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雪俠
(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富錦市第一中學,黑龍江 佳木斯 156100)
隨著我國新目標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育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傳統(tǒng)的以學生學習成績?yōu)橹鞫雎詫W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教學理念受到廣大教育者的批評,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指導也成為了教育界關注的焦點。班主任作為協(xié)調(diào)班內(nèi)事務、統(tǒng)籌班級規(guī)劃的核心人物,在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不僅擔任著教育者的角色,還擔任著心理疏導者的角色,因此在日常教育教學過程中,班主任要及時了解學生心理狀態(tài),積極主動地采取多樣的心理疏導手段來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克服心理障礙。
不同成長階段的學生心理特點各不相同,高中階段的學生由于正處于生長的青春關鍵期中,身體和心理的發(fā)展都不夠成熟,很容易被外界事物所影響。此外,學生在高中階段面臨著各方面的壓力,不僅是日常繁重的學習壓力,還有沉重的升學壓力。學生在進入高中階段后,在遇到難以掌控的意外情況時,其心理防線則會崩塌,在沒有得到正確以及合適地幫助時,學生會產(chǎn)生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而當這些心理問題長時間沒有得到解決時,學生的心理防線則會徹底崩塌從而做出一些極端行為。為了引導學生正確對待學習以及生活,班主任應當積極主動地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針對每位學生遇到的心理問題,有針對性地采取不同的方法。例如,對于因為學習成績下降而沮喪的學生,班主任要首先找到學生正處于低迷狀態(tài)的原因,找到原因之后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1]。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不應當用嚴厲的語氣使學生產(chǎn)生逆反心理,教師要以朋友的身份來了解學生近期的狀況,及時對學生給予鼓勵來疏導學生學習的壓力,同時給予學生學習方面的指導,讓學生正確意識到成績的波動是現(xiàn)階段學習的常態(tài),從而及時調(diào)整狀態(tài)迎接新的學習。交談結束后,教師要注意在日常課堂中有意識的鼓勵學生,增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從而讓學生及時解決心理問題,更好的投入到日常學習中。在日常教育教學過程中,班主任作為班級的領導者要及時意識到每位學生的心理波動,對于學生的不同心理問題能夠做到有針對性的輔導,使學生及時克服心理障礙,解決心理問題,健康地成長以及學習。
高中階段的學生產(chǎn)生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很大的一個原因是缺乏對自身心理的正確認知,而心理知識的宣講,例如,心理知識講座,通過介紹現(xiàn)階段高中生的心理特點,宣講基礎心理健康知識使學生對自身現(xiàn)階段的心理有一個基礎的認知,學生能夠正確看待自身心理問題,不驕不躁,從而積極主動地找尋方法來解決問題[2]。在日常教育教學過程中,班主任要積極發(fā)揮心理輔導課及心理知識講座的優(yōu)勢,及時與心理輔導老師進行溝通,在向心理輔導老師獲取專業(yè)心理知識的同時,掌握班級內(nèi)每位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對癥下藥地采取正確的方法來指導學生心理健康。為了確保學生更好的理解心理健康知識,班主任可以與心理輔導老師共同策劃心理健康知識講座,改變傳統(tǒng)的生硬講解方法,提前進行問卷調(diào)查了解學生心理狀態(tài),準備符合學生心理特點的講座。在講座過程中設計心理游戲,邀請老師和同學共同參與,活躍講座氣氛的同時,拉近師生關系,同時準備精美禮品,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講座過程中,設計不同環(huán)節(jié)來活躍講座氣氛,在活躍的氛圍下將枯燥的心理健康知識傳授給學生,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吸收心理健康知識,從而利用有效的手段來解決自身信息問題。
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班主任作為在學校引導學生擁有健康心理的指導者,在開展心理輔導工作的過程中,難免會因為信息的缺失而做出關于學生心理問題來源的錯誤判斷,這些錯誤判斷則會直接影響班主任進行心理健康輔導的效率[3]。為了提高心理健康輔導效率,使學生能夠及時擺脫心理霧霾,更快投入到學習生活中,班主任應當建立有效的家校溝通網(wǎng)絡,及時以及準確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通過結合學生在校以及在家的心理狀態(tài)來對學生心理問題的來源做出正確的判斷,從而及時地采取科學方法進行心理輔導。對于教師無法或者很難進行心理輔導的學生,教師要及時與家長進行溝通,將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以及問題詳細地告知家長,與家長一同對學生的心理輔導進行探討,切不可一味地依賴自身的心理輔導知識強硬地進行心理疏導工作,要意識到家長作為陪伴學生成長的關鍵人物的作用,充分發(fā)揮家庭教育的優(yōu)勢,與家長共同努力來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4]。
心理健康的好壞關系到個體的人生發(fā)展方向,高中階段的學生因為其心智尚未成熟很容易產(chǎn)生心理問題,班主任作為教育教學的領導者,應當及時關注學生心理健康,了解學生心理特點,采取多樣措施,同時積極宣講心理健康知識,科學指導學生。此外,要加強家校溝通,發(fā)揮家庭教育優(yōu)勢,確保學生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