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生順
(三)++++一場空
馮夢龍《三言》第十二卷《眾名姬春風(fēng)吊柳七》載:
不一日,來到姑蘇地方,看見山明水秀,到個路傍酒樓上,沽飲三杯。忽聽得鼓聲齊響,臨窗而望,乃是一群兒童,棹了小船,在湖上戲水采蓮??谥谐鴧歉柙疲骸安缮彴⒔愣肥釆y,好似紅蓮搭個白蓮爭。紅蓮自道顏色好,白蓮自道粉花香。粉花香,粉花香,貪花人一見便來搶。紅個也忒貴,白個也弗強(qiáng)。當(dāng)面下手弗得,和你私下商量。好像荷葉遮身無人見,下頭成藕帶絲長?!绷吖偃寺犃T,取出筆來,也做一只吳歌,題于壁上。歌云:“十里荷花九里紅,中間一朵白松松。白蓮則好摸藕吃,紅蓮則好結(jié)蓮蓬。結(jié)蓮蓬,結(jié)蓮蓬,蓮蓬生得忒玲瓏。肚里一團(tuán)清趣,外頭包裹重重。有人吃著滋味,一時劈破難容。只圖口甜,那得知我心里苦?開花結(jié)子一場空。”這首吳歌,流傳吳下,至今有人唱之。
柳七即柳永,宋代大詞人。在馮夢龍收集的故事中,載有柳永創(chuàng)作的吳歌,這首吳歌的最后一句就是“開花結(jié)子一場空”?!?+++一場空”顯然是吳地常用的語言程式。此程式在馮夢龍的《山歌》中亦有之,如:
井面開花井底下紅,
篾絲籃吊水一場空。
梭子里無絲空來往,
有針無線枉相縫。
這首山歌,采用了雙關(guān)修辭,“無絲”即“無思”,“相縫”即“相逢”。其中,“篾絲籃吊水一場空”即“竹籃打水一場空”。此程式廣泛流傳在江南地區(qū),如下:
金山民歌:
隔河看見滿樹紅,
要想采花路不通;
等到路通花要謝,
白費(fèi)心思一場空。
(林宗禮、錢佐元《江蘇歌謠集成(第三輯)滬海區(qū)》P130 江蘇省立教育學(xué)院出版 中華民國二十二年)
寶山民歌:
隔河遙望野花紅,
要想攀花路不通;
等到路通花已謝,
路通花謝一場空。
(林宗禮、錢佐元《江蘇歌謠集成(第三輯)滬海區(qū)》P130 江蘇省立教育學(xué)院出版 中華民國二十二年)
此類吳歌及程式也流傳在河湟地區(qū)。《目蓮寶卷》中有白云和尚所唱吳歌云:
兩頭彎彎一張弓,
終朝每日是英雄,
有朝一日弦斷了,
兩手落得一場空。
這是一首典型的吳歌,“兩頭彎彎一張弓”如前所述,包含著吳歌的二種程式,即“++彎彎+++”“++彎彎一張弓”。最后一句“兩手落得一場空”,也與柳永的“開花結(jié)子一場空”程式相同。
此類吳歌在河湟“花兒”中流傳較多。再如:
月亮上來一張鐮,
郎探野花是枉然;
月亮上來一張弓,
貪戀野花一場空。
(《青海民族民間文學(xué)資料:傳統(tǒng)花兒專集》P136 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青海分會 1979)
月亮上來一張弓,
你把野花別當(dāng)真;
手巾丟在江心里,
遲遲早早一場空。
(《青海民族民間文學(xué)資料:傳統(tǒng)花兒專集》P136 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青海分會 1979)
這兩首作品是流傳在河湟地區(qū)的明代江南民歌。語言樸素古拙,用“鐮”和“弓”描述月亮極為形象。意象突出,除了明代江南民歌中常用的“野花”意象外,還有“江”意象,這里的“江”即“長江”。
江南的“一張弓”“一場空”程式,也是河湟“花兒”的基本程式,“眉毛彎彎一張弓”和“盼來盼去一場空”便是如此。河湟“花兒”的創(chuàng)新之處在于:在保留江南民歌基本程式的基礎(chǔ)上,作了進(jìn)一步的開拓創(chuàng)新,在“一張弓”后接上“弓一張”、在“一場空”后續(xù)以“空一場”,巧用頂真修辭,形成了“兩擔(dān)水”結(jié)構(gòu)的“花兒”,強(qiáng)化了語言節(jié)奏,拓展了演唱的時間與空間。
(四)十+++九++
筆者在前面引述過柳永創(chuàng)作的一首吳歌:
十里荷花九里紅,
中間一朵白松松。
白蓮則好摸藕吃,
紅蓮則好結(jié)蓮蓬。
可見“十+++九++”是近代吳歌早期就有的一種起興程式。到了明代此程式還在傳承發(fā)展,《山歌》云:
十個胡子九個騷,
十個婆娘九個妖。
婆娘了再學(xué)子胡子個樣,
膀哈喇哩也有一團(tuán)毛。
“十個胡子九個騷,十個婆娘九個妖”既是明代流傳在江南的民間俗語,也是河湟俗語。其語言程式就是“十+++九++”。后世江南民歌中也保留著這一程式,如:
上海松江縣民歌:
長遠(yuǎn)不到此地來,
十朵牡丹九朵開,
心想走去討花插,
面熟陌生口難開。
(王士均《江南民間情歌八百首》P121 學(xué)林出版社 2011)
其中的“十朵牡丹九朵開”與明代的“十個胡子九個騷,十個婆娘九個妖”語言程式相同。有趣的是,江南的“十朵牡丹九朵開”,卻是河湟“花兒”的起興程式,如:
問:
十朵兒牡丹九朵兒開,
一朵兒為啥著冇開?
