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石龍“霸王鞭”傳承人李繁昌

        2020-11-30 09:17:19李樹華
        大理文化 2020年11期
        關鍵詞:繁昌石龍白族

        李樹華

        在大理州劍川縣西南部沙溪鎮(zhèn)的“民俗文化生態(tài)村”石龍,多年來流傳著一種酷似劍術的舞蹈,2020年8月的一天,我前往劍川縣石龍村,采訪云南省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石龍“霸王鞭”傳承人李繁昌。

        不一樣的“劍術”

        李繁昌是我近年采訪的大理州省級非遺傳承人中唯一的80后,也是大理州第六批45個省級非遺傳承人之一。

        一見面,李繁昌就向我坦承,他就是靠傳承石龍“霸王鞭”舞蹈才出名的。為了不讓我產生誤會,他馬上接著解釋說,他傳承的石龍“霸王鞭”與人們熟知的大理白族“霸王鞭”有明顯的不同。

        “都是‘霸王鞭,還能有什么不一樣的?”我不解地問道。

        李繁昌對我說:“有三個方面不同。首先是舞者手握霸王鞭的部位不同,然后是舞蹈的姿勢不同,另外就是霸王鞭的長度不同……在跳石龍‘霸王鞭的時候,跳的人要用手抓住霸王鞭的尾部,就如同緊握寶劍。據說石龍‘霸王鞭來源于古代南詔大理國王宮里的兵器,所以舞式類似于武打動作。發(fā)展到今天,‘霸王鞭已經融合了一些勞作的動作在里面?!?/p>

        李繁昌順手拿起一支霸王鞭,接著說:“這個霸王鞭的長度有二尺四寸。二尺四(用諧音)代表二十四節(jié)氣,霸王鞭上面的五個孔,分別代表金、木、水、火、土和東、西、南、北、中。”

        “沒想到看似普通的石龍‘霸王鞭,還有這么多的寓意?!蔽衣牶簏c點頭。

        位于石寶山景區(qū)中的石龍村,至今還保留著白族調、“霸王鞭”、鄉(xiāng)戲、宗教、民居建筑等許多白族傳統(tǒng)文化。由于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石龍村人人善舞,個個能歌,走出了許多民間藝人,有省級非遺“霸王鞭”傳承人李定鴻、“白族歌后”李寶妹,有把白族調、白族歌舞帶到中央電視臺的傳承人姜續(xù)昌和董繼蘭,還有李根繁、李福元、姜伍發(fā)、李繁昌、張五妹等一批白族調彈唱能手。

        濃郁的民族文化氛圍,深刻地影響著生活在這里的人們。1983年 5月,李繁昌在石龍村的一個“霸王鞭”傳承世家出生了。

        李繁昌對我說,他從12歲起跟著爺爺學跳石龍“霸王鞭”,到現(xiàn)在已經整整有25年時間了。這25年來,他一直沒有放棄對石龍“霸王鞭”的傳承,年復一年、不厭其煩地跳著爺爺傳承給他的石龍“霸王鞭”。多年來,李繁昌的爺爺通過反復實踐,把生產勞動的一些動作融入到“霸王鞭”的動作中,使石龍的“霸王鞭”打出了剛健有力的獨特風格,受到了人們的喜愛。

        據傳,劍川的“霸王鞭”是由來到石龍的守墓人傳下來的,原來是王宮里傳出來的劍術,距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

        初中畢業(yè)后,李繁昌就沒有繼續(xù)讀書,跟著爺爺一門心思學起了“霸王鞭”。爺爺曾告訴他,石龍村人的祖先是南詔大理國時期的守墓人,石龍“霸王鞭”始于南詔大理國時期。

        他對爺爺?shù)脑挵胄虐胍?,不過,“守墓人”這個身份,還是讓石龍村人感到很自豪。李繁昌用神秘的語氣告訴我,過去村子里有人到山上拔草時,曾看見過國王墓,可惜后來找不到了。

