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頭
大量研究表明:在聽、說、讀、寫四項語言技能中,寫作對許多外語學習者而言是最為困難的。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一是英語教師對學生寫作重視不夠,相對于聽、說、讀等訓練,寫往往用時最少;二是英語教師對學生寫作認識不到位,往往只注重結果,不關注過程;三是學生寫作時習慣用中文構思,缺乏英語表達思維、規(guī)則和習慣。根據(jù)語言習得的規(guī)律,加強過程性體驗和實踐是解決這一難題的可行出路,因為學生只有通過參與、體驗和實踐,才能發(fā)現(xiàn)語言規(guī)律,才能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進而逐步掌握語言知識和表達技能。而指向深度學習的“學歷案”強調讓學生在學習的歷程中獲得真知,因此,當英語寫作以“學歷案”為載體展開訓練時,學生也會在思維展示的過程中習得寫作的表達技能,進而提高英語寫作素養(yǎng)。
一、學歷案何以在歷程中指向深度學習?
學歷案是從學生學會學習的立場出發(fā),圍繞某一具體的學習單位,在指導學生有效學習的過程中,設計并展示學生何以學會的過程,以便學生自主建構或社會建構經驗或知識的專業(yè)方案。
學歷案的框架體現(xiàn)了課程的四個要素——目標、內容、實施、評價,以課程的思維揭示了學習的一個完整歷程,突出歷時性知識的建構,強調學習者對學習內容的自我解碼、重構。學生編碼的過程就是思維不斷發(fā)生和調整的過程,最終實現(xiàn)知識的同化和創(chuàng)生。這樣的學習也必然是一種深度的學習。美國學者Ference Manon和Roger Saljo最早提出這一概念,他們認為深度學習需要感知的是學生的運用、分析、綜合與評價能力,讓學生在信息整合的基礎上實現(xiàn)知識的建構,并對建構產生的結果進行反思與評估,這樣能較好地實現(xiàn)學生真學習的發(fā)生,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實踐證明:“學歷案”的研究與應用可以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方式,提升學習效率和教學質量。
二、英語寫作課如何以學歷案為載體展開歷程中的深度學習?
學歷案的宗旨是讓學生在學習,讓學生經歷真學習過程。英語寫作教學可以借助這種有效載體,設計出符合初中生英語習得規(guī)律的寫作模式,利用任務驅動策略,使學生學會在新的情境中遷移運用知識。為此,筆者設計了“五步法”初中寫作教學課堂模式。以引導學生學習Main Task部分英語作文為例,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文章的結構,著重從段落、句子、單詞等不同層次掌握文章的框架,引領學生實現(xiàn)“學習建?!保⒅貙懽鬟^程,最終提升寫作素養(yǎng)。
1.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主題。
教師根據(jù)教材內容創(chuàng)設適當?shù)那榫常纬梢粋€特定的寫作氛圍,激活學生大腦中的圖式及背景知識,使學生積極參與語言實踐活動,激發(fā)學生寫作興奮點,搭建學生的情感支架。蘇聯(lián)教育家贊可夫說過,教學方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感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心理需求,這種教學就會變得高度有效。上課時,教師有計劃地進行課題導入,讓學生完成思維導圖,為學生的后續(xù)寫作提供一定的素材。例如,教學牛津英語七年級上冊My favourite festival,英語寫作的題目是the Spring Festival,教師據(jù)此設計了“5個W和1個H”(when,where,who,what,why,how)頭腦風暴思維導圖。
接著,通過引導學生展開頭腦風暴活動,讓所有學生在自由、愉快、暢所欲言的氣氛中自由交換觀點,并以此激發(fā)集體智慧,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意與靈感。教師和學生之間看似隨意的對話交流實際上為促進認知發(fā)展、語言學習、寫作提供了許多理解的機會。對話有助于生成性、建設性、實驗性和發(fā)展性的寫作,以發(fā)展新思想。通過這樣的探究活動挖掘寫作素材,獲取足夠的寫作信息,讓情境與語言產生直接的聯(lián)系,形成英語思維環(huán)境,即把情境里所呈現(xiàn)的概念和語言有機結合起來。最后教師提出問題來理解寫作意圖。What does the au-thor want to tell through the article?學生在思考與回答問題時理解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很自然地為接下來的寫作任務積累了素材,從深層含義上把握了文章主旨,明確了學習目標,有利于進行下一步的學習。
2.剖析案例,提煉精髓。
教師依據(jù)學歷案設計要求,搭建學生的知識支架。這一步要使學生通過剖析范文,了解它的類型,熟悉語篇的語言結構特點。這是通過自主建構與社會建構獲取“精髓”的過程,學生在閱讀中完成寫作計劃的流程圖。
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進行了思考和分析,獲取了寫作技巧,這種獲取是一個漸進的主動建構的過程。以文章為例,教師可讓學生完成指定任務,通過任務驅動,完成過程性評價。同時教師設計了過程性引導。
(1)When you read the sample,analyze the structure of the article.
