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元朝用人政策下文人生存狀況及俗文學的發(fā)展

        2020-12-01 05:02:00任紅敏
        殷都學刊 2020年3期
        關(guān)鍵詞:文人

        任紅敏

        (河北大學 文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0)

        元朝是第一個由少數(shù)民族統(tǒng)一全國的征服王朝。元朝統(tǒng)治者馬上得天下,雖然采用了漢法治理中原地區(qū),但沒有完全消化漢族一整套君道臣綱的制度規(guī)范,并未建立行之有效的官僚機構(gòu)和道德系統(tǒng),為了保障本民族的純粹性,為了享受國家政權(quán)給他們帶來的權(quán)利、財富和享樂,在統(tǒng)治過程中特別重利,利字當頭,依然保持了草原文化及重武輕文的傳統(tǒng),為保障蒙古、色目貴族專權(quán),整個元朝即使在實行科舉制的同時,一直保持與族群差別等級制度相一致的“根腳”制和承蔭制。元末明初葉子奇對元代的用人政策有過一句很恰當?shù)脑u價:“元朝自混一以來,大抵皆內(nèi)北國而外中國,內(nèi)北人而外南人”[1](P55),在用人政策上涇渭分明,統(tǒng)治者對本族人和色目族信任有加,而疏遠與漢人和南人的關(guān)系。為了維護蒙古族自身的利益,在任用官員時則是以蒙古人為尊,官員選拔以出身論高低,中央和地方的高級行政和軍事長官都由蒙古或色目貴族擔任,在各級政府機構(gòu)中以蒙古和色目為正職,漢人、南人只能充任副職和低級官吏。因在政府機構(gòu)中權(quán)力分配不均,導致民族不平等,各族菁英權(quán)利不均。

        元代選官用人著重“根腳”(根源、出身),高官厚祿幾乎為少數(shù)“大根腳”即與皇室淵源深遠的勛臣世家“老奴婢根腳”的宗族所總攬壟斷,元代知識分子的社會地位無法跟唐宋文人比,后面也不如明清士人。元代文人通過科舉身居高位的機會幾乎沒有了,還面臨著生存方式與生活方式的重新選擇,為了生存,他們需改變謀生方式,棄儒而習別業(yè):從事書塾教授,或者由吏入仕,或者從商,或者為醫(yī),或者為陰陽術(shù)士等等,或者歸隱山林田園以終老。元代文人生存和生活狀態(tài),也促成了一些特有的文學現(xiàn)象,如雅俗文人群體的形成和分流,俗文學戲曲的發(fā)展繁榮等。

        元代文士即使通過科舉謀得官職,進入仕途,文官的待遇和地位也遠不能和宋代相比,身份地位和俸祿都低落了許多。元代官吏傣祿微薄,由鄭介夫于大德七年所上奏議可知:“今各處職田元有官田則有之,元無官田則無之。又雖有官田而不給為職田者。有職田處,除絲麻豆麥外,所收子粒,路之正官不下八百石,微如巡檢亦收一百余石。無職田處,浪得職官之名,不沾顆粒之惠?!盵2](卷六七)元代官員和宋代相比俸祿普遍較低,外任官員和京城內(nèi)的官員相比,京城內(nèi)的俸祿更低,京官若想維持一家老小的生計問題是很困難的,或申請補外官,或以校書、賣字賣畫等添補家用。文人為了生計問題,對酬勞的多寡很在意?;蛟S是出于有些人對趙孟頫身為正宗的宋室后裔而出仕元朝的行為不滿而有意詆毀,據(jù)《至正直記》“松雪遺事”條記載:

        一日,有二白蓮道者造門求字。門子報曰:“兩居士在門前求見相公”。松雪怒曰:“什么居士?香山居士、東坡居士邪?個樣吃素食的風頭巾,什么也稱居士”!管夫人聞之,自內(nèi)而出,曰:“相公不要恁地焦躁,有錢買得物事吃?!彼裳┆q不樂。少頃二道者入,袖攜出鈔十錠曰:“送相公作潤筆,有庵記求書?!彼裳┐蠛粼唬骸皩⒉鑱?,與居士吃?!奔礆g笑逾時而去。[3](P1047)

        不管是有意戲弄還是無意嘲諷,但從這一點來看,元人中名士很在意酬金多少——當然無論古今都有這樣的看法,酬勞多自然也代表身價高——趙孟頫夫婦要生活怎會免于柴米等生活所需。自古文人清高要么本身清心寡欲,要么是家資豐厚有足夠的資本。

        書畫專長的文人自然可以賣書鬻畫,文章文字也可獲得豐厚的潤筆之資,這種情況自魏晉以來就有,尤其是文壇大佬的稿酬更是一字千金,司馬相如寫《長門賦》得千金,白居易即使為好友元稹寫墓銘,酬勞也頗豐,“為元微之作墓銘,酬以輿馬、綾帛、銀鞍、玉帶之類,不勝枚舉?!盵4](P73)韓愈所寫碑志墓銘文字價值千金,“公鼎侯碑,志隧表阡,一字之價,輦金如山?!?《祭韓吏部文》)[5](P604)此道是大可為之,生活優(yōu)裕之時,字畫詩賦涵養(yǎng)性靈,既可自娛又可娛人,生活困頓之時,暫可把清高和優(yōu)雅放到一旁,俗一些未嘗不可,把筆墨丹青兌換成銀子。趙孟頫不僅文名遠播,在當時還是享有盛譽的書法大師、畫家,寫一篇庵記很輕松就能拿到十錠鈔的潤筆費,比元代普通一品大元的月俸還要多(1)據(jù)《元史·食貨志》記載:至元二十二年百官俸例,從一品六錠或五錠,從二品四錠二十五兩或四錠一十五兩,從四品二錠或一錠四十五兩或一錠四十兩,從五品足一錠三十兩或一錠二十兩。參見宋濂《元史》,中華書局1976年版,第2451—2452、2457頁。,常有人持金帛以求,其他一些文士恐怕很難和他相比,如《至正直記》卷四“金陵李恒”條云:“金陵李恒,字晉重,楊通微女兄子、文舉之表弟也,進士出身,頗稱廉簡。然以家貧,嘗以五分取通息,作文豁錢,是以賤吏、庸人、富室等皆得易而求之。嘗為小吏凌立義之父作墓志,時人亦以是薄之?!盵6](P104)李恒雖是進士出身,但依然改變不了貧困的現(xiàn)實,不得不賣文養(yǎng)家,因曾給小吏凌立義的父親作墓志銘而遭到世人的鄙薄。如此來看,如果不是那些掌握權(quán)柄而營私舞弊的官員,僅僅依靠俸祿度日的官員日子不會太寬裕。大部分元代文人治國安邦的人生理想破滅之后,必須面對的一個現(xiàn)實問題,就是謀生,“吾藉是以養(yǎng)口體,豈好為人家作畫師哉”(宋濂《王冕傳》)[7](P14),鬻書賣畫為生也是他們的一種選擇。

