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江
摘 ?要:有機推斷題陌生情境多,陌生的信息給學生增加閱讀障礙,記憶障礙導致思維層次低,信息加工不到位導致答題不準確、不完整,得不到高分。需要教師在復習過程中幫助學生明確高考立意,應用多媒體引導學生挖掘題干中的有用信息,找到突破口;培養(yǎng)學生做有機推斷題的解題能力和信心;對陌生信息合理加工處理,構建有機物之間轉化的完整性、準確性;突破高三一輪化學有機推斷題一輪難點和復習效率。
關鍵詞:有機化學推斷題;陌生情境;突破口;復習方法
一、考綱要求
2017年修改后的考綱明確指出科學設計命題內容,形成 “一核四層四翼” 的高考評價體系,著重考查學生獨立思考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1]。高考試題會置于廣闊、豐富的情境中來考查學生的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學科素養(yǎng)、核心價值。以融會貫通能力為考查目標,從命題思路到試題設計,力求體現全國新課程高考命題的總體趨勢,以考查考生化學學科素養(yǎng)為核心,側重考查考生陌生化學信息的吸收整合來處理問題化學問題的能力,運用化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來分析和解決化學問題的能力。
二、高考試題分析
例1.有機堿,例如二甲基胺( )、苯胺( ),吡啶( )等,在有機合成中應用很普遍,目前“有機超強堿”的研究越來越受到關注,以下為有機超強堿F的合成路線:
分析:框圖流程中A的分子式知道學生熟悉的是有機物中的鹵代烴,但不熟悉該有機物的結構簡式,A→B不熟悉有機物的反應條件在已知條件給提示就要對該信息閱讀陌生信息、加工分析新情境并得出合理結果。B→C看條件是鹵代烴的消去,C→D不熟悉有機物的反應條件且已知條件給提示還不一樣就要對該信息深加工,D→F反應條件熟悉F的結構簡式明確,用F的結構簡式信息加工確定那一部分來自D或E。試題有3處凸顯對陌生信息的加工處理能力、遷移應用的能力、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陌生信息呈現形式多樣化、多角度。本題中化學信息的吸收整理處理問題化學的能力貫穿于所有問題中。
例2. 氧化白藜蘆醇W具有抗病毒等作用。下面是利用Heck反應合成W的一種方法:
回答下列問題:
(1)利用Heck反應,由苯和溴乙烷為原料制備 ,寫出合成路線________________。(無機試劑任選)
分析:框圖流程中各有機物轉換條件都是陌生的、熟悉的,是有機物的官能團,問題根據流程的提示合成一個陌生的有機物。陌生情境和必備知識混合在一起,試題考查學生的閱讀能力、自學能力、圖片觀察能力、綜合分析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發(fā)揮有機推斷的缺項特色,體現高考試題區(qū)分和選拔功能。
以上兩個高考試題都在強調知識內化,活學活用,現學現用用意。高考試題以活的學科思想為主,和必備知識一起考查。不忽略對主干知識考查,也不走套路來出題。這就使高考試題將主干知識置于廣闊、豐富的情境中,與能力、素養(yǎng)等考查目標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來考查。陌生情境、陌生的知識和主干知識融合在一起的高考試題出現的頻率會越來越多,在高三復習中本人從學生和教師二個方面淺談此類有機試題復習策略與方法。
1. 陌生情境學生存在的問題。
有機推斷題考查內容落腳于有機物的官能團、結構簡式、名稱、有機物之間發(fā)生的化學反應,以及反應類型、有機物的同分異構體、陌生有機物的合成等[2]。找有機推斷題解題的突破口題干信息還常常出現陌生的反應條件、提示陌生的有機化學方程式和官能團,要求學生根據提示的有機化學方程式去類比、去遷移,發(fā)現有用信息,找到解題的突破口。陌生的信息給學生增加閱讀障礙、記憶障礙導致思維層次低,信息加工不到位。特別是有機物結構簡式越復雜,官能團多和陌生給學生對有機知識的遷移,有機物建構存在大量思維障礙。審題、讀題、解題無突破口。
2. 教師引導學生解決陌生情境問題的策略和方法。
