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方澤
提著同樣問題的萌新們,正如我們當年
9月27日,北京大學校內組織“百團大戰(zhàn)”,全校的社團匯聚在北大講堂、學生中心之間的“三角地”附近設攤招新。這片區(qū)域恰好位于教學樓和宿舍區(qū)的連接處,行人來來往往,絡繹不絕。在人潮涌動中,為了吸引更多的新成員加入,各個社團無論是在自己的攤位設計中,還是在大聲喊出的招新口號中,都盡力展現自己。
“歡迎加入北大滑雪協會!零基礎教學包教包會!”
“周末滑雪活動!領隊教學車接車送!”
北京大學滑雪協會(下簡稱“北大雪協”)的招新口號被成員們超大聲地喊出并循環(huán)“播放”,一旦有人向他們致以目光,他們也會積極地抓住機會,上前遞上精心設計、要素齊全的招新傳單;也有同學舉著一塊貼滿歷年招新海報的單板在百團區(qū)域來回轉悠刷存在感,將好奇看熱鬧的路人們盡可能多地引到攤位附近。有幾位負責協會事務時間較長、經驗相對豐富的成員,他們坐在桌子后面承擔客服任務,向前來咨詢的同學更具體、詳細地講解雪協的各項活動、福利和日常事務安排,彌補招新傳單的信息不足。
從早到晚,協會的成員們幾乎無暇休息。尤其是在中午12點和下午6點,大批下課離開教學樓、返回宿舍的師生從這片并不開闊的區(qū)域經過,這才是真正的戰(zhàn)斗時段——所有出攤的社團都會抓住這個機會盡可能地推銷自己。
也許是因為冬天即將到來,滑雪作為冬季運動天然具有了特殊的魅力,雪協的攤位前幾乎被圍得水泄不通。前來問詢的同學們大多是出于好奇——去哪里滑?需要什么裝備?不會滑雪怎么辦?學起來快嗎?……
解答這些問題,雪協的成員一方面開心于越來越多的朋友對滑雪這項略顯小眾的運動產生興趣,可以與更多的人分享有關滑雪的快樂;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有些感慨和恍惚——畢竟,對于北大雪協中的大多數人來說,滑雪也是在來到北大之后才培養(yǎng)出的興趣愛好;或許正是在同樣的招新環(huán)境下,自己也心懷好奇和向往來到北大雪協的攤位,提出了同樣的問題……如今,只在短短一兩年間,我們竟也從當年那個小萌新成長為了半個內行,當年的我們也正是被北大雪協打開了通往冰雪世界的大門。
來,再好好認識一下你們的雪協
北京大學滑雪協會成立于2006年春季,最初由北京大學滑雪隊的同學發(fā)起建立。然而,北大雪協并不僅僅只是一個北大校內滑雪愛好者的“俱樂部”,在北大,有一定滑雪基礎和經驗的人畢竟是少數。作為一個非盈利的學生社團組織,自建立伊始,協會一直致力于將滑雪這項充滿活力和激情、又不失優(yōu)雅和高貴的運動介紹給更多的師生。2010年春季,北京大學滑雪協會同清華大學滑雪協會、北京交通大學滑雪協會等七?;﹨f會組建了北京高校滑雪聯盟(下稱 “高校雪聯”)。高校雪聯與北京市區(qū)、京郊等地的多個滑雪場簽訂協議,為北京地區(qū)高校的大學生爭取到了低廉的雪票價格,更降低了大學生參與滑雪運動的成本門檻。
事實上,爭取低價格的優(yōu)惠雪票僅僅是北大雪協工作的一小部分。每個周末,組織會員統一外出滑雪,提供往來交通、安全講解和基礎教學幫助,才是北大雪協最重要的任務。對于并不了解滑雪,或者說沒怎么滑過雪的新朋友來說,想要初步體驗滑雪的樂趣、學習一些基本的雪上技巧,參加北大雪協統一組織的周末滑雪活動顯然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近年來,雪協的周末活動不但持續(xù)不斷地收到老朋友的好評,更有越來越多的新朋友加入進來。僅2018和2019年雪季,雪協周末滑雪活動的報名人數就有866人次,其中,半數以上的參與者接受了雪協領隊免費提供的零基礎滑雪教學。