        元代科舉雖凋落,吏途的通達卻為儒士文人開辟了一條新的入仕道路。元代吏治盛行的政治背景下,一部分人只是粗通文墨,由各地官衙通過人情關(guān)系和買通主管的法子入仕,也有一部分學養(yǎng)深厚的儒士文人因通過科舉及第入仕為官的道路被阻斷而不得已由吏入仕,以文士為吏,就是儒吏。以儒為吏在元代社會非常普遍,而且這一階層人數(shù)也很是可觀。

        元朝政府專門為儒士設(shè)立了歲貢儒吏作為制度性保障,這一制度除了給儒士提供入仕的保障之外,也是元朝重實用政策的體現(xiàn)。元代選拔儒吏規(guī)定,一級一級往上選拔,府、州吏員補進,需要通過考試才能進職,一般組織儒生進行考試,“行移有法、算術(shù)無差、字畫謹嚴、語言辯利、能通《詩》《書》《論》《孟》一經(jīng)者為中式?!盵8](P18-19)統(tǒng)治者希望能從儒士中選拔到行政能力和學問人品都很優(yōu)秀的人才補充到各級管理部門中,充當吏員。“俗儒之無用,今可棄也;俗吏之不堪用,今不可缺也。以可棄之儒而視不可缺之吏,儒故不勝吏也。”[9](卷二三《送鄧善之應(yīng)聘序》)以儒就吏表明統(tǒng)治者需要儒士的行政能力。雖然歲貢儒吏制度給儒士提供了很多入仕機會,正如蕭啟慶先生在《元代的儒戶:儒士地位演進史上的一章》一文中所說的:“作為一個入仕的途徑,元代歲貢儒吏所提供的機會,在數(shù)量上說,并不亞于宋金的科舉?!盵10](P30)蘇天爵也說:“我國家之用人也,內(nèi)而公卿大夫,外則州牧藩宣,大抵多由吏進?!盵11](卷一七《元故中大夫大名路總管王公神道碑銘》)不過出身吏員的話,官職升遷很慢,更不用說受到重用,元政府有明文規(guī)定,“吏員出身者,秩止四品”。[12](P642)如此,元代儒生通過吏職入仕,跟唐、宋、明、清科第之士有攖朱奪紫之望的情形是不同的,大多只能永沉下僚。吏無品級職位,唐宋文人一向鄙薄文人從事吏職,他們常常呼之為“胥吏”“吏役”,唐人沈千運也直呼之小吏:“誰能做小吏,走風塵下乎?!盵13](P26)宋朝也是“尚文貴儒而賤吏”(蔣易《送鄭??字▽帉W錄序》)[14](P70)。吏每日進行的是繁瑣的文案和獄訟事務(wù)一類差使,這顯然與官有著鮮明的界限,官是經(jīng)過科舉銓選而來,有名有份有職有位有階有品,所做乃經(jīng)世濟民的大事,官與吏性質(zhì)不同,儒者文人往往不屑為吏,寧愿終日埋首于科場文字以求一日金榜題名。不過,元代不像唐宋那樣儒和吏之間界限嚴格、對吏職充滿鄙視,科舉法廢,元代又官吏無別,這樣的政治社會現(xiàn)實逐漸使人們改變思想,甚至以由吏入仕為榮,“朝廷以吏術(shù)治天下,中土之才積功簿書有致位宰相者,時人翕然尚吏。雖門第之高華,儒流之英雅,皆樂趨焉。”[15](卷15《送馬師魯引》)元代文人和其它各代儒士文人相比,雖然入仕機會一樣,但在社會地位的尊崇上是有很大差距的,自然他們對由吏入仕的態(tài)度也不同。王惲由貢舉儒吏到燕京行中書省任職,而東平士人李謙卻不屑于為吏,決然辭去(2)元代儒士文人和其它各代儒士文人相比,雖然入仕機會一樣,但在社會地位的尊崇上是有很大差距的。元代名臣王惲《中堂事記》記載了這樣一種情況:“時官至省者士人,首以有無生理、通曉吏事為問,及取要所業(yè)文字,蓋審夫資身之術(shù),或能否從事及手筆何如耳。又擬以士人充省掾、吏員補兩部令史。東平士夫李謙聞之,不欲吏,辭去?!?王惲:《秋澗集》卷八〇《中堂事記》(上),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四庫全書》本,1987年版,第12頁)東平文士李謙不入吏職,這反映出當時儒士對由吏入仕的不同態(tài)度。。不過,在元代像王惲那樣經(jīng)由吏職而身居高位者確實不乏其人,方回曾對此有過記載:“今日吏始有儒為之階,是而坐廟堂者多矣?!盵16](P597)再者,元代因科舉入仕取官的道路被阻斷,儒士文人沒有其他更好的入仕途徑,他們?yōu)橹\生不得不出任吏職,于是紛紛加入由吏入仕的宦途中來。在元代的政治舞臺上,出現(xiàn)了一個數(shù)量可觀的儒吏階層,這個儒吏群體多是廉潔歷練,自律甚嚴,以民為本,迥然有別于一般的俗吏。儒吏不僅熟習儒家經(jīng)典,有儒者之溫良,而且因出身于基層吏員,有豐富的行政經(jīng)驗,又有法家之縝密,不像其他胥吏以利益為重,而能因儒者修身自律之磊落正氣以百姓為念。儒吏合一,由儒而吏,可以更好地從政以治理國家,“吏出于儒,儒吏不致扦格”。[17](P383)比如青州人郭筠(1226-1339),出身于官僚世家,祖父郭佑,金尚書省令史,父郭義,金懷州同知。郭筠被譽為是典型的儒吏,仁義干練兼?zhèn)?,終致身通顯,以昭文館大學士加資善大夫(正二品)致仕,任泰州、嘉興兩路同知之時,“法制清明,庭無留訟。日以興學勵生徒為事,民俗為變”,劉敏中贊他“備儒吏之用,盡才猷之美,淳忱雅曠,襟度叵測,夐然為一時標準”[18] (卷一六《故昭文館大學士大司農(nóng)郭公神道碑銘》)由吏起家者躬行儒治,溫文儒雅,德清識大。

