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軍
隨著我國的教育越來越重視對學生的素質培養(yǎng),小學里的美術和音樂等課程被提上了教學日程安排之中,學校越發(fā)重視對小學生的音樂教育。音樂是一門影響深遠的藝術,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因為音樂可以提升學生對于聲音的辨別力,提高對美感的判別,同時也能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品格,陶冶情操。音樂可以激發(fā)小學生的智力發(fā)育。學校越來越重視音樂的教學,就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增加藝術細胞,激發(fā)學生在音樂方面的天賦和潛能,促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發(fā)展。
雖說現在教育的要求更加注重學生的素質教育,但是大多數的學校,還是更加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以及升學率,因為這關系著學校的發(fā)展,以及學校的招生數量,因為升學率同時也是家長們所看重的,所以這就導致學校并不重視學生音樂課的教學。因為比起占據著成績和升學率的考試課程,音樂課又不考試是可有可無的。音樂課被其他“更重要”的課程占用,學生根本上不了或者不能上音樂課。
總是聽朋友說,小學的教師都是身兼多職,既能教語文又能教數學還能教英語,音樂教完還能教信息技術。在一些教師太過缺乏的學校,一般的小學在各科的教學當中還是有專業(yè)的教師。但是音樂這一科由于學校本身就不重視,所以在聘請老師方面也不是太過于要求專業(yè)性,通常專業(yè)對口的就可以。這就造成了小學音樂教師的專業(yè)性不是太高,教師專業(yè)性不高,在教授學生的時候一般的教學質量也不會太高。
音樂本身就是一門放松的課程,是帶領學生們抒發(fā)情感陶冶情操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力和領悟力的一門課程,在上課的時候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是教師們的最佳選擇,在課堂上,學生只有充分地精神放松,才有可能以更加專注沉浸于音樂之中。同時能夠在輕松愉悅的課堂中上課也是學生的向往。
為了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氣氛,激發(fā)出學生的興趣以及音樂方面的潛能。教師應該積極采取各種方法和手段,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積極引進各種先進的,科學的教學方法和新奇的教學內容,充分地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帶領學生走進音樂的殿堂。首先,教師可以在上課之前以音樂和唱歌的方式代替學生問好。一般音樂課都是在音樂教室上課,而在上課之前,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在教室門外排站,上課鈴響后教師在教室里彈鋼琴,讓學生以此為信號有序地走進教室,等到學生坐齊之后教師可以改變歌曲,讓學生們進行課前的合唱,用這種形式作為音樂課的開始,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注意力以及興趣。
為了讓學生從喜歡這個音樂教師到喜歡音樂課,教師應該充分地參與到學生的活動當中,和學生近距離接觸,減少學生對教師的敬畏感,讓學生覺得老師也是自己的朋友和伙伴,這樣可以增強學生和教師之間的凝聚力,學生們喜歡音樂教師自然會喜歡學習音樂。而這個時候,教師應該積極地利用這個優(yōu)勢,讓學生充分地參與進音樂課程當中,教師也可以和學生組成團隊一起唱歌,一起進行才藝展示,讓學生更加勇于表達自己。比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利用學過的曲目和學生合作,教師彈琴學生唱歌,或者教師彈鋼琴學生吹笛子的方式,增強師生間的合作。同時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認真聆聽一首歌曲,隨后簡單地寫一下對歌曲的感悟,這種“聽后感”的方式更能讓學生保持良好的注意力,能對音樂進行更好的思考和領悟,然后教師應該注意為學生們分享自己的感受,增加學生對教師的認同感。
藝術是具有融合性的,教師在進行音樂教學的時候可以采取其他優(yōu)秀的藝術教育形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能夠提高音樂素養(yǎng)與藝術審美。比如歌曲和舞蹈的相互融合。歌曲和舞蹈是兩個領域,但是向來都是融合到一起的。歌曲注重聽覺享受,而舞蹈注重視覺享受,當歌曲和舞蹈融合到一起,視聽相結合則會給人們帶來強烈的震感和感染力。所以教師也可以允許學生在課堂中進行唱歌和跳舞。比如在教授學生學唱《粉刷匠》這首兒歌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用邊跳邊唱的方式增強學生的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
在新課標背景下,小學音樂教學的創(chuàng)新已經成為教學的必然要求。音樂在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過程中起到了積極作用,故而小學音樂教師應該采取一些積極的方法和手段改變傳統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給學生帶來更好的音樂課程教育,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感受藝術熏陶,促使學生在音樂方面的天賦和潛能得以激發(fā),使學生更好地學習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