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高新區(qū)臨湖實驗小學 張欣星
什么是寫作?寫作其實就是學生認識世界、認識生活、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是學生心智活動的個性化過程,是自己內在精神活動與外在表達的一種綜合實踐活動。歸根結底,寫作是學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他們用來抒發(fā)內心感受,表達內心情感與人交流的需要,是生命存在的一種方式。我通過網(wǎng)絡問卷對三到六年級75 名學生進行了寫作興趣調查,統(tǒng)計結果后發(fā)現(xiàn),僅有百分之三十左右的學生能夠自愿去寫作。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笨梢姡胱寣W生會寫作首先就得讓他們對寫作產生興趣。
凡事皆有因果,在對這些學生寫作情感調查的基礎上,我發(fā)現(xiàn)他們怕寫作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腦中缺乏豐富的寫作素材,這導致這些學生在拿到題目之后覺得沒有內容可寫,無從下筆。那么素材來源于哪?在調查中我發(fā)現(xiàn)能夠將自己日常生活中看到、聽到或想到的事情寫下來進行積累的學生是寥寥無幾。現(xiàn)在的社會是多元化的社會,學生的生活較以前也更加豐富多彩,而且每一個學生都有著自己的生活圈,多加留心生活,留心自己身邊發(fā)生的事,反映在文章中的業(yè)余愛好就不應該呈現(xiàn)出這樣千篇一律、無話可說的特點。
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受到過一些寫作訓練,他們本應該已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作文結構和寫作技巧,能根據(jù)內容表達的需要,分段表述,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墒窃谌粘=虒W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六年級的孩子居然還有文章段落之間不成邏輯,語言表達混亂不堪的現(xiàn)象。
對于以上種種問題,不少家長或老師會讓學生大量閱讀甚至要求他們背誦優(yōu)秀作文選,在一定程度上確實能讓學生的語言豐富起來,然而僅僅這樣的背誦是不夠的。學生在大量背誦的基礎上,語言似乎是有了一定的積累,其實這些語言只是學生最原始的積累,他們很少能進行修改與整理。大多數(shù)的學生只是期盼在日后學習中能再次碰到類似的作文題,并將自己積累的語言進行“移植”。要想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其根本解決方案還是回到課堂,回到閱讀教學這一根本起點,以閱讀教學為切入口,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
元代程端禮曾在《程氏家塾讀書分年日程》中寫道:“勞于讀書,逸于作文”,勸誡世人只有多下功夫去閱讀,寫文章才能更得心應手。所以,閱讀的功夫下不足,寫作能力是不會得到有效提高的。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也曾說:“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借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寫作的熟練技巧?!闭Z文課本中選入的文章大都是經(jīng)過專家精心篩選、改編的,在內容情感、語言規(guī)范、寫作技巧等各個方面都是語文學習的典范。所以,在語文教學中要著重抓住教材進行閱讀分析、寫作指導?;氐秸n堂,回到文本,回到閱讀教學這一起點,將這些文章進行有效的解讀,充分發(fā)揮例文的文本價值。那么該如何充分發(fā)揮例文的文本價值呢?
所謂的結構安排其實就是文章的結構方式。學生感到作文難,有時無話可說,而更多的時候則是難在有話卻不知如何說。這個“有話不知如何說”就是因為不懂文章的結構方式。小學生剛剛接觸寫作,懂得作文的結構方式很重要,這不僅決定了學生作文是否符合邏輯,還影響學生語言表達的流暢。那么在小學的課文中又能讓學生學習哪些結構安排上的技巧呢?
首先是學習如何結構全文,小學課本中常見的文章結構有總分式、分總式、總分總式等,而如何讓學生熟悉并會使用這些結構就需要老師在閱讀教學中著重留心。如四年級上冊第九課的《泉城》,這就是一篇典型的總分總結構的課文。第一自然段用了三個排比總寫了濟南泉水的多和美。第二自然段到第五自然段則確實是分別介紹了這四個著名的泉水。文章的最后一個自然段則是總寫了濟南泉水的天下聞名,被人們稱為“泉城”,與課文的題目相呼應。像這樣來安排一篇文章的結構,文章的層次便會很清晰,別人讀起來也不會感到混亂。
在總體把握文章結構的基礎上再來看一下段落與段落之間的構成。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中的一篇課文《莫高窟》,也是一篇典型的總分總式結構的課文,但是除了可以利用這篇文章學習如何結構全文外,也可以抓住文中第三自然段開頭的“莫高窟不僅有精妙絕倫的彩塑還有四萬五千多平方米宏偉瑰麗的壁畫?!边@一過渡句來學習如何結構段落。從這一過渡句中我們可以看出,這句話之前的一段描寫的是莫高窟的彩塑,而下面要介紹的則是壁畫。就是這一個簡單的過渡句的使用便將文章兩個自然段無縫銜接了起來。
小學生普遍反映寫不出自己滿意的作文主要問題就是腦中沒有豐富的素材,其實要想自己腦海中的素材能夠豐富起來最關鍵的就是積累。那又該怎樣讓學生養(yǎng)成積累的習慣呢?其實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老師就可以啟發(fā)學生從生活和閱讀中找到寫作素材,并積累下來?,F(xiàn)在小學生的生活較以前更加豐富多彩,肯定和家人去過不少地方游玩,在游玩過程中或多或少會見到一些讓自己難忘的人,會發(fā)生一些讓自己難忘的事,也會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獲得思考和感悟。所以,在講這些課文時,老師就可以啟發(fā)學生多多關注自己生活中的事情,讓他們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寫作素材。除了啟發(fā)從生活中獲得直接的寫作素材,在閱讀教學中啟發(fā)學生抓住閱讀中獲得的素材也很重要。
除了可以積累寫作素材,語文課本上那些文質兼美、圖文并茂的文章里也有很多表達形式值得學生去學習模仿。如:小學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師恩難忘》這里面就運用了點面結合和正面?zhèn)让嫦嘟Y合的表達形式,是教導學生學習表達形式的很典型的一篇文章。為了凸顯田老師上課的精彩,所講故事的有趣,作者除了用“引人入勝”等詞語從正面說明,還用“我聽得入了迷,恍如身臨其境。田老師的聲音戛然而止,我卻仍在發(fā)呆,直到三年級的學兄捅了我一下,我才驚醒。”從側面加以表現(xiàn)。
閱讀與寫作既是語文教學的重點更是難點,教學過程中對兩者的聯(lián)系結合也不容忽視。本論文中,我將小學生在寫作時存在的問題融入課堂教學中,并從閱讀教學出發(fā),提出了充分發(fā)揮文本價值來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方法。當然,要想小學生寫作水平普遍達到較高水平的道路還是曲折、漫長的,這需要廣大教師以教學為己任,勤奮工作、不懈努力,在不斷學習中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完善自己的教學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