(1)深刻理解陌生情境再高考命題的定位。高考試題考查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和能力應對復雜問題的水平。從而發(fā)揮高考評價體系中“有機特色、素養(yǎng)導向、能力為重、知識為基” 的作用。高考以已知知識與學習探索問題情境為載體,回歸人類知識生產過程的本源,還原知識應用的實際過程,符合人類知識再生產過程的規(guī)律,為解決在當今知識爆炸時代,如何通過考試引領教育回歸到培養(yǎng)人、培養(yǎng)學生形成改造世界的實踐能力這一重大問題提供了可行的路徑。因此化學試題務求基于高中教材內容和知識體系,創(chuàng)設真實解決問題的簡單情境和復雜情境,這些情境可以是學生熟悉的,但更多的是陌生的。這很好地體現了“高考作為選拔性考試,不僅要確保機會均等,更要保證選拔公平”的內涵[3]。
(2)找好高考試題中陌生情境突破口,引導學生學會對有機物的結構簡式的建構。
有機推斷題陌生情境橫向與理科綜合化學實驗,化學工藝及流程,化學平衡出現的陌生情境難度低且有規(guī)律可行。陌生情境的突破口:①找好各種物質轉換官能團的變化,注意可以和碳氧雙鍵反應時醛和酮都可以。②找好各種物質轉換碳、氫、氧等原子數目的變化及碳鏈是增加,增加的碳鏈怎么建構;還是減少碳鏈,減少的碳鏈怎么建構。③找好各種物質轉換原子及原子團如何上,上到那個原子或位置;下與那個原子或原子團相接;接,接到那個原子或原子團。引導學生從試題中從這三個方面找突破口,進行類比后再合理推導出正確答案。
(3)運用現代教學技術把高考試題講解到位。
教師講解典型有機推斷題主動把各有機物轉換的分析思路在多媒體展示出來。給學生視角上沖擊達到眼到思維到構建到,以2020年全國卷三為例分析找有機推斷題的突破口。
例3.苯基環(huán)丁烯酮( ? PCBO)是一種十分活潑的反應物,可利用它的開環(huán)反應合成一系列多官能團化合物。近期我國科學家報道用PCBO與醛或酮發(fā)生[4+2]環(huán)加成反應,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多官能團化合物(E),部分合成路線如下:
已知如下信息:
通過以上5步分析方法,學生基本能夠找到有機推斷解題突破口,還要用習題加強訓練,進一步增強學生在試題訓練中的探究性與思維的綜合訓練,每次訓練完同時把答案在多媒體上呈現,給學生在視角再次沖擊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內驅力。促進學生對必備知識的建構與陌生情境的融會貫通和遷移,獲得成功的體驗,激發(fā)了學習熱情,同時又能保證有機化學基礎知識復習過程的落實。
三、結論與期望
高三復習教學中,必須以解決陌生情境問題為中心。將教材主干知識和在陌生真實情境中解決學科問題為核心課堂。并將優(yōu)秀高考試題、??荚囶}作為專題訓練,提升學生答題信心,提升學生思維的深刻性,敏捷性和創(chuàng)新性把高考試題所傳遞的能力立意傳遞給學生??梢钥隙ǖ氖牵囶}中學會在陌生真實情境中運用學科知識解決問題仍是高考備考的重中之重。
四、好題賞析
例4. L為磷酸氯喹,研究表明其對“COVID-19”的治療有明顯的療效,其合成路線如下所示:
已知:醛基在一定條件下可以還原成甲基。
回答下列問題:
1.有機物A為糠醛,A中含氧官能團的名稱為________,A的核磁共振氫譜中有_____組吸收峰,A與新制氫氧化銅懸濁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D與E之間的關系為____________,C的結構簡式為_____________。
3.反應⑦的反應類型為_______;反應⑤若溫度過高會發(fā)生副反應,其有機副產物的結構簡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
4.有機物E有多種同分異構體,其中屬于羧酸和酯的有______種,在這些同分異構體中,有一種屬于羧酸且含有手性碳原子,其結構簡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2—丙醇和必要的試劑合成2—丙胺[CH3CH(NH2)CH3]:(用箭頭表示轉化關系,箭頭上注明試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參考文獻:
[1]王季常.理解高考試題內涵培養(yǎng)高階思維能力—以2018年全國Ⅰ卷化學試題為例[J].廣東教育·高中,2018,(1):113-115.
[2]徐瑞君.高三化學有機推斷題一輪復習策略研究[D].內蒙古.內蒙古師范大學,2018:(4):3-12.
[3]張桂珍.從高考有機化學試題的特點談有機化學專題復習[J].科學教育,2000,(1):38-40.
[4]劉忠毅.五步剖析有機合成路線[J].數理化學習(高中版),2017,(4):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