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
HUBEX掠影
——丁一匯院士 提供
◆ 淮河原是一條獨流入海的河流,自12世紀(jì)起,黃河奪淮近700年,極大地改變了流域原有水系形態(tài)。16世紀(jì)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的450年間,淮河平均每百年發(fā)生水災(zāi)94次,被稱為是“最難治理的河流”。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治淮總投入9241億元,直接經(jīng)濟效益47609億元,投入產(chǎn)出比為1∶5.2。歷經(jīng)70年建設(shè),淮河流域已經(jīng)建成6300余座水庫,約40萬座塘壩,約8.2萬處引提水工程,規(guī)模以上機電井約144萬眼。
◆ 淮河流域以不足全國3%的水資源總量,承載了全國大約13.6%的人口和11%的耕地,貢獻了全國9%的GDP,生產(chǎn)了全國1/6的糧食。截至2018年底,淮河流域累計治理山丘區(qū)水土流失面積5.3 萬km2。
Advances in Meteor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20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