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梅,雷尊國,鄧祿軍,王輝
貴州省農業(yè)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貴陽 550006)
山藥(Dioscorea oppositifoliaL.)為薯蕷科一年生或多年生纏繞性藤本植物,因其具有營養(yǎng)滋補、改善腸胃、滋腎益精、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等功效[1-2],而越來越受消費者喜愛,山藥產量也在逐年增加。目前,山藥以鮮食為主,新鮮山藥水分含量高,不耐貯藏,銷售范圍受限,導致資源浪費,造成經濟損失,從而影響種植戶積極性。由此,對山藥采后加工工藝進行研究變得極為迫切。前期品種試驗篩選出的貴州安順平壩雙胞山藥種植歷史悠久,其塊莖皮薄,肉質厚,淀粉、蛋白質、氨基酸含量高,黏液質豐富,做成菜肴口感好、營養(yǎng)高。近年來,貴州安順平壩雙胞山藥種植面積逐年增加,產量也逐年增大,對其加工產品進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目前,山藥切片干燥是其采后處理的一種主要方式。盧素珊等[3]研究陽春長山藥的熱泵干燥技術,得出其最佳工藝參數:新鮮山藥切片厚度6 mm,清水中浸泡后直接熱泵干燥,干燥溫度60 ℃,干燥時間3~4 h;張樂道等[4]研究發(fā)現遠紅外干燥制得的懷山藥片溶出性比熱泵干燥好;李麗等[5]研究得出干燥溫度對山藥熱泵干燥的速率有較大影響,與熱風干燥相比,熱泵干燥所得山藥片復水性較好,色澤呈乳白色,感官品質良好;李定金等[6]利用低場核磁共振技術研究發(fā)現調味山藥片干燥過程中水分含量的增加和減少均是由外而內的,干燥結束時,剩余水分主要存在于調味山藥內層。關于山藥片的干燥方法的研究報道較多,而響應面在其中的應用研究則鮮有報道。試驗以貴州安順平壩雙胞山藥為原料,通過熱泵將山藥片干燥,以油炸后山藥脆片的感官、質構、色差等指標為考察指標,在單因素試驗的基礎上,進行響應面試驗,旨在優(yōu)化山藥片干燥工藝,以得到口感好、品質佳的油炸山藥脆片,為山藥深加工及企業(yè)生產提供一定參考價值。
試驗原材料為貴州安順平壩雙胞山藥,來源于貴州省農業(yè)科學院山藥育種團隊,選擇無機械損傷、無病蟲害、無腐爛的山藥備用。棕櫚油,嘉里糧油(防城港)有限公司。
STML7001型熱泵干燥機,上海濕騰電器有限公司;TMS-Pro物性分析儀,美國FTC公司;SOX500粗脂肪測定儀,濟南海能儀器股份有限公司;NH310色差儀,深圳市三恩時科技有限公司。
1.3.1 處理方法
山藥清洗、去皮、切片、燙漂,撈出瀝干水分,均勻分散擺放在網盤中,熱泵干燥一定時間,取出冷卻至常溫得到山藥干片。將棕櫚油燒熱至160 ℃,山藥干片下鍋油炸4 s立即撈出,瀝油,冷卻至常溫得到山藥脆片,裝袋備用。
1.3.2 單因素試驗設計
1.3.2.1 切片厚度對山藥片品質的影響
山藥清洗、去皮后,切成厚度分別為2,3,4,5和6 mm的圓片,不同厚度的圓片分不同批次于沸水中燙漂4 min,撈出瀝干水分,于60 ℃熱泵干燥2 h,冷卻至常溫得到山藥干片,干片于160 ℃油鍋中油炸4 s,立即撈出,瀝油,冷卻至常溫得到山藥脆片,對脆片的剪切力、色差L*值、含油率和感官評分進行測定。
1.3.2.2 燙漂時間對山藥片品質的影響
山藥清洗去皮后切分成4 mm厚的圓片,等分成5份,分別于沸水中燙漂0,2,4,6和8 min,撈出瀝干水分,于60 ℃熱泵干燥2 h,冷卻至常溫得到山藥干片,干片在160 ℃油鍋中油炸4 s,立即撈出,瀝油,冷卻至常溫得到山藥脆片,對脆片的剪切力、色差L*值、含油率和感官評分進行測定。
1.3.2.3 干燥溫度對山藥片品質的影響
山藥清洗去皮后切分成4 mm厚的圓片,在沸水中燙漂4 min,撈出瀝干水分,分別在50,60,70,80和90 ℃熱泵干燥溫度下干燥2 h,取出冷卻至常溫得到山藥干片,干片在160 ℃油鍋中油炸4 s,立即撈出,瀝油,冷卻至常溫得到山藥脆片,對脆片的剪切力、色差L*值、含油率和感官評分進行測定。
1.3.2.4 干燥時間對山藥片品質的影響
山藥清洗去皮后切分成4 mm厚的圓片,于沸水中燙漂4 min,撈出瀝干水分,在60 ℃條件下分別干燥0.5,1.0,1.5,2.0,2.5和3.0 h,取出冷卻至常溫得到山藥干片,干片在160 ℃油鍋中油炸4 s,立即撈出,瀝油,冷卻至常溫得到山藥脆片,對脆片的剪切力、色差L*值、含油率和感官評分進行測定。
