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洪強
公安機關加大民警配槍、用槍的力度,對不法分子具有強大的威懾,在降低各類犯罪率尤其是在涉惡、涉暴、涉恐方面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有助于社會治安穩(wěn)定?!豆矙C關人民警察佩帶使用槍支規(guī)范》明確指出,規(guī)范人民警察佩帶、使用槍支行為,有效制止犯罪活動,維護公共安全和社會秩序,保護公民人身安全和合法財產、公共財產。隨著執(zhí)法規(guī)范化建設的不斷推進,全警大練兵的不斷深入,公安民警使用槍支越來越規(guī)范,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仍然會出現因為槍支使用不規(guī)范、使用槍支技能水平不到位而產生的一系列問題。國家層面通過立法、制定行政法規(guī)、部門規(guī)章來有效規(guī)范警察使用槍支情形以及程序,各地公安機關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的技能訓練,進而養(yǎng)成規(guī)范用槍意識才是可行之策。
槍是公安民警在應對暴力恐怖案件時最有力的武器之一,既能及時有效地制止犯罪,又能很好地保護自身安全。但由于以往警察配槍出現的問題,如丟槍、走火、誤傷他人等,公安機關制定了一系列嚴格的槍支彈藥領取使用管理規(guī)定,這一做法雖然可以有效避免槍支彈藥的濫用,但也會因管理規(guī)范過于繁瑣,造成少數民警未能按照《公安機關人民警察佩帶使用槍支規(guī)范》佩帶槍支,在遇突發(fā)危險情況時卻以血肉之軀對抗犯罪分子的刀槍棍棒。2013年,公安民警卜某在處置一起精神病人持刀傷人的案件中,由于沒有佩帶武器,竟赤手空拳試圖控制歹徒,不幸被歹徒用尖刀刺中重要器官,最終因失血過多而犧牲,年僅23歲。對民警用槍管理過于嚴格,警察使用槍支出問題的概率將會大幅降低,但民警在處置案件時的受傷率和犧牲率卻提高了。我國公安機關人民警察佩帶使用槍支管理規(guī)定需要及時完善,既要保證民警槍支使用中不出問題,又要保證民警的執(zhí)法安全。
近年來,國內各地暴力恐怖案件偶有發(fā)生。公安機關改變以往策略,向重點一線部門以及參與街面執(zhí)勤巡邏、突發(fā)事件處置等一線警務活動的基層民警配發(fā)槍支,以應對突發(fā)的暴恐案件,更好地打擊犯罪。但在實際工作中,由于公安民警平時接觸到槍支彈藥的機會少,缺乏一定的槍支實彈射擊技能訓練,有些新入警的警員由于是從地方院校畢業(yè)的,尚不具備過硬的槍械實戰(zhàn)技能,民警使用槍支技能需要進一步提高。某民警打光槍內5發(fā)子彈尚未有效制止歹徒行兇;某民警持槍控制歹徒,歹徒突然使用長棍向民警發(fā)動襲擊,民警邊跑邊向后方甩手開槍,周邊圍觀群眾眾多,連開數槍才擊中歹徒。從以上案件不難看出,有些公安民警自身的槍支使用技能跟不上執(zhí)法需要,公安民警需要加強槍支使用方面的訓練。
當前,我國治安環(huán)境不斷改善。有些地方出現民警長期不接觸槍支的現象,導致民警槍支使用技能大幅下降,民警槍支使用意識淡薄,甚至出現鎖槍不用的現象。在我國,由于槍支使用有嚴格的管理制度以及責任追查制度,部分民警為了規(guī)避責任,索性執(zhí)行任務不佩帶槍支。這種長期養(yǎng)成的習慣會造成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在突發(fā)情況下,民警有槍未佩帶或者配槍不會用,最終導致悲劇的發(fā)生。某地3位民警和1位協(xié)警在去犯罪嫌疑人家中調查案情時因未攜帶武器,犯罪嫌疑人持槍抵抗造成警方2死1傷,而隨后開車追擊的交警由于沒有武器在撞壞嫌疑人車輛后遭嫌疑人槍擊死亡。在這起案件中,公安民警與交警明知犯罪嫌疑人持有槍支,危險性極大,卻在執(zhí)行任務前不佩帶槍支是十分危險的,這種長期養(yǎng)成的不佩帶槍支執(zhí)行任務的心理很容易讓公安民警處于危險境地。
