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白雪公主”與“青春蒙太奇”:中國現(xiàn)代影院的譯意風小姐①

        2020-12-07 04:05:57黃勇軍重慶師范大學新聞與傳媒學院重慶401331
        關鍵詞:白雪公主小姐

        黃勇軍(重慶師范大學 新聞與傳媒學院,重慶 401331)

        柳 謙(西北師范大學 傳媒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譯意風小姐”是隨著中國早期影院引入“譯意風”(Sino-phone)②“譯意風”(Sino-phone),又名“夷耳風”(Earphone)。早期是一種主要用于國際會議等場合的語言翻譯裝置,20世紀30年代末引入我國后,根據(jù)實際需要針對性地改造后安裝于影院,在電影播映時對影片語言對白等進行翻譯和語音傳輸,以解決普通觀眾無法聽懂外語而造成的觀影障礙。參見:黃勇軍,柳謙.耳福的偉大發(fā)明:外國電影在現(xiàn)代中國的譯介技法流變[J].文化藝術研究,2019(2)。設備后出現(xiàn)的專用“傳譯員”,也即在外國電影放映時針對普通觀眾進行實時語音翻譯,以解決“觀眾在觀看外片時無法聽懂外語所造成觀影障礙”[1]的電影行業(yè)工作人員。其基本工作流程是在外國電影放映時,主要將電影情節(jié)、對白及內(nèi)容等同步翻譯成中文或進行適當解說,她們的聲音會通過專用的麥克風和擴音機傳送到“譯意風”雙耳聽筒里,由此,觀眾就可聽到“清脆、美妙的國語”,而非“片中使你煩躁的英文了”[2]228。作為中國早期影院中特有的一項工種職業(yè),“譯意風小姐”雖流行僅有十余年,卻有著不可忽視的價值。她們不僅是外國電影的同聲傳譯者,更是中國現(xiàn)代影院中最早的一批配音演員。她們的出現(xiàn)不僅是中國早期影人對有聲放映技術的探索,而且更極大地促進了電影跨國別、跨文化、跨語言的傳播與交流,同時也為當代“配音演員”的出現(xiàn)奠定了基礎。目前學術界對“譯意風小姐”的研究相對匱乏,本文在此系統(tǒng)探尋“譯意風小姐”產(chǎn)生之緣由,梳理其發(fā)展演化之歷程,闡明其對中國電影產(chǎn)生的深遠影響。

        一、濫觴與發(fā)展:“盛極一時的職業(yè)”

        “譯意風小姐”作為現(xiàn)身于20 世紀30 年代末中國影院的一抹俏麗身影,其不單依賴于“譯意風”的發(fā)生而發(fā)聲,同樣也是“譯意風”裝置發(fā)明的啟蒙元素。事實上,“譯意風”的發(fā)明是“日內(nèi)瓦國際會議聯(lián)盟,上海電影院的宴會,女人的清脆聲音”[3]7三者的互動融合、有機觸發(fā)而產(chǎn)生。其中“女人的清脆聲音”是指在1939 年9 月,“上海電影院的宴會上”,時任亞洲影院公司副董事長何挺然為將具有濃郁“中國電影風格”的“悲壯哀艷歷史宮闈片”《香妃》介紹到國外放映,便臨時邀請精通中英雙語的聶姓小姐擔任華語英譯,以解決影片在播映過程中西片商無法聽懂中文對白的問題。聶小姐現(xiàn)場出色的翻譯使西片商對該片“絕無隔膜地感受到了萬分興趣”[4]。由此給亞洲影院公司董事長梅格(A.R.Hager)以啟發(fā),他將日內(nèi)瓦國際聯(lián)盟會議室同聲翻譯裝置“Earphone”經(jīng)過改造后引入國內(nèi)影院,并在電影放映時聘請譯者對電影的對白及內(nèi)容進行現(xiàn)場同聲翻譯。此后,在放映外國影片時,影院聘請的專業(yè)翻譯人員——大多為外語熟練、國語流利、聲音悅耳的高學歷女性就被約定俗成稱為“譯意風小姐”,而其“翻譯外片的過程”自然就成為中國現(xiàn)代影院放映外國電影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譯意風”也由此被贊譽為“有利而無一弊。是誠之偉大貢獻”[5]。

