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模
吳仕原
布衣吳仕原,今已古稀年,嘉洲建水電,現(xiàn)住蓉城南,自幼廣愛好,
當中有其三,運動打乒乓,音樂拉琴弦,最愛是丹青,筆游山水間,
函大求過學,也得名師傳,搜盡奇峰稿,足行到百川,飛流下千尺,
浮云過萬山,用心寫美意,自我也陶然,過去多坷坎,而今天地寬,
生活明哲理,一切順自然,無憂無煩惱,快樂每一天。
仕原兄與我相識,乃七十年代初,往來已五十年矣,當時共在一個大型水電站搞建設。由于仕原受家傳影響,從小喜民樂和中國書畫,常在艱苦工作之余研習書畫,因當時工地上愛好書畫者不多,于是常與劉仁文和我在一起,共同研討學習。當時習畫的條件是非常有限的,下班之后在集體宿舍之中,掀開被蓋卷露出半扇床板便是畫案,畫紙是寫大字報的夾江紙,幸好墨汁還不愁有,而中國畫顏料則往往是以廣告色代替。日復一日,大概有十余年,鋼鐵就是這樣煉成的。
電站地處大渡河山水之間,門見山,景色特別秀美,面對青山綠色,仕原便選擇了畫中國山水畫。大量的對景寫生,造就了他的作品很是實在,既有大山的雄姿,脈絡分明;又有云煙的繚繞,細潤清新??v觀他的畫作,無論大小,皆以寫實為主,叢樹蔭濃,高山流水,云淡風輕,山鳥幽鳴,總使人心曠神怡,感覺一種大自然的和諧美,如作品《源遠流長》《歸漁圖》……這是仕原兄作品主題的一部分。而另一部份作品則是描寫大渡河對岸彝族地區(qū)的風情,高山上的堡樓寨子,豐沛的草原,夕陽下趕羊的彝民漢子,其生活味兒如清醇的白干,如作品《金陽雨后》……
總的概括,仕原君的山水畫主要是以這兩部份題材為主題,都是他長期生活工作的地方的寫照。這些最真實,最質(zhì)樸的人和景感動了他,喚起了他的熱愛,使他用既傳統(tǒng)又現(xiàn)代的筆墨,抒發(fā)了他對大自然最真實的情感。
仕原兄的畫作不但真實,而且清新,具有音樂般的韻味,從不故弄玄虛,故他的作品才喜愛者眾多,這和他做人平淡清心,不逐名利,為人謙和,與人為善是一樣的。自回到成都以后,仕原兄能博采眾家之長,深人學習,然而更多的是他早年無師自通的刻苦、學習和寫生才能取得如今的成績,這也正是我自愧不如的。人可以不聰明,但不可以不刻苦,不勤奮,為什么我老了才明白這道理呢?如今仕原兄和我仍在一起,五計年了,這在人生不算短暫。我們在百花潭公園內(nèi)錦水書畫院共同作畫、交流、研討,為把自己的作品畫得更好而相互鼓勵,共同品茶,享受這老來的美好恬淡時光,此乃人生之幸事,其它又復何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