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凌鶴
2018年9月1日,王玉珍登上了從奎屯開往阿克蘇的列車,踏上了赴南疆開展學前國家通用語言的支教工作。
開學時,王玉珍被分在小班,面對剛入園又哭又鬧的三、四歲孩子,且百分之百的維吾爾族孩子,有的還要喂飯吃。聽不懂,交流成了最大的障礙,她只能用肢體語言耐心地表達,不厭其煩地從最簡單的、最常用語“你好”開始。盡管王玉珍已做好了充分的思想準備,但有些事情還是出人預料,甚至于有了打退堂鼓的想法,但看到孩子一張張稚嫩、可愛的小臉,每次累過、苦過之后,再回到孩子跟前,用笑臉去擁抱每一個孩子。
為了早點讓孩子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就花更多的時間,陪小朋友玩游戲、給他們喂飯、幫她們穿衣服、穿鞋子,在愛意的目光下?lián)崦麄?,蹲下身來,與他們做朋友,以同樣的視角與他們談心、交流。心貼心地撫慰,讓他們有了安全感,一顆顆慢慢靜下來的心,從此也開始回歸到幼兒園的重心,并喜歡上了新來的支教老師。
小班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時間很短暫,怎樣利用好這個時間很重要。首先她結合幼兒實際年齡認真撰寫教案,為把課上好走進每個大班、中班和小班課堂,聆聽其他老師的公開課,從中學習、取長補短。在自己所上的公開課中,從老師所提意見與建議中吸取“營養(yǎng)”,并在一次次歷練中一天天成長起來。
用王玉珍的話說,她的公開課不像是講課,倒是像在講故事和做游戲。抑揚頓挫,聲音一會小一會大,孩子就特別專注,就怕哪一句沒聽到,做到聲情并茂,可以說是手腳并用,逗得孩子們哈哈大笑,在寓教于樂中,小朋友們很快就記住了所教的主要內(nèi)容,課后還與孩子們一同嬉戲玩耍、做游戲,真正成了孩子心目中的“媽媽”。
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年來,幼兒們的國語水平顯著提升。每當教室傳來整齊而稚嫩的童音,唱著一首首不同的兒歌,王玉珍心理就有說不出的開心與成就感。尤其是看到小朋友們能用標準國家通用語言背誦兒歌,還有越來越流利的日常對話,也是對支教老師的她所給出的最高評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