作為基層的一線民警,基本上每天都要接處警20余次;在一些比較繁華地段的民警每日接處警四五十次。就在這繁忙的工作中,可能都是普通的吵架或者鄰居糾紛等瑣碎小事,或者對熟悉的公共場所進行治安檢查,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民警自身就放松了警惕,有部分民警就開始麻痹大意,對一些工作的危險性、突發(fā)性認識不足,甚至將武器警械放在警車上就下車處理警情了,這就極大地增加了民警自身受到攻擊的可能性。據統(tǒng)計,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全國僅公安機關人民警察隊伍就有1.4萬余名民警英勇犧牲,10余萬名民警負傷,3700余名民警被評為烈士。僅在2020年上半年疫情防控和維護安全穩(wěn)定工作中,就有169名公安民警因公犧牲。其中,從媒體曝光的因暴力襲警而導致警察犧牲的案例中可以看出,很多警察犧牲因赤手空拳與歹徒搏斗,沒有配備攜帶相應的警械或武器。
公安民警在長期平安無事的工作環(huán)境下對警務工作的危險性和突發(fā)性放松了警惕,但突發(fā)危險情況很可能就在這不經意間發(fā)生,犯罪嫌疑人可能突然情緒爆發(fā),拿出兇器來襲擊警察,而我們公安民警本身就處于一種放松的心理狀態(tài),加之沒有按規(guī)定佩帶武器裝備,公安民警就很可能受傷或者犧牲。
開槍擔責任是公安民警較忌諱的事情之一,民警在使用槍支的時候要考慮是否傷及無辜群眾,是否出現走火、卡殼、跳彈等突發(fā)情況。是否能夠有效打擊犯罪分子以及開槍過后繁瑣的用槍后期處理程序,部分不負責任的媒體進行錯誤的輿論導向都會對民警使用槍支造成極大的心理負擔。因為槍支具有特殊性,在操作中易發(fā)生走火、誤傷他人等難以預料的問題,所以大多民警從拿到槍的那一刻起心里難免會有緊張情緒,加之各類實戰(zhàn)環(huán)境的影響,如天氣因素、地形因素、人員因素等,民警在實戰(zhàn)中的射擊能力、準度往往會大大降低,導致不能很好地打擊犯罪分子,有時還會對自身安全帶來威脅。
根據《公安機關公務用槍管理使用規(guī)定》,公安機關的槍支彈藥管理非常嚴格,各基層單位基本都是指定專人24小時集中管理,槍支彈藥存放的保險柜必須雙人雙鎖管理,必須經過一系列嚴格的審批后才能佩帶或使用槍支。一系列嚴格的槍支管理程序,對防止槍支彈藥的濫用、丟失、被盜等方面確實起到了一定的預防作用。但是出現突發(fā)情況時,這些嚴格的槍支管理程序,使得公安民警在對抗暴力犯罪分子時處于較為不利的位置,在危險情況突發(fā)時,公安民警由于不能及時的取得武器槍支,這不僅嚴重削弱了對暴力犯罪分子的打擊力度,同時也對公安民警的自身安全造成了一定威脅。
鑒于嚴格的槍支管理程序和自身害怕承擔責任的心理影響,公安民警普遍接觸槍支的機會比較少,更談不上槍支使用技能的培訓,就算是公安機關組織的槍支技能培訓,大多地區(qū)也都是走個過場,無法達到訓練提高的目標。所以我國目前亟待建立一套系統(tǒng)的警察槍械使用培訓體系,來彌補我國警察槍支使用技能不足的現狀。
槍支技能的訓練并非一朝一夕,需要一定時間和量的積累,才能有一定的效果。目前我國公安機關槍械使用的培訓主要是單位組織集體培訓,而由于受到警務工作繁忙的影響,類似的這種培訓往往只是走馬觀花,甚至部分民警都不去參加。缺乏時間和量的保障,導致國內公安民警槍支使用技能普遍不高。此外,訓練內容也并不完全貼合實戰(zhàn)。從目前實際情況來看,我國大部分公安機關組織的槍械培訓,主要還是偏向于精度射擊,距離為25米,子彈為5發(fā)或者10發(fā),要求40環(huán)以上為優(yōu)秀,35環(huán)以上為良好,25環(huán)以上為及格。類似這種的打靶訓練的確可以提高射擊的速度和精度,但在實戰(zhàn)情況下,人的心理狀況、環(huán)境因素等都會影響射擊精度,我們很多公安民警在面臨窮兇極惡的犯罪分子時頭腦往往是一片空白,不能有效地使用武器打擊犯罪分子,所以模擬實戰(zhàn)的機會少,也是造成公安民警在實戰(zhàn)中不能很好地發(fā)揮的重要原因。
近幾個月所發(fā)生的部分民警遭受突然襲擊造成民警受傷、犧牲的案件,在很大程度上和在一線民警沒有攜帶武器、警械,身上沒有個人防護裝備有重大關系。槍支是公安民警打擊犯罪、保障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的有效工具。公安民警在日常巡邏、接處警、押送、抓捕等都應帶好武器裝備,做到有備無患,牢固樹立“槍支是公安民警日常的執(zhí)法工具”理念,摒棄“帶槍是負擔”以及“不敢?guī)?,不敢開槍”的錯誤觀念。