        根據(jù)筆者目前考證材料來看,開翻譯外國電影先例,成為中國現(xiàn)代影院首位“譯意風小姐”的是畢業(yè)于南開大學“英語華譯、出色之至”的聶姓小姐和另一位劉姓小姐[6]。她們首次翻譯的外國電影是大光明大戲院于1939 年11 月4 日試映的由華納·裴士德主演的好萊塢影片《風流奇?zhèn)b傳》(The Roturn of The Ciaoo Kid,又譯為《奇?zhèn)b歸來》)①該片系20世紀??怂构境銎?,由桑諾克監(jiān)制,華納·裴士德、琳葩麗領銜主演的武俠巨片。于劇情而言,很見緊湊,被彼時報紙精辟概括為“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劫富濟貧。綠林本色。再加上拜倒美人。自作多情”;于導演手法上“很見簡潔生動”;而劇中演員搭配“可稱為枝葉并茂,珠聯(lián)合璧”。質(zhì)而言之,“片內(nèi)勇武之處頗能使人興奮緊張,在羅曼史部分纏綿、香艷,這樣相映起來,剛勇纏綿甚為生動也”。相關論述可參見佚名.??怂箍偛蒙VZ克親自監(jiān)制《風流奇?zhèn)b傳》武俠巨片[J].三六九畫報,1939(10);敏.《風流奇?zhèn)b傳》俠情片 大光明映[N].新聞報,1939-11-10(12);佚名.新片批評:風流奇?zhèn)b傳[J].電影(上海1938),1939(59)。。對于“譯意風小姐”翻譯該部影片的具體過程,因史料的匱乏已無從考證復原,但筆者仍在零星材料中窺見聶、劉兩位小姐大致的翻譯情形:她們“不但把對白每句都詳盡地譯出來,并且翻譯的語氣,也是和劇中人的情景相吻合。在‘淡出’‘淡入’之間,更加入簡單的劇情敘述,或人物的介紹”[7];至于翻譯的口吻,并非直白的“硬譯”,而是帶有著“親切的口吻”,甚至“連對白都念給我聽,有時,還夾雜著趣味的語調(diào)”[8]。由此看來,“譯意風小姐”對于完全不懂英文對白的觀眾,“確實是有意想不到之效力”[9]75-76。

        在大光明大戲院首批試裝“譯意風”大獲成功后,“譯意風小姐”這項職業(yè)也開始迅速走紅。不僅亞洲影院公司旗下的各大首輪影院如“南京大戲院”“大上海大戲院”“麗都大戲院”“國泰大戲院”等都陸續(xù)出現(xiàn)她們的身影,而且隸屬于美國遠東影院公司的“大華大戲院”也開始聘請“譯意風小姐”進行英語華譯。此后,在“譯意風小姐”出現(xiàn)開始計不到三年時間,上海所有頭等首輪影院在放映外片時都可聽到她們的聲音,并在經(jīng)濟條件較好的少數(shù)二輪影院中也開推行,而外國電影也在“譯意風小姐”國語說白的陪襯下,“更顯出這戲的偉大與精警”[10]。但好景不長,1941 年,隨著上海作為淪陷區(qū)被日軍占領,“禁放英美等敵性影片”的禁令意味著“譯意風小姐”不得再翻譯“英美等與日本政治意識形態(tài)不合”的影片,而只有在南京淪陷區(qū)由日偽合作經(jīng)營的中華影院公司旗下所屬的大華影院中還有“譯意風小姐”負責翻譯“日本影片”,以達至“宣撫”效果。這種情況一直持續(xù)到抗日戰(zhàn)爭結束后,隨著美國電影在此前積壓已久并呈現(xiàn)井噴狀態(tài),“譯意風小姐”隨著“譯意風”的興起而又再度陸續(xù)出現(xiàn)于各大專映外片的首輪影院。與戰(zhàn)前相比,“譯意風小姐”的存在范圍不僅局限于上海一地,開始擴展至各地,如京滬線上的蘇州和無錫、滬杭線上的杭州以及其他發(fā)達地區(qū)如北京、天津、福建等地,即使遠在西南的成都、昆明等在當?shù)貤l件一流的部分影院也開始出現(xiàn)“譯意風小姐”。

        二、流程與內(nèi)容:“只聞其聲不見其人”

