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帆
(甘肅省和政縣第五中學,甘肅 和政 731200)
閱讀教學的最終追求是人的全面發(fā)展與主體精神的發(fā)揮,傳統(tǒng)教學中,老師把學生當成裝知識的桶,其嚴重的后果是壓抑和束縛了孩子們的天然的感覺、想象,荒蕪了孩子們純真的情感。理解性閱讀教學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中的一些弊端,它以理解為核心,重在引導師生之間相互理解,產生情感共鳴,最終實現(xiàn)個性的發(fā)展和生命意義的表達。
閱讀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初中生興趣廣泛,思維活躍,表現(xiàn)出強烈的求知欲望和創(chuàng)造熱情,他們要展示自己的才華,要擺脫小學那種被動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和對教師及教科書的依賴。一方面,他們不愿輕易地接受別人的意見,對別人的意見,先要審視,有時甚至持過分懷疑和批評的態(tài)度,另一方面他們開始認真對待自己的看法,表現(xiàn)在閱讀上是對文學藝術作品產生濃厚興趣,他們對文本的語言和思想內容的理解上有了自己的與眾不同的看法,而且急于發(fā)表,此時,如果教師加以適時恰當地引導,不僅是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提高,學生的整體人文素養(yǎng)也會得到提高。
誦讀不僅是一種語言活動,也是一種豐富的情感活動,是文本語言文字由唇齒浸入思想、心靈的過程,誦讀要做到以文本的語言點燃學生的激情,以學生的激情激活文本的語言。教師在誦讀教學中要做的就是為學生創(chuàng)設最佳的誦讀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誦讀欲望,指導誦讀方法,拓展思維感悟的空間。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誦讀欲望,可采用如下方法:
1.多媒體渲染
多媒體可以同時作用于學生的多種感覺器官,它聲畫結合,可以逼真地模擬或再現(xiàn)文本中的情境,可以使學生產生如臨其境的感覺。如在教讀《安塞腰鼓》一文時,通過多媒體,讓學生仿佛置身在黃土彌漫、鼓聲震天的場景中,學生內心的興奮就會隨著擂鼓者的那股沖勁和節(jié)奏激烈的隆隆鼓聲不斷升溫,對安塞腰鼓所帶來的震撼也就聞于耳而會于心了,學生在這種震撼中誦讀文本就會以激情感染激情。
2.音樂介入
多媒體的畫面有時用多了反而影響了學生的想象力,干擾了學生的注意力,這時不妨單純地讓音樂介入。音樂用節(jié)奏、旋律、速度等手段來表現(xiàn)人的情感,而文學的音韻、節(jié)奏就吸取了音樂的技巧,時而柔和,時而鏗鏘,伴著美妙的音樂誦讀,讓音樂幫助詮釋文本,在音樂的氛圍中學生入情入境地誦讀,就會對文章的格調風采、層次脈絡、語言表達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都會加以潛移默化地理解,吸收。
理解性閱讀教學改變了以往以教師分析為主的教學模式,它把對文本的閱讀權力還給了學生,鼓勵學生自主體驗和理解,自主建構,尊重學生的感受和體驗,這給沉悶的語文教學帶來了生機與活力。
1.現(xiàn)場觀察
體驗總是和主體的自身經歷相聯(lián)系的,閱讀的意義也只有通過讀者的體驗才能得以展現(xiàn)。蘇霍姆林斯基把大自然視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活的語文和思想的源頭”,他帶領孩子們走進“藍天下的學?!?,他說:“到田野、到公園去吧,要從源泉中汲取思想,那溶有生命活力的水會使你的學生成為智慧的探索者,成為尋求真知、勤于治學的人,成為詩人?!彼汛笞匀豢闯墒澜缟献蠲烂畹臅秦S富多彩現(xiàn)象和無限美的兒童智慧的源泉。他提到要獲得廣闊的知識,就要考慮到人的自然屬性,“人原本是,而且永遠是大自然之子,所以應當把他同大自然的血肉聯(lián)系都利用來讓他吸收精神文明財富”。初中生的抽象邏輯思維開始上升,但形象思維不是完全退出了舞臺,特別是初一學生,他們的形象思維在其思維中還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對于形象性較強的文章,與其悶在教室里靜思默想,不如領他們走進生活,走近大自然
2.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心理學的一種實驗方法,把它放在閱讀中,就是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選取合適的時機,讓學生當演員,扮演某個角色,進行表演,變學習者為當事者,來體驗人物的思想感情,從而加深對課文的感受和理解。這種方法能促使學生超越時空很快進入課文情境中,與文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運,從而獲得真切的體驗。初中生天性活潑好動,富有表現(xiàn)欲望,只要給他們參與的機會,他們便會積極主動地投入。戲劇性較強的課文可在教師必要的指導下放手讓學生角色扮演積極參與。
理解性閱讀教學注重感悟,讓學生在閱讀中積極主動地去接近文本,在體驗中品味,在感悟中把握文本意義,構建文本世界,陶冶心靈,使閱讀成為學生的精神享受,從而提高其生命的質量和價值。
大多數學生的思維中形成了一種二元對立的思維:要么“贊揚了什么”,要么“抨擊了什么”,把人物簡單地歸為某個類型,內容概括為某種模式。如《我的叔叔于勒》概括為“揭露了資本主義制度下人與人之間的赤裸裸的金錢關系”而毫不涉及那些小人物生活的辛酸;《故鄉(xiāng)》中的楊二嫂被概括成“尖酸、刻薄、自私貪婪、冷酷”的人而給以無情的抨擊,沒有看到她也是那個黑暗社會的受害者也應加以同情。這些概念化空泛的理論說教,掩蓋了作品中撼人心魄的美,使學生的閱讀陷于迷霧之中。感悟式閱讀就要去除蒙蔽在作品上的理論說教,讓學生在自己的閱讀中還原作品的真面目。
以上幾個環(huán)節(jié)不是截然分開的,而是相互關聯(lián),彼此交融的,它表現(xiàn)的只是一個認識螺旋上升的過程。師生對文本的解讀過程就是相互理解,在學習過程中,師生之間通過理解加深了對問題的認識,開闊了自己的精神視野,生成了新的意義。因此理解性閱讀教學就是為“理解”而存在的教學,“理解”既是它的手段,更是它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