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區(qū)李莊鄉(xiāng)小營小學,河北 保定 071100)
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和教學實際情況,創(chuàng)設作文情境,開展作文教學,利用模擬生活情境,讓學生參與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當前寫作教學受應試教育的束縛,呈現功利化的傾向,本應彰顯個性、充滿童真童趣的作文變得空洞無物。學生缺少生活感悟,沒有真情體驗,覺得無話可寫,導致寫作興趣缺失,甚至厭惡寫作。
中國在寫作教學中,教師要將豐富的課外生活引入課堂,創(chuàng)設與寫作內容相適應的場景,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引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讓他們用自己的語言、以真實的情感傾聽成長的苦澀、歡樂、向往。
教的教學準備不足,教學目標不夠明確,情境教學隨意,甚至盲目追求,只憑借自己的感性經驗進行教學。缺乏實際的學情分析,不顧及學生實際、學習習慣,以一成不變的教學設計應對所有教學對象。
當前情境作文教學中,教師只以簡單的語言描述,這樣的情境不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不能促進學生的思考。教師要遵循學生的認知特點,圍繞作文主題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喚醒學生的情感。
教師只關注學生的寫作能力,而忽視了學生的成長發(fā)展,忽視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因而作文評價時重結果輕寫作過程,對學生是否認真融入、是否積極思考視而不見。評價缺少學生的參與,評價周期長,無法達到應有的效果。
1.選取主題
學生只有置于真實的情境中,才能觸發(fā)好奇心。教師要學會取景,在認知與生活的匯合點處選取切合主題的景象。
2.模擬情境
教師要運用網絡手段模擬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豐富的圖片、聲音、視頻資源,刺激學生的多重感官,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激發(fā)寫作興趣,優(yōu)化情境作文教學。
3.參與活動
小學生有愛玩的天性,他們喜歡聽故事,喜歡參加游戲活動。教師要改變枯燥乏味的氛圍,以趣味性的游戲吸引學生的參與,讓他們在歡聲笑語中獲得真實的體驗。如參加運動會、拔河比賽等游戲活動,學生可以通過觀察、體驗,將記錄用文字表述出來。學生還可以將自己的角色融入,以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演繹故事情節(jié),整個扮演過程充滿了樂趣。
4.將音樂、美術融入生活
美可以激發(fā)情感,可以凈化心靈。教師要將寫作與藝術結合起來,以美的音樂、美的畫面展現鮮明的形象,以美融入學生的生活經驗,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升華,讓人得到美的享受。
5.營造情境
教師要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境,能觸發(fā)學生的情感,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幫助學生完善知識體系。小學生對周圍的事物認識尚不夠深刻,教師要根據學生發(fā)展、生活實際營造問題情境,引發(fā)學生的內心沖突,讓其處于“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狀態(tài)。教師提出問題后,學生就會反問自己:我看到了什么我感受到什么引發(fā)了我怎樣的聯想我如何表達我的感受?
1.學會觀察
觀察是認識事物、學會寫作的第一步,學生去看、去聽、去思,去探究事物的本質。但當前小學生觀察不精細、觀察方法不系統(tǒng),不能把握事物的特點,不能從不同方位觀察。教師在引導學生學會正確的觀察方法:要觀之有序,可以按從上到下、由遠及近、從整體到局部的空間順序。如觀察昆蟲時,按頭部、眼睛、嘴巴、胸部、四肢、腹部的順序進行觀察。觀察要能抓住特點,教師要引領學生通過看、聽、聞、摸等方式,對事物的顏色、形狀、氣味,形成鮮明的感知。
2.啟發(fā)想象
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通過拓展、加工,創(chuàng)造出一個有別于原型的新形象。通過相似聯想、對比聯想、接近聯想追尋與之關聯的事物。
3.喚發(fā)情感
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學生聯想,激發(fā)情感體驗,加深對事物的認識。如將流浪狗、毛茸茸的小雞等小動物喚醒學生的情感,喚醒了學生對真、善、美的渴望。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鍛煉學生在課堂上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每一堂課上,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去把課文中所闡述的事件完整地表達出來,然后在課堂上跟其他同學一起分享。教師這樣設計的用意是在日常的課堂上就使學生習慣這樣的思維處理方式,把一個書本上完整的故事通過自己腦子的處理,再經過口頭語言的組織,提高了學生本身的語言表達能力,繼而使學生在動筆去寫一個事件的時候,能把該事件的完整性記錄下來。通過教師平時課堂上這樣有意識的引導和指導,長期堅持,思維得到鍛煉,也得到提高。
針對學生無話可說的現狀,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腳手架”,讓學生能爬到更高的地方,欣賞更多的風景。教師以口頭語言為先導,讓學生借助口頭語言將觀察到的事物加以整理,并以文字的方式記錄下來,實現言意融合的過程。
學生在寫作時常會出現思路不清、主題不明、結構混亂的狀況,思如泉涌卻不知從何說起。思維導圖,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聯想,挖掘素材豐富作文內容,幫助學生形成清晰的結構框架,構建作文的寫作布局,使寫作變得更流暢。
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構思立意、遺詞造句、謀篇布局能力的培養(yǎng),還要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表達真情實感,體驗寫作樂趣,實現認知與情感的結合。
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關注學生的進步,為學生建立成長檔案袋,讓學生看到自己習作水平的提升過程。教師要改變“一人獨評”的現狀,要開展多元的評價,除教師點評外,還應有學生自評與同學互評。學生在自評、互批中能取長補短,互相合作,共同進步。
綜上所述,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教師要針對學生無話可寫、畏懼寫作的現狀,開展情境作文教學,引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豐富學生的情感,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促進學生寫出優(yōu)秀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