        “譯意風小姐”作為“譯意風”裝置的發(fā)聲主體,承擔著“中外文化的轉譯者和闡釋者”的重任。如此一來,其工作流程與內(nèi)容的復雜性就不可避免。

        就“工作流程”而言,一般是在引進外國新片放映前,由影院經(jīng)理和“譯意風小姐”一起在一個小型放映間觀摩原片,并結合隨片附贈的原文對白、鏡頭劇本等進行逐段翻譯。如果沒有劇本,則需要“譯意風小姐”將電影的主要內(nèi)容和人物對白快速記錄下來,再進行初步整理,以便“能完全知道這部電影的劇情和對白而從容地翻譯出來”[8]76;在電影即將放映前,“譯意風小姐”需早早進入一個另設在與電影銀幕相對的觀眾座位背后(也即電影放映機旁)的工作間。在這個封閉安靜、一燈如豆的“禁宮”里,“譯意風小姐”通過對面墻上的一個方形觀察口,坐在一個適合觀看對面銀幕的高腳椅上,做好準備翻譯的各項準備工作;在電影開映時,“譯意風小姐”在頭上戴好連著影片聲音系統(tǒng)的聽筒(耳機),攤開此前事先準備好的臺詞劇本或自己在預看時撰寫的提綱筆記(如果沒有,只能臨場發(fā)揮),同時打開與觀眾耳麥相鏈接的麥克風,一邊通過方形小口觀察電影放映進度及畫面,一邊開始進行翻譯,主要是對影片內(nèi)容和人物對白進行同聲適時傳譯和講解。此刻,從“譯意風”中傳出的便不再是原片中“使你煩躁的英文”,而是“譯意風小姐”動聽而又美妙的國語了。在這期間,如若原片中出現(xiàn)音樂配音,“譯意風小姐”則提醒觀眾取下聽筒,進行欣賞,以便幫助不懂外語的觀眾增加趣味。

        就“工作內(nèi)容”而言,“譯意風小姐”不僅需要翻譯人物對白,而且需要模仿劇中人物口吻,用各種音色來指代不同的電影角色,使每一句話說得如劇中人一樣生動有力,并將喜、怒、哀、樂等情感傳達給觀眾,而涉及到電影視聽技術層面的蒙太奇技巧、剪輯手法、配音配樂等都要加以解讀。有譯意風小姐回憶自己翻譯情況時說:“我翻譯時盡可能融入角色中,有感情地說話,男的模仿男的說話,女的模仿女的說話,生氣是生氣,甜蜜是甜蜜,好比是我一個人的獨角戲”[11]。當時有媒體對此進行了生動描述:“年輕的中國小姐,操著美妙的國語,告訴你銀幕上的一切,她把每一個演員的動作和說話,輪流地翻譯著,并把必要的解說報告出來”[3]7。這種解說內(nèi)容看似與我國早期的電影“解說員”①或是日本的“活動弁士”②根據(jù)美國學者、著名日本電影史學家約瑟夫·安德森(Joseph L.Anderson)考證,日本“活動弁士”最早出現(xiàn)于1897年盧米埃爾的活動電影機初至日本時,其所做的表演被稱為映畫說明(eiga setsumei),主要對影片的對白、敘事、內(nèi)容闡釋,有時還稍作評論,是日本人觀影體驗的重要部分。參見:Arthur Nolletti, David Desser.Spoken Silents in the Japanese Cinema; or, Talking to Pictures: Essaying the Katsuben, Contexturalizing the Texts, in Reframing Japanese Cinema[M].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92.相似,都是將觀眾無法理解的影片內(nèi)容實時翻譯講解傳達給觀眾,實則有很大區(qū)別。首先,“活動弁士”與電影“解說員”一般是站立于銀幕前為觀眾講解,他們翻譯影片的過程會與觀眾產(chǎn)生一種張力,這就使得他們通過“背離性地創(chuàng)造”而超越了其言辭本身的意涵,使“翻譯講解”的行為成為一種客體化的藝術表演活動;而“譯意風小姐”總是隱藏于幕后,試圖將影院銀幕上的影像與留聲機唱片發(fā)出的機械聲音結合起來,實現(xiàn)“外國演員開口說中國話”之假象。她們通過“單純敘事”的翻譯方式力求縫合觀眾與電影間的距離,其行為尚未構成“表演”,更遑論達至“活動弁士”在20 世紀20 年代活躍于日本影院的“黃金鼎盛期”盛況。其次,“譯意風小姐”將影片意義重構交付于觀眾,觀眾可依靠自身的理解能力,輔之以她們的聲音,來完成對影片的“二次創(chuàng)作”。這使得“譯意風小姐”的職責如同“擺渡人”一般,“在用自己的嗓音,把電影的趣味和感動,傳達給與我同樣熱愛電影的觀眾”[12]?,F(xiàn)有杖朝之年的盧燕女士在腦海中如蒙太奇般閃回自己在上海大光明大戲院擔任英語片“譯意風小姐”的青春年華時,她這樣回味:“有一種夢我做了一輩子都不愿醒來,因為它太美好,值得我們一直做下去”[13]。

