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志
(江西省南昌市灣里一中,江西 南昌 330004)
引言: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現(xiàn)在教育技術越發(fā)重要,因此,對于多媒體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研究有著鮮明現(xiàn)實意義。
從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來看,我們都錯誤地認為歷史學科需要記憶大量的內容,導致很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都是死記硬背,這讓很多教師感到無奈,且讓學生也感到頭疼。而信息化技術的應用,教師可以合理利用多媒體平臺將教學內容制作成微課的形式,便于學生利用課后的時間復習。如此一來,會起到溫故知新的作用,強化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與記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歷史是文科類科目,歷史課程十分重視應用直觀生動的方式啟發(fā)學生,讓其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認知與理解國內外歷史上的重要事件、人物等。從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來分析,教師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具有定的缺陷,使得生動性與直觀性方面存在較大的不足,這也是傳統(tǒng)教育模式無法克服的缺陷。但是教師可以應用多媒體平臺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給學生播放與內容相關的視頻,提高教學的直觀性與生動性。
初中階段的教材內容充滿了趣味性,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挖掘教學內容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還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探究習慣。此外,初中歷史教材也具有一定的德育內容,因此教師可以應用信息化技術給學生展示德育的內容,可以結合插圖、閱讀卡片給學生呈現(xiàn)文本,如此能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最終達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與突破教學重難點的目標。以教學“美國南北戰(zhàn)爭’這部分內容為例,筆者應用多媒體提出了問題,諸如:“為何北方工業(yè)資本主義與南方種植園經濟制度無法融合?”之后引領學生解決此類問題,讓學生聯(lián)系所學的知識分析此類問題,體會挖掘真相的樂趣??梢姡@一模式的應用能培養(yǎng)學生駕馭知識的興趣與情感,因而學生也會產生學習主動性,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歷史學科具有-定的特殊性,這主要是因為事件不能重現(xiàn),因而對學生來說也加大了學習難度,給學生理解帶來較大的難度,教師在教學中僅依賴自己的表達很難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針對這些問題,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弊端顯露出來,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能有效突破教學重難點,結合圖像、聲音等讓復雜抽象的知識變得形象,如此能清楚地給學生展示出歷史事件,讓知識具體形象,對學生來說更容易理解所學的知識點。以教學新航路開辟這部分內容為例,假若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死記硬背哥倫布與麥哲倫等航海家的航路線很難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但是教師可以應用多媒體技術制作動態(tài)的課件,給學生形象地演示航海家的路線,并標注出不同路線、特殊的轉折時間與地點,如此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才能快速區(qū)分不同航海家不同的航海路線,這也能加深學生的記憶。
時事熱點是最新發(fā)生的新聞事件歷史事件是很久以前發(fā)生的事件將二者結合在一起能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意識,使學生發(fā)現(xiàn)歷史知識的聯(lián)系懂得以歷史為現(xiàn)代發(fā)展的依據(jù)。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學生能快速了解時事熱點,對時事熱點有著強烈的探索興趣,因此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引入時事熱點,讓學生運用歷史知識分析現(xiàn)代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思維和洞察能力。例如在《科技文化成就》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出示我國2020年航天計劃,為學生介紹2020年我國預計建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中的第一個空間站核心艙預計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實施月面無人采集返還,全面實現(xiàn)月球探測工程三步走戰(zhàn)略等,還可以引用中國的掃碼支付、人工智能、袁隆平教授成功研發(fā)出超級水稻等社會時事,激發(fā)出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學生體會到中國的不斷進步。接著再導入教學內容,出示科教興國戰(zhàn)略,讓學生說說自己對科教興國的理解,引出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使學生認識到科學技術的重要性。之后展示出一組圖片,讓學生了解到我國在核能領域的重要成果、科學技術成果、科學文化成果、現(xiàn)代科學家再請學生用思維導圖匯總本節(jié)課的內容;用箭頭標出知識點的先后順序、包含關系或遞進因果關系。最后讓學生將課本中的成就與現(xiàn)代成就對比,認識到中國的富強和壯大。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能借助信息技術拓展歷史課堂的信息,從而加強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認識,在理解分析中提高學習質量。
結論:綜上所述,教師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信息化技術輔助教學已經成為當前教育的趨勢。歷史學科教學應用信息技術具有現(xiàn)實的意義,二者結合能有效推動初中歷史課堂的建設,最終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因此需要教師在教學中積極探索,找到科學的融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