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農業(yè)與亞裔美國文學

        2020-11-28 07:21:28薩拉·沃爾德
        鄱陽湖學刊 2020年5期

        薩拉·沃爾德

        [摘 要]農業(yè)是亞裔美國文學中的重要主題,但相關研究卻不足。亞裔美國文學中的農業(yè)書寫,往往反映了農業(yè)在美國亞裔歷史中的重要作用。亞裔農場主和農場勞工對美國農業(yè)至關重要,他們從事農業(yè)勞動的經歷為二戰(zhàn)前美國亞裔社區(qū)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另外,亞裔美國文學中的農業(yè)書寫反映了美國田園主義和杰斐遜重農主義的種族化傳統(tǒng),凸顯了美國社會的種族和經濟剝削制度,將美國農業(yè)經濟和美國殖民主義以及新殖民主義聯(lián)系起來。因此,亞裔美國文學中的農業(yè)書寫可以揭示21世紀美國替代食物運動的重農主義中有關種族、財產和公民身份的種種假設??逅埂げ悸迳!⑸奖揪没莺痛笮l(wèi)·馬斯·松本的作品反映了這些特點。

        [關鍵詞]農業(yè)書寫;亞裔美國文學;食物正義;杰斐遜重農主義;田園主義

        農業(yè)是亞裔美國文學中的重要主題,但相關研究卻不足。為數(shù)眾多的亞裔美國散文、戲劇、小說、詩歌、回憶錄作品寫的都是農場上的故事。但是,農業(yè)在亞裔美國文學中并非僅僅是故事場景,也是亞裔美國文學討論勞工、自然和國家認同等問題的關鍵場域。本文將探討亞裔美國文學反映美國重農主義的多種方式,而重農主義哲學的核心觀點是農業(yè)具有經濟和道德上的優(yōu)越性。本文首先追溯美國亞裔在美國農業(yè)中的物質和意識形態(tài)歷史,然后討論亞裔美國文學和杰斐遜重農主義以及田園主義的關系,最后以卡洛斯·布洛桑(Carlos Bulosan)、山本久惠(Hisaye Yamamoto)和大衛(wèi)·馬斯·松本(David Mas Masumoto)為例進行闡釋。

        一、美國農業(yè)中的亞裔人群

        農業(yè)和農業(yè)勞動在美國亞裔歷史中處于中心地位,所以農業(yè)在亞裔美國文學中長久存在也就毫不令人意外。美國亞裔對于美國西部的農業(yè)發(fā)展不可或缺,農業(yè)對于許多美國亞裔社區(qū)的發(fā)展也至關重要,對于19世紀末到二戰(zhàn)期間的華裔、日裔和菲律賓裔①社區(qū)尤其如此。加利福尼亞和夏威夷的農業(yè)經濟尤其依賴亞裔移民勞工。歷史學家卡羅爾·麥克倫南(Carol A. MacLennan)解釋道:“從1889年開始大量日裔男性勞工及其家屬先后來到夏威夷,從1909年開始菲裔勞工也來了,把(夏威夷糖料)種植園變成了一個以亞裔為主的世界?!雹谌绻麤]有華裔、日裔和菲裔勞工的重要貢獻,加利福尼亞的農業(yè)經濟也發(fā)展不起來。

        華裔移民是最早對美國農業(yè)造成重大影響的亞裔勞工群體。1870—1900年,加利福尼亞的華裔中有10%—15%從事農業(yè)勞動,部分地區(qū)80%—90%的華裔都是農場勞工。所以,華裔農場勞工在加利福尼亞的農業(yè)發(fā)展和華裔社區(qū)的成長中都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①歷史學家托馬斯·阿爾瑪格(Tomás Almaguer)將華裔農場勞工稱為“農業(yè)的脊梁”,到1880年他們占了加利福尼亞農業(yè)勞動力的三分之一。②這些華裔農業(yè)勞動力包括商業(yè)農民③(主要為市場生產農產品)、佃農和季節(jié)性的農場勞工。④到1990年,將近90%的華裔農業(yè)人口都是農場勞工,只有10%多一點為農場主。⑤大部分華裔農場勞工是男性,他們的家眷遠在中國。⑥到1882年,夏威夷將近一半的糖料種植園勞工也是華裔。⑦但是,1882年的《排華法案》(The Chinese Exclusion Act)導致移民勞工老齡化和新移民勞工減少,大幅度削弱了華裔在農業(yè)勞動中的作用。⑧

        《排華法案》之后,日裔勞工人數(shù)和農地所有權份額快速增加。到1902年,接近75%的夏威夷農業(yè)勞動力都是日裔勞工。⑨到1910年,農場勞工是加利福尼亞日裔勞工最常見的雇傭形式。⑩阿爾瑪格爾認為:“到1909年,日裔占甜菜產業(yè)農業(yè)勞動力的85%以上,占加利福尼亞葡萄園、托兒所、柑橘類水果、落葉果樹和蔬菜生產勞動力的一半左右?!眥11}歷史學家塞西莉亞·蘇(Cecilia M. Tsu)指出:“在1913年《加利福尼亞外國人土地法》(The California Alien Land Act)頒布之前,日裔移民占據了華裔農場勞工突出的位置,延續(xù)了中央山谷地區(qū){12}白人農場主定義和接受的勞動力種族模式。”{13}但是通過簽訂勞動合同,日裔農場勞工往往能夠獲得更高的薪水和更好的勞動條件。1903年,日裔和墨西哥裔農場勞工聯(lián)合創(chuàng)立了日裔-墨西哥裔勞工聯(lián)盟(The Japanese-Mexican Labor Association),在加利福尼亞奧克斯納德(Oxnard)成功發(fā)動了罷工,這是種族邊緣群體第一次成功的跨種族組織實踐。①這一時期,夏威夷的華裔、日裔和菲裔勞工也發(fā)動了多次罷工,包括1920年日裔和菲裔勞工的跨種族聯(lián)合罷工,這場罷工挑戰(zhàn)了種植園主控制勞工的種族隔離和競爭機制。②這些勞工運動的重要性表明了美國亞裔在農場勞工運動乃至美國勞工史上的中心地位。