        三、要求與待遇:“要求高標,待遇優(yōu)渥”

        “譯意風小姐”作為一項時髦而又層次極高的工作,應聘該項職業(yè)的皆為當時名門望族中名牌大學畢業(yè)的大家閨秀,而擔任“譯意風小姐”的更為精通中外雙語、形象氣質(zhì)俱佳的高素質(zhì)優(yōu)秀年輕女性當中的“翹楚”。她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便是對“電影”“表演”有著極大的興趣。而“譯意風”作為“冶電影、話劇、演講于一爐,集藝術之大成,及聲色之能事”[14]10-12的工具,自然也就成為當時眾多年輕女大學生夢寐以求的一項職業(yè)。而這些經(jīng)過重重選拔走向成功“譯意風”事業(yè)生涯的“白雪公主”們還被親切地稱為“譯意風女郎”“譯意風公主”等。她們作為中國現(xiàn)代影院中“譯意風”設備的有機組成部分和鏈接觀眾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其招聘流程與要求自然就十分嚴格。

        一般而言,應聘“譯意風小姐”者需要經(jīng)過“筆試、面試、口試”三大流程,而“口試”又是最為關鍵、重要的一環(huán)。首先,由影院方隨機提供一部斷句簡單、內(nèi)容淺白的外國原版影片,應聘者僅需進行現(xiàn)場試譯。但即便是看似簡單的要求,相對于第一次應聘“譯意風小姐”的女大學生而言,往往手忙腳亂、不知所云?!斑@種情形簡直跟龜兔賽跑一般,問得我氣也喘不過來。耳朵早急聾了,說話也打哆嗦,不時的‘吃螺絲’。好不容易才醒悟一句對白不能等他講完,我就得翻,那才不會脫落。等到劇終散場,好像做了一場噩夢,自認為是大大的失敗”[2]228-229。因為不同于早期的電影“解說員”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意愿隨意解讀影片,她們需要對 自己發(fā)出的每一個聲音負責。如果想要達到“完美的翻譯”,這在當時有過兩

        ① 據(jù)現(xiàn)有資料考證,中國電影“解說員”的前身可追溯至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在宮廷有何朝樺通判任說明(參見程季華.《中國電影發(fā)展史(第一卷)[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63)。其基本職能是在外國電影放映時向觀眾翻譯講解影片的故事情節(jié)、語言對白、人物身份以及相關背景知識等。隨著該種現(xiàn)象的大規(guī)模出現(xiàn),此職業(yè)又被不同地區(qū)的不同觀眾稱為電影“說明員”“解畫員”“講畫師”“演講員”“通譯”等。次“口試”經(jīng)歷的譯意風小姐瑪利來看,在翻譯過程中“必須聚精會神,眼,耳,口同時工作,絲毫大意不得”[2]229。經(jīng)過三道嚴格的選拔后,據(jù)袁智鱗回憶其母保志康在應聘大光明大戲院“譯意風小姐”的情況時稱:“當時應招的人在200 人左右,通過筆試、面試、口試,只錄取2 人”[15],這完全是百里挑一,足見要求之高標,競爭之激烈。據(jù)筆者考證,被譽為“遠東第一影院”的大光明大戲院中擔任“譯意風小姐”的就有中國戲曲藝術大師梅蘭芳先生的義女、上海交通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如今蜚聲海內(nèi)外影壇的影星盧燕,還有清朝“清流派”代表張佩綸的千金、中國近代著名女作家張愛玲的姑姑、英國留學的高材生張茂源等,上述的保志康同樣是滬江大學(原上海浸會大學)畢業(yè)的高材生?!白g意風小姐”一般需同時具備如下四個條件:其一,具有良好的英文基礎,能精準翻譯詮釋影片內(nèi)容和對白;其二,思維敏捷、發(fā)音標準、口齒伶俐;其三,嗓音悅耳清晰、聲調(diào)舒服動聽;其四,對電影專業(yè)常識、演藝行業(yè)及影片涉及的風土人情、文化藝術等有基本了解。簡而言之,她們能夠在翻譯時“用簡單明了扼要的語句將內(nèi)容生動地表達出來”[16]。