        看到我有些不解,李繁昌接著給我講了一個有關石龍“霸王鞭”的故事。

        傳說忽必烈攻打大理期間,大理國王想了一個晚上,怎樣才能避免戰(zhàn)爭呢?后來總算想出來了一個辦法,就是讓人砍了許多竹子,把竹子掏空,再把銅錢放進去。然后,把馬上的鈴鐺拴得滿滿的,每個人拿兩根填滿銅錢竹棍,不停地上下?lián)P動,同時來回奔跑。銅錢聲很大,如同戰(zhàn)馬,加上還有人敲鑼打鼓,忽必烈聞報以為對方有千軍萬馬,遂不敢強攻,大理國王因此不戰(zhàn)而勝。后來,人們將揚鞭的動作變成了宮廷里的劍術和舞蹈,石龍“霸王鞭”就是國王的守墓人帶來并流傳開來的。從那以后,裝有銅錢的竹鞭就被人們尊稱為“霸王鞭”,意思就是霸王的鞭子,可保平安。

        據村里一些老人講,古時,白族子弟在戰(zhàn)場上躍馬揚鞭,英勇拼殺,歡慶勝利時,以劍舞之,至酣暢之際,將士折竹為鞭,群歌群舞。其恢宏之狀,激昂之態(tài),吸引和感染了當?shù)匕傩?,能歌善舞者便群起仿效。久而久之,這種即興舞劍形式就由軍營流傳到民間,演變成為傳統(tǒng)的“霸王鞭”。因該舞所用內裝銅錢的道具形若兵士馬鞭,“霸王鞭”便由此得名。

        在采訪中,我發(fā)現(xiàn)石龍村還有一個奇特的文化現(xiàn)象,許多人家會把霸王鞭和祖先的排位并列,供奉在一起來祭拜。另外,人們上山撿菌子、放牛放馬,都要帶上霸王鞭。

        據李繁昌講,他的爺爺每天晚上睡覺時,都要把霸王鞭放在自己的枕頭下……

        有趣的是,因為石龍村過去太窮,連土匪都不愿來騷擾。有一年春節(jié),山上的土匪實在餓得沒辦法,不得不到石龍村偷搶東西。不想,到了村邊看到許多人在打霸王鞭,土匪頭目大驚道:“這個村子的人會武術,要是貿然進去恐怕就出不來了。”于是趕緊糾集隊伍迅速離開,從此再也不敢到石龍村偷搶。

        我暗自稱奇,沒想到石龍“霸王鞭”竟然還有如此優(yōu)美的故事。正如大理州12個縣市的白族都有不同的民族語言一樣,流傳于大理地區(qū)的霸王鞭,也有不同。從來自“守墓人”的劍術,到老少皆宜的群眾舞蹈,石龍“霸王鞭”發(fā)展至今,演變成了劍川白族群眾喜聞樂見、動作強烈的一種民間舞蹈,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個重要內容。

        為了讓我近距離感受石龍“霸王鞭”的魅力,李繁昌打開電腦,給我播放了一段石寶山歌會上,他和數(shù)百人打霸王鞭的視頻。只見藍天白云下,伴著熱烈奔放、震撼人心的鼓樂,在響遍山野的霸王鞭擊打聲中,男女老少歡快地跳著“霸王鞭”舞蹈,所有人的動作都鏗鏘有力,那種強烈的節(jié)奏感催人奮進,能給人催生出無窮的力量,瞬間就把我融化了。

        “霸王鞭”一共有上百種套路,一個套路最少四拍,最多三十六拍。李繁昌對我說,打霸王鞭,沒有人數(shù)的限制。打的人可多可少,哪怕一個人,幾個人,乃至上千人都可以跳。

        我由此想到,在石龍村流傳已久的”霸王鞭”,集劍術、舞蹈、強身、藝術為一體,把一支小巧玲瓏、靈巧舞動的霸王鞭打得生動活潑、威武雄壯。這種載歌載舞,明朗歡快的民間舞蹈,展現(xiàn)出當?shù)匕鬃迦罕婇L期以來對歡樂和藝術的追求,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閃爍著白族人民智慧的光芒。

        原生態(tài)的舞蹈

        石龍“霸王鞭”不僅來源于生活,還深深地融入了當?shù)厝说娜粘I睿故埓宓娜藗冊诓唤浺忾g,過上了富有詩意的生活。以霸王鞭為主的濃郁白族風情,成了石龍村聲名遠播的一張文化名片。

