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東營市河口區(qū)義和鎮(zhèn)中心學校,山東 東營 257234)
就目前我國施行的教育模式來看,學校仍未脫離重考試成績,輕能力發(fā)展的方向,從而忽略了對學生自身安全的教育,忽視了安全教育技能的培養(yǎng)。小學生由于安全意識和安全防范能力較差,經常會受到來自不同方面的安全威脅。因此,學校應當積極開展安全教育活動,不斷豐富各種安全教育內容,制定相關制度措施,提高學生應對安全風險的意識,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fā)展,以達到既保護自己又不傷害他人的目的。近年來,影響小學生安全的因素越來越復雜,小學生特別是農村留守兒童受到飲食、交通、溺水、意外事故等傷害現象時有發(fā)生,給家庭、社會及小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加強小學生的安全教育工作,保障小學生人身安全,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已成為擺在我們這些班主任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所以,我們要防患于未然,不斷提高孩子們的自我防范、保護意識和能力已迫在眉睫。如何有效地做好班級的安全教育工作呢? 根據我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經驗,淺談幾點看法:
第一,堅持尊重生命的原則,防患于未然,注重培養(yǎng)學生日常的安全意識。對農村小學生開展安全知識教育,首先要增強學生們的安全意識。小學生的安全意識比較薄弱,自我保護意識不強,在學校里,課間活動一窩蜂,一活動起來就將身邊的人和物忘到九霄云外,等到弄傷了自己或他人再哭鼻子抹眼淚的等現象經常發(fā)生;離開學校時就更嚴重了,在馬路上狂奔或追逐,遇到不明狀況的水域就下去游泳等造成很多嚴重的意外傷害。因此,我們應該加強日常的安全教育,堅持尊重生命的原則,將預防觸電、溺水、地震等災害的安全知識講座或演練列入教學工作計劃之中,并滲透到日常的課堂教學上來。讓孩子們懂得:任何時候我們都必須珍愛生命!生命不可復制,要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災難面前首先要學會自救,希望我們的孩子們假如有一天災難來臨時,能夠鎮(zhèn)定理智的對待。
第二,強化安全知識的宣傳,通過營造氛圍培養(yǎng)學生的安全意識。教師應當不斷豐富自己的安全教育知識,想方設法的提高學生的安全知識技能,通過張貼安全標語、布置安全科普展覽、設置安全櫥窗、出版安全手抄報等方式,營造濃厚的安全教育氛圍,幫助學生增強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應變、應急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使學生在發(fā)現危險的時候,能沉著地應對。
第三,促使學生了解、掌握一定的安全防范措施,增強防范風險的意識。通過班隊會等形式,開展一些具體而有效的活動,教育學生在自己受到較小或較輕的意外傷害時,盡可能的自己獨立解決;同時通過影像和聘請醫(yī)務人員講解,讓學生掌握一些簡單的外傷處理辦法,創(chuàng)設一些情境,教給學生當遇上突發(fā)狀況時應該怎樣處理,讓學生學習一定的自救和救人的方法。同時教育學生,遇到意外險情或傷害時,需要冷靜,要學會運用最有效的方法救助;遇到壞人的侵害時,有機會逃脫的話,要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設法逃脫;沒有機會逃脫時,可以采取呼救等方法及時脫身。這些對學生增強安全意識,沉著、理智應對突發(fā)事件,提高自我防范和保護能力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第四,家校聯合,確保學生安全,促進學生全面成長與進步。安全教育的最終目標是促使學生形成安全行為,從而在學習生活中遠離安全事故。學生安全問題單憑學校的教育是有限的,加強學校與家庭的聯合教育勢在必行。小學生年齡尚小,仍處于父母的監(jiān)護之下,所以學校一定不能忽視孩子父母的作用。因為要想全面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提高學生們的安全技能,老師與家長就要進行合作,只有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聯合起來,才能夠使學生掌握紙上的和實踐中的安全知識、技能,才能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安全的重要性,才能實現開展安全教育的最終目的,提高學生應對危機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與進步。
學校安全無小事,班級安全是關鍵。只有學生、老師、家長都樹立起安全責任重于泰山的意識,做到防患于未然,才能構建和諧學校、和諧家庭、和諧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