        元代文人的出路,除補吏職和教官兩途外,因沒有其他更好的入仕途徑,別無登仕之門。元代文人為了生存,多出任與本業(yè)最為接近的儒學教職。元代文人有不少選擇教授學生為職業(yè),這是元代士人生存的一個主要選擇。元代的教職雖屬無資品的流外職,但取之并不容易,且升遷艱難。

        元代學校教育發(fā)達,崗位也多,且元政府規(guī)定,“前進士人員,從本路學校公眾推舉士行修潔、堪充教授者,具解本人年甲籍貫,于何年某人榜下登科,曾無歷仕的是正身,保申本路總管府,移碟按察司體覆相應(yīng)。”[8](P38-39)很多南宋進士在宋亡后中選為儒學教授,周祖謨《宋亡后仕元之儒學教授》一文所考之三十余名儒學教授多為前宋進士,元初仕元做了儒學教授。[19](P540-561)元代實施科舉考試后,科舉落第者可選用為教官。仁宗延祐年間,元政府規(guī)定授下第舉人教官之職。泰定元年,又進一步規(guī)定,蒙古、色目、漢人、南人,年長并兩舉不第者與教授,以下與學正長山,“可用終場下第舉人充學正、山長,國子學會試不中者,與終場舉人同”[12](P867),“甲寅詔授江南下第及后期舉人為路府州儒學官”[2](P198)。中央官學儒學教師和府州縣的儒學教授收入穩(wěn)定,俸祿都是由國家直接下發(fā),從經(jīng)濟和社會身份上考慮,學官成了儒士謀生的主要選擇。元代書院(精舍)也很發(fā)達,私學書塾教師的經(jīng)濟來源于學生的“束修”之資,收入也算穩(wěn)定。因而,元代很多文人樂意執(zhí)教,選擇以教書為生,既可自養(yǎng),又可育人。

        如元雜劇《老生兒》里的劉從善是一介落魄書生,雖然仍寄希望于參加科舉而謀求發(fā)跡,但只得暫選權(quán)宜之生計,所選擇的是文人最適合做的教授蒙童村學的謀生方式:“我將著這一所草堂開,聚幾個蒙童訓,常則是對青燈黃卷埋身??嗔宋乙彩甏跋聼o人問,何日得功名進?!盵20](P225)不過教書也有煩惱,如碰上幾個愚頑淘氣的學生,便生出許多無奈,博學廣文、滿腹文章的張鎬自是滿腹牢騷,不停抱怨:“出來的越頑愚,忒乖疏,便有文宣王哲劍難拘束。一個個拴縛著紙毽子,一個個裝畫悶葫蘆,一個援著那布裙踏竹馬,一個舒著那臁肕跳灰驢。那里省的鴉窩里出鳳雛,您兄弟常則是油甕里捉泥鰍?!?《薦福碑》)[21](P83)元代官方書院所聘請的教授是由朝廷直接下發(fā)傣祿,而普通的私塾先生則是學生的束修做酬勞,選擇以教授學生謀生對文人來說還是相當體面的,如《元史·韓性傳》云:“性出無輿馬仆御,所過,負者息肩,行者避道,巷夫街叟,至于童稚廝役,咸稱之曰‘韓先生、韓先生’云。”[12](P4343)但教書匠的日子不會富裕,溫飽而已。元代著名理學家劉因雖以開館授徒謀生,收入微薄,維持生計依然清貧,有時甚至衣食難周,溫飽也成了問題,他在和陶詩中曾吐露其寒士生活狀態(tài):“今歲早,米貴而棗價獨賤。貧者少濟以黍食之,其費可減粒食之半。且人之與物,貴賤亦適相當,蓋亦分焉而已。因有所感而和此詩?!盵22](P669)

        元人重醫(yī),忽必烈藩府懷衛(wèi)理學家竇默屢屢被征召,并非因他精通理學,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竇默精通醫(yī)術(shù)(3)(元)許衡:《魯齋遺書》卷一三《附錄·考歲略》:“時竇默子聲以針術(shù)得名,累被朝廷征訪?!北本﹫D書館古籍珍本叢刊,影印明萬歷二十四年刻本。。蒙古人重實用,醫(yī)學受到統(tǒng)治者的重視,研習醫(yī)學也蔚然成風,儒士文人多從醫(yī)。元代涌現(xiàn)了王好古、朱震亨、羅天益、曾世榮、危亦林、倪維德、滑壽、葛孫乾、王履、戴思恭等一批名醫(yī)。宋代已有大量文化素養(yǎng)很高的儒生學醫(yī),朝廷多次組織編寫方書和本草著作,范仲淹有“不為良相,則為良醫(yī)”的觀點[23](P381)。何夢桂《柯通甫醫(yī)藥序》:“醫(yī)書祖皇帝內(nèi)外經(jīng),非通儒率不能盡解。”[24](P100)儒士文人博古通今,才富學贍,具有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底蘊,能融會貫通文簡意博的醫(yī)學典籍。歐陽玄在《讀書堂記》中記載醫(yī)家蕭震甫云:“醫(yī)道由儒書而出,非精于義理者不能。舍儒而言醫(yī),世俗之醫(yī)耳?!盵25](P65)吳澄有“醫(yī)儒一道”之說,他認為:“今雖以醫(yī)進,而能修孝悌,敦睦、忠信之行,是乃醫(yī)其名儒其實也?!盵26](P197-198)很多文人確于岐黃之術(shù)頗有精研,寫《至正直記》的孔齊,在書中記述了許多藥方藥理,其中也曾見他出手救人的記載。儒士王元直憑借其精湛的醫(yī)術(shù)在京師為業(yè),“問藥者踵門,隨試輒效。太醫(yī)院官與之相厚善,諸公貴人咸禮敬焉”[27](卷二七《送王元直序》)。文人平時不見得以醫(yī)為業(yè),但如若為生活所迫,可能會以行醫(yī)作為謀生之計了,劉應(yīng)龜曾“賣藥以自晦”[28](P63)。更有儒士以醫(yī)術(shù)而求得官職,如:儒士陳可齋,“家世業(yè)儒,自儒而醫(yī)。早歲游京師,受知王公大人,辟為中書省醫(yī),再轉(zhuǎn),擢慶元路鄞縣尹”[29](卷四七《白云軒銘》);儒士吳擇中,“善醫(yī),往年來客翰林承旨脫脫公,公有疾而病,擇中投刀匕藥即愈”(揭傒斯《贈吳教授南歸序》)[30](P399),脫脫推薦他出任云南行省大理路儒學教授;有的因科舉仕途受阻轉(zhuǎn)而以醫(yī)術(shù)謀求官職,儒士于師尹,參加科舉“連不得志于有司”,便改變主意,“儒伎不利吾,旁挾者岐黃氏之伎也,不耦于此,將有耦于彼乎?”[31](卷八《送于師尹游京師序》)“岐黃氏之伎”即指醫(yī)術(shù),可見元代這種情況確實是有的。儒士精通醫(yī)學,必然飽讀儒家經(jīng)典,堅守道義,具有儒者內(nèi)圣外王之道,因而,胡炳文《贈醫(yī)者程敏齋序》中說:“儒不醫(yī),非通儒,醫(yī)不儒,非良醫(yī)。”[32](卷三)儒士文人既有學醫(yī)的傳統(tǒng),又遇到需要良醫(yī)的社會現(xiàn)實,加上文人對精通醫(yī)術(shù)者的肯定,故元代儒士以醫(yī)術(shù)謀生者不少。