        除了當農場勞工,日裔移民和美國日裔也善于經營農場。阿爾瑪格指出:“到1925年,接近50%的日裔都在經營小農場?!雹垭m然日裔農場在美國農場中占比不大,但是由于其作物特殊和耕作精細,日裔農場主對美國西部的農業(yè)至關重要。他們生產了三分之一以上的商品作物,在部分地區(qū)他們生產了50%—90%的草莓、豌豆、芹菜和番茄。這些日裔農場主擁有的土地少,一般種植的作物種類也不同,對白人農場主來說還未構成經濟威脅,但是日裔農場對于20世紀上半葉的反亞裔騷動來說是一條導火索。結果是建立在反華裔運動基礎上的種族暴力和反亞裔組織超出了反華裔的范疇,反華裔活動往往是因為白人認為華裔勞工利用低薪搶了他們的工作。面對日裔經營農場的成功,美國西部通過了一系列外國人土地法案,以削弱日裔農業(yè)土地所有權。亞裔移民已經被法律禁止加入美國國籍,④現(xiàn)在這些法案又禁止他們獲得土地,后期連租用土地也被禁止了。⑤

        然而,這些法案并沒有阻礙美國日裔擁有加利福尼亞、俄勒岡和華盛頓等美國西部州的土地。許多第一代移民農場主設法繞過這些法案,比如把土地置于擁有美國公民身份的子女名下,或者以合作社的形式擁有土地。二戰(zhàn)期間,美國將12萬日裔移民和生于美國的日裔美國公民關押在日裔集中營中,迫使美國日裔失去土地和放棄農業(yè)。被關押的日裔移民和美國日裔公民中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從事農業(yè)勞動。美國的日裔農業(yè)從此衰落,再也沒能恢復。⑥

        菲裔勞工也對加利福尼亞的農業(yè)富足和夏威夷的糖料經濟作出了巨大的貢獻。1898年美西戰(zhàn)爭之后,菲律賓從西班牙殖民變?yōu)槊绹趁竦亍?898—1902年,美國部署了三分之二的陸軍,發(fā)動了一場殘酷的戰(zhàn)爭鎮(zhèn)壓菲律賓獨立戰(zhàn)士。這場戰(zhàn)爭導致超過100萬菲律賓人死亡。在美國領土擴張的這一時期,菲律賓人獲得了非公民的國民身份。他們被允許在美國自由旅行、工作,但是無法獲得美國公民身份。1907—1936年,15萬菲律賓人移民到了美國。歷史學家唐·波胡拉諾·馬巴龍(Dawn Bohulano Mabalon)認為,單是夏威夷糖料種植園聯(lián)盟(The Hawaiian Sugar Planters Association)就在1906—1935年間雇傭了12萬多菲律賓人在糖料種植園里工作,其中大約16%后來移民到了美國西海岸。美國西海岸的菲裔勞工大部分都是單身青年男性,他們不但為白人農場主工作,也在日裔擁有或租用的農場上勞作。在加利福尼亞部分地區(qū),特別是圣華金縣(San Joaquin),菲裔勞工在1920年代后期到二戰(zhàn)期間是主要的農業(yè)勞動力。到1930年,加利福尼亞大約14%的農業(yè)勞動力是菲裔,蘆筍等部分作物主要是菲裔勞工在種植。到1920年,夏威夷糖料種植園勞工中也有接近三分之一是菲裔。①

        從許多方面來說,菲裔勞工都是美國農場勞工運動的無名英雄。馬巴龍寫道:“早在1920年代中期,他們就開始組建工會,參與了圣華金三角洲(The San Joaquin Delta)地區(qū)乃至整個美國西海岸地區(qū)戰(zhàn)斗力最強、最激進的勞工活動,為1960年代農場勞工運動奠定了基礎?!雹?/p>

        此外,1930年代的勞工大罷工動員了大量墨西哥裔和菲裔勞工。1934年通過的《泰丁斯-馬克杜菲法案》(The Tydings-McDuffie Act)奠定了菲律賓獨立的基調,并將菲裔移民限定在每年50人的數(shù)量,③之后菲裔移民減少了,但是菲裔勞工的戰(zhàn)斗力并未減弱。

        即使在《泰丁斯-馬克杜菲法案》之后,菲裔仍然在美國農業(yè)史上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墨西哥裔勞工領導西澤·查維斯(Cesar Chavez)因在農場勞工聯(lián)盟(The United Farm Workers,UFW)中發(fā)揮重要作用而廣為人知,而包括拉里·伊特利翁(Larry Itliong)和菲利普·維拉·克魯茲(Philip Vera Cruz)在內的UFW菲裔領導人,則常常隱于幕后。雖然公眾常常認為這場著名的抵制和罷工運動完全是查維斯和墨西哥裔勞工的功勞,但是從許多方面來說都應是菲裔農場勞工發(fā)起的。1965年9月8日,加入了農業(yè)工人組織委員會(The Agricultural Workers Organizing Committee,AWOC)的農場勞工走出加利福尼亞德拉諾(Delano)地區(qū)的農場,要求漲工資,這一組織的大部分成員正是菲裔勞工。8天后,主要成員為墨西哥裔的全國農場勞工聯(lián)盟(The National Farmworkers Workers Association,NFWA),在西澤·查維斯、多洛雷斯·維爾塔(Dolores Huerta)等領導下,投票決定支持菲裔勞工的罷工。后來,這兩個組織(AWOC和NFWA)合并成立了UFW。④

