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石
李兵
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理事,中國文藝志愿者協(xié)會理事,一級美術師,四川省文聯(lián)黨組副書記、副主席,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書畫理論與創(chuàng)作高研班導師,四川師范大學外聘碩士生導師,四川音樂學院美術學院客座教授,成都大學中國一東盟藝術學院藝委會委員,四川省美協(xié)山水畫會名譽會長,四川省西部中國書畫院原院長。獨立探索提煉出的新皴法一一“塊斧劈皴”(也有人稱之為“李兵冰雪皴”)和獨特的“擠白”“襯白”染雪法、色墨互補烘雪法等,填補了中國水墨高原雪山畫法的空白,開創(chuàng)了冰雪山水畫的新境界,成為中國水墨雪山畫體系的創(chuàng)立者和領軍人物。他以黑置白的獨特表現(xiàn)手法是中國畫寫意精神的上乘境界。
書畫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優(yōu)秀而古老的藝術門類。千百年來,以其博大精深的藝術魅力,吸引了一代又一代書畫愛好者沉浸其中,從而創(chuàng)造了一座又一座書畫史上的巍峨高峰,給后來人樹立了學習的榜樣、趕超的目標,予人啟迪,催人奮進。另一方面,高山仰止,未免也讓人倍感道路之崎嶇、跋涉之艱難。古往今來,但凡在書畫領域取得巨大成就者,無一不是崇德尚藝、樂此不疲、癡心如初、孜孜以求者,而且在他們身上都有著一種由先天靈性帶來并由后天苦功培育的化解融合的能力。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理事、四川省文聯(lián)黨組副書記副主席李兵先生就是一位尚德行、講品味、有悟性、肯付出的成功者。
書畫家李兵和我是久違的知心好友。他為人大氣,沉穩(wěn)持重,工作賣力,做事用心,嗜書畫,好詩文,數(shù)十年習書不輟、練畫不止,久久為功,漸有所成。未屆不惑之年時就已蜚聲海外、名動藝壇。早在2002李兵作品《春歸雪嶺》就被泰王國欽賜淡浮院收藏,并在同年底隨中國美協(xié)主席靳尚誼和中國書協(xié)主席沈鵬在澳門為特區(qū)政府創(chuàng)作書畫長卷。
回憶起初見李兵先生創(chuàng)作的雪山風景水墨畫真是激動不已!在他之前我的確沒有見過任何一個國畫家把高原雪山畫得那么明麗、那么亮眼、那么生動形象!他的作品皴法新穎、留白有致,法度嚴謹,氣勢恢宏,傳統(tǒng)功力深厚,具有很好的節(jié)奏美、形體美、色澤美、氣勢美、和諧美,題款詩書也位置講究、與畫相適,為作品增添了意蘊美和格調美,堪稱是“文章溢彩,翰墨流光”。當時我還以為畫家李兵是書畫界前輩耆宿,及至見面才知乃青壯年英才矣!