        要求極高,工作條件和待遇自然不會差,且不說她們的工作環(huán)境“冬暖夏涼”,薪酬也是極為可觀。一般如“大光明”“大上?!钡葘S惩馄纵営霸旱摹白g意風小姐”月薪在三十萬至五十萬元左右[17],其他條件較好的二輪影院則為十五萬至十七萬元左右,遠高于一般工薪階層的收入,甚至比“當教員好得多”[18]。同時工作時間也較為寬松自由,可根據(jù)自己的情況采取輪流制,并且可以協(xié)商換班休息,每星期有一天的假期,每天工作時長兩小時左右,亦即翻譯一場電影的時間。據(jù)盧燕女士回憶,她當時作為上海交通大學的工讀生業(yè)余兼職做“譯意風小姐”工作,不但解決了謀生問題,而且“還可以研究表演、鏡頭和剪輯”[19],大大提升了其電影專業(yè)水準和藝術視野,為后來三獲“金馬獎”,成為知名表演藝術家并榮獲奧斯卡終身評審資格奠定了堅實基礎。

        四、翻譯類別:“受諸種因素影響”

        一般而言,“譯意風小姐”作為20 世紀30 年代末、40 年代初影院專業(yè)的傳譯人員,因此前出現(xiàn)的“當場口譯”、電影“說明書”、譯配“中文字幕”等譯介諸法都存有極大缺陷,所以幾乎當時所有引進的外國電影都這些中英雙語尤為熟練并對外國文化有相當了解的“譯意風小姐”做同聲傳譯。但就“譯意風小姐”翻譯的實際情況而言,事實遠非如此,她們翻譯的電影類別會受引進國別、觀眾喜好和自身因素等的影響。

        其一,在20 世紀30 年代,雖有周劍云先生親自成立的“六合”聯(lián)盟為民族電影做出努力,但終因民族資本力量薄弱,早期國片事業(yè)發(fā)展步履維艱。而中國這一有待開放的放映市場被西方資本家所看重,開始大量地進行影院投資建設,并形成首輪影院皆為外商投資、專映外片的觀影場所。不僅如此,美國八大電影公司也在中國陸續(xù)設立分支機構,以派拉蒙、米高梅、環(huán)球、華納兄弟等為代表的好萊塢和以英國鷹獅為主要出品的影片便被源源不斷地引入中國市場,這就使得“譯意風小姐”翻譯的外國影片主要以英美為主,加之通曉法語、德語、日語等語系的人才極為匱乏,更遑論世界諸國了。不過,隨著左翼電影在國內(nèi)的影響擴大,部分蘇聯(lián)影片也被引進國內(nèi)開始“開拓放映地盤”,且聲勢浩大,幾欲與美國電影“平分秋色”。尤其是云、貴、川等西南后方引進蘇聯(lián)影片較多,“像重慶的國泰、昆明的逸樂,以及成都貴陽各電影院,兩年之內(nèi),所映蘇片達十幾部之多”[20]8。即便如此,會俄語的人才也很較少,駐重慶的影片推銷代表只得放松應聘條件,并出重金,“聘用自蘇歸國留學二人,隨片出發(fā),專任譯意工作”[19]9。

        其二,就觀眾本身而言,其喜好的片種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譯意風小姐”翻譯影片的類別。由于當時觀眾整體文化水準普遍較低,而戰(zhàn)時生活的枯燥就決定他們亟需娛樂和刺激,向虛無縹緲中尋找精神安慰與寄托。而歌舞片所特有的絢麗奇特、歌衫儷影之風格又無不迎合著觀眾的需求,所以“譯意風小姐”翻譯此種類型的外國電影也為最多。而單純依靠夸張恐嚇的神怪片、特技打斗的武俠片,雖然也受觀眾歡迎,但僅看畫面就可明了影片的大致內(nèi)容,自然就不特別需要“譯意風小姐”。至于節(jié)奏緩慢、劇情晦澀的文藝片和敘事繁雜、主題多元的倫理片,因其特有的藝術氣息,只受少量有文化的觀眾鐘愛,故而鮮有“譯意風小姐”翻譯此種類型影片。