        除了本節(jié)突出的華裔、日裔和菲裔勞工,許多其他亞裔移民和美國亞裔也曾經并且繼續(xù)在夏威夷和美國大陸工作,包括20世紀早期加利福尼亞的錫克勞工和在夏威夷種植園工作的韓國裔勞工,以及21世紀初努力在農業(yè)中立足的赫蒙族⑤農場主。①他們的經歷為亞裔美國文學中的農場和農業(yè)書寫提供了至關重要的背景。

        二、美國亞裔農業(yè)的種族構成

        美國亞裔與美國農業(yè)的關系既是一種物質關系,也是一種意識形態(tài)關系。二戰(zhàn)前美國亞裔的種族構成塑造了“東方”的概念,“東方”永遠是異國的、無法理解的和不可同化的。②科琳·黎(Colleen Lye)認為,這種亞裔種族構成對于1890—1940年代美國公眾對于農地和農業(yè)的理解很重要。他們普遍認為,亞裔的身體比白人更適合農業(yè)勞動,后來他們認為墨西哥裔農場勞工也是如此。③政客和農業(yè)經濟代表通過建構這種生理差異,為農場主剝削亞裔勞工正名。另外,包括工會領袖在內的反亞裔分子,把亞裔農場勞工和農場主描繪成對白人勞工的不公平威脅,因為亞裔勞工具有所謂高效率,即投入更少、產出更多。美國勞工聯(lián)盟(The American Federation of Labor,AFL)主席塞繆爾·岡珀斯(Samuel Gompers)的排華小冊子《肉和米》(Meat vs Rice)的核心思想就是這種所謂的亞裔經濟效率對白人的威脅。④

        在排亞裔時期(1882—1952年),亞裔種族構成導致了對美國亞裔土地所有權的意識形態(tài)和物質上的仇視。美國公共和政治話語一直把美國亞裔擁有土地視為“外國人”侵占美國白人的土地,這種話語基于把美國亞裔視為外國人的種族投射,還套用了本土土地被侵占的話語,因為它把美國白人視為美國的“原住民”。另外,日裔農場主因為使用精耕細作的農業(yè)技術,還被指責“降低了土壤肥力”。實際上,他們往往只能耕種貧瘠的土地,所以精耕細作反而“提高了土地的價值”。⑤然而,就像亞裔勞工的所謂“高效”被視為對白人工人的威脅一樣,亞裔農場主的所謂“高效”也被視為一種不公平競爭和有害土地的做法。亞裔美國文學中的農業(yè)敘事反映了這種混淆是非的意識形態(tài)立場。⑥

        三、杰斐遜重農主義和美國田園主義

        一般而言,亞裔美國文學中的農業(yè)書寫反映了兩個文學傳統(tǒng):美國田園主義和杰斐遜重農主義。田園是一個充滿“意識形態(tài)多義性”的靈活概念。①它幾乎可以泛指任何對鄉(xiāng)村風光的怡人描繪,也可以專指遵循忒奧克里托斯②(Theocritus)詩歌傳統(tǒng),即將牧羊人的簡單生活理想化的特定詩歌。作為一種文學模式,田園主義既可以為霸權服務,也可以反霸權,有時甚至是兩者兼有。比如,它可以將社會階層自然化,進而加強統(tǒng)治性的政治秩序,也可以批判農村工業(yè)化過程中的腐敗。洛·馬克思(Leo Marx)、雷蒙德·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和特里·吉福德(Terry Gifford)等學者通過對文學模式的考察,以各種往往互相矛盾的方式進一步使田園的概念復雜化,比如吉福德區(qū)分了反田園和后田園。③亞裔美國文學學者注意到了美國田園主義的種族政治中的一些問題。比如,貝拉·亞當斯(Bella Adams)解讀了韓國裔美國小說家唐納德·李(Don Lee)的作品《廢墟》(Wrack and Ruin,2008)中的環(huán)境,指出美國田園主義支持一種錯誤的政治觀,即將自然描繪成避難所而非辛勤勞動的場所。它將自然凸顯為具有白人男性氣質的場所,掩蓋了美國亞裔等在自然中勞動者的存在,而正是這些勞動者創(chuàng)造了美國的田園風光。④

        杰斐遜重農主義借鑒了田園的概念,也根植于農事詩⑤(the georgic)。田園詩主要著眼于遠離勞動,農事詩則歌頌勞動。但是杰斐遜重農主義鼓吹產權,加劇了對美國亞裔的遮蔽和排除,所以它作為一種文學模式,對于美國亞裔的可見度和歸屬感來說存在不少問題。它描繪的是一種理想而非現(xiàn)實。杰斐遜重農主義來源于托馬斯·杰斐遜(Thomas Jefferson)的《弗吉尼亞筆記》(Notes from the State of Virginia)中的《問題十九》(“Query XIX”),杰斐遜設想了一個只有農民而沒有工業(yè)生產者的國家。他認為,農民是“上帝的選民”,比其他人更有道德。他在農民身上看到了一種經濟獨立性,這種經濟獨立性又可以造就政治獨立性,進而成為民主的基石。⑥

        《弗吉尼亞筆記》中有一個隱藏的主題,杰斐遜把白人公民視為財產所有者(農場主),把黑奴視為財產(農場勞工)。這說明財產所有權是種族化公民身份的標準,從謝麗爾·哈里斯(Cheryl Harris)以來的批判性種族研究就指出了這一點。財產所有者即理想公民的觀念,不但源自于塑造了美國種族意識形態(tài)的白人-黑人種族二分法,也源自于一種定居者殖民邏輯。在這種邏輯中,殖民者變成了原住民,而真正原住民的存在和他們對于土地的所有權都被抹除了。因此,亞裔美國文學對于杰斐遜重農主義的書寫,就必然反映根植于歧視黑人的農場勞工/農場主的意識形態(tài)二分法,以及建立在抹除原住民存在之上的定居者殖民主義意識形態(tài)。這兩種意識形態(tài)都根植于將白人性視為財產的觀念。①