古人有云:學藝者一須修心性,二須廣識見,三須勤用功。這也正是李兵秉持的學習信條。書畫是心靈的跡化,是作者內在修養(yǎng)的外在反映,體現(xiàn)了書畫家的才情、性情,更體現(xiàn)了書畫家的人文道德水平。揚雄說,“言,心聲也;書,心畫也。”藝境即心境,書畫的境界體現(xiàn)了人生的境界。曾幾何時的書畫界有著種種不良之風,以怪為美、以丑為美,創(chuàng)作離奇者有之,書寫怪異者有之。然而任何藝術門類都有其自身的規(guī)律和法則,違背了規(guī)律和法則,只能走向謬誤,書畫也不例外。在一些光怪陸離的“書畫行為藝術”甚囂塵上、嘩眾取寵、大行其道的時候,李兵先生能不為流俗所惑,不為積習所蔽,以一種平和心、平常心、平淡心來從事書畫學習、研究和創(chuàng)作,可謂是:善學者明、善思者智、善行者遠。書畫之道,只有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平淡,勤于學、善于思、敏于行,勤練習、廣臨摹、博學問,積學乃成,方能筆精墨妙。
多年來,李兵先生在自己有較好天賦的基礎上,墨海潛心,藝壇耕耘,師傳統(tǒng),法自然,臨池不輟,硯耕不息,打下了堅實的書畫功底。胸中有丘壑方能筆底起波瀾。書畫家創(chuàng)作的過程實際上是把自己的精神素質、人文修養(yǎng)“內化于心、外化于形”的過程。他深諳其中道理,因此沒有居于一隅,就書畫學書畫,而是苦練內功,認真學習文學、哲學、史學、美學等知識,從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養(yǎng)分,陶冶情操,滋養(yǎng)身心,充實自我,全面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日積月累,書畫功力漸有所成,逐步培育出了獨創(chuàng)性的、屬于自己的筆墨語言,形成了鮮明的藝術特色和作品風格。
書壇前輩常言,為書既需要尋門而人,更需要破門而出。先賢此言,知道者可謂是多之又多;做到者,可說是少之又少。尋門而入需要一種傳承的志氣和毅力,破門而出需要一種創(chuàng)新的功力和勇氣。是故,學習書畫者往往成于傳承,也失于傳承;貴在創(chuàng)新,卻難以創(chuàng)新。但凡優(yōu)秀書畫家都有一個“師古、入古、出古”先學再破、破而后立的過程。李兵先生學古、尊古、汲古,但不拘古、守古、泥古,博今融古,根老蕾新,在我化為古和古化為我的離合轉化之間,把傳統(tǒng)文化與時代精神相結合,畫不宗于一體,書不拘于一家,轉益多師,取精用宏,取眾之長成我之長,取眾之善成我之善,跳出藩籬外,不落窠臼中,很好地處理了收與放、守與變、破與立之間的關系,有效提升了自己對筆墨的駕馭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充分展現(xiàn)了自己在書畫創(chuàng)作中的主觀性、主導性、主動性,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才情氣質和精神氣象。
魯迅先生曾評價中國文字“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作為一門傳統(tǒng)藝術,書畫非形美、意美則無以感目、感心。書畫應當既有傳統(tǒng)美,更有時代美;既有共性美,更有個性美。書畫作品應該體現(xiàn)書畫家深厚的力度、嚴謹?shù)姆ǘ?、精準的尺度。南北朝王僧虔云:“書之妙道,神采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于古人?!崩畋壬嫷摹对浦惺枪枢l(xiāng)》《圣水歡歌》《瑞滿新疆》《峻嶺聳碧天》等作品,既活用了傳統(tǒng)留白技巧,又符合現(xiàn)代審美需求,畫面構成韻態(tài)和合、意法相宜,點線面自然融匯,于虛實、藏露、動靜、濃淡、高低、遠近之間,收放合度,造型生動,骨氣與逸氣并生,法度與風度共存,有筆墨處見諸精神,無筆墨處見諸玄妙,厚重而不失飄逸,靈動而不失莊嚴,具有強勁的視覺沖擊力和強大的生氣、秀氣、靈氣、雄氣。
古語云:字如其人,文如其人,書如其人,畫如其人,其實是說作品是人品的表達,認為可以從作品中見到為人。從某種意義上就是說,透過作品,我們可以看到書畫家的道德、書畫作品顯現(xiàn)的道理。李兵先生在書畫藝術上律己甚嚴,創(chuàng)作的作品講究筆法、墨法、染法,堅重雄厚,筆酣墨暢,少俗筆,更少敗筆,故具渾厚之勢、超凡之氣、飄逸之風,大美之態(tài),既悅目,又悅心,很好地體現(xiàn)了他日積月累形成的深厚思辨力和駕馭力。
作為一名頗具才華、頗有成就的書畫家,李兵先生無疑還有著巨大的發(fā)展?jié)摿蛷V闊的成長空間。依仁游藝,體道觀物,這既是他為人的精神境界,也是他為藝的道德觀念。古之藝人,無不期人藝俱老之境。李兵先生人在盛世,藝逢盛年,衷心期待他高歌猛進,在書畫藝術上取得更大更高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