        其三,作為影片翻譯的主體,極具性別意味的“譯意風小姐”也對不同類型的電影有所偏好。由于應聘“譯意風小姐”者皆為高素質(zhì)的優(yōu)秀女性,“甜美的聲音”注定她們喜愛翻譯文藝片,因為“片中的對白兼美麗、有力、俏皮、幽默、尖刻、潑刺而有之”[2]229,且能顯示出每個角色的身份和特性,在翻譯時可以忘情投入,“以為真的是在演戲”,從而在獲得巨大身心愉悅與滿足的同時,也感染著影院觀眾的觀影效果。當遇有大量動作打斗的影片,對于“譯意風小姐”而言是較為乏味無趣且費勁吃力的,“強盜般粗暴的口氣”相較于女性溫柔的聲線而言很難模仿,因此傳譯時較為困難。但這類影片的人物對白相對較少,她們可以借機休息,“樂得喝一口水潤潤嗓子”,頗為省心省力。而對于外片中出現(xiàn)的影星,“譯意風小姐”也有自身的翻譯喜好。如“譯意風小姐”瑪利最為喜歡好萊塢女星英格麗·褒曼(Ingrid Bergman)和男星萊斯利·霍華德(Leslie Howard)、羅納德·考爾門(Ronald Colman)等,而盧燕女士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麗塔·海華絲主演的Clever Girl。究其喜愛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影星不但“演技卓絕”,且“發(fā)音清楚”,“咬字準,口齒清,音浪也好,聽起來可以毫厘不爽”[13]11,對于“譯意風小姐”的翻譯工作“是極有利的”。

        承前所述,諸多因素影響著“譯意風小姐”翻譯外國電影的類別,與其后出現(xiàn)的“配音演員”相比,著實難以望其項背。但作為當時影院特定的傳譯人員,創(chuàng)造性的貢獻使大量不同國別、類型的外國電影得以引進中國,從而形成外片、“譯意風小姐”、電影觀眾等多方良好互動的多贏局面,在推動中國電影工業(yè)進一步繁榮的同時,也推動著各國電影跨國別、跨語言、跨文化的多維交流。

        五、價值作用:“轉譯者、吸引者、初行者、代言者”

        考察中國早期電影的發(fā)展歷程,20 世紀三四十年代無疑是中國電影“走出去”和外國電影“引進來”的相互借鑒、交流、學習的重要時期。而在此間,“譯意風小姐”作為中國現(xiàn)代影院從事傳譯外國電影的專業(yè)人員,她們在特定的時間內(nèi)極大促進了不同國家文化的交流,成為電影放映與營銷活動的市場有效號召力,推動了觀眾感知電影方式的變遷,更為民族電影走出國門提供了有力手段。她們既是影院票房的“吸引者”,又是配音演員的“初行者”,還是“中國駐好萊塢的代言者”,更是外國文化的“轉譯者”。

        (一)外國文化的“轉譯者”

        20 世紀早期,傳入國內(nèi)的外國影片大多為無聲電影,主要依靠鏡頭、畫面及人物肢體動作來展現(xiàn)情節(jié)、詮釋內(nèi)容、表達主題,總體而言劇情較為簡單直白、淺顯易懂,在觀影過程中“語言”不會成為無法逾越的障礙。但自有聲電影出現(xiàn)后,“聲音”大大豐富了電影表現(xiàn)的廣度、深度和復雜度,且承擔起展現(xiàn)鏡頭內(nèi)容、起承情節(jié)轉化、推動劇情演進等重要作用。因此,語言、對白上升至與人物動作同等重要地位,并成為電影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與手法之一,由此也就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國人觀看外國影片的難度。同時,有聲技術的出現(xiàn)不僅影響著電影語言的各種結構,還影響著觀眾和電影畫面與情節(jié)間的復雜勾連,而我國大多數(shù)電影觀眾的欣賞習慣與水準仍“完全是沿襲著看戲等傳統(tǒng)娛樂活動的”[21]14,對電影的拍攝技巧、表現(xiàn)形式、敘事特點等并不了解,“于劇中雅有含蓄之深刻處即不耐尋思,而歡迎一見即知,不厭求詳之作,淺言之,即事物須交代明白,一切作為寧過而不可不及也”[22],這嚴重影響和制約了觀眾對電影故事、情節(jié)結構、人物關系的深度認知與掌握。而“譯意風小姐”的出現(xiàn)不僅克服了此前電影“解說員”的隨性誤導,也克服了電影“說明書”的粗略簡陋;既避免了觀眾不識字的困窘,也避免了解說人員對觀影過程的過度干擾;既消解了因語言對白形成的觀影障礙,也消解了因電影視聽技法導致的梗阻,從而解決了外國影片在中國傳播過程中語言層面上的最大障礙,而且也為中國觀眾更好地理解外片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裨益,總之“影片底輸入給當時文化程度較低的中國民眾帶來一種進步的世界性的觀感”[23]。

        (二)影院票房的“吸引者”

