懸念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由此導入課題,引入新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達到主動求知的目的。
在知識的形成與內化中,學生直觀形象的思維比抽象思維表達發(fā)達得多。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多運用電教手段,如幻燈片、多媒體、簡筆畫、實物教具等進行操作,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又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對知識的運用能力,真是一舉兩得。如教學《黃河頌》這一課時,通過網(wǎng)絡收集關于黃河的風景和動畫作品。附加相關的資料鏈接,讓學生仔細觀察、感受,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發(fā)自內心感受黃河自然風光的魅力和黃河在歷史中的貢獻,從而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大自然的熱愛之情。這樣既升華了學生心靈,又陶冶了學生情操,達到了融國情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于一體的效果,避免了教條教學和被動灌輸接受的學習方法。從而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達到學生既能主動探究,又能突破教學難點。
朗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基礎,也是學生的能力訓練之一,同時也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教學環(huán)節(jié)之一,讓學生在讀中悟,悟中讀,讀中思考、動情、明理。特別是一些生動、淺顯的課文,更無須教師多講,這正是體現(xiàn)學生主動學習的大好機會,教師只需多加點撥,然后組織學生多讀。尤其是人物對話多的課文,分角色朗讀,讀出感情,效果會更好。
課后活動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延續(xù)。搞好第二課堂活動既可以鞏固課堂學習的效果,又可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增加學生的知識面,擴大學生的視野,讓學生保持高度的學習熱情。在教學中,我是這樣嘗試去做的:利用活動課,引導學生針對課堂上提出的一些拓展性的問題進行討論,并進行比賽。例如,在教學《羚羊木雕》一課時,課堂上我故意給學生留下疑問:你認為幾個主要人物對要回羚羊木雕持什么態(tài)度?羚羊木雕該不該要回?作者的傾向如何?這事怪誰?你遇到類似傷心事,會怎樣處理?這其實是課堂的延續(xù),目的是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課后學生議論紛紛。針對這一情況,我及時召集學生展開全班辯論賽。通過辯論,讓學生明辨是非,學會與父母、他人溝通;正確認識和處理親情、友情。此次比賽最終訓練了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培養(yǎng)了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是一舉兩得。除了這種比賽,我還組織學生進行語文基礎知識比賽,如古詩文背誦比賽、故事會、手抄報比賽等??傊?,通過一系列的課外競賽活動,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激發(fā)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同時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拓展了知識面。
作業(yè)既是對已學知識的鞏固和提高,又是對自我掌握知識的檢測。往往課堂上學得精彩,課后學生的作業(yè)完成效果卻不一定好,學生往往會把作業(yè)當作差事,這種現(xiàn)象比較普遍。他們雖然在課堂上積極思考,大膽發(fā)言,但課后作業(yè)卻馬馬虎虎,交差了事。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效果就會大打折扣。所以,如何調動學生的主人翁意識,讓學生充滿激情與智慧地完成作業(yè),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我在多年的探索中得出這樣的體會:
把生硬、古板、命令的方式換成新穎、委婉的說法,如把“修改病句”變?yōu)椤拔沂歉呙鞯尼t(yī)生,我會給病人看病”;課后小習作改為“看到這段話話,我想說……”等。這樣一改標準化,傳統(tǒng)式作業(yè)的冷面孔,換成充滿情趣的語言,讓學生有一種親切和新鮮感,學生也不會反感,從而不會感到作業(yè)是一種負擔,做作業(yè)的興趣也會大大增加。
在教學時,針對課文知識重點與難點,引導學生把“火力點”放在需要掌握而又生疏的知識點上。用多種形式去訓練、強化、掌握知識,讓學生自己布置作業(yè)。通過訓練,讓學生知道做作業(yè)的必要性,幫助學生樹立做作業(yè)的自信心,讓學生相信自己能做得更好,更出色。對出題有新穎、有見解的學生多表揚,對有進步的學生多鼓勵。這樣就從“學著”“試著”給自己出題、做題,到“樂著”給自己找題做,我們的訓練目的就達到了。
中學語文教學改革中進行趣味教學的方法有很多種,只要我們認真學習和鉆研新《課程標準》,領悟新《課程標準》下的教學真諦,在教學中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更多地去關注學生情感世界的需要,理解學生們的愿望,真誠地對待每一位學生。相信我們一定會與學生攜手共進,一步步在教與學的雙邊活動過程中,邁向成功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