        蒙古人諸教并重,公卿士大夫與高層僧道多有交往,信從者甚眾,他們喜愛陰陽術(shù)士并喜歡問卜謀劃。精通術(shù)數(shù)的耶律楚材被成吉思汗和窩闊臺汗重用,元世祖忽必烈在潛邸之時,對精通術(shù)數(shù)的劉秉忠非常信任。據(jù)《元史·李俊民傳》載:“時之知數(shù)者,無出劉秉忠之右”[12](P3733),由他推薦的邢州學派大多精通術(shù)數(shù),劉秉忠過世后,世祖嗟悼不已。還有劉秉忠舉薦的田忠良、靳德進兩人,是忽必烈時期兩位非常著名的精通術(shù)數(shù)的儒生。忽必烈還為廣求陰陽術(shù)士設(shè)置了考選途徑,據(jù)《元史·選舉志一》記載:“延祐初,令陰陽人依儒、醫(yī)例,于路府州設(shè)教授一員,凡陰陽人皆管轄之,而上屬于太史焉?!盵12](P2034)各路皆設(shè)陰陽學,逐漸州縣皆有,于是陰陽相士大量出現(xiàn),數(shù)量非常龐大。自至元十二年(1275),司天臺每三年一次考試,選中者收作司天生員,食俸祿,民間陰陽術(shù)士可以進身司天臺。元代學習陰陽學的文人也很多,文人中曾賣卦為生的不乏其人,也有人以卜術(shù)成為陰陽教授,如劉辰翁《意樂記》所記載:“歐陽經(jīng)叔自英英場屋,已學葬書,嗜山水如舉業(yè),嘗應(yīng)擇地科,累累如志,當其時,學步者欲得其還盼不可?!盵24](P632)因為在市民社會中,對算卦的需求是很大的,諸如事業(yè)、生死、婚姻、旅行、架屋、求學、搬遷等多喜歡借卦相問,詢問吉兇,而對文人來說,其所學“五經(jīng)”之中即有《易》,如果用周易加以變通轉(zhuǎn)化來給人算卦,在困厄時以此存身是行得通的。一些儒士因精通陰陽術(shù)士而以此為謀生手段,甚至非常精于此道的人也有,吳澄在《贈相士吳景行序》中記載了一位精通術(shù)士的儒生:“吏部吳公之裔孫景行,儒術(shù)業(yè)務(wù)俱優(yōu)。仕不得志,乃隱田里。嘗聞希夷風鑒之學于方外畸人,談人壽夭福禍,期以歲月旬日,毫發(fā)不爽,人畏其神驗,避之不敢即?!盵26](P290)

        元代文人,對人生價值的認定已經(jīng)不能以政治為歸依了,他們似乎愛以歸隱為人生追求,復返自然,在讀書、吟詩、作文、田園中營造生命的和諧,更注重個體的生命價值和文士的獨立品格?!霸[士亦多矣”[12](P4473),趙孟頫《寄鮮于伯幾》詩也說:“廊廟不乏才,江湖多隱淪?!盵33](P16)元代隱逸之士規(guī)模非常龐大,超越歷代,其中有遺民為隱逸者,或入仕無門而被迫退隱者,或無意于仕宦而隱者。有需要養(yǎng)家糊口的儒生,到民間義塾或富有之家教書為生,或自辦私塾,隱居教授;有的則是家貲尚且殷實,有條件優(yōu)游于山水之間,“故有志者不肯為也,寧往往投山水間自樂其所有”(張端《北郭集序》)[34](P712),賦詩言志,潛心學問;也有親自耕作,隱于田園;也有遁隱寺觀,出入釋道,隱于釋老之間,以逃避世事;亦有隱于市井之間,他們清潔孤高,淡泊名利,不樂仕進。元初,一大批漢族士大夫拒不出仕元朝,構(gòu)成了元代第一批獨具特色的隱士群體。北方有隱居田園山野的“河汾諸老”麻革、張宇、房皡、段克己、段成己、曹之謙、陳賡、陳庾等人。宋亡后,南方文人有以牟巘、王應(yīng)麟、舒岳祥、劉辰翁、方逢辰、胡三省、周密、袁易、倪驤、岑安卿、孫稷、孫道明、金履祥、許謙、吳定翁、俞酉發(fā)、堯允恭、呂徽之、翁森、翁德修、孟文龍、孫轍、張佑、王冕、申屠徵、吾丘衍、劉詵、洪希文、黃玠、岑安卿、黃鎮(zhèn)成等為代表的隱逸之士。到了元代中期,相對來說,隱士的數(shù)量要比元初和元末都少,這自然跟元代的社會環(huán)境和文人處境分不開。元末,士人歸隱者眾多,依然是隱逸之士盛于南方,形成元末很有特色的隱士群體,如:“鐵笛道人”楊維禎、“金粟道人”顧瑛、“心白道人”錢惟善、“逃禪室”主人丁鶴年、“松云道人”熊夢祥、“一笑居士”張昱、“元季四大家”黃公望、吳鎮(zhèn)、倪瓚、王蒙,以及王冕、葉颙、陳樵、貢師泰、余闕、高遜志、唐肅、宋克、余堯臣、張羽、呂敏、陳則等。歸隱成了元代士子文人群體的呼聲,他們愿做一個不受功名利欲纏繞清靜無為的閑散之人。據(jù)《元詩選》中“袁易”小傳云:“明正統(tǒng)中,吳文恪公訥題其卷尾曰:‘元世祖初克江南,畸人逸士,浮沉里閭間,多以詩酒玩世。元貞、大德以后,稍出居儒黌,以淑后進。若靜春與子敬、師言是也。”[35](P310)士人們每以談隱為風雅,為時尚,視山野泉林的淡泊生涯為人生歸宿,琴書以自娛,詩酒以自樂,清虛淡泊,無意仕途。元代隱逸之風興盛,一是體現(xiàn)為元代隱士數(shù)量多,二是幾乎整個元代文人階層都有隱逸的想法,他們一般向往隱逸,在詩文詞曲中比比皆是隱逸之想,以筆墨情趣和詩書自娛的純文士的清雅旨趣生活是擺脫世俗干擾之后的適興、自然而富有審美情趣的生活。