我國《人民警察法》《警械武器條例》《人民警察佩帶使用槍支規(guī)范》《公安機關人民警察現場制止違法犯罪操作規(guī)程》《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條例》對人民警察可以使用警械武器的15中情形做出了明確的規(guī)定。我國公安民警必須將這15種情形牢記于心,這樣在以后的執(zhí)法過程中遇到類似的情況民警就可以準確使用武器警械,從而有效地克服民警“不敢?guī)?,不敢開槍”的心理陰影,進而有效打擊犯罪分子,并且能夠很好地保護民警自身安全。目前,我國公安機關槍支管理堅持槍彈分離管理、雙人雙鎖制度,這有效降低了槍支管理中出現問題的概率,但這也與民警完成特殊(應急)任務使用槍支產生一定的矛盾,易貽誤戰(zhàn)機和不利于民警自身安全保護。
各地區(qū)公安機關都要針對本單位的民警進行全方面、系統(tǒng)化的槍支使用技能培訓,包括理論培訓和實踐訓練。槍支的構造、擊發(fā)原理、拆解結合、故障原因、故障排除方法、射擊理論基礎等都要涵蓋。在射擊實踐方面,首先,要訓練快速出槍與正確的據槍動作,快速出槍是搶先戰(zhàn)機的有效手段,必須加以強化,而現階段較科學的據槍動作是胸前據槍和平身式據槍,它可以更好地打擊犯罪分子、最大限度的保護民警自身安全;其次,要鞏固慢射基礎,熟悉每種槍支的扳機距離、后坐力、彈道高等,以胸環(huán)靶為射擊目標,檢驗受訓民警的射擊環(huán)數和彈著點分布情況并加以強化練習;再次,要強化速射能力,針對危險情況發(fā)生,公安民警應當做到先敵開火,首發(fā)命中,這就要求民警有過硬的快速出槍和速射技能,訓練中應當注意嚴格控制射擊時間、彈藥量以及射擊精度,同時強化民警的概率射擊能力,以應付工作中出現的突發(fā)情況,由于射擊目標的不確定性,所以公安機關應當針對不同的射擊物體開展射擊訓練,如靜止物體、移動物體、站立物體、蹲姿物體、臥姿物體以及掩體后物體等等;最后,要針對多種情況下模擬多種射擊動作,包括站姿射擊、跪姿射擊、坐姿射擊、臥姿射擊等等,同時要兼顧各種環(huán)境因素,如模擬強光射擊、弱光射擊、雨雪天氣射擊、掩體射擊、車輛內射擊、樓道內射擊等等。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平時訓練的射擊動作,射擊要領一定要通過實戰(zhàn)的檢驗才能在將來可能發(fā)生的暴力恐怖案件中切實發(fā)揮出來。不管平時打靶環(huán)數有多高,速度有多快,動作有多標準,一旦到實戰(zhàn)中多少都會受環(huán)境、心理、人群的影響。所以,實戰(zhàn)對抗必不可少。公安機關可營造貼近實戰(zhàn)的民居、商場、交通站點進行模擬實戰(zhàn)對抗,在實踐中充分鍛煉公安民警的槍支使用技能。社會的長治久安并非一朝一夕形成,各類突發(fā)案件也不會戛然而止,民警槍支使用技能的訓練和考核的長效機制必須作為公安機關的一項基本工作切實貫徹執(zhí)行下去,用以應對未來突發(fā)暴力恐怖案件,切實保護好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和公安民警的自身安全。
因為每個公安民警對槍械持握方式和射擊習慣不同,且每把槍支的準星缺口及后坐力都有較大差別,所以同一民警使用不同槍支射擊的成績也會各不相同。根據《人民警察法》相關規(guī)定,民警在領用槍支后必須安全驗槍,但對所領取的槍支性能和精準度卻無法在短時間內做到“人槍合一”,由此會造成“打不準”的現象發(fā)生。公安機關如果能在槍械裝備上加大投入,盡可能做到同一民警在槍械訓練和執(zhí)法活動中使用同一把槍,做到“專槍專用”,相信在執(zhí)法中會大幅度提高公安民警“首發(fā)命中”目標的概率,更好地保護人民群眾財產安全。
打鐵還需自身硬,強化對公安民警槍支使用技能的訓練、增強警察執(zhí)法戰(zhàn)斗力,是公安機關維護社會治安穩(wěn)定、塑造公安機關良好形象的當務之急。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人民群眾是這樣,警察亦是如此。公安民警腦中必須緊繃一根弦,時刻準備著應對各類暴力恐怖案件,面對窮兇極惡的犯罪分子,切實訓練提高自己的槍支使用技能,保護好人民的人身財產安全,保護好自己的人身安全,做到對自己負責,對家庭負責,對社會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