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付
“老李頭,又站崗呢·”“唉,又一班崗,您去哪兒·”朝陽區(qū)潘家園東路附近的居民對這樣的對話并不陌生。這個眉眼常帶笑意的“老李頭”名叫李記福,是朝陽區(qū)潘家園街道潘家園社區(qū)第八居民黨支部書記。年逾八旬的他是個熱心腸,也是社區(qū)里有名的能人巧匠,既能維修家電、做拐杖,還能拿起剪子幫居民理發(fā)……只要街坊四鄰有需要,他從不推辭。20多年如一日的付出,居民都看在眼里。
李記福的家在潘家園東路西側(cè)的潘家園3號樓?!拔覀冞@幾棟樓都是20世紀80年代建的,是單位宿舍樓。建這棟樓的時候,我經(jīng)常在晚上下班后騎車過來,幫助施工隊一起用小推車推土?!崩钣浉R娮C了這棟樓的建成,也對它和這里的居民有著深厚的感情。
隨著時間推移,新樓逐漸變成了舊樓,住在這棟樓里的人也上了年紀。退休后,曾在北京量具廠、北京機械研究所擔任過工程師的李記福,依然不忘老本行,時常利用社區(qū)里廢舊的木板做一些桌椅板凳、拐杖等,贈予有需要的老年人,還義務幫助大家維修電器。社區(qū)夢蝶蘭舞蹈隊演出需要一個木質(zhì)的道具,他加班加點趕工;居民在院里休息需要凳子,他找來木材打磨得結(jié)實耐用,獲得了大家的稱贊。時間久了,誰家的洗衣機、電風扇不好使了都找他,門窗壞了也找他。他成了大家口中的“李大能人”“老李頭”。
李記福的巧手不僅體現(xiàn)在手工活上,還體現(xiàn)在理發(fā)上。在一次聊天中,李記福得知社區(qū)里有些高齡老人無法自行出門理發(fā),便主動拿起剪子、梳子等理發(fā)工具上門服務。清爽的發(fā)型帶來好心情,看到老人露出笑容,李記福深受鼓舞。從那以后,他幾十年如一日,利用會理發(fā)的一技之長,為社區(qū)老年居民、重病居民或者殘疾人義務上門理發(fā)。
熱心腸的李記福人緣好、聲望高。疫情防控初期,他帶領(lǐng)第八居民黨支部的黨員志愿者火速組建了一支疫情防控值守隊伍,牢牢守住潘家園2號樓和3號樓的院門,“我們的家園得我們自己來守”。從那時起,他每天都會出現(xiàn)在院門口,還盡心為志愿者做好服務,冬夜里送熱水,夏日里備好消暑物資,大家的干勁更足了。“別看這院里來往的人多,2/3的人我都認識。”社區(qū)里誰有什么拿手絕活,誰家孩子該上幾年級了,他都門兒清。
在院門口值守的200天里,“老李頭”這個稱呼被更多的人知道。李記福說他喜歡這個稱號,因為這代表著居民的親近和認可。如今,他依然保持著每天早上花20分鐘打掃樓院的習慣。這兩天他打掃得格外賣力。“院里的孩子們開始下樓來玩了,要給他們一個干凈的院子。我高興了,別人也享受到了,干嗎不去做呢·”李記福笑著說。
(摘自《北京青年報》2020年9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