        “輕暖肥甘,妖淫艷麗自娛之外而又欺世盜名,翻經(jīng)閱史,吟詩寫字以為高雅?!盵36](P422)此乃文人的追求與理想生活,但是,元代文人放棄了對社會、國家乃至君王的人生責任,或詩書自娛,或笑傲湖山,或者自墮形骸投身市井,他們首先必須要面對的一個問題是生計和生活問題。隨著國家社會對儒士文人態(tài)度的變化,以往“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終日埋首于科場文字以求一日金榜題名的生活方式不得不改變。不僅僅是身處廟堂之高和江湖之遠那么簡單,在朝為官則為其君,在野為民獨善其身而入歸隱。文人們的理想生活是“書劍琴棋詩酒花”(明唐寅《無題》),這僅僅是理想化的描述,文人也離不開吃飯穿衣,離不開基本生活所需要的“柴米油鹽醬醋茶”,現(xiàn)實的世俗生活也是必須面對的。元代文人面臨有史以來士人個體生存困窘,必須面對現(xiàn)實的處境、穿衣吃飯等日常生活問題?!对贰みx舉志》中說:“士無入仕之階,或習刀筆以為胥吏,或執(zhí)仆役以事官僚,或作技巧販鬻以為工匠商賈?!盵12](P2017)出任書塾教授,由吏入仕,經(jīng)商,行醫(yī),做工匠,甚至當陰陽術(shù)士,除以上元代文人謀生之途,為了維持一家老小的生活,他們不得不使出渾身解數(shù),賺錢養(yǎng)家,不惜在市井之中謀生。

        改朝換代所帶來的時局混亂及新價值觀念的失衡,使元代文人為官不成,背離了功名抱負,面臨的處境是:“蒙古入主中原使他們成為下了馬的夯漢,卻將漢人架上馬背,對于廣大漢人來說,蒙古人當家作主的國家就是一匹咆哮的野馬,只能順其勢跟著‘飄’起來……于是,元代文人也成了馬背上的水手——擁有了全套的不合時宜的思想、無權(quán)者的權(quán)力、有苦說不出還不能不識抬舉的尷尬……”[37](P2-3)雖然在剛剛經(jīng)歷了改朝換代之后他們還有對過去的山川美景、賢明君主及輔佐良臣的懷念,對新王朝異族統(tǒng)治者的抵觸和怨言,但隨著國家統(tǒng)治的加強,統(tǒng)治者對漢族和儒家文化的尊重,民安國泰,他們在適應(yīng)了元朝給予他們生存的社會現(xiàn)狀之后,把歸隱林間泉下、吟風弄月的避世和浪跡秦樓楚館、縱情花酒風月的玩世生活納入可以接受可以理解的生活方式。市井也是他們所選擇的一個不可或缺謀生之所,在這種情況之下一部分文人投入俗文學戲曲和小說等的創(chuàng)作。

        元代都市的繁榮,商業(yè)的發(fā)展,文人生活方式和生活觀念的改變,也是元代文人對俗文學態(tài)度發(fā)生改變的一個原因。

        元朝統(tǒng)治勢力已達西亞和俄羅斯等地區(qū),水陸交通發(fā)達,南北大運河與海運全線打通,全國都是四通八達的驛路和星羅棋布的大小驛站,以元大都為中心,在全國形成了四通八達的交通網(wǎng)絡(luò)。驛路和驛站遍布全國各地,交通便利,當時是“四海為家……適千里者,如在庭戶,之萬里者,如出鄰家?!?《義冢記》)[38](卷七)當時元大都便是色目商人聚集之地,且多是富商大賈,有些甚至權(quán)勢熏天。色目人善于經(jīng)商,蒙古人、漢人、南人亦均有不少經(jīng)商者,元代很多地區(qū)“工商浮侈,游手眾多,驅(qū)垅畝之業(yè),就市井之末”(馬祖?!妒锛肪砥摺督ò滓皇迨隆?,人們的價值取向傾向于商業(yè)。富商不僅物質(zhì)生活優(yōu)厚,而且社會地位相比前代得到提高,如河南人姚仲實棄官從商,經(jīng)商十年,資產(chǎn)百萬,富可攀皇室。城市的發(fā)展,城市經(jīng)濟的繁榮,使得各行各業(yè)、各色人等匯聚于城市,市民階層形成。《管子小匡》曰“處商必就市井”,市井自古是人們買賣各種物品的地方,在城市里,市場是必備的。有市井,必然要有市井生活。元代市井繁榮,如大都城內(nèi)的市井:“官大街上作朝南半坡屋,或斜或正,于下賣四時生果、蔬菜、剃頭、卜算、碓房磨俱在此下?!盵39](P206)商業(yè)勃興,店鋪井然有序。各類市場應(yīng)有盡有:如羊角市包括羊市、馬市、牛市、駱駝市、驢騾市等,雜貨日用生活品市場出售經(jīng)營米、面、菜、果、魚、家禽、鞋帽、紗布等,還有綢緞、皮貨、金銀、珍珠、寶貝、雕刻、押字與珠寶珍玩等高級商品及文化用品,而且大凡市井均有酒樓、茶館等飲食服務(wù)業(yè),元朝的風味獨特,漢、蒙、色目各族飲食業(yè)也很繁榮,各色紛呈。元大都酒館、酒肆豪華,“茶樓酒館照晨光,京邑舟車會萬方。驛路花生春報信,御河水散客逢裝?!?馬臻《霞外詩集》卷四《都下初春》)酒樓里胡姬美酒,清歌妙舞,檀板鶯喉,歌舞不絕,引來不少文人即興歌詠:“小姬勸客倒金壺,家近荷花似鏡湖。游騎等閑來洗馬,舞靴輕妙迅飛鳧?!?趙孟頫《海子上即事與李子構(gòu)同賦》)[40](P105)酒樓和茶肆不僅是官吏文人經(jīng)常出入的場所,也往往有歌伎、幫閑出入,是市井生活中一個熱鬧的所在,元黃文仲在《大都賦》中描寫了各種藝妓充斥并讓仕宦巨賈流連忘返的情景:“若夫歌館吹臺,侯園相苑,長袖輕裾,危弦急管,結(jié)春柳以牽愁,佇秋月而流盼,臨翠池而暑消,褰繡幌而云暖。一笑金千,一飯錢萬,此則他方巨賈,遠土謁宦,樂以消憂,流而忘返?!盵26](P133)

