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萍
(山西省陽泉市第二中學校,山西 陽泉 045000)
在我國,語文是一門十分重要的學科,聚焦非智力因素,創(chuàng)新語文教學,不僅能夠突破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模式,還能使學生遵循語文教學規(guī)律,自覺地進行學習活動,提升語文學習能力。心理學指出,非智力因素對智力活動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主動地去觀察、思考、記憶、創(chuàng)造,對于提高學生的智力水平有積極的影響。關于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本文主要從“豐富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習興趣”、“開展學習競賽,激發(fā)學習動機”、“創(chuàng)設環(huán)境情境,培養(yǎng)學習情感”三點進行闡述。
興趣是學生力求認識并探究某件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性,在語文課堂中,教師結合學生的興趣需求,精心設計課堂活動,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長時間保持學習的熱情,提高學習的動力和效果。教學方法是影響課堂教學的重要因素,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通常以教師講授為主,將學生置于教學的被動地位,嚴重地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對此,教師需要根據教學內容,選擇以生為本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比如:在學習《偉大的悲劇》這節(jié)課時,筆者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采用邊讀邊演的方法,使學生了解文中的人物性格,掌握文章的故事情節(jié)。在分析文本的過程中,筆者采用提問的方式,帶領學生梳理文章脈絡,賞析文本的語言,像:“對于人類來說,第一個到達者擁有一切,第二個到達者什么也不是?!弊髡咴谶@里要表達的是什么意思?你同意這種說法嗎?還有:“挪威國旗耀武揚威、洋洋得意地在這被人類沖破的堡壘上獵獵作響?!眹煸趺磿耙鋼P威”“洋洋得意”?這里表現(xiàn)出斯科特內什么樣的復雜心情?等等。這樣做,有助于學生緊跟教師的教學思路學習,對于提高學生課堂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有重要的作用。
所謂學習動機就是引起學生學習活動的內部動力。教師對學生學習動機的形成有重要的影響,要想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關鍵在于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引起學生想要積極進取的心。眾所周知,初中生喜歡攀比,勝負欲很強,根據學生這個特點,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開展學習競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競爭意識,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
比如:成語積累是初中生語文學習的重要任務,傳統(tǒng)的成語教學比較枯燥,主要以教師硬性灌輸為主,在這種教學形式下,學生極易出現(xiàn)疲勞、厭學的現(xiàn)象,教學效果很不理想。對此,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四個方陣,然后在幻燈片上出示成語故事,組織學生以方陣為單位進行搶答,看在規(guī)定的時間里,哪個方陣答對的成語多,最終獲勝的方陣能夠得到獎品獎勵。這樣做,既達到了成語教學的目的,又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始終保持良好的狀態(tài)學習。
情感控制著人的行為和動機,是一切活動強有力的鼓動者,能夠推動人的智力發(fā)展,使人保持崇高的熱情,不斷地探索新事物,并努力地克服存在的困難,朝既定的目標努力。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情感,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意識,使學生自覺地進行學習活動,提高學習效果。情境教學法是一種帶有情緒色彩的教學方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通過創(chuàng)設環(huán)境情境,能夠很好地烘托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內心情感,使學生與作者的思想產生共鳴,這樣有助于學生全神貫注的投入學習當中。
比如:《三峽》是古代地理學家酈道元的著名作品,其用簡潔、生動的語言描繪了三峽的山、夏水、春冬景色、秋天景象。由于作者所用的語言是文言文,初中欠缺理解能力,為了使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文章意境,感受三峽的四時風光,筆者提前通過互聯(lián)網搜集了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圖片和視頻,在教學的過程中為學生展示和播放,這樣能夠營造出一種美好的教學意境,帶領學生進入作者描繪的場景,牽動學生的情感,激發(fā)學生深入探究文本的欲望。
總而言之,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對于學生的學習來說都很重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促進學生思維、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全面提升。另外,還要充分發(fā)揮非智力因素在語文學習中的作用,使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相結合,共同促進學生完成教學目標,提高學習效果。長此以往,學生的語文能力會得到很大的提升,語文教學也會取得較大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