        美國亞裔有一種以杰斐遜重農主義來捍衛(wèi)其民族認同的傳統(tǒng)。二戰(zhàn)前美國日裔的文化生產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歷史學家東榮一郎(Eiichiro Azuma)在《在兩個帝國之間》(Between Two Empires)中指出,日裔移民以多種方式借用美國邊疆敘事,將自己視為定居新土地的拓荒者。②《加州每日新聞》(Kashu Mainichi)是洛杉磯地區(qū)一家面向說英語的第二代美國日裔的報紙,1934年該報一篇社論宣稱:“大地對于加利福尼亞的日裔拓荒者是仁慈的。第一代日裔移民艱辛的勞作、多年的汗水和苦力得到了豐厚的回報,莊稼長勢喜人,而且多年之后日裔農場主實際擁有大片土地?!雹弁ㄟ^這些言論,美國日裔在農業(yè)上的成功被寫進了美國擴張敘事中,揭示了杰斐遜重農主義在邊疆神話中的中心地位。

        這些美國日裔宣稱自己是農業(yè)拓荒者,他們的成功來自于辛勤的勞作和大地的慷慨,這種做法模糊了農業(yè)中的種族等級制度。將美國日裔全都描繪成農場主的做法,抹除了美國日裔農場勞工的存在,而且往往與將美國日裔視為不同于菲裔和墨西哥裔農場勞工的榮譽白人的做法相呼應。④

        而且,這樣借用杰斐遜重農主義對于構建美國亞裔的歸屬感并不總是奏效,因為它和將亞裔視為“無法理解的”、不可同化的傳統(tǒng)相矛盾。不管亞裔有無美國公民身份,都永遠被視為外國人的做法,這使得杰斐遜的論述失效。比如,中村拓志(Hiroshi Nakamura)的小說《單調勞動》(Treadmill,1996)就說明了杰斐遜的邏輯無法保護美國日裔不被關進集中營。這部小說寫于圖利湖日裔集中營中,講述了野口(Noguchi)一家被關進集中營并最終自愿被遣送回日本的故事。故事開篇一家人都有美國公民身份,經營著一家農場,他們的土地所有權被視為“把種子種到深處”的證據。⑤中村拓志強調了第一代移民幫助子女成功的作用,大姐輝(Teru)擁有學術天賦,二哥塔德(Tad)是田徑明星,小妹薩莉(Sally)受人歡迎。一家人被關進集中營后,媽媽的身心健康日漸惡化,爸爸的杰斐遜主義美國理想幻滅。一家人從身體上和意識形態(tài)上都根植于美國土地。故事結尾時,主人公輝只有在失去土地的抽象跨國空間中,才能找到她的正義理想和歸屬感。她和父母都不再感覺歸屬于土地或美國。這部小說表明,杰斐遜重農主義無法為美國亞裔建立國家認同。⑥

        歷史學家西莉亞·蘇認為,杰斐遜重農主義在處理家庭農業(yè)理想方面,是圍繞著民族國家的種族需要而靈活變化的。政客、農業(yè)經濟代表和白人農場主所使用的杰斐遜重農主義的種族內涵隨著時間逐漸變化,以持續(xù)強化關于亞裔的某些種族敘事。西莉亞·蘇仔細研究了1880—1940年加利福尼亞圣克拉拉谷地區(qū)的農業(yè),她指出:“每次亞裔農場勞工涌入,白人家庭農場就訴諸種族差異,強化只有白人家庭才有權歸屬于神圣的美國農業(yè)的觀念?!雹匐m然亞裔美國文學經常借用杰斐遜重農主義和美國田園傳統(tǒng),但是它必然反映這兩種論述中都存在的種族話語,而不能簡單地將它們當作種族中立的文學模式。在卡洛斯·布洛桑、山本久惠和大衛(wèi)·馬斯·松本三位作家的作品中,我們都能看出這一點。

        四、卡洛斯·布洛桑筆下的杰斐遜重農主義和田園主義

        卡洛斯·布洛桑是一位菲裔作家,以其1930和1940年代的創(chuàng)作聞名。他的作品曾經在一小段時間內受眾頗廣并在《紐約時報》上有相關評論,二戰(zhàn)期間,其短篇小說集《我父親的女兒》(The Laughter of My Father)的部分故事還曾向美軍士兵廣播,以激發(fā)他們對當時被日本占領的菲律賓的同情。1931年,年輕的布洛桑從菲律賓抵達美國,之后就加入了公眾陣線(The Popular Front),這是一個進步人士和激進分子的聯(lián)盟,旨在阻止法西斯崛起。②1956年他在西雅圖逝世時窮困潦倒,飽受肺結核引發(fā)的疼痛折磨,還因其政治傾向而受到政府監(jiān)視,但是他政治信念始終堅定。③他從未返回菲律賓,雖然從1946年起他作為菲律賓人就可以申請美國公民身份,但是他從未申請。他的作品描繪了美國在菲律賓實行帝國主義政策的后果,表現(xiàn)了美國西海岸地區(qū)對菲律賓農場勞工的剝削,反映了田園主義和杰斐遜重農主義。

        布洛桑在其寫作中借用美國重農主義,特別是杰斐遜重農主義,以揭露美國在菲律賓的資本主義和殖民主義政策的后果。菲律賓是《我父親的女兒》和布洛桑身后發(fā)表的小說《哭泣和奉獻》(The Cry and the Dedication)的主要場景。他最著名的作品,回憶錄小說《美國在我心中》(America is in the Heart)前三分之一部分講的也是在菲律賓發(fā)生的故事。④布洛桑出身于菲律賓伊羅戈斯(Ilocos)大區(qū),美國將近90%的菲裔移民都來自這一地區(qū)。歷史學家道恩·波胡拉諾·馬巴龍證實了布洛桑作品中對于失去土地的典型經歷的描述。他解釋道:“這本書的第一部分講述了一個關于莊稼絕收、高利貸、失去土地和饑餓的故事,這個令人心碎的故事發(fā)生在伊羅戈斯大區(qū)南部邦阿詩楠?。≒angasinan)比納洛南(Binalonan),許多伊羅戈斯人就住在那里?!雹?/p>