        如此一來,城市經(jīng)濟的繁榮富庶給元代文人提供了更多謀生方式,部分文人可融入市民交易買賣和雜聚之處,真刀真槍練攤憑本事掙錢以謀生,以供一家眾口基本需要的生存資本。元代地域遼闊,兵威強盛,也為商賈往來提供了方便。明方孝孺在《贈盧信道序》一文中評論元朝是“以功利誘天下”,重視商業(yè)。元代雖然商稅重,但商賈地位提高了,商人成了一個特殊的階層。元代商人“其積而至大富者,輿馬之華,宮廬之侈,封君莫之過也,故其俗益薄儒,以為不足以利?!盵41](卷三《兩伍張氏殲表》)元代城市經(jīng)濟極為活躍,儒士為了生計從事商業(yè)也就很普遍了,即上文黃溍所說的“負販”。元代文人對商人已經(jīng)比較尊重,從王惲給儒商樂全老人所作的序《樂全老人說》可以看到:樂全老人,乃蘇門望族,“為人志明而氣銳,樂賢好客,教子孫讀書,顧一事不肯屑屑出人后。通都大邑,居奇貨,儈嬴羨,掉臂于陶朱、猗頓間,千金之產(chǎn),有過而弗觀者。至親近名士大夫,風雨寒暑,奔走不避?!屎檬轮?,高出行輩。達官時貴,踵接于門者無虛日。家則藏書有閣,圃外思親有亭,植佳花,釀名酒,客至則擊鮮為具,賓醉而后已,窮年而不厭也?!盵42](P299)樂全老人是為“儒商”,王惲對其贊譽之情溢于言表,由樂全老人常與達官顯貴交往的情況,可知元代商人地位極高。元中后期,士人與商人更加頻繁往來,如著名的昆山富豪兼詩人顧瑛主持的玉山雅集,名士如流,往來其間,詩文唱和,成一代之盛事。

        城市的發(fā)展,市民階層的形成,市民游樂之風盛行,對休閑娛樂的需求,自然也促進了俗文學的發(fā)展,繁榮的城市經(jīng)濟刺激了大眾娛樂迅速成長,商業(yè)需求刺激了元雜劇的發(fā)展,需要更多的文人投入元雜劇創(chuàng)作。元代文人政治觀念、道德倫理觀念在元政府重實用的用人政策指導下發(fā)生了轉(zhuǎn)變,對俗文學的觀念和態(tài)度發(fā)生改變,即使有些文人不從事戲曲小說創(chuàng)作,對俗文學的態(tài)度也不同于前朝。

        宋代,都市經(jīng)濟發(fā)展,歌樓妓館林立,民間娛樂對歌詞的需要,刺激了詞人的創(chuàng)作,部分詞人如柳永、秦觀、周邦彥等甚至直接為歌女寫詞,特別是柳永,變士大夫詞為市井俗詞,且深受大眾歡迎,“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多游狎邪,善為歌辭。教坊樂工,每得新聲,必求永為辭,始行于世。于是聲傳一時?!?葉夢得《避暑錄話》卷下)而“柳七郎風味”所倡導的世俗情調(diào)與宋代尚雅的觀念相悖,柳永不為社會所容,柳永俚詞一派俗文學的發(fā)展自然遭到抑制。柳永雖是才子、才士,但因以俗詞出名,遠離了美官厚祿,一生潦倒、死無葬所。又如曹組,其詞也是以“側(cè)艷”和“滑稽下俚”著稱,在北宋末曾傳唱一時,據(jù)王灼《碧雞漫志》卷二記載:“政和間曹組元寵……每出長短句,膾炙人口。……組潦倒無成,作《紅窗迥》及雜曲數(shù)百解,聞?wù)呓^倒,滑稽無賴之冠也。夤緣遭遇,官至防御使。同時有張袞臣者,組之流,亦供奉禁中,號曲子張觀察。其后祖述者益眾,嫚戲污賤,古所未有。組之子知閣門事勛,字公顯,亦能文,嘗以家集刻板,欲蓋父之惡。近有旨下?lián)P州,毀其板云?!盵43](P11)曹組也是終生潦倒,甚至其身居高官的兒子還要替他遮掩。

        元代文人對待俗文學的態(tài)度和宋代文人不同,如元初名臣劉秉忠在其《近詩》中寫到:“詩如雜劇要鋪陳,遠自生疏近自新。本欲出場無好諢,等閑章句笑翻人?!盵44](卷四)借雜劇論詩,作詩如作雜劇,運用好能在深刻的生活積累上寫出精彩的詩作。劉秉忠的看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元代文人對元雜劇作家身份和雜劇創(chuàng)作態(tài)度的肯定。忽必烈藩府重臣姚樞,其侄孫姚守中,是元代名臣和文章大家姚燧的侄子,姚守中出身世家,曾任平江路吏,創(chuàng)作雜劇,是名副其實的俗文學作家,以他這樣的出身和家庭背景仍然投身于戲曲創(chuàng)作,這說明了元代在朝文人對雜劇作家的態(tài)度是認同的。元代提刑按察使胡祗遹在《贈宋氏序》一文中也充分肯定了元雜劇創(chuàng)作能在娛樂中勸世諷今:“樂音與政通,而伎劇亦隨時尚而變。近代教坊,院本之外,再變而為雜劇。既謂之雜,上則朝廷君臣,政治之得失,下則閭里市井,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之厚薄,以至醫(yī)藥、卜筮、釋道、商賈之人情物理殊方,異域風俗語言之不同,無一物不得其情,不窮其態(tài)?!盵45](P260)能規(guī)范社會道德精神風貌和倫理規(guī)范,而且出身于松江巨族的《青樓集志》作者夏庭芝,看法和胡祗遹相似,認為雜劇“可以厚人倫,美風化”[46](P7),寫了這部記載元代劇作家和名伶的作品。