        李繁昌向我介紹說,霸王鞭的長短差異與白族的農事活動是息息相關的。霸王鞭有長有短,鞭長為一般為80到100公分,壩區(qū)或半山區(qū)的鞭長為120公分,山區(qū)的鞭長為140公分。每根霸王鞭都要挖出4個小孔,代表一年有四個季節(jié);每個空中有6枚銅錢,共24枚,表示一年中的24個節(jié)令。在舞蹈時,鞭子要逐一碰擊到身體的12個關節(jié),也就是雙手腕、雙手肘、雙肩、雙胯、雙膝關節(jié)和雙腳腕關節(jié),這種打法叫“打十二月”; 如果跳一套動作打擊24下,就叫 “打24節(jié)令”。

        采訪中李繁昌說了一個有意思的細節(jié),今天人們使用的霸王鞭也有用6個孔來穿銅錢的,而過去則只有5個孔,這個說法,有人在石龍村老房子里曾經挖掘到的5孔霸王鞭為證。

        無論4孔也好,5孔、6孔也罷,“霸王鞭”始終是白族民間喜聞樂見的一種自娛性的舞蹈藝術形式。它分布廣泛,無論是山區(qū)、半山區(qū)、還是壩區(qū),都能夠看到這類舞蹈的身影。只是由于所處的環(huán)境不同,同一種“霸王鞭”舞蹈的打法、跳法、動律以及節(jié)奏,甚至是道具本身的長短和配飾都有所不同罷了。

        據了解,流行于大理白族地區(qū)并作為歌舞節(jié)奏打擊樂器的霸王鞭,既是舞具,又是伴奏樂器。舞蹈的最大特點就是動作的靈活多變,雙腳的打跳動作幾乎是一條直線貫穿整個舞蹈,舞動過程中有不同空間的變化,雙人舞相對打跳時,身體的三個點,也就是肩、背和腳踝,要與對方相互纏繞、分開,形成不同的雙人舞造型和流動的語匯,配上霸王鞭的清脆聲以及道具的樣式,達到舞蹈好看而烘托熱鬧氣氛的目的,蔚為壯觀。

        李繁昌講,大理州內云龍縣、劍川縣山區(qū)的“霸王鞭”,多以獨舞的形式來表演,但在舞蹈過程中,往往要加上歌與器樂的配合,把三者融于一體才能進行表演,因為舞蹈的內容多為表現(xiàn)祭祖、祭神的禮儀祭祀活動,是祭祀活動的輔助形式?;镜拇蚍Q也是根據舞蹈的動作和造型、內容來設定的,有“心合心”“背合背”“腳勾腳”“打面花”“打背花”等。

        李繁昌認為,“霸王鞭”的特點是膝關節(jié)柔韌、略帶彎曲,重心在下,隨著旋律均勻的上下起伏,同時,在舞蹈語匯發(fā)展過程中,以腰為軸,兩肩前后交替上下劃立圓,雙臂放松前后自然擺動。由于白族人民世代多以出海捕魚為生,就會形成雙腳前后交叉,以穩(wěn)定身體重心,上體前傾,腰部比較靈活的這些特點。因為任何舞蹈的動律美,都是靠人的自身形體來表現(xiàn)的。包括人的四肢、頸、肩、腕、指、腳、趾、胯、臀、腰等,另外,在細部方面還有眼、唇、頰、須、發(fā)等。當然了,每個民族的舞蹈都有自己特有的動律,這是形成民族獨特舞蹈風格的重要組成部分。

        李繁昌從小就有兩個愛好,一是唱民歌小調,二就是跳“霸王鞭”。20多年來,這兩個愛好一直都沒有改變。為了唱民歌,他曾經連續(xù)兩次去報名參加石寶山歌會,可惜兩次都沒有找到和他對歌的人。到第三次,一位認識他的大姐愿意幫他,他才有了上臺的機會。

        第一次上臺時,突如其來的激動讓他一下子就懵了,他甚至至今都不知道當初是怎么唱下來的,只知道下臺后,內衣都濕透了,發(fā)誓“再也不唱了”,那一年他剛滿16歲??勺屗氩坏降氖?,那一次上臺演唱,他竟然獲得了歌會三等獎。在接下來的幾年,石寶山歌會組委會年年都來邀請他,他同師傅李根繁一起,成了石寶山歌會的“大王”和“小王”。 李根繁師傅唱的是正統(tǒng)的“有情調”,他唱的則是幽默詼諧的“無情調”。師徒二人不經意間成了石寶山歌會的主角。