        《美國在我心中》的故事被布洛桑講述得像斯坦貝克(John Steinbeck)的《憤怒的葡萄》(The Grapes of Wrath,1939)中約德背井離鄉(xiāng)的故事,從而貼近美國讀者。⑥小說中有許多場景呼應了《憤怒的葡萄》,比如卡洛斯的爸爸問道:“我們親手辛苦創(chuàng)造的東西,陌生人搶得走嗎?”①后來,愛麗斯·奧德爾(Alice Odell),一個以芭布(Sanora Babb)夫人[塵暴區(qū)②遷徙小說《無名之輩》(Whose Names are Unknown)的作者]為原型的角色,講述了她的家庭在俄克拉荷馬失去土地的故事??逅够貞溃骸暗侥菚r我才意識到,她的經歷和我是一樣的,都是被同一種力量所恐嚇;只是發(fā)生在兩個不同的國家,發(fā)生在兩群不同的人身上?!雹鄄悸迳0逊坡少e的歷史置于美國讀者已經熟悉的土地敘事中,從而向美國讀者清晰地傳達了美國在菲律賓的殖民主義和資本主義政策的后果。他還把美國農業(yè)本身視為一種帝國主義存在。美國的資本主義和殖民主義政策造成菲律賓小農失地破產,從而導致菲裔移民在美國面臨種族化的剝削。

        文學批評家克里斯多夫·維亞爾斯(Christopher Vials)進一步指出,布洛桑在冷戰(zhàn)早期廣受歡迎,除了因為他公開宣揚其激進的政治理念,還有部分原因在于他的自耕農沒落敘事。賽珍珠(Pearl Buck)、厄斯金·考德威爾(Erskine Caldwell)和約翰·斯坦貝克等作家使得這種敘事廣為人知,④這種敘事的力量主要來自于杰斐遜重農主義。約德失去土地的悲劇就是他無力再當農場主。在小說的邏輯中,約德的白人美國性使其一家人有權擁有土地。他們在土地上勞作,這使得他們比加利福尼亞的地主更有道德,因為那些地主已經不再在農場上勞作。斯坦貝克寫道:“他們不再在農場上勞作。他們在紙上勞作,他們忘記了土地,忘記了土地的味道,忘記了土地的感覺,他們只記得擁有土地,只記得在土地上賺了多少、虧了多少?!雹莶悸迳T诜磳Ψ坡少e和美國都存在的殖民主義和種族資本主義時,調動了這種強大的情緒。

        對布洛桑的寫作來說,田園主義是和杰斐遜重農主義同等重要的文學模式。比如,小圣胡安(E. San Juan Jr.)和馬丁·約瑟夫·龐塞(Martin Joseph Ponce)等研究布洛桑的學者都曾指出,田園主義在他最后一部小說《哭泣和奉獻》中占據中心位置。這部小說講述了菲裔作家丹蒂(Dante)從美國回到家鄉(xiāng)支持農民起義的故事,顯然暗指虎克黨叛亂。⑥虎克黨先抵抗日本侵略菲律賓,在二戰(zhàn)后又反對美國的新殖民主義政策和美國與菲律賓的反共合作。丹蒂在路上加入了一個由6個革命者組成的隊伍,他們又一起去找費利克斯·里韋拉(Felix Rivera),里韋拉也是從美國回來的,還帶了錢回來支持他們的事業(yè)。文學學者馬丁·約瑟夫·龐塞認為:“布洛桑就是通過田園主義這一技巧來連接虛構人物但丁和他的家鄉(xiāng)的?!雹叩さ偻ㄟ^講述兒時的故事,確認了他與出生地之間的連接。這些故事改寫自他從老農阿波·拉卡伊(Apo Lacay)那里聽來的民間故事,丹蒂最后遵守了對阿波的承諾,回到了家鄉(xiāng)。小說中對田園的懷念經常被殖民主義暴力打斷,造成小圣胡安所稱的“反田園沖擊”,“顛覆了和諧、純真、恬靜、誘人的鄉(xiāng)村神話”。①凱利·亞當斯(Kelly Adams)進一步解讀,認為田園主義在破壞環(huán)境的慢暴力中也處于中心位置。亞當斯強調,這部小說探討了以性別化的方法恢復土地(包括土壤肥力)的可能性。雖然其中描繪了多種田園風光,既有森林也有農田,但它主要還是在講農民失地的故事,這也呼應了布洛桑的早期作品《美國在我心中》。②

        五、山本久惠筆下的種族、財產和農業(yè)

        短篇小說和散文作家山本久惠聞名遐邇,主要是因為她進行了形式主義文學實驗,關注美國日裔女性和日裔移民女性的經歷(特別是代際沖突),拷問種族對立,以及思考跨種族聯(lián)盟的可能性。③1931年,14歲的山本久惠開始在當?shù)氐娜找釄蠹埳习l(fā)表作品,直到2011年去世。1940年代末至1950年代,《巴黎評論》(The Parisian Review)、《時尚芭莎》(Harpers Bazaar)和《亞利桑那季刊》(Arizona Quarterly)等雜志都發(fā)表過她的小說。④因《靈魂起舞》(The Soul Shall Dance,1977)聞名的戲劇家山內和歌子(Wakako Yamauchi)是山本久惠的朋友。山本久惠和她一樣將農業(yè)作為寫作的背景和主題,為其文學成就奠定了基礎。她以農業(yè)為背景,揭露了種族資本主義對社會和環(huán)境的危害,包括挑起族群對立的制度。

