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艷寧
摘要:民法典經由全國人大表決通過之后即將正式實施,這也就讓之前很多處于“模糊地帶”的民事行為有了法理上的依據,該文就結合不同案例,針對民法典適用的范圍中關于遺產繼承的若干問題
進行解析。
關鍵詞:民法典;遺產;繼承
民法典與之前所頒布實施的法律有所不同的是,它并非像以前的專門性法律法規(guī)一樣,針對某一項民事行為從法理上進行約束,而是以一種高度濃縮、高度集中的方式將社會百科中所有的條目都進行了系統(tǒng)化地說明。
一、民法典頒布實施之后對于遺產繼承行為的約束力
受儒家思想的影響,“養(yǎng)兒防老”一直是延續(xù)了千百年的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基于此,在很大程度上,也就在遺產繼承的問題上將“女兒”與“兒子”的定位產生了截然不同的選擇,盡管自新中國成立之后陸續(xù)地頒布實施了一系列法律之后,對于遺產繼承過程中其地位從法理上予以了明確說明,然而在實際生活中,“合情合理卻不合法”的遺產繼承行為是明顯帶有普遍性的。
隨著民法典的正式頒布實施,在遺產繼承問題上配偶、子女的繼承順序等一系列敏感問題都進行了必要地說明之后,這就讓遺產繼承行為發(fā)生過程中的各方當事人,其權益有了法理上的保護依據,最大限度地減少了民事糾紛,有效促進了家庭以及社會的和諧與穩(wěn)定。
二、民法典適用的范圍中關于遺產繼承的爭議問題
伴隨著民眾法律意識的提升,在遺產繼承過程中,法定繼承人的相關行為履行也越來越遵照法律程序來進行,不過,其中的確有些問題需要高度重視。
其一,遺囑的形式發(fā)生了變化。在民法典中,認可了打印遺囑和錄像遺囑的形式,這就相較于之前那種“口頭遺囑”的民俗方式更為體現(xiàn)出法律約束力。然而,在遺囑形式的確立過程中,立遺囑人和遺產受益人需要關注的是,無論是打印遺囑還是錄像遺囑,都必須要有兩個以上的見證人。如果是紙質打印遺囑,見證人必須要在遺囑的每一頁都簽名、備注時間;如果是錄像遺囑,見證人必須要在視頻影像資料中體現(xiàn)出相貌和身份證明。這與之前公證遺囑明顯不同的是,這種民間的“公序良俗”行為已經在遺產繼承的過程中也已經具備了法律效力,那么,其見證人也必須要是具有完全行為能力的自然人,未成年等不具備民事行為能力的顯然是不能夠成為見證人的,基于此,即便是其在相關遺囑中成為所謂的“見證人”,那么這份遺囑也并不受法律認可與保護,一旦發(fā)生糾紛,是根本沒有法律效力的。
其二,法定繼承人的范圍發(fā)生了變化。在民法典中,將外甥、侄子等都列入了繼承人的范圍,對于這一點,一部分仍然存在著重男輕女錯誤思想的人就極端地認為,自己的遺產是可以直接交由外甥或者侄子繼承,自己的女兒是不具備繼承權的。其實這是對民法典將繼承人范圍擴大的一個嚴重錯誤認識,民法典中明確指出“必須在被繼承人沒有第一順位繼承人(比如父母、子女、配偶),也沒有第二順位繼承人(包括被繼承人的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的情況下,侄子、外甥等才能去繼承財產?!蓖ㄋc來說就是,遺產繼承行為在發(fā)生之前,是有順序排位的,無論是增加多少外甥或者侄子等非直系家庭成員親屬,只要是被繼承人的第一順序位或者第二順序位還健在,這些外甥或者侄子是不具備繼承權的。
三、民法典使用的范圍中關于遺產繼承的衍生問題
結合前述的兩個觀點,其實就衍生出一個全新的問題,那就是如果以紙質打印或者是錄像遺囑的方式來明確侄子、外甥進行遺產繼承,是否受到法律的保護。
在民法典頒布之前,的確存在著這方面的爭議,因為一些立遺囑人采用遺囑公證的方式,將遺產明確給某個特定的繼承人,而按照現(xiàn)行的法律法規(guī),公證遺囑的法律效力是大于其它遺囑的。在民法典頒布實施之后,這方面的問題也是需尊重法律依據的同時,充分地考慮公序良俗在其中所發(fā)揮的重要作用。
例如,張某在得知自己胃癌晚期之后,就確立了一份遺囑,擬將所有財產交由自己的侄子來繼承,女兒不享有繼承權,且將遺囑在公證處進行了公證。侄子在得知相關消息之后,一直在醫(yī)院里照顧張某,而女兒則從未出現(xiàn),張某的醫(yī)藥費和喪葬費等必要開支也完全是由張某的侄子支付的。張某的喪事處理完畢之后,其侄子通過必要的法律程序獲得了張某的65㎡住房一套和存款若干。張某的女兒在得知相關消息之后,將張某的侄子告上了法庭。經法院審理之后認為遺囑有效,裁定張某侄子勝訴。
本案中有幾個關鍵點是值得注意的,一是,張某所立的遺囑,的確適用新頒布的民法典中增加繼承人的相關情況,張某侄子的遺產繼承權是合法的;二是,張某所立的遺囑是經過公證處公證的,完全具備法律效力;三是,張某女兒的行為完全違背了公序良俗,已經超出了道德譴責的范疇,不僅不應當具備遺產繼承的合法地位和權利,而且也涉嫌“遺棄罪”。這種行為無論是在民法典正式頒布實施之前還是之后,都是根本不受任何法律保護的。所以說,當法律體系日臻完善之后,任何人想鉆法律的漏洞已經愈發(fā)困難。
綜上所述,民法典的頒布,彰顯了民眾法律意識提升的同時,也標志著我們國家依法治國的理念正在深入到民眾的日常生活中。為了有效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在符合公序良俗基礎上的所有行為都會受到法律的尊重與保護。
參考文獻
[1]和麗軍.民法典遺囑信托制度的完善[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05):158-167.
[2]陳華彬.論我國民法典的創(chuàng)新與時代特征[J]法治研究,2020(05):99-112.
[3]李靜.后位繼承制度的獨特作用和比較優(yōu)勢[J]中國法律評論,2020(04):192-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