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倪浩
中國《出口管制法》12月1日正式生效,在中美科技對抗的背景之下,該法的出臺實施引發(fā)國際高度關注。
中國通過《出口管制法》對出口管制物項進行全覆蓋,包括軍民兩用物項、軍品、核,除此之外還將其他與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擴散等國際義務相關的“貨物、技術、服務等”納入管制物項。
英國廣播公司(BBC)在2日的報道中認為,中國對出口進行管制被廣泛認為是對美國類似行動的回應,并借此對美國“以牙還牙”。美國《華爾街日報》則認為,新法將允許中國實施出口管制保護國家安全,這為北京在與美國的貿(mào)易和技術戰(zhàn)中增添“一件靈活的武器”。就在《出口管制法》生效前一天,日本共同社稱,中國新施行的《出口管制法》突出了保護本國利益的目的,雖然該法作為針對美國經(jīng)濟制裁的對抗手段的色彩濃厚,但日本企業(yè)也難以置身事外。報道認為,日企在中美對立的夾縫之中陷入不得不表態(tài)站邊的狀態(tài),供應鏈存在著被割裂的風險。
多家外媒首先將《出口管制法》的影響投向稀土。BBC在報道中表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稀土供應國。從智能手機等消費電子產(chǎn)品到風力渦輪機,都使用到稀土。預計《出口管制法》會影響稀土出口,導致稀土的價格上漲?!度毡窘?jīng)濟新聞》也認為,加強出口管制的戰(zhàn)略物資有可能包括中國掌握生產(chǎn)份額超六成的稀土,日本的稀土進口依賴中國,因此,已嵌入全球供應鏈的日本中間產(chǎn)品企業(yè)等有可能被意外波及。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fā)言人高峰稍早前表示,中國早在2017年就開始出口管制的立法工作,而這不過是國際上履行防擴散等國際義務通行的做法。環(huán)球律師事務所合伙人任清2日接受《環(huán)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實施出口管制是維護國家安全和發(fā)展利益的必要做法,歐美等發(fā)達國家在此方面遠遠領先于中國。他也表示,出口管制立法嚴肅,是出于中國自身需要,并非反制美國的措施。但其中的一些條款,對未來中美之間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預留或者是授予了相關部門這方面的法律武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