每次活動的成功組織都是雪協骨干成員、協會各個部門間相互配合、共同努力的成果。對于他們來說,七天一次的輪回已經成為了一種日常,伴隨著冬天一道來臨。骨干們每周的任務包括前期籌備和領隊兩個部分。組織部門的同學首先要做好活動策劃,聯系雪場。在確定活動時間和地點后,宣傳部門的同學在雪協公眾號“北京大學滑雪協會”發(fā)布本周的相關信息,吸引有意向的朋友前來參與。之后,另有幾位同學收集報名信息,在活動前一天給報名的同學發(fā)送通知短信,告知第二天的具體安排。到了活動當天,幾位基礎較好的骨干會員承擔起領隊的責任,為同學們充當導游——這一天里,領隊們的服務幾乎可以稱得上“保姆級”的了:上雪前,講解滑雪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和時間安排;在雪上,組織“零基礎”滑雪教學,教授基本的滑行技巧……北大雪協的骨干同學開玩笑說,滑雪找雪協,雪票、交通花錢少,教練不花錢,還能找到志趣相投的朋友一起玩。
“魚雷”們,領隊最操心之所在
談到自己的活動經歷,許多做過領隊的骨干同學都有大把大把的故事可講。如果要他們略作概括,大概也可以說是“為同學們操碎了心,痛并快樂著”。當然,快樂始終占據絕大多數。在他們看來,可以力所能及地讓更多的同學了解、體驗滑雪這項為自己所熱愛的運動,無疑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那些操碎了心的地方,也許很多人想不到。往往來源于在活動的籌備和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諸多的麻煩和意外:比如和雪場對接出了點小問題、雪票出票慢;比如早上統一教學時因為人多混亂,“教練”和“學員”相互找不見,增加了教學難度……
操心最大的是這樣的情況:下午自由滑行時,有的同學自以為在初級道上如魚得水,便想要挑戰(zhàn)難度更高、坡度更陡的中高級道;而等到站在山上,才發(fā)現自己并不能如想象中的那樣平穩(wěn)、輕松地滑行下去——這種時候,領隊就必須要上山支援,以保證他們安全、順利地回到山下。在領隊的細心保護下,至今沒有同學因滑雪受到嚴重傷害。
這種能力和野心的錯位對于新手來講是十分常見的;在滑雪愛好者眼里,這樣的人被戲稱為“魚雷”,以形象地概括他們在雪道上的橫沖直撞。在無法熟練掌握轉彎和剎車技巧的情況下,盲目走上中高級道挑戰(zhàn)“沖坡”,不僅僅是對自己生命健康的不負責任,也對他人的安全構成威脅。
但事實上,新手對自己的水平產生錯誤的認識,與他們對于滑雪運動的一些相關概念了解不足有很大關系。在與一些同學的交流過程中我發(fā)現,哪怕是那些已經有過數次滑雪經驗,能夠在雪上活動自如的同學,聽到例如“換刃”“立刃”“搓雪”等有關于滑雪的專業(yè)名詞時,還是會顯得有些迷茫。
具備一定的理論基礎對于學習任何一項運動都是十分必要的,想要真正普及滑雪運動,向大家科普一些基本概念不可或缺。在這方面,北大雪協也一直在進行著嘗試。線下,定期開設系列知識講座。比如協會邀請專業(yè)醫(yī)師來到學校,為同學講解在滑雪及其他常見運動中如何預防受傷,以及在受到傷害之后如何進行正確的康復訓練;協會也正在探索常態(tài)化“滑雪沙龍”的可行性,想要邀請更多滑雪名家、國內外滑雪愛好者前來分享滑雪心得,讓北大的師生更深入地了解滑雪文化。線上,在公眾號特別設立“漲知識”欄目,由雪協的成員自己執(zhí)筆,用最輕松活潑、淺顯易懂的講述方式,為大家提供技術入門、裝備挑選等方面的參考。目前,“北京大學滑雪協會”公眾號關注人數已經近萬、且依舊在持續(xù)增加。
協會的全部工作均由北大雪協的骨干同學無償完成,他們因為志趣相投聚在一起,協作努力;而愛從“滑雪”本身溢出,流淌進每一個人的生活,也使他們彼此間成為了親密無間的好友,共同進步?;蛟S正如北大雪協的招新攤位設計那樣——左邊,陳列著北大雪協及協會所屬北大滑雪隊歷年來獲得的各種榮譽,整整齊齊;右邊,是之前邀請藝術家合作繪制的臉譜頭盔,花里胡哨。一半嚴肅、一半活潑,就像北大雪協人的一貫風格,求知時認真謹慎,日??鞓窔g欣。
責任編輯:樸添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