        李繁昌是個不甘平庸的人,靠著唱民歌一舉成名后,他也和村子里的那些同齡人一樣,走出大山,到外面的世界尋找自己的人生之路。在昆明民俗村,在大型民俗活動的現(xiàn)場,人們經??匆娨粋€身著白族服飾的劍川“阿鵬”在聲情并茂地演唱,這個就是來自石寶山下的李繁昌。

        幾年下來,在旅途中漂泊不定的李繁昌,時常會覺得心里不踏實。他最終選擇回到家鄉(xiāng),決心用一輩子的時間來傳承和發(fā)展爺爺留下來的“霸王鞭”,在家鄉(xiāng)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理想。

        人人會唱白族調,個個會跳“霸王鞭”。這是人們對石龍村的真實評價。事實上,我在采訪中發(fā)現(xiàn),在石龍村,通過年復一年的傳承,霸王鞭早已深入人心,變成了所有人自覺自愿傳承的一種理念。

        這,或許就是人們所說的民族認同心理吧?

        “霸王鞭”是石龍村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種民族舞蹈,它在傳承的過程中,將白族的歷史變遷、宗教活動、民族習俗和文化娛樂自然地融為一體,具有樸素風趣、剛健有力、歡快熱烈的地方特點,是白族文化千年發(fā)展的見證。

        作為省級非遺白族傳統(tǒng)舞蹈石龍“霸王鞭”的傳承人,李繁昌覺得自己得益于爺爺李定鴻的口傳心授,為了紀念,他還把爺爺?shù)南癞嬙诹俗约杭业姆孔由稀?/p>

        我聽說當?shù)赜幸痪湓挘f的是“可以食無肉,不能作無歌?!睆奶镩g地頭勞作,再到爬山砍柴、找菌子,到處都可以聽到歌聲。有民族傳說、現(xiàn)實故事,也有愛情歌謠,男女對唱,表達心聲。

        “難道你們這里的人每天都要唱歌么?”我開玩笑地問李繁昌。

        “當然也有不唱歌的時候,哈哈……比如開蜂巢時就不能夠唱歌,也不能夠打霸王鞭,需要聚精會神工作?!崩罘辈χ卮鹞?。

        說話間,李繁昌領著我,來到他同弟弟一起養(yǎng)蜂的蜂場。

        李繁昌對我說,他們養(yǎng)的蜂完全是“土蜂”。為了養(yǎng)出真正的“土蜂”,兄弟倆到深山老林尋找野蜂,把蜂子抓回來放在地頭山脊上自建的小土屋中,只留一個孔,做好蜂巢,剩下的事就靠土蜂自己辛勤勞作了。李繁昌每年只采一次蜜,春天采集的質量最好。因為到了夏季,花卉大量開放,蜜的質量就無法保證了。

        除了從事農業(yè)勞動,李繁昌平常還會有一些演出活動,許多時候,都是外地旅行社組團前來石龍村,欣賞原汁原味的“霸王鞭”。但由于地處偏遠,但游客并不多。被譽為“劍川白族文化活化石”和“省級民族文化村”的石龍村,如何發(fā)揮好民族歌舞資源優(yōu)勢,實現(xiàn)弘揚白族文化和經濟效益“雙贏”的發(fā)展目標,仍然任重道遠。不過讓人欣慰的是,李繁昌在這條路上已經邁出了第一步,我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在這一條路上走下去的。

        傳承路上的快樂

        “能歌善舞”這個詞,用在李繁昌身上,實在是再合適不過了。

        李繁昌說,除了傳承石龍“霸王鞭”,他有時會和表妹李麗晴一起唱白曲。在人們眼里,他是一個樂觀向上,無憂無慮的“阿鵬”。

        自從被授予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石龍“霸王鞭”傳承人以后,李繁昌總算沒有辜負爺爺李定鴻的希望。因為生前同樣作為省級石龍“霸王鞭”傳承人的爺爺,也曾希望他有一天能夠傳承自己的技藝,也成為石龍“霸王鞭”的傳承人。

        打霸王鞭,唱白族調,讓李繁昌在當?shù)爻隽嗣玫搅?石龍“霸王鞭”傳人 和“白曲王子”兩大稱號,可他的生活并沒因此而發(fā)生大的改變。除平時參加演出,當導游外,他積極參與當?shù)赜嘘P部門組織的文化進校園活動,將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傳遞給下一代。