        山本久惠的個人經歷是二戰(zhàn)前美國日裔農業(yè)史的縮影。她是加利福尼亞雷東多海灘(Redondo Beach)地區(qū)兩個農民的女兒。1942年,山本一家種植草莓,為了規(guī)避《外國人土地法》,他們的土地在一個農業(yè)合作社名下。珍珠港事件之后,合作社面臨被強制剝奪土地的風險,所以他們賣掉了土地,之后受雇采摘草莓。⑤山本久惠回憶道:“農場主皮爾遜(Pearson)把墨西哥裔編為一組,由一個墨西哥裔工頭管理,把日裔編為一組,由一個日裔工頭管理。進日裔集中營之前,我們都是那樣工作的?!雹迯娜找峒袪I出來之后,山本久惠回到洛杉磯,受雇于一家菲裔報紙《洛杉磯論壇報》(The Los Angeles Tribune)。在那里,她深化了對歧視黑人的種族主義的分析,還深入觀察了天主教工人運動。⑦1940年代末和1950年代初,她的作品開始受到贊譽,比如她的短篇小說《米子的地震》(“Yonekos Earthquake”)被收入《1952年美國最佳短篇小說集》(Best American Short Stories:1952)。1952年,她拒絕受人資助和葉佛·溫特斯(Yvor Winters)一起在斯坦福大學學習的機會,而是搬到紐約州北部,和多蘿西·戴(Dorothy Day)一起住在一個天主教工人農場上。她在農場上一直住到1955年,婚后回到加利福尼亞。山本久惠一生都在堅持寫作,并在《天主教工人報》(The Catholic Worker)等刊物上發(fā)表作品。直到臨終之際,她都認定自己是一個無政府主義者。①

        學界從各種角度分析了山本久惠作品中的農業(yè)場景,并往往強調其中的種族資本。比如,格雷斯·敬元·洪(Grace Kyungwon Hong)分析了山本久惠作品中菲裔和日裔無法獲得私人財產的不同原因,指出了跨種族團結的可能。②謝麗爾·東田(Cheryl Higashida)側重分析了短篇小說《米子的地震》中的菲裔農場勞工馬波(Marpo),指出山本久惠的作品中保留了歷史的印記,正是這種歷史印記塑造了日裔和菲裔與農業(yè)的關系。謝麗爾·東田認為:“馬波就是早期菲裔勞工從一個美國農場遷徙到另一個美國農場的產物,這種現(xiàn)象正是因為菲律賓佃農失地破產,美國的帝國主義政策摧毀了菲律賓的本土產業(yè)?!雹壑x麗爾·東田還認為,這個故事反映了加利福尼亞和夏威夷農業(yè)經濟中的種族隔離制度,在這種等級制度中菲裔的地位還在日裔之下。

        山本久惠的短篇小說不但反映了美國日裔農業(yè)史,也反映了天主教工人運動的農業(yè)試驗,尤其是彼得·莫林(Peter Maurin)的理念。莫林是天主教工人回歸土地運動的主要倡議人。他認為,農業(yè)勞動可以使工作重具尊嚴,從而抵消資本主義對勞動的異化。他認為,農業(yè)勞動是一種特別有尊嚴、令人滿足的勞動形式,勞動者自給自足,而不會被人剝削。他提倡集體勞作,設想參與者可以按照學習日和勞動日分配時間。④山本久惠顯然很熟悉莫林的理念,甚至還在訪談中引用了他的理念來解釋自己的政治觀念。而且,她所居住的天主教工人農場就叫彼得·莫林農場。⑤

        從天主教工人運動的視角看,《十七音節(jié)》(Seventeen Syllables,1949)展現(xiàn)了莫林所設想的學者-勞動者模式對于林(Hayashi)一家來說是不可能的,因為他們的生活中充滿了經濟不穩(wěn)定、性別不平等和種族不公。在《十七音節(jié)》中,林夫人想寫詩,但是她這個愛好在社交上疏遠了丈夫,在經濟上可能威脅農場收入,也暗示了故事中的人物在個人和歷史語境下的失語。黃秀玲(Sau-Ling Cynthia Wong)認為,《十七音節(jié)》的中心矛盾是母親的藝術所代表的奢侈享受和父親勞動欲望所代表的艱苦樸素之間的矛盾。⑥莫林認為,通過天主教工人農業(yè)合作社,這種艱苦樸素和奢侈享受是可以共存的。這篇短篇小說表明,莫林的理念對于美國日裔來說具有吸引力,但是又無法實現(xiàn)。⑦山本久惠發(fā)表《十七音節(jié)》時,日裔集中營正式關閉不足5年,所以讀者都知道幾年之后林全家就要被關進日裔集中營,莫林的學者-勞動者理想在20世紀的種族資本主義語境下就顯得更加不可行。

        六、大衛(wèi)·馬斯·松本和替代食物運動

        大衛(wèi)·馬斯·松本是第三代美國日裔農場主,其主要文學創(chuàng)作開始于1990年代中期。他的散文主要寫的是他位于加利福尼亞夫勒斯諾(Fresno)附近的80英畝有機桃園。除了在《夫勒斯諾蜜蜂》(The Fresno Bee)上寫專欄,他還出版了多部書籍,包括《一個桃子的墓志銘》(Epitaph for a Peach,1995)、《豐收之子》(Harvest Son,1998)、《四季五感》(Four Seasons in Five Senses,2003)、《寄往谷區(qū)的信》(Letters to the Valley,2004)、《傳家寶》(Heirlooms,2007)、《過世農場主的智慧》(Wisdom of the Last Farmer,2010)、《完美的桃子》(The Perfect Peach,2013),以及和女兒松本希子(Nikiko Masumoto)合著的《四季輪回》(Changing Seasons,2016)。①