        自1929 年起,隨著外國有聲電影在中國的上映,“聲片霹靂一聲革了電影界的命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了”[24]。在當時,即便是“僅有聲響,并無對白”的影片,也被觀眾認為是“曠世奇觀”,更有甚者出現(xiàn)了“轟動全滬,座價漲至一元”[25]的現(xiàn)象。然而,出乎影院經(jīng)營者意料的是,外國有聲電影在中國開映不久卻很快出現(xiàn)了衰落之景,根本緣由就在于“西洋有聲電影在我國的失敗就因為觀眾聽不懂的緣故”[26],而“觀眾既乏興趣之可索,戲院營業(yè),更何有發(fā)達之足言”[27]。但“譯意風小姐”出現(xiàn)后,用極具“性別意味”的甜美聲音造就“外國人開口說中國話”之假象,成為“這場變革中最為重要的吸引力元素”[20]165。

        根據(jù)當時上海大光明大戲院的財務報表來看,在場次放映相近的情況下,1938 年,業(yè)務收入為759,723.04 元,觀眾為899,550 人次,上座率為41.70%;而在“譯意風小姐”出現(xiàn)后的1939 年,影院業(yè)務收入迅速提升至938,976.18 元,觀眾達到944,107 人次,上座率為46.50%;1940 年后,隨著“譯意風小姐”更進一步發(fā)展壯大,增幅則更高更快,發(fā)展至1948 年,觀影人次已達2,061,634,上座率更是高至71.85%①該數(shù)據(jù)來源于1935~1949年間上海大光明大戲院財務報表,參見:余佳麗.品牌影院經(jīng)營——上海大光明光影80年[D].上海交通大學學位論文,2014。。由此可見,“聲音”作為“譯意風小姐”吸引觀眾的先天物質(zhì)基礎,同樣也是其通過實時翻譯構建起明星形象的關鍵所在。她們雖與20 世紀20 年代出現(xiàn)的電影女明星“登臺表演”展現(xiàn)形體的方式不同,而是以一種更為隱蔽的方式融入到電影敘事中,并在提高影院收入的同時,拓展了電影市場,間接推進了早期電影放映機構的發(fā)展和中國電影營銷活動的多樣性,“在賣座方面,一定是大大地有把握呢”[28]!

        (三)配音演員的“初行者”

        “譯意風小姐”作為中國現(xiàn)代影院的專業(yè)翻譯人員,她們的出現(xiàn)不僅繼承著此前電影“解說員”的解說方式,更是中國影院最早的一批“配音演員”。她們的基本職能就是要將影片的對白及內(nèi)容完整無誤地傳譯給觀眾,相對于電影“解說員”而言,更為嚴謹。同時,她們還需要根據(jù)片中演員的對話情境進行繪聲繪色地講解,這方面就無異于當代“配音演員”的工作。

        “譯意風小姐”的工作房間雖小,但卻是她們“借喚起、引導和影響電影觀眾的感知方式,參與群體或個體文化記憶生成,并進一步縫合影片文本、影院空間和意識形態(tài)訴求”[29]的空間場所。其后雖有“配音演員”的出現(xiàn)為中國影院增添新的聲音現(xiàn)象的同時,也開始從技術上抑制默片時代影院中“譯意風小姐”的聲音,但其依舊是以聽覺為導向的大眾傳媒革命的一部分,是當代“配音演員”的初行者。正如上海電影譯制廠配音演員、譯制片導演曹雷回憶,“我們最早建廠的時候,就有譯意風小姐留下來參加工作”[30],而也正是因為她們的出現(xiàn),“配音演員”美好的聲音才得以“回旋于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響徹我們的靈魂”[31]。

        (四)中國駐好萊塢的“代言者”

        “但我最希望的,是有一天中國的電影達到好萊塢的水準,那么在爭取國外市場,‘譯意風’也可跟隨著出國——不過當然變成了‘英語風’——我們這批‘譯意風小姐’,也就有機會去充當一下‘中國駐好萊塢’的代言人了!”[2]228,這是當時著名的“譯意風小姐”瑪利對于自己工作的一份暢想。由于諸種原因,這份工種職業(yè)并未能長久地留存于影院,但這份美好的愿望卻通過另一種方式得以實現(xiàn)。