        長期以來,作為白族人民社會文化生活重要組成部分的“霸王鞭”,與其他白族文化藝術一起,共同形成了白族社會生活的反映。在李繁昌等人的帶動下,霸王鞭已成為石龍村一張聲名遠播的文化名片。

        和許多就地取材的樂器一樣,石龍“霸王鞭”的制作也不例外。

        李繁昌告訴我,他自小就跟著爺爺學習手工制作霸王鞭了。在離他們家兩個小時路程的山溝里,生長著一大片密密麻麻的竹林,每次制作霸王鞭時,爺爺照例會帶著他來到竹林,砍下幾根成年老竹,抬回到家里的院子里晾曬。為了防止竹子在晾曬過程中開裂,還要在竹子上壓上重重的石塊。如果是雨季,還要把竹子抱到廚房里,用火煙慢慢熏干。等一個多月后,竹子干了,就將竹子切成二尺四長的竹節(jié),在竹節(jié)上按比例打孔,在孔里裝上銅錢,再系上裝飾用的紅絲線,這樣,一根霸王鞭就算做成了。

        李繁昌用神秘的語氣對我說,裝飾用的紅絲線不能隨便系,一般人用的霸王鞭只能拴一條紅絲線,只有公主用的才能系花。

        “只有公主用的才能系花?哪個公主?”我好奇地問他。

        “還能是哪個公主?當然是大理國的公主了!”李繁昌不容置疑地回答。

        “哦……原來是這樣?!蔽一亓艘宦?。

        在采訪中,我和李繁昌都有一個共同的體會,那就是石龍“霸王鞭”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為了證實這一點,李繁昌拿起一根霸王鞭,在我面前比劃了起來。只見他邁開靈活的步伐,以鞭尾、鞭頭點地,時而點在腳前,時而點在兩側,時而以鞭尾點地后順勢左右擦地而過,很顯然,這是模仿作物栽插時的手位變化動作衍變而成的,與農耕生活密切相關。由此,也可見霸王鞭形成的歷史印記。

        “霸王鞭”因基本動作、造型舞姿、韻律特征等方面存在的共性,統(tǒng)一于水乳交融的舞蹈之中。據李繁昌介紹,從現(xiàn)存的實物資料和傳承譜系來看,石龍“霸王鞭”已傳承了200多年之久。與各地舞者手持霸王鞭中部起舞不同的是,石龍“霸王鞭”者均以手持霸王鞭尾部而舞,這種形式獨特、風格獨樹一幟的“霸王鞭”,不僅使表演者擴大了表演區(qū),而且在起舞時,能夠用鞭一端靈活敲擊身體肩、肘、手、腿、腳等部位,以中速稍慢的舞蹈節(jié)奏進行表演,老少皆宜,因而受到人們的廣泛喜愛。

        有人說,“霸王鞭”是白族先民原始巫教崇拜的遺風。在原始社會里,生產力很低,人們認為一切都由天地鬼神主宰,于是產生了多種崇拜,也產生了巫教。這對民族民間舞蹈的產生和發(fā)展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而大理白族的“本主信仰”則是巫教的發(fā)展與升級。從“霸王鞭”的舞蹈動作上,不難看出白族巫舞的影子。

        不過,石龍“霸王鞭”給人的強烈印象,就是用多變的舞姿,程序化的連貫動作,把舞者快樂的情緒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對此,李繁昌深有同感,他即興給我表演了《觀音掃地》 《雙飛蝴蝶》 《童子拜佛》的一整套程序,其中貫穿了“雙肩奉送”“八面威風”“太子游四門”等20多個經典動作。在李繁昌起舞時,我發(fā)現(xiàn)他“眼隨鞭走”“頭隨眼變”,通過“承”“旋”“含”“擰傾”“顫” 等一系列動作,形成行云流水般的神韻,把自己的情感和內心體驗毫無保留地向我展示了出來。他告訴我,他剛才表演的這些動作,都是保存完整的石龍“霸王鞭”代表性舞蹈。而讓石龍村人近年來感到自豪的是,劍川石龍“霸王鞭”已被中央電視臺收入“聞雞起舞”欄目,作為白族標志性舞蹈向全國推廣。

