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金蓮,王琛琛,王秀美
(南通大學附屬海安醫(yī)院婦產(chǎn)科,江蘇 海安 226600)
羊水偏少是一種常見的妊娠期并發(fā)癥。有報道稱,羊水偏少在孕婦中的發(fā)生率為234/ 萬~566/ 萬[1-2]。孕婦若發(fā)生羊水偏少會危害其胎兒的健康,且會增加其剖宮產(chǎn)率。對于妊娠晚期孕婦來說,若發(fā)現(xiàn)其存在羊水偏少的情況應及時對其進行干預,以增加其羊水量,避免其出現(xiàn)不良的妊娠結局。本文主要是研究用黃芪治療妊娠晚期羊水偏少的效果。
選擇2016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在我院就診的50 例妊娠晚期羊水偏少孕婦作為研究對象。其病情均符合羊水偏少的診斷標準,且均自愿參與本研究。其中,排除存在其他妊娠期并發(fā)癥、病歷資料缺失或存在認知功能障礙的孕婦。隨機將其分為研究組(n=25)與對照組(n=25)。研究組孕婦的年齡為25 ~38 歲,平均年齡為(31.66±3.84);其就診時的孕周為32 ~39 周,平均孕周為(35.26±2.35)周;其中,初產(chǎn)婦有13 例,經(jīng)產(chǎn)婦有12 例,有流產(chǎn)史的孕婦有10 例。對照組孕婦的年齡為24 ~39 歲,平均年齡為(32.53±3.47);其就診時的孕周為32 ~39 周,平均孕周為(35.83±2.94)周;其中,初產(chǎn)婦有12 例,經(jīng)產(chǎn)婦有13 例,有流產(chǎn)史的孕婦有11 例。兩組孕婦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羊水偏少的診斷標準是:對孕婦進行B 超檢查顯示其羊水指數(shù)(AFI)≤8 cm[3]。若孕婦的AFI ≤5 cm,表示其羊水過少。
在診斷兩組孕婦羊水偏少后,讓對照組孕婦每天飲水2000 ml,讓研究組孕婦每天飲黃芪茶2000 ml。黃芪茶的制用法是:每天將30 g 的黃芪放入保溫杯中,用沸水沖泡,悶置15 min 后開始飲用,黃芪可多次沖泡,共飲用2000 ml。兩組孕婦均連續(xù)干預7 d。
干預前后,比較兩組孕婦的AFI 及臍動脈收縮末期峰值(S)與舒張末期峰值(D)的比值(S/D)。比較兩組孕婦的臨床療效。用顯效、有效和無效評估其療效。顯效:干預后,孕婦的AFI 和S/D 基本恢復正常。有效:干預后,孕婦的AFI 和S/D 明顯改善。無效:干預后,孕婦的AFI和S/D 改善不明顯??傆行?(顯效例數(shù)+ 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干預后,比較兩組孕婦的分娩方式。干預后,比較兩組孕婦新生兒低體重的發(fā)生率及其新生兒的Apgar評分。Apgar 評分的分值為1 ~10 分,新生兒的評分越高表示其健康狀況越佳。
用SPSS 18.0 軟件處理本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 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用χ2 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孕婦的AFI 及S/D 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究組孕婦的AFI 大于對照組孕婦,其S/D 小于對照組孕婦,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比較干預前后兩組孕婦的AFI 及S/D(± s)
表1 比較干預前后兩組孕婦的AFI 及S/D(± s)
注:* 與對照組干預后相比,P <0.05。
組別 AFI(cm) S/D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n=25) 6.38±1.18 7.92±1.64 2.65±0.59 2.59±0.51研究組(n=25) 6.26±1.02 9.96±1.89* 2.68±0.65 2.31±0.42*
研究組孕婦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孕婦,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比較兩組孕婦臨床療效
干預后,研究組孕婦的陰道分娩率高于對照組孕婦,其剖宮產(chǎn)率低于對照組孕婦,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比較干預后兩組孕婦的分娩方式
干預后,研究組孕婦新生兒低體重的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孕婦,其新生兒的Apgar 評分高于對照組孕婦,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4。
表4 比較干預后兩組孕婦新生兒的情況
干預期間,研究組孕婦中有2 例孕婦發(fā)生腹部飽脹不適,有1 例孕婦發(fā)生惡心,其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為12%(3/25);對照組孕婦中有1 例孕婦發(fā)生腹部飽脹不適,其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為4%(1/25)。干預期間,兩組孕婦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羊水是指充滿于孕婦羊膜腔內的液體。有研究指出,妊娠晚期孕婦羊膜腔內的羊水量與其血容量呈正相關。當孕婦的血容量充足時其羊膜腔內的羊水生成明顯增多,當其血容量不足時其羊膜腔內的羊水量會明顯下降。妊娠晚期孕婦若出現(xiàn)羊水偏少的情況會導致其胎兒發(fā)生宮內缺氧,不利于其胎兒的生長發(fā)育[4]。臨床實踐證實,當妊娠晚期孕婦發(fā)生羊水偏少時可通過飲水或靜脈補液的方式來增加其羊水量。黃芪是豆科植物膜莢黃芪或蒙古黃芪的根,其性溫味甘,具有補氣升陽、益衛(wèi)固表的功效?,F(xiàn)代藥理學研究表明,黃芪中含有豐富的黃芪多糖、黃酮類化合物、皂苷類化合物、生物堿、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黃芪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和造血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抗應激、抗腫瘤、抗輻射、抗菌、抗?jié)?、利尿及保護心腦血管系統(tǒng)、肝臟、肺臟和腎臟等多種藥理作用。有研究指出,水通道蛋白5(AQP5)的表達下調可能是引起孕婦羊水代謝異常的主要因素[5]。汪文雁等[6]研究發(fā)現(xiàn),黃芪中的黃芪多糖可通過上調AQP5 的表達而起到改善羊水代謝的作用。
本研究的結果證實,用黃芪治療妊娠晚期羊水偏少的效果顯著,能有效地改善孕婦的AFI、S/D 及其新生兒的結局,提高其陰道分娩率,且用藥的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