1.3.3 響應面試驗設計
在單因素試驗的基礎上,以切片厚度、燙漂時間、干燥溫度和干燥時間4個因素為自變量,以山藥脆片感官得分為響應值,進行Box-Behnken響應面優(yōu)化試驗,通過回歸方程優(yōu)化工藝參數,預測響應值,獲得最佳工藝條件,試驗因素水平編碼見表1。
表1 響應面因素與水平編碼
1.3.4 測定指標與方法
1.3.4.1 剪切力的測定
TMS-Pro物性分析儀測定,采用單刀剪切,測前速率1 mm/s,測試速率1 mm/s,測后速率2 mm/s,每個樣品平行測定10次,取平均值。理論上,脆片的剪切力越小,產品越脆,品質越好。
1.3.4.2 色差L*值的測定
采用色差儀測定,每個處理組隨機選取10片,測定正反面(n=20)求其平均值。L*值代表亮度,其值越大,表示越白,亮度越好,褐變越輕,反之褐變越嚴重。
1.3.4.3 脂肪含量的測定
參照GB 5009.6—2016[7]索氏抽提法。
1.3.4.4 感官評定
由10名評價員對山藥脆片的色澤、外觀形態(tài)、風味和口感進行綜合評價。評分標準見表2。
表2 山藥脆片感官評價標準
采用Design-Expert 10.0軟件中Box-Behnken中心組合進行試驗設計和數據分析;采用Origin 9.0制圖;采用SPSS 22.0進行顯著性分析。
2.1.1 不同切片厚度對山藥脆片品質的影響
如表3所示,隨著切片厚度的增加,山藥脆片的剪切力整體呈上升趨勢,表明厚度越大,脆性越差。主要是因為在相同的干燥條件和油炸條件下,切片厚度越大,物料內水分從內到外的擴散距離越長,干燥速率越慢[8],水分含量相對較高,導致脆片綿軟,所需剪切力增大,故脆性降低。但并不是切片越薄越好,當切片厚度為2 mm時,山藥片太薄,油炸易焦、易碎、易產生有害物質,不適宜用于生產;而切片厚度大于5 mm,則產品綿軟,松脆性不好,故切片厚度3~5 mm較為合適。同時,隨著切片厚度的增加,山藥脆片L*值逐漸增大,即亮度越好;含油率以4 mm較為適中;感官評分相互之間差異顯著(p<0.05),以切片厚度4 mm評分最高,為88.0分,即色澤形態(tài)、風味口感等各方面均較好,其次是切片厚度為5 mm的脆片感官品質也較好。綜合以上,山藥切片厚度4 mm較為合適。
表3 不同切片厚度對山藥脆片剪切力、L*值、含油率和感官評分的影響
2.1.2 不同燙漂時間對山藥脆片品質的影響
熱燙可使各種酶失活,從而有效抑制酶促褐變的發(fā)生,同時排除組織內部空氣,形成多孔組織,油炸后口感更佳濃郁、酥脆。如表4所示,未經燙漂的山藥片油炸后L*值最低,主要是發(fā)生酶促褐變的原因,剪切力最小,易斷,且未形成多孔組織,色澤、質地、酥脆性不佳,故感官評分最低;燙漂2 min,滅酶效果不徹底,還是有酶促褐變發(fā)生,故L*值與未燙漂的相比差異不顯著(p>0.05);隨著燙漂時間的增加,山藥脆片酶促褐變減少,L*值逐漸增大,此時發(fā)生的褐變主要是非酶褐變。山藥脆片感官評分以燙漂時間4 min時較高,為87.2分,且此燙漂時間下含油率、色澤和脆性均較好,故單因素燙漂時間選擇4 min。
表4 不同燙漂時間對山藥脆片剪切力、L*值、含油率和感官評分的影響
2.1.3 不同干燥溫度對山藥脆片品質的影響
在相同的干燥時間下,干燥溫度不同,所得到的山藥干片含水量不同,而含水量則與山藥脆片的脆度和含油率相關[9],故表5中山藥脆片的剪切力和含油率也各不相同。理論上,干燥溫度越高,干燥速率越快,相同的干燥時間內,水分蒸發(fā)越徹底,但若干燥的起始溫度太高,干燥速率過快,易導致物料表面結殼,阻礙物料內部水分的蒸發(fā)[10],能耗大,卻達不到理想的干燥效果,故干燥溫度適宜最好。從剪切力來看,干燥溫度選擇60 ℃或70 ℃為宜。物料含水量不同,油炸過程中發(fā)生的美拉德反應程度不同[11],故L*值不同,由表5可知,以干燥溫度90 ℃的脆片褐變較嚴重,感官評分也最低。整體上以干燥溫度60 ℃所得脆片脆性好、色澤佳、含油率適中、感官評分最高,故單因素干燥溫度確定為60 ℃。
2.1.4 不同干燥時間對山藥脆片品質的影響