心腸又好的嘴又乖,
跟前你為啥著冇來?
答:
十朵兒牡丹九朵兒開,
一朵兒霜?dú)⒅鴥娱_;
心腸兒好來嘴又乖,
跟前兒人多著冇來。
(《青?;▋哼x》P32 青海人民出版社 1958)
在河湟“花兒”中,“十朵兒牡丹九朵兒開”這一程式的內(nèi)容在不斷演進(jìn),到了循化,有了一些細(xì)微的變化,如下:
十層牡丹九層開,
這一層為啥不開;
心腸又好嘴又甜,
你咋者我跟前不來。
(韓占祥 馬小琴《青海撒拉族民間文化集》P412 青海人民出版社 2012)
此類程式的內(nèi)容與之接近的“花兒”亦存于洮岷地區(qū),譬如:
一枝蓮花九朵開,
下剩一朵永沒開。
一朵沒開為啥來?
天曬來么雨打來。
(汪鴻明、丁作樞《蓮花山與蓮花山“花兒”》P618 甘肅人民出版社 2002)
洮岷“花兒”具有獨(dú)特的價值,為我們研究吳歌與河湟“花兒”提供了重要信息。
后來的河湟“花兒”中“牡丹”意象變成了“花兒”,如下:
十樣花兒九樣兒開,
一樣兒還冇有開哩;
煨下的“花兒”心思哈巧,
嘴嘴哈沒有個乖的。
(《青海民族民間文學(xué)資料:傳統(tǒng)花兒專集》P48~49 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青海分會 1979)
接著又有新變化,如:
十道云彩九道兒虹,
把桃樹栽到個嶺上;
人定亥時到門上,
小姊妹出來了領(lǐng)上。
(《青海民族民間文學(xué)資料:傳統(tǒng)花兒專集》P85 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青海分會 1979)
三間大房九間樓,
上下的門關(guān)者哩;
十股眼淚九股兒流,
一股兒淹心者哩。
(《中國民間歌謠集成青海省大通縣卷:大通花兒集》P84 青海大通縣文化館 1986)
無論意象怎么變,“十道云彩九道兒虹”“十股眼淚九股兒流”的基本程式是“十+++九++”,與吳歌程式相同。
(五)高山上點(diǎn)燈+++
河湟“花兒”中,人們喜用“高山上點(diǎn)燈+++”程式來起興。如:
高山上點(diǎn)燈燈紅了,
平川的花兒嘛俊了;
花園里栽蔥根深了,
我倆的緣法兒重了。
(紀(jì)葉:《青海民歌選》P88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 1954)
高山上點(diǎn)了長命燈,
十字口插下了草人;
早知道你是無義人,
得罪了多少個好人。
(《中國民間歌謠集成青海省大通縣卷:大通花兒集》P223 青海大通縣文化館 1986)
高山上點(diǎn)燈燈越明,
園中的花兒俊了;
情義比松柏根還深,
風(fēng)吹時搖不動了。
(《中國民間文學(xué)三套集成青海省卷:海北民間歌謠(一)》P255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群藝館 1992)
這幾首“花兒”的首句“高山上點(diǎn)燈燈紅了”“高山上點(diǎn)了長命燈”“高山上點(diǎn)燈燈越明”均以“高山上點(diǎn)燈+++”起興,這種起興源于俗語。
“高山上點(diǎn)燈明頭大”。
高山上點(diǎn)燈明頭大,
平川里栽花著長哩;
記起來親人說下的話,
一交么二年的想了。
(《中國民間歌謠集成花兒專輯:湟中資料本》P128 湟中縣文化體育局 民間文藝集成辦公室 1986)
高山上點(diǎn)燈明頭大,
平川里栽花哈長哩;
遠(yuǎn)路上去了帶來個話,
要不然我把你想哩。
(《中國民間歌謠集成花兒專輯:湟中資料本》P128 湟中縣文化體育局 民間文藝集成辦公室 1986)
“高山上點(diǎn)燈明頭大”,源于歇后語“高山上點(diǎn)燈——大有明頭”。河湟地區(qū)的這一俗語同樣是明代南京俗語。因?yàn)椤赌可弻毦怼分拧瓣幉芫饶浮敝?,就有用該句起興的民歌,如:
高山上點(diǎn)燈明頭大,
大海里栽花根又深;
家住南京應(yīng)天府,
婆羅門下有家園。
南京民歌之“大海里栽花根又深”又不斷衍生出了“花園里栽蔥根深了”“平川里栽花著長哩”等具有相同結(jié)構(gòu)程式的“花兒”句。
另外,河湟“花兒”中有很多作品用“高山”起興,如:
高山上落下個白雪了,
平川里下了個雨了;
掙不上銀錢哈不說了,
每天每日思捫掉你了。
亦用“高山”起興,如:
高山的麥子雪壓了,
霜?dú)⒘苏蹚澋牟萘?
一心兩愿地說下了,
啥心上可拋下我了?
(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