(2)After reading the sample,please put down fixed phrases and good sentences.
教師引導學生加強語言的積累,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欣賞文章中好的語言表達,這樣不僅能激發(fā)興趣,還能培養(yǎng)他們探索發(fā)現(xiàn)的意識。
3.謀篇布局,建構篇章。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要讓學生自主建構,學以致用,鍛煉寫作能力。教師給學生搭建軟支架,在教室里走動,給學生個性化處理難題的方法,并提供建設性的反饋。學生所需幫助的類型和數(shù)額取決于他們在寫作期間的需要。教師的言語軟支架是支撐思維和反應的關鍵工具,它在更高的心理過程的發(fā)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它使思維更加抽象、靈活和獨立。以My for-vourite festival為題,仿寫課文,關注寫作過程。教師提出任務,提醒學生采用范文結構并進一步優(yōu)化,注意借鑒范文中至少4個詞語、2個句子,自己“設計”的句子結構要符合語法習慣等。要求學生在10~15分鐘內完成初稿。
4.自評互評,展示探究。
教師搭建給學生的互助支架,是一種涉及兩個或兩個以上同學協(xié)同探究的方法。在這種情況下,同學之間可以互相學習經驗和知識。根據(jù)維果茨基的說法,當支架與成人專家或具有較高能力的同齡人一起發(fā)生時,學生會發(fā)展出更高水平的思維技能。評價修改階段是反饋機制下的一個開放性過程,其教學目標是通過師生信息互動,使學生的作文逐步完善。在學生完成初稿后,進行多元評價。先組織學生進行自評和小組互評,最后全班展示,師生共同評價,這是一個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學生在閱讀別人作文的同時,不僅可以品評別人的作品,還可以借鑒他人的寫作,對自己的作文進行必要的擴充、刪節(jié)和修飾。教師可要求學生根據(jù)下面5個標準,修改自己的文章。
(1)Do you use the tense,spelling,punctuation,capitalization correctly?
(2)Do you apply the use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 learnt in your article?
(3)Is your article coherently and completely written?
(4)Can you describe it in a concise way?
(5)Are there any complex sentences in your article?
此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是通過學生自改,提高他們書面表達中的語言準確性,提高學生在新的情境中通過自己獨立思考來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后,教師用實物投影出示選出的學生作文,由全體學生從文章的結構、內容、語言、連貫性四個維度共同評析,實現(xiàn)共同學習的目的。
這種學習方式,有利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開發(fā)學生的潛能,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寫作能力。在經過矯正反饋、查缺補漏的過程后,要求學生嘗試構建寫作模板,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
5.打磨反思,深度學習。
俗話說:“文章不怕千遍改?!贝蚰ナ菍懞米魑牡那疤帷Mㄟ^前面4步的學習,教師繼而要向學生提出新的要求:重寫并打磨初稿。這樣做是為了鞏固提高,達到觸類旁通的目的,最終完成知識輸出的過程,達成整個學習目標,這樣就實現(xiàn)了過程性評價的最終目的。
學歷案模式下的英語課堂寫作以學生為中心,采用說中學、做中學、教中學、悟中學等,實現(xiàn)自身學習;提供學生反思自己學習的機會,實現(xiàn)自我指導與監(jiān)控的學習;還要引導學生把學歷案作為自己的學習檔案,引導學生學會管理個人知識,實現(xiàn)個性化的學習。初中英語寫作課堂教學設計以學歷案為載體,能讓學生“想言想寫”“能言善寫”“以言促思”。這樣緊扣單元主題,立足文本特征,精心解讀范文,以學定教,能夠以讀促寫,以寫促思,以思促學。教師在課堂上激勵學生“在學習”,使他們在寫作課堂上有足夠的自主發(fā)展的空間,使他們積極探索有效的學習方式,在學習中將語言知識轉化為語言運用能力,能夠正確理解和表達意義、意圖、情感和態(tài)度,指向深度學習,落實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目標。采取過程性評價的英語寫作,有助于豐富學生的英語寫作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寫作素養(yǎng),提升學生跨文化的語用能力和文化品格,使學生逐步形成英語文化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