由表6可知,在60 ℃干燥溫度下,隨著干燥時間的延長,山藥脆片的剪切力呈先增大,到2.5 h時最大,隨后又降低的變化趨勢,主要是由于干燥時間延長,山藥片水分含量逐漸降低,由易斷的水漬綿軟狀態(tài)變?yōu)檩^硬的干燥狀態(tài),干物質含量逐漸增多,故需要的剪切力增大;干燥至2.5 h時,干物質含量最高,所需剪切力最大;繼續(xù)干燥至3.0 h,可能已導致細胞結構發(fā)生斷裂、纖維化等變化,故3.0 h時剪切力降低。從表6還可看出,隨著干燥時間的延長,山藥脆片L*值和含油率逐漸降低;感官評分則先增大,至2.0 h時最大,為87.6分,隨后又降低,主要是因為在相同的油炸條件下,干燥0.5~1.5 h,山藥片水分含量較高,油炸后呈水漬、油漬、偏白的狀態(tài),故L*值和含油率較高,且無油炸脆片特有的風味,口感粘牙,整體感官效果較差;而干燥2.0 h,山藥脆片的脆度、色澤、含油率、感官均較好,故單因素干燥時間選擇2.0 h。
表5 不同干燥溫度對山藥脆片剪切力、L*值、含油率和感官評分的影響
表6 不同干燥時間對山藥脆片剪切力、L*值、含油率和感官評分的影響
2.2.1 結果與方差分析
在單因素試驗的基礎上,以感官得分為響應值進行優(yōu)化試驗。響應面試驗設計及結果見表7。
利用Design-Expert 10.0軟件對表7數據進行分析,得到各因素與響應值之間的多元二次回歸模型:Y=91.32-4.33A+2.29B+C+0.67D-4.83AB+2.62AC-0.87AD+0.37BC-4.67BD-3.25CD-15.66A2-5.73B2-8.47C2-6.8D2。
為檢驗模型方程的有效性,對山藥脆片干燥模型進行方差分析,方差分析結果見表8?;貧w模型F=39.31,p<0.000 1,說明各因素與響應值之間建立的模型極顯著,即此試驗方法具有可靠性。表8中,失擬項p=0.187 5>0.05,即失擬項不顯著,表明該方程對試驗擬合情況好,試驗誤差小,失擬項模型選擇合適;R2=0.975 2,R2Adj=0.950 4,說明試驗結果有95.04%受試驗因素影響,模型試驗誤差小,故試驗預測值與實際值擬合較好。
表7 響應面試驗設計與結果
表8 回歸模型的方差分析結果
由方差分析結果可知,模型的一次項A、B對山藥脆片感官得分影響極顯著(p<0.01);二次項A2、B2、C2、D2對山藥脆片感官得分影響均為極顯著(p<0.01),說明各因素與山藥脆片的感官評分之間不是簡單的線性關系;由一次項F值可知,各因素對山藥脆片感官得分的影響依次為A>B>C>D,即切片厚度>燙漂時間>干燥溫度>干燥時間。
各因素交互作用對山藥脆片感官得分影響的響應面圖見圖1。在其中兩個因素不變時,隨著另外兩個因素的增加,山藥脆片感官得分變化幅度不同,但均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變化趨勢。結合表8可知,切片厚度和燙漂時間交互作用對感官得分影響極顯著(p<0.01);切片厚度和干燥溫度交互作用對感官得分影響顯著(p<0.05);燙漂時間和干燥時間交互作用對感官得分影響極顯著(p<0.01);干燥溫度和干燥時間交互作用對感官得分影響極顯著(p<0.01);說明選擇合適的切片厚度、燙漂時間、干燥溫度和干燥時間對保持山藥脆片的品質至關重要。
圖1 各因素交互作用對山藥脆片感官得分影響的響應面圖
2.2.2 響應面優(yōu)化及驗證
通過回歸模型的預測,得到熱泵干燥山藥片制得山藥脆片的最佳理論條件:切片厚度3.82 mm,燙漂時間4.30 min,干燥溫度60.24 ℃,干燥時間1.97 h。在此條件下預測的山藥脆片感官得分為92.05分。結合實際將干燥條件,調整為切片厚度3.8 mm、燙漂時間4 min 20 s、干燥溫度60 ℃、干燥時間2.0 h。在此條件下進行3次平行驗證試驗,實際感官得分為91.7分,與理論預測值相比,相對誤差為0.38%,驗證了該模型的有效性,可以利用響應面對山藥脆片干燥工藝進行預測與分析。
以貴州安順平壩雙胞山藥為原材料,應用熱泵干燥山藥片,以切片厚度、燙漂時間、干燥溫度和干燥時間為影響因素,以山藥脆片感官得分為響應值,在單因素試驗的基礎上,進行響應面試驗,確定了山藥脆片的最佳干燥工藝條件:切片厚度3.8 mm,燙漂時間4 min 20 s,干燥溫度60 ℃,干燥時間2.0 h。在此條件下,山藥脆片感官得分為91.7分,接近理論模型預測值92.05分,說明該模型對試驗結果擬合情況好,誤差小,可以利用響應面對山藥脆片干燥工藝進行預測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