        松本的創(chuàng)作反映了當代替代食物運動中的重農主義,它基于杰斐遜重農主義,但是增加了杰斐遜重農主義中沒有的生態(tài)可持續(xù)性投資的理念。在杰斐遜重農主義中,對立的雙方是農業(yè)和工業(yè),但是在替代食物運動中的重農主義中,對立的雙方是傳統(tǒng)農業(yè)和可持續(xù)農業(yè)。它反對工業(yè)化農業(yè)的社會和環(huán)境后果,宣揚本地化的、有機的和小規(guī)模農業(yè)的益處。②和露絲·尾關(Ruth Ozeki)、格雷斯·李·博格斯(Grace Lee Boggs)等其他美國亞裔作家一樣,松本在作品中支持替代食物運動中的重農主義,同時還反對這種重農主義中仍然存在的杰斐遜假設。③

        杰斐遜重農主義和美國田園主義主要對美國農業(yè)進行民族主義解讀,松本的寫作使情況變得復雜化。比如在《豐收之子》中,松本把他家在美國的農業(yè)歷史與在日本更長的農業(yè)歷史連接起來。他寫道:“也許,我只是松本家歷代平凡的農民之一,我們祖祖輩輩在土地上耕耘,弄臟我們的手,使土地肥沃?!雹芩麤]有以美式的杰斐遜重農主義敘事來反對把亞裔視為外國人的敘事,而是堅持他的美國重農主義保有日本的根。他把自己視為松本家族農業(yè)傳統(tǒng)的傳承者,從而反對杰斐遜的農場主/公民/有產者的意識形態(tài)。⑤

        松本的這種連接不僅是通過他的家族史,也是通過他的有機農業(yè)觀念實現(xiàn)。周序樺(Shiuh-huah Serena Chou)認為,松本的寫作基于佛家的空和有機農業(yè)原則的兼容性,“他把有機農業(yè)的哲學源頭追溯到日本”,尤其是福岡正信(Masanobu Fukuoka)的作品。①松本拒絕杰斐遜重農主義贊賞自立的態(tài)度,他認為這種自立驅使他的父親和其他農民使用肥料和化學制劑。在他的作品中,杰斐遜重農主義帶來的是他家在二戰(zhàn)日裔集中營時期失去土地,還帶來迷信自立和用技術控制自然造成的人與自然的疏離。相反,松本的有機農業(yè)受到的是其家族農業(yè)傳統(tǒng)和禪宗的啟發(fā)。周序樺認為:“松本展現(xiàn)了有機農業(yè)既是一種農業(yè)方法,也是一種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把保護持續(xù)變化的環(huán)境視為保存(民族)文化傳統(tǒng)的一部分?!雹?/p>

        七、文獻討論

        對亞裔美國文學中農業(yè)書寫的研究經常借鑒美國亞裔歷史研究,自從1989年蓋理·起弘(Gary Y. Okihiro)呼吁多關注美國亞裔的經歷之后,美國亞裔歷史研究就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③研究美國亞裔農業(yè)最早的著作之一是陳素真(Suecheng Chan)的《這片苦樂參半的土地:1860—1910年加利福尼亞華裔》(This Bittersweet Soil: The Chinese in California Agriculture, 1860-1910)。瓦萊麗·松本(Valerie Matsumoto)的《耕耘家鄉(xiāng)》(Farming the Home Place)和戴維·內沃特(David Neiwert)的《草莓時光》(Strawberry Days)分別研究了加利福尼亞和華盛頓兩州的美國日裔農業(yè)社區(qū),兩者都指出不但美國日裔對農業(yè)有貢獻,農業(yè)也塑造了美國日裔的生活方式。塞西莉亞·蘇的《世界花園》(Garden of the World)分析了圣克拉拉谷(Santa Clara Valley)地區(qū)多個互相重疊的美國亞裔社區(qū),為基于地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比較視角。道恩·波胡拉諾·馬巴龍的《小馬尼拉④在我心中》(Little Manila is in the Heart)研究了社區(qū)歷史傳統(tǒng)。馬巴龍將加利福尼亞斯托克頓(Stockton)視為周邊菲裔移民的中心,他們大多都從事農業(yè)勞動。所以,她這本著作重繪了美國亞裔農業(yè)的地圖。勞動力一直是研究美國亞裔農業(yè)歷史的重要視角,比如羅納德·高木(Ronald Takaki)的《工作之余》(Pau Hana)⑤和文和?。∕oon-Ho Jung)的《苦力和甘蔗》(Coolies and Cane)都是從這一視角出發(fā)的研究。⑥另外,包括馬巴龍的專著在內,21世紀初的許多研究重新注意到了1960和1970年代菲裔在農場勞工運動中的作用。①

        關于美國亞裔農業(yè)的文學和歷史研究都把美國農業(yè)放在帝國主義的大背景下考察。比如東榮一郎的《在兩個帝國之間:日裔美國的種族、歷史和跨國主義》(Between Two Empires: Race, History, and Transnationalism in Japanese America)認為,第一代日裔移民把自己視為在美國的“拓荒者”,是受到日本帝國主義話語和美國邊疆神話的雙重影響。在《共享的太平洋舞臺》(“A Shared Pacific Arena”)一文中,多蘿西·藤田·羅尼(Dorothy Fujita-Rony)指出,學界缺乏關注美國亞裔農業(yè)女性的歷史敘事。在研究了3名女性不同的生活之后,她認為“這些敘事促使我們思考,帝國的觸角深入到農業(yè)地區(qū)的核心,深刻地影響了美國亞裔農村女性的生活”。②許多關于卡洛斯·布洛桑的研究,包括克里斯多夫·維亞爾斯、凱利·亞當斯和馬丁·約瑟夫·龐塞的研究在內,也將美國農業(yè)置于帝國主義的語境下進行考察。③