        通過幾十年的傳承,李繁昌對石龍“霸王鞭”的各種動作早已爛熟于心,可他并不滿足,從來不放過與同行交流的機會。近年來,他先后到過云南省內、特別是霸王鞭在民間流行的大理市、洱源市、云龍縣、賓川縣、祥云縣。

        不能否認,民間舞蹈是民族性格、精神氣概的形象體現(xiàn),它的形成是由一個民族特定的社會歷史、地理環(huán)境、生活形態(tài)、勞動方式、風土人情諸多因素決定的。為此,李繁昌向我介紹說,除了劍川的石龍“霸王鞭”,在大理州各地流行的霸王鞭雖然各有特色,但主要動作特征基本上還是固定的。一般分為上身動作、下身動作和手部動作三個部分。起舞時,上身動作以胸椎為軸,雙肩主動,牽動胸部交替由前向后劃圓環(huán)繞,進行連續(xù)的橫向繞圓轉動。胸肩的旋繞兩拍循環(huán)一次,每拍的前半拍,即肩峰運動到最高點時,稍微壓慢動作速度,這樣會給人造成一種綿而韌的感覺。下身動作主要是以一拍一次的坐胯屈伸,形成富有彈性的上下顫動感,也就是前半拍下屈,后半拍上伸。當快節(jié)奏和跳轉動作時,這個動作特征會相對減弱。另外就是手部的動作,右手緊握霸王鞭的中部,用手腕、手指,還有上下臂旋轉變化的動作,來和上下身的動作配合,形成一種互相呼應的舞蹈姿勢。

        在我的家鄉(xiāng)大理祥云,節(jié)奏鮮明,氣氛歡快的霸王鞭,被人們稱之為叫“打錢鞭”。舞蹈時,步伐、隊形、花樣繁多,常見的動作種類有“一條街”“打四門”“五梅花”“金雞打架”“二龍搶寶”“背合背”“心心”“腳鉤腳”等10多種。在笛子和龍頭三弦的伴奏下,表演者往往男女交錯,旋轉對舞。近年來,由于村子里“女多男少”,表演者也變成了清一色的女子了……

        與那些“后繼乏人”的傳承人不同的是,李繁昌傳承的石龍“霸王鞭”“很有市場”,這讓他的傳承之路充滿了希望和快樂。

        除了傳統(tǒng)動作“觀音掃地”“蜻蜓點水”“左插花右插花”“太子游四門”“雙飛蝴蝶”,李繁昌還創(chuàng)新了“童子拜佛”“二龍搶寶”“雙肩奉送”等一些與時俱進的新動作,讓石龍“霸王鞭”呈現(xiàn)出了不一樣的地方風格。

        以傳承“霸王鞭”為榮的李繁昌,在人生的風雨旅途中無怨無悔,奮發(fā)前行,取得了可喜的藝術成就。2019年12月,鑒于李繁昌在劍川白曲演唱及白族霸王鞭傳承方面的藝術成就,他被大理大學藝術學院特聘為“大理大學民族藝術館民間藝術傳承指導教師”。

        據我了解,李繁昌除了爺爺外,后來又拜本村的李根繁為師,學習“霸王鞭”。20多年前,他收了2個徒弟,至今已先后帶出來了80多個徒弟。在這些徒弟中,李才興和張燦東已在阿鵬藝術團就業(yè),有的已成為縣級傳承人,分別是李秋吉,張四蘭,張樹金,張四妹,李金秀,張海燕,張文花。他們中,年紀最大的有40多歲,最小的只有10歲。

        說到今后的打算,李繁昌告訴我,他心里有個計劃。那就是盡可能走村串戶向老藝人求教,深入了解“霸王鞭”的歷史、文化及民間傳說故事;繼續(xù)授徒傳藝,讓更多的人了解和體驗石龍“霸王鞭”及白曲;積極參加非遺文化進校園活動;利用微信、快手、抖音傳播傳統(tǒng)石龍“霸王鞭”;利用各種機會積極參加各種演出,做好石龍“霸王鞭”的義務推廣員……

        “石龍村頭古神祠,千年柏樹連理枝,恰如情人私下會,村中傳來踏歌聲,家家歌舞有傳承,‘霸王鞭最開心,大學民族調研地,國家疾控護人民,國際合作教白語,從小學會好本領,高山水庫漁家樂,大頭魚湯宴佳賓,民風民俗講不完,迎四海賓朋。”