        更有一部分文人因元代的用人政策,仕途阻塞,退出官場,投身于雜劇創(chuàng)作,或者把雜劇創(chuàng)作當做一個謀生糊口的手段,或者僅僅是為了自娛娛人,借雜劇的世態(tài)人情來一吐胸中之憤懣不平,任才情揮灑,筆之所至,以曲詞抨擊邪惡或歌頌賢良。如“曲狀元”馬致遠,曾一度出任江浙行省務(wù)官,才華出眾的王實甫,早年也曾做過官,“生而倜儻,博學能文,滑稽多智,蘊藉風流,為一時之冠”(元熊自得《析津志》)的著名雜劇作家關(guān)漢卿,曾做過太醫(yī)院尹,出身士族,被元伶人尊稱為“鄭老先生”的鄭光祖,早年習儒為業(yè),后補授杭州路為吏,他們均失意于仕途,退出官場,混跡勾欄瓦舍,嘯傲山水,寄情詩酒,成為真正的“浪子”文人,以其卓越才華創(chuàng)作了許多不朽雜劇名篇。

        雖然元代從事戲曲創(chuàng)作的文人在整個元代文人中并不占大多數(shù),根據(jù)鐘嗣成所編《錄鬼簿》共收雜劇、散曲作家152人,但是元代俗文學作家隊伍的出現(xiàn)和他們的文學創(chuàng)作在文學史上是具有重要意義的,元代俗文學作家——“浪子”文人群體,從文人雅士中分離出來,出雅入俗,投入到了俗文學的創(chuàng)作中去,創(chuàng)造了俗文學的輝煌。么書儀說:“宋朝文人很少下顧戲曲雜藝,而明朝創(chuàng)作戲曲的作者,又回到了文人圈子和書齋中?!盵47](P112)唐代文人創(chuàng)作傳奇,也是偶爾為之,其身仍在士人圈中,明代戲曲家也是如此,只有到元代,雜劇作家們流連于娼樓妓院,從事著俗文學創(chuàng)作,已經(jīng)蛻變?yōu)槭芯娜恕T孜膶W作家隊伍與俗文學沿著自己的發(fā)展軌跡發(fā)展。

        他們以“戲玩”的態(tài)度從事雜劇創(chuàng)作,其中很多人是屬于“書會才人”,如李時中、馬致遠都是元貞書會才人,“‘元貞書會’李時中、馬致遠、花李郎、紅字公,四高賢合捻黃粱夢?!盵48](P1)“生而倜儻,博學能文,滑稽多智,蘊藉風流,為一時之冠?!? 熊自得《析津志·名宦傳》)關(guān)漢卿是“玉京書會”的成員,與當時著名演員朱簾秀的往來也算是一段佳話。孫楷第先生認為《錄鬼簿》《錄鬼簿續(xù)編》兩書中所錄元雜劇作家“泰半為書會中人”(《也是園古今雜劇考》附錄《書會》)。 元代書會有“玉京書會”“燕趙才人”“武林書會”“九山書會”“古杭書會”等,元代浪子文人群多屬于“書會才人”,出于謀生的考慮,“向煙花路兒上走”,加入民間書會,在市井中與民間說書、歌伎藝人為伍,成了“曲狀元”“風月主”,發(fā)揮自己一技之長,推動雜劇、南戲等俗文藝的勃興。書會才人已經(jīng)是一個比較固定的創(chuàng)作群體了,“他們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雜劇作家群落,不僅輝煌元朝劇壇,而且光被后世,使中國戲劇始終在元雜劇照亮、開拓的現(xiàn)實性、人民性、戰(zhàn)斗性的道路上闊步前進。”[49](P7-8)

        俗文學作家在價值取向上和雅文學作家呈現(xiàn)出明顯的分野。既然已經(jīng)沒有什么政治前程可言,“不占龍頭選,不入名賢傳”(喬吉[六么遍]),他們寫出的作品,不可能是經(jīng)世大業(yè),也不會有關(guān)倫理政教,他們以自己的浪子生活而自豪。關(guān)漢卿公然自稱是“蒸不爛、煮不熟、捶不破、炒不爆、響當當?shù)囊涣c~豌豆”,是“普天下郎君領(lǐng)袖,蓋世界浪子班頭”,要“占排場風月功名首”(關(guān)漢卿[南呂] 《一枝花·不伏老》);喬吉也稱“我是個花柳營中慣戰(zhàn)馬”(喬吉[雙調(diào)]《新水令·閨麗》)?!袄俗印边@個在宋代為士人所不齒的頭銜,他們卻以之為榮耀。在他們這一批人中間,已經(jīng)形成了不同于傳統(tǒng)的道德評判標準以及不同于傳統(tǒng)的倫理觀。元末鍾嗣成的《錄鬼簿》為這批“浪子”文人立傳,在序中,將他們與歷史上“圣賢之君臣,忠孝之士子”并提,在道德評判上對他們是肯定的,贊揚他們“高才博識,俱有可錄”。他們的作為,在道德評價上,是被當時一部分文人接受的。從事俗文學創(chuàng)作的作家,是文人中淪落的一族。研究元雜劇的學者幺書儀說:“書會才人們一旦落腳于勾欄瓦肆,便意味著與正統(tǒng)儒士文人分離,走上了殊途異域,他們不再與治國平天下的大業(yè)相關(guān),也失去了實現(xiàn)讀書人傳統(tǒng)上的‘輝煌前途’的可能性,而只能與娼優(yōu)歌伎為伍,從事供人娛樂和調(diào)笑的職業(yè)。在世人眼里,他們雖與伶人有別,究竟也相差無幾了。”[47](P108)他們叛逆的道德評判標準,與他們的處境有關(guān)。必須明確的是,他們的這種叛逆性的道德批判標準,在元代并沒有為全社會普遍接受,只在他們這批“浪子”文人中流行。鍾嗣成在《錄鬼簿序》的最后說:“若夫高尚之士,性理之學,以為得罪于圣門者,吾黨且噉蛤蜊,別與知味者道?!盵48](P55)可見這種道德觀念并不為當時的“高尚之士,性理之學”所認可。但是,如果換一種視角來審視,他們又是無媚態(tài)而又有傲骨的一群,是一群才德之士,正如鍾嗣成[雙調(diào)·凌波仙]吊宮天挺所表彰的:“豁然胸次掃塵埃,久矣聲名播省臺。先生志在乾坤外,敢嫌他天地窄。更辭章壓倒元白。憑心地,據(jù)手策,無比英才?!盵48](P22)