        在大光明大戲院擔任滿兩年時間的“譯意風小姐”盧燕,曾為了有能力更好地勝任這份工作,每天都看好萊塢原版影片,一連翻譯好幾遍,不僅熟知劇情,而且認真琢磨演員演技,這就為其后進入加利福尼亞州帕薩迪那戲劇學院表演系深造正式轉行開始表演生涯奠定了重要基礎。同時,因其在京劇表演方面的造詣頗深,更是將中國多部傳統(tǒng)戲曲翻譯成外文,如《武家坡》《拾玉鐲》《打漁殺家》等,以期通過這一極具中華韻味的傳統(tǒng)藝術讓西方人更好地了解中國。此外,她還大膽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英文說白,輔以外文字幕,并注明舞臺表演提示、配樂等,在無形中增強中國文化的軟實力。不得不說,“譯意風小姐”的這份工作可謂開啟了以盧燕小姐為代表的眾多“譯意風小姐”未來演藝之門的一把鑰匙,并且打破了20 世紀中外文化交流的部分壁壘,成為中國駐好萊塢的“代言者”。

        結 語

        不可否認,“譯意風小姐”的工作對于“完全不懂英文對白者”“英文有根底卻一知半解者”“看字幕顧此失彼者”以及“國人愛觀外國影片者”是極為重要的。但電影作為發(fā)展變化的一門“現(xiàn)代藝術”,“譯意風小姐”在滿足觀眾基本訴求的基礎上卻變革創(chuàng)新較少,解說方式與內(nèi)容仍沿襲“忠實劇情”的敘事模式,對于影片敘事以外的中心意義、時代背景、演員演技等不加闡述。極具誘惑力的“甜美聲音”雖在一段時間、一定程度上成為保證影院票房收入的因素,但在后期發(fā)展過程中卻使其成為固步自封的“孽數(shù)”。再加之“譯意風”機件裝置,“所費不資”[32],“譯意風小姐”自然無法在其他輪次影院大規(guī)模推廣。當然,“譯意風小姐”在20 世紀40 年代末逐漸衰落的關鍵原因還在于“配音演員”的出現(xiàn)導致的巨大沖擊。由于“配音演員”的身份不再受限于“性別”,而是集各方之力進行配音譯制,這就要比僅靠“譯意風小姐”一己之力的臨場發(fā)揮效果好得多。上述諸多緣由導致“譯意風小姐”不可避免地日漸式微,直到抗美援朝戰(zhàn)爭爆發(fā)后不久的1951 年,隨著以美國好萊塢為代表的西方影片在大陸全面禁映,“譯意風小姐”最終也銷聲匿跡于中國電影的歷史長河中。但無論如何,“譯意風小姐”的出現(xiàn)作為特定歷史時期中國電影放映市場出現(xiàn)的特定現(xiàn)象,同樣蘊含著中國早期電影人努力順應觀眾與市場的探索取向,她們用青春和激情承擔起外國電影在現(xiàn)代中國傳播的文化“轉譯者”、影院票房“吸引者”、配音演員“初行者”以及中國駐好萊塢“代言者”??傊?,有著較為鮮明的時代特色和中國電影譯制時代印痕的“譯意風小姐”,對于推動中國電影發(fā)展的歷史功用是不應該被忘卻的。

        猜你喜歡
        白雪公主小姐
        蛇舌草小姐要改名
        我家的白雪公主
        我的白雪公主
        缺牙小姐
        “等一下”小姐
        可愛的白雪公主
        誰在跟蹤雁小姐
        白雪公主
        小布老虎(2016年12期)2016-12-01 05:47:04
        想吃滴答果的慢吞吞小姐
        我家的“白雪公主”
        小主人報(2015年5期)2015-02-28 20:43:22
        亚洲av无码不卡久久| 91九色视频在线国产| 26uuu在线亚洲欧美| 大陆极品少妇内射aaaaaa| 国产99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无线| 日本亚洲中文字幕一区| 国产午夜福利久久精品| 日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精品人妻免费看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免费观看 | 日韩AV不卡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亚洲一区二区成人在线视频| 日韩精品视频在线观看无|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不卡| 馬与人黃色毛片一部| 国产精品泄火熟女| 精品国产a∨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福利天堂在线观看| 粗一硬一长一进一爽一a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av在线| 97久人人做人人妻人人玩精品 | 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八戒| 亚洲色欲久久久久综合网| 亚洲国产丝袜久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女同一区二区久| 日本五十路人妻在线一区二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久久| 精品亚洲日韩国产一二三区亚洲| 亚洲图文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精品国产午夜肉伦伦影院|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 日日婷婷夜日日天干| 久久人妻AV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成年人毛片毛片| 凹凸国产熟女精品视频app| 国产第19页精品| 亚洲美女av一区二区| 免费一级淫片日本高清| 男女啪啪免费体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