        科琳·黎認為,亞裔種族構成對于美國重農主義的產生,以及20世紀上半葉白人美國農場主的形象刻畫是至關重要的。④珍妮·筱冢(Jeannie N. Shinozuka)認為,針對美國日裔農民的黃禍話語擴展到了對植物和昆蟲遷徙的監(jiān)管上。她的著作指出,包括人在內的日本物種的遷徙,都被視為對“本土白人的身體和本土生態(tài)”的威脅。⑤周序樺指出,與美國亞裔農民被視為是對美國的威脅相對應的是,有機農業(yè)運動的源頭恰恰在于部分作家的“綠色東方主義”,比如美國農學家弗蘭克林·金(F. H. King,1848—1911)、英國植物學家艾伯特·霍華德(Albert Howard,1873—1947)和英國醫(yī)生羅伯特·麥卡里森(Robert McCarrison,1878-1960)1900年代初都曾到亞洲考察農業(yè)技術。周序樺認為,雖然金、霍華德和邁克卡里森的有機農業(yè)話語的形成是基于他們幻想亞洲是一片時間停滯不前,道德和物質都達到完美狀態(tài)的土地,但亞洲還是給他們提供了認識論和倫理的根基,這樣他們才能去想象一種與西方自然觀不同的,基于使用和尊敬的自然觀。⑥

        他們的“綠色東方主義”可能引發(fā)了美國對于土地保護的焦慮。黎認為,亞裔種族構成造成了日裔農民在美國面臨致使土地貧瘠的指控,這種種族構成假定了資本主義現(xiàn)代性之下的經濟效率。綜合黎、筱冢和周序樺的研究,可以看出跨國語境下種族構成的復雜性和不平衡性。種族資本主義,尤其是種族化的財產關系,是學者們關注的另外一個領域。比如,謝麗爾·東田和格雷斯·敬元·洪都研究了山本久惠描繪的農業(yè)場景,以理解她作品中對于種族資本的批判。①

        田園主義是另外一個富有成效的研究領域。羅伯特·林(Robert T. Hayashi)、貝拉·亞當斯、蘇珊·科西(Susan Koshy)、馬丁·約瑟夫·龐塞和克里斯多夫·維亞爾斯等文學批評學者,都研究了亞裔美國文學反映田園主義的種種方式,比如田園主義模糊化種族勞工的能力(林、亞當斯)、田園主義性別化和種族化的運作方式(柯西),以及田園主義在揭露殖民主義暴力方面的作用(亞當斯、龐塞)。②

        許多關注亞裔美國重農主義的研究,都關注二戰(zhàn)前寫成或關于這一時期的亞裔美國文學。學者們可以重點關注1965年后關于農業(yè)經歷的文學創(chuàng)作。比如,娜塔莎·鮑恩斯(Natasha Bowens)的《食物的顏色:關于種族、韌性和農業(yè)的故事集》(The Color of Food:Stories of Race, Resilience, and Farming)就講述了赫蒙族和老撾裔農場勞工在加利福尼亞和俄勒岡的辛勤勞作,這是當代替代食物運動的一部分。③

        另外,陳素真在《美國亞裔研究關鍵詞》(Keywords in Asian American Studies)中列有“勞動”(Labor)這一條目,她認為將來對于美國亞裔重農主義的分析可以更多關注定居者殖民主義,這是一種美國的殖民主義形式,即定居者社區(qū)嘗試建立其獨特的政治主權和文化身份,同時抹除原住民及其社會。④把亞裔勞工視為農業(yè)拓荒者,需要分析他們在對原住民的文化和物質種族滅絕中的作用,以及他們在美國定居者殖民主義中處于中心地位的生態(tài)破壞中的作用。這種研究不但在歷史研究中有必要,在文學研究中也是如此。

        環(huán)境和環(huán)境正義是亞裔美國文學研究中日益重要的研究方向。對于露絲·尾關的《我食肉的歲月》(My Year of Meats)和《關于創(chuàng)造的一切》(All over Creation)的研究表明,他認為全球食物系統(tǒng)和參與這一系統(tǒng)的美國農業(yè)罪責難逃,揭露了其中的性別化健康危險和環(huán)境毒性,這兩者都是工業(yè)化農業(yè)造成的,特別是工業(yè)化規(guī)模的動物飼養(yǎng)殘忍至極,難辭其咎。⑤周序樺對于替代食物運動和亞裔美國文學的研究的重點之一,就是對20世紀和21世紀亞洲和美國之間關于可持續(xù)農業(yè)的觀念的跨國流動。①美國亞裔推理小說也觸及了食物正義和食物主權等主題,但是這一主題研究仍顯不足,比如李昌瑞(Chang Rae-Lee)的《在如此遼闊的大海上》(On Such a Full Sea)中對于養(yǎng)耕共生的描寫就值得研究。②

        (本文原載于The Oxford Encyclopedia of Asian American Literature and Culture:3-Volume Set, Oxford Publishing Limited,Sep 2019. 此次翻譯已獲牛津大學出版社和作者本人授權。)

        責任編輯:安 吉

        責任校對:徐 敏

        少妇高潮惨叫久久久久久电影 | 熟女白浆精品一区二区| 日本一级三级在线观看|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免费暖暖| 顶级高清嫩模一区二区| 偷拍夫妻视频一区二区|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东京热 | 伊人狼人影院在线视频| 日本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 天天爽夜夜爽人人爽| 久久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欧美a在线播放| 国产日韩乱码精品一区二区| 精品久久av一区二区|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成人漫画 | 色婷婷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午夜福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秋霞鲁丝片av无码| 污污污国产免费网站| 日本女优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蜜桃|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 加勒比婷婷色综合久久| 高潮精品熟妇一区二区三区| 中国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啪啪软件| 97人人超碰国产精品最新o|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在线观看| 在线视频色系中文字幕| 大又大粗又爽又黄少妇毛片| 亚洲毛片αv无线播放一区| 亚洲精品国产二区三区在线| 我揉搓少妇好久没做高潮| 免费a级毛片在线播放| 真实国产老熟女粗口对白| 国产女精品| 牛仔裤人妻痴汉电车中文字幕| 丰满熟妇乱又伦精品| 人人妻人人玩人人澡人人爽| av网页在线免费观看| 免费人成网站在线视频| 人妻夜夜爽天天爽三区麻豆av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