        當然,深入市井生活,在勾欄瓦舍等演出場所與各種伶人接觸,使得從事戲曲創(chuàng)作的浪子文人自身均具備豐富的市井生活經(jīng)驗以及戲曲演出經(jīng)驗,關(guān)漢卿還曾粉墨登場,“躬踐排場,面傅粉墨,以為我家生活,偶倡優(yōu)而不辭?!盵49](P1)其他如王實甫、馬致遠、紀君祥、王仲文、楊顯之、高文秀、鄭光祖、喬吉等,對城市中市井生活熟悉了解,進入勾欄瓦舍,熟悉勾欄文化,了解下層市民百姓的遭遇,熟悉他們的喜怒哀樂。元代浪子文人混跡于市井和勾欄瓦舍,并非為了休閑和娛樂,是在仕途無路,或者沉淪下僚,才志不得施展,不得不做出的選擇,他們與娼優(yōu)為伍,身份地位也隨之下降,甚至是“庸俗易之,用世者嗤之”[50](P15)。就是這么一個選擇和轉(zhuǎn)換,他們與藝人們相處,也了解和熟悉了藝人的思想生活,熟悉了舞臺藝術(shù),同時還直接或者借助藝人,尤其是女藝人與市井觀眾建立關(guān)系,以自己的才情和文學素養(yǎng)創(chuàng)作出“一代之文學”的元雜劇。自然,與那些富有才情、美色、技藝高超的女藝人交往,也可撫慰精神生活,互相切磋激勵,互相理解尊重,刺激他們創(chuàng)作的熱情和激情。浪子文人在戲劇中創(chuàng)作了許多青樓女子的形象,戲曲中文人與妓女悲歡離合題材的作品即是在了解和同情青樓女子的基礎(chǔ)上出現(xiàn)的。

        關(guān)漢卿、王實甫、馬致遠、紀君祥、王仲文、楊顯之、高文秀、鄭光祖、喬吉等大批優(yōu)秀文士投身戲劇創(chuàng)作,加入書會才人之列,南北各地書會才人中也涌現(xiàn)了大量的“名公才人”。他們的戲曲創(chuàng)作因貼近市民,貼近觀眾和演員,寫出來的東西有著深厚的平民基礎(chǔ)和濃重的世俗底蘊,打造了南北戲曲的繁榮景象。自從元代文人從書齋走進勾欄瓦舍,元代戲曲出現(xiàn)了新的面貌。他們雖然不是有身份有地位的名士,只是一群任才情揮灑的文人,創(chuàng)作雜劇也并非為了藏之名山以傳后世,正如王國維所說:“蓋元劇之作者,其人均非有名位學問也,其作劇也,非有藏之名山,傳之其人之意也。彼以意興之所至為之,以自娛娛人?!盵51](P98)意興所至而已,不僅自娛也娛人,也解決了他們的生計問題。從劇作家所占比重看,書會才人是元代戲曲的主要創(chuàng)作群體,各類演出場所提供表演劇本多來源于他們的創(chuàng)作。再有一點,書會才人、演員與演出的場所勾欄瓦舍聯(lián)系緊密,符合元代戲曲創(chuàng)作和傳播過程中社會化、商業(yè)化的特征。因為劇本必須要觀眾接受認可,還要通過演藝人員的搬演、觀眾的欣賞和接受才會產(chǎn)生消費。戲曲作家把戲曲創(chuàng)作當做一個謀生糊口的手段,使創(chuàng)作活動在很大程度上直接表現(xiàn)出一種赤裸裸的商業(yè)性動機,寫劇為演出,演出為取悅觀眾,觀眾喜歡看則能賺錢,有著很明顯的功利意圖,從這一點可能會導致時人或后人一些偏頗的說辭。

        在城市文化的培育和滋養(yǎng)下,又有適合演出的場所,許多大中城市均有勾欄瓦舍,還有廣大消費欣賞戲劇的市民階層,“內(nèi)而京師,外而郡邑,皆有所謂勾欄者,辟優(yōu)萃而隸樂,觀者揮金與之?!盵46](P7)因而,元代戲劇很快從發(fā)展到繁榮鼎盛,呈現(xiàn)一片欣欣向榮的局面。中國文學史自元代開始,俗文學作家隊伍形成,以雜劇、南戲、散曲等新興的文學樣式為代表的俗文學逐漸崛起,俗文學創(chuàng)作開始繁榮,文學現(xiàn)象和文學體裁豐富起來,使得元代文學豐富多彩且充滿活力。

        猜你喜歡
        文人
        古代文人與琴棋書畫
        文人與酒
        古代文人的雅號由來
        學生天地(2020年6期)2020-08-25 09:10:42
        北宋文人朋友圈
        瓷器中的文人雅趣
        紫禁城(2019年11期)2019-12-18 03:14:58
        文人吃蛙
        宋代文人愛睡覺
        文人與石
        寶藏(2017年4期)2017-05-17 03:34:23
        明清鼎革之際文人不同出路
        唐山文學(2016年11期)2016-03-20 15:25:56
        文人之進退與百年昆曲之傳承
        精品女厕偷拍视频一区二区区| 精品日韩国产欧美在线观看| 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动漫| 久久精品国产福利亚洲av| 亚洲人不卡另类日韩精品| 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免费网站| 麻豆第一区MV免费观看网站| 亚洲女同精品久久女同| 亚洲自拍偷拍色图综合| 久久精品国产成人| 北条麻妃在线视频观看| 日韩人妻有码中文字幕| 手机免费在线观看av网址| 成年免费视频黄网站zxgk| 亚洲最大在线精品| 精品国产污黄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y| 波多野结衣乳巨码无在线| 久久婷婷综合色拍亚洲| 日本淫片一区二区三区| 玩弄放荡人妇系列av在线网站|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 免费人成视频网站在线| 国产毛片av一区二区| 色偷偷av男人的天堂| 一本大道久久a久久综合| 亚洲免费精品一区二区| 日本va欧美va精品发布| 国产偷窥熟女精品视频| 亚洲av色香蕉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蜜桃传媒一区二区亚洲av婷婷| 免费观看又色又爽又黄的| 亚洲国产精品中文字幕日韩| 亚洲三级香港三级久久|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成人| 久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牛牛| 女人18片毛片60分钟| 国产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 | 蜜桃伦理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高清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