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葉藍
“好走不送”,香港泛民議員日前總辭,12月1日正式生效。關(guān)于他們之后的計劃和去向,香港社會也有不少討論。
香港頭條日報網(wǎng)12月1日稱,特區(qū)政府早前宣布取消4名立法會泛民議員的資格,15名泛民議員隨后總辭。其中毛孟靜和許智峰已辭職,并分別于11月12日及13日生效,他們的議員名牌早已被移除。其余13名泛民議員的辭職于12月1日生效,立法會秘書處已將他們的名牌用黑色膠紙遮蓋。12月1日,立法會秘書處表示,立法會主席梁君彥決定2日上午在立法會綜合大樓會議廳舉行的立法會會議,在處理完畢4個事項后便休會。這4個事項包括提交文件給立法會省覽、質(zhì)詢、處理政府法案及延展附屬法例修訂期限的擬議決議案。
失去議會舞臺的這些泛民人士開始自尋出路,其中民主黨的鄺俊宇11月30日最后一次以立法會議員身份探望被囚人士。他12月1日在社交網(wǎng)站稱,未來會在議會外繼續(xù)發(fā)聲,每天發(fā)網(wǎng)絡視頻打輿論戰(zhàn)。
還有一些人準備未來參選,像民主黨的涂謹申日前曾有此表示。據(jù)香港“01”網(wǎng)報道,民主黨主席胡志偉稱,民主派日后是否參選應先思考未來參選有何意義,現(xiàn)在的議會已起不到“制衡政府”的作用,泛民一日拿不到議長職位,就無法從議會局限中釋放,“是否有35+(35個以上席位)有很大分別”。報道稱,民主黨將在12月6日舉行換屆選舉,胡志偉已表明不參選主席。
香港星島日報網(wǎng)的一篇文章稱,民主黨面對“大洗牌”,會重新考慮明年的選舉部署,希望林卓廷、尹兆堅等黨內(nèi)人士都可以再參選,而一旦被DQ(取消資格),就只能安排新人頂上。至于公民黨,則可能面對“滅黨危機”。有公民黨人士已在考慮伺機退黨,以免被該黨連累導致日后參選被DQ。目前公民黨的議員中只有譚文豪沒有被DQ,“若他能成功當選,公民黨仍有一線生機,否則覆滅將是必然”。文章提到,港區(qū)政協(xié)常委唐英年日前曾建議公民黨去信美國政府撤回要求制裁香港的信件,換取參選機會。雖然公民黨沒有響應,但公民黨的郭家麒稱,過去有該黨成員訪美時向美方表示不要輕易制裁香港,避免香港受到經(jīng)濟打擊。
香港《東方日報》稱,隨著這些泛民撤出,立法會破天荒有27個議席空缺,剩下41名建制派及2名非建制派。根據(jù)《基本法》第75條,立法會舉行會議的法定人數(shù)為不少于全體議員的1/2即35人,因此仍有足夠人數(shù)開會。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認為,泛民總辭或許會影響他們?nèi)蘸蟮膮⑦x資格?!缎菎u日報》稱,泛民總辭是基于幾個誤判:一是誤判他們的這場“悲情秀”可激起社會巨大回響,殊不知經(jīng)過一年多動蕩,大多數(shù)市民渴望恢復平和的日子;二是以為總辭可削弱立法會的合法性,對中央構(gòu)成壓力;三是誤判美英等國會大力支持。后果是他們?nèi)蘸笕缭賲⑦x,被DQ的機會極高,可以說是自斷后路,令幾個政黨的前景變得極為黯淡。
與此同時,有關(guān)建制派未來的角色也引發(fā)討論。早在本月19日,41名建制派議員在立法會召開內(nèi)部會議,商討未來一年的方向。有議員公開形容自己是“建制派中的反對派”,主張在泛民缺席的情況下,建制派不免要發(fā)出“反對派”的聲音。但也有不少人反映,這種說法不代表建制派主流,更有人直言對“忠誠反對派”說法感到莫名其妙。香港《巴士的報》評論稱,一些建制派要扮演反對派的想法大錯特錯,反對派政治掛帥的行為背后玩的其實是所謂“民望政治”,為求關(guān)注,事事嘩眾取寵,建制派如果覺得這樣做會對自己將來的選舉有利,就“太天真太傻”,“泛政治化,不講民生,真是那么值得學嗎?”文章最后建議,建制派要用這大半年時間,證明自己能推動政府辦大事,解決大問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