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鄖西縣河夾鎮(zhèn)中心小學,湖北 十堰 442634)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開展情感教育,既能夠滿足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經階段。因此,在教師應給予情感教育高度重視,在課堂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將情感教育與小學語文教育的優(yōu)勢充分發(fā)揮出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這門學科的熱情,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滿足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需求。
興趣為語文學習提供了大量的空間,學習形式也更多樣化。由于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還較為稚嫩,因此老師應該抓住學生的這個特點,加強對情感教學的實施。在實際教學當中,教師可以合理的開展情感教學,那么不但能夠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品德,同時還可以將他們的學習熱情激發(fā)出來,以此來進一步提升教學水平。
課本中所有的文章都是作者情感的寄托,它飽含著作者的真情實感,通過老師的合理引導,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辨別人性的善惡。在文章中,作者都會將自身的情感賦予給某個人物形象進行表達,讓學生自己去感悟,自己去認識課文中的各種形象,自己感悟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教師進行適當的引導,隨著情節(jié)的推入,學生跟著作者的情感線索同喜同悲,深刻感受文章的內在韻味[1]。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文章包含的思想簡單易懂,但是學生要想準確的理解思想內容并不容易,主要由于小學生的經歷、認知等處于初級階段。此時小學語文教師要發(fā)揮引導作用,帶領學生準確的把握文章中的情感內容,激發(fā)學生的思想共鳴。首先教師要進行充足的備課,找準語文文章中的情感,將情感滲透到教學中,實現情感教育。比如教師在講解《賣火柴的小女孩》時,文章中對小女孩在寒冷冬天的夜晚,光著腳丫賣火柴的場景,作者在場景的描寫和塑造中,并沒有直接描寫小女孩的悲慘,而是通過自然環(huán)境和雪花飄落的描寫進行烘托,讓讀者在這樣的環(huán)境描寫中感受到女孩的悲慘命運。在教學中,學生可能不能夠體會到女孩的悲慘,講解這個部分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著重理解小女孩看到的五次場景,分析小女孩所處的時代以及造成這種悲劇命運的原因,理解那個時代資本家對貧苦人的迫害[2]。
良好的學習對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一定的激發(fā)作用,同時還能夠有效的吸引學生參與到語文活動中,有助于情感教學的實施。教師可以情景導入,將情感教育代入到語文課堂上,實現情感的傳遞,發(fā)揮教育作用。小學生由于年紀和生活經驗等關系,在現實生活中的情感經驗較少,因此很容易對事物出現片面的理解。此時需要教師的引導和啟發(fā),情景創(chuàng)設可以有效的實現激發(fā)學生思維和表達欲望的目的,加強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情感體驗。如,教師在講解關于風景描寫的文章,比如《桂林山水》,這是一篇描寫桂林美麗風景的文章,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壯麗山河的贊美和熱愛之情。在教學開始之前,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情景創(chuàng)設,將關于祖國一些風景名勝的照片或者視頻,讓學生感受祖國風景的美好。通過這樣的情景創(chuàng)設,讓學生帶著對桂林山水的向往之情進行文章的學習。在進行文章朗誦時,教師要提示學生讀出桂林山水的美麗,將作者對桂林山水的贊美和熱愛用自己的朗誦表達出來。
創(chuàng)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方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情感教育具有重要意義。首先,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活動時,應充分利用的多媒體技術,對課堂教學形式進行豐富,將現代教育技術與學生的情感教育相互結合,借助音頻、視頻、圖片等形式將教材內容展示出來,加深學生的感官體驗,進而產生情感共鳴。其次,教師應根據教材內容,為學生創(chuàng)造相關教學情境,為學生帶來身臨其境的感受,能夠更加直觀感受到文章中所蘊含的情感。以此同時,通過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探討,對文章當中的情感內涵進行挖掘,幫助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世界觀、價值觀與人生觀。
在語文教學當中,要想對學生情感進行有效調動,融入生活中的內容是非??尚械囊粋€手段。通過結合實際生活中的內容來滲透情感教育,這樣情感教育的應用可以更加自然,同時也能夠圍繞學生生活經歷來展開相應的教學,學生們也能更加積極的進行思考,情感的融入也會變得更加容易和輕松。例如,在《珍珠鳥》一課學習的過程當中,我們就可以讓學生們談一談自己生活當中,有哪些關于信任的事,讓你們記憶猶新。學生們通過結合自身的生活經歷進行思考和探討,這樣他們的情感就可以得到更好的調動,整個教學活動的開展也就能夠和生活進行密切的關聯(lián),情感要素的教育作用也可以得到進一步的放大[3]。
綜上,情感是認知的基礎,是個體發(fā)展的內驅動力。小學語文作為情感教育滲透的主要陣地,應該要深入認識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以發(fā)展學生的全面素質能力為教學出發(fā)點,優(yōu)化教學內容與方式方法,全面滲透情感教育,使學生的情感在教學實踐中得到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