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恩
2019年4月16日,巴黎圣母院燃起了一把大火。雖然大火被撲滅,巴黎圣母院的主體建筑保住了,但是巴黎圣母院的木質(zhì)尖頂在熊熊大火中化為灰燼,木質(zhì)屋頂也蕩然無存。
火災發(fā)生的當晚,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宣布將在五年內(nèi)完成重建,并信誓旦旦地表示,新屋頂將會更加美麗。第二天,法國總理菲利普在記者招待會上表示,將邀請世界各國的頂尖建筑師設計巴黎圣母院的屋頂。于是,世界各地的許多建筑師都興致勃勃地提交了方案。
英國著名建筑師福斯特提交了一個非常有現(xiàn)代感的方案,屋頂保留了原來屋頂?shù)墓靶谓Y構,但是想用玻璃和輕鋼搭建骨架。玻璃穹頂將會最大限度地讓自然光照進巴黎圣母院的內(nèi)部。這個耀眼的尖頂將用水晶玻璃和不銹鋼構件完成,塔的基座將會設置一個觀景臺。怎么樣?這樣的材質(zhì)可以把著火的危險降到最低吧。
法國建筑師馬蒂厄·萊昂內(nèi)爾的方案非常搶眼——在屋頂上設計了一個一團烈焰的造型。馬蒂厄表示,新設計的方案既不應該是對歷史的直接反應,又不應該是對未來的簡單預測。這個火焰的設計是為了讓大家記住當時所發(fā)生的事情,同時也代表了一種未來的不確定性。
以上的設計還算中規(guī)中矩,有的建筑師則開始“撒歡兒”了。
斯洛伐克的維祖馬特里埃公司設計了一個輕質(zhì)的屋頂,然后又在屋頂弄了一個激光燈,每到夜間激光燈打開,一束光直沖天際,效果相當震撼。建筑師表示,巴黎圣母院是哥特式建筑,這種建筑的特點就是要營造直插天際的效果,用一束光來表達這個理念,是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的完美結合,而且還不費錢。
另一個建筑師則表示要讓參觀者能夠“逛吃逛吃”。法國著名生態(tài)建筑家文森特·卡勒博設計的屋頂名為“再生”,他打算用玻璃、橡木和碳纖維在巴黎圣母院頂端搭建一個溫室,然后在里面造一個農(nóng)場種瓜種菜。文森特表示,這個農(nóng)場每年將會出產(chǎn)20多噸的水果蔬菜,那時,人們可以一邊嚼著黃瓜、啃著蘋果,一邊欣賞各種奇珍異寶了。
有的建筑師表示,“逛吃逛吃”不算啥,我要邀請大家來游泳。來自瑞典的建筑師伍爾夫·梅杰格倫打算在巴黎圣母院的頂部建一個游泳池,他表示,這個設計主要是想給人們增加一些互補性體驗,也給大家提供一個反思的空間。想想吧,在下面轉悠累了,到了屋頂一頭扎進游泳池,這種體驗真是棒極了!
此外,還有建筑師在屋頂設計了一個多層停車場,有的則把某些著名公司的標志用到了巴黎圣母院身上,有的甚至給巴黎圣母院加了一個馬戲團的大頂棚。這些方案讓人在忍俊不禁的同時,也不禁要問:“這些建筑師是來搞設計的,還是來搞笑的?!”
可想而知,這些方案都沒能通過法國人民的嚴選。
2020年7月19日,巴黎圣母院修復總建筑師菲利普·維倫紐夫公布了最終的方案。當法國人看到這個方案時,長吁了一口氣:我們所熟悉的巴黎圣母院回來了,因為這個方案和原來的相比,基本上是一模一樣。其實,這也是眾望所歸。2020年4月,法國一家民意調(diào)查機構就發(fā)起了一次問卷調(diào)查,過半數(shù)的受訪者表示希望巴黎圣母院“修舊如舊”,只有兩成多一點的人希望巴黎圣母院看起來更現(xiàn)代一些。
雖然法國人民善于出新,然而在修復巴黎圣母院上,大家還是希望看到原來的“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