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巖運動從登山衍生而來,上世紀80年代末進入國內,最初流行于各地質院校的校園中,后來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接受并喜愛。2016年,攀巖被確定為東京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迎來了發(fā)展的新機遇。帶上粉袋、換好攀巖鞋,下午5點剛過,北京中攀青少俱樂部總教練曹立波的攀巖課準時開場。將近20年的戶外攀巖經歷,讓他在巖壁上幾乎可以“行動自如”。每堂訓練課,他都上陣示范,為小隊員講解技術要領。
曹立波是攀巖圈里較為資深的攀巖愛好者。2003年前后,愛好登山的他第一次接觸戶外攀巖,就喜歡上了這個項目。在他看來,攀巖需要腦力和體力完美結合,最大的樂趣在于攀爬過程中的線路變化?!斑x擇不同的巖點,感受也會有所不同,每一次攀爬都是全新的體驗?!?/p>
和其他攀巖愛好者一樣,巖時攀巖館的經營者魏俊杰也曾癡迷過“刷難度”。那時,他每周都要花五六天到攀巖館“打卡”,一面巖壁攀上幾十次仍然意猶未盡?!芭蕩r的時候,人會非常專注。征服了腳下的線路就想去嘗試更高的難度,不斷挑戰(zhàn)自己?!彼f。
攀巖主要包括人工巖壁和自然巖壁兩種形式。除了日常在攀巖館的訓練,很多攀巖愛好者更向往與大自然的近距離接觸。每到周末,巖友們就相約到城郊的自然巖壁進行攀爬,攀巖與郊游、聚會相結合,成了一種社交方式。
曹立波剛接觸攀巖時,北京只有一兩家室內攀巖館。“當時北京的愛好者不多,絕大多數在這一兩家攀巖館練習技術?!比缃?,他身邊不乏90后、00后攀巖愛好者,看到這項運動被越來越多的人喜歡,曹立波感到欣慰。近幾年,攀巖運動發(fā)展迅速,這個曾經的小眾項目逐步走入大眾視野。據初步估算,目前國內的攀巖愛好者有將近10萬人,攀巖館超過380家。
(據人民網 10.30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