        在和李繁昌告別之際,他給我吟唱了今年在村子里流行一時的《詠石龍村》。

        在李繁昌忽高忽低的吟唱聲中,我想到一個問題,在民族社會生活之中的“霸王鞭”,并不是一種孤立的文化現(xiàn)象,而是白族民眾一種獨特的“人體敘事”。只有通過梳理白族“霸王鞭”的表演形態(tài),才能進一步確認這一舞蹈發(fā)展的狀況及歷史地位。而只有通過分析“霸王鞭”發(fā)展的歷史語境,才可以通過對這一歷史文化舞蹈的研究,關注當代社會文化背景下“霸王鞭”的傳承意義及傳承藝人,從而觀察民間“霸王鞭”的保護傳承及發(fā)展情況,對今后“霸王鞭”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提供值得借鑒的意見。

        編輯手記:

        劍川一度是茶馬古道上的重要驛站,也曾是中原、南詔、吐蕃之間的戰(zhàn)略要沖。這樣一個內涵深厚的多民族文化融合之地,至今仍保留著明代的古城格局以及獨特而豐富的文化氣息,而其中的布扎文化更是源遠流長,古老的白族布扎技藝早已融入到了當?shù)厝罕姷奈幕蜕钪写鄠鳌?019年11月獲評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白族布扎技藝傳承人的楊銀梅,通過自己的摸索和實踐,在劍川白族布扎技藝的傳承之路上走出了自己的風采。白族布扎制作技藝十分講究,一般選用鮮艷的布料,先按腹稿縫成雛形,并留“活口”,然后填入艾葉等香料,再用絲線刺繡,精心制作。其白族布扎作品造型古樸,技藝精湛,具有較強的裝飾性,給人以熱烈、明快的感覺,在針線的一次次飛舞之中,這是她對美好生活最熱烈真切的表白,也使得布扎這門古老的技藝變得更加富有靈性和生命,從而更加受到廣大群眾的喜愛,在傳承之路上大放異彩。

        猜你喜歡
        繁昌石龍白族
        繁昌蝶變
        決策(2019年12期)2019-12-27 09:30:30
        鷓鴣天·游石龍水庫
        力量哪里去了
        十月(2019年4期)2019-07-29 17:33:30
        曲靖市檔案學會傾囊相助 力推石龍村脫貧出列
        云南檔案(2019年5期)2019-06-20 09:16:36
        安徽繁昌窯青白釉瓷爐研究
        繁昌老年大學參加全縣慶祝建黨97周年書畫展
        老年教育(2018年8期)2018-08-29 00:56:54
        安徽省繁昌老年大學校歌
        白族火把節(jié):一天星斗下人間
        大理文化(2017年6期)2017-07-31 22:06:55
        白族敬酒歌
        民族音樂(2016年1期)2016-08-28 20:02:52
        56個民族56枝花 白族
        啟蒙(3-7歲)(2016年9期)2016-02-28 12:26:55
        久久人人爽av亚洲精品| 国产伦理自拍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熟女天堂av一区二区三区| 偷拍偷窥女厕一区二区视频| 40岁大乳的熟妇在线观看| 亚洲一级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久久麻豆精亚洲av品国产精品| 日韩人妻中文字幕专区| 夜夜添夜夜添夜夜摸夜夜摸| 最新国产乱视频伦在线| 国产毛片三区二区一区| 国产亚洲精品品视频在线 | 久久久综合九色合综国产| 日韩av中文字幕少妇精品| 好大好爽我要高潮在线观看| 一本一道av中文字幕无码| 国产成人av综合亚洲色欲| 热综合一本伊人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一本之道日本熟妇人妻| 久久久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综合久久精品少妇av|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888蜜芽| 国产精品卡一卡二卡三| 色窝综合网|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wwww亚洲熟妇久久久久| 免费成人福利视频| 在线观看女同一区二区| 无码乱肉视频免费大全合集| 失禁大喷潮在线播放| 产精品无码久久_亚洲国产精|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天堂不卡海量| 视频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成年女人免费v片| 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无码| 99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 成人影院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色噜噜狠狠狠综合曰曰曰| 人妻无码Aⅴ中文系列| 亚洲精品熟女av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