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瑤
摘要:錢鐘書先生一直以為都被稱為“文壇狂人”,是典型的學者型作家,其小說中獨有的諷刺藝術,成為了我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一抹靚麗的風景。錢先生小說的諷刺藝術,就好比一把深藏不露的利劍,在談笑風生之間展露鋒芒,自帶凌厲之氣地給人猝不及防的致命一擊,讓人內(nèi)心久久無法平復。本文選擇錢老先生《圍城》作為研究對象,分析了其諷刺手法與特點,并從語言、心理以及形象三個方面展開,深入探究小說的諷刺藝術。
關鍵詞:《圍城》;諷刺藝術;文學作品
錢鐘書先生所著的《圍城》是一部長篇小說,是其現(xiàn)實主義批判的重要代表作之一,故事主要圍繞方鴻漸的人生經(jīng)歷展開,淋漓盡致的展現(xiàn)出了戰(zhàn)亂年代,我國廣大知識分子在內(nèi)憂外患的境況下,內(nèi)心的無助、無奈和空虛狀態(tài)。從另一種角度來看,《圍城》可以算得上是一部非常優(yōu)秀的諷刺小說,其諷刺手法多樣,通過比喻、夸張、擬人等手法一針見血地將當時社會問題揭露出來,通過對社會中人生百態(tài)的描寫,在嬉笑怒罵間,以幽默詼諧的語言將那個時代的人和事極盡嘲諷。在《圍城》這部小說中,錢鐘書先生將諷刺藝術發(fā)揮到極致,小說中處處可見,具有深遠的探究價值。
一、《圍城》的諷刺手法
(一)比喻
在文學作品中,比喻是一種極為常見的修辭手法,在文學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樣,在作品創(chuàng)作中,錢先生也尤其注重比喻手法的運用,如在《圍城》中“忠厚老實人的惡毒,像飯里的沙礫......會給人一種不期待的傷痛”。這句話表意上是講在品美味、享佳肴的時,可能會在不設防的情況下遭遇被動傷害,其本質確是對孫太太假老師的一面進行諷刺。因看不慣方鴻漸的行為做法,因此暗地里伺機報復,其惡毒的一面被蘇小組看破。
(二)夸張
夸張是指對于某件事有意夸大或縮小其性質、程度、特征和影響,進而使得語言的表達效果增強,賦予濃烈的感情基調(diào),從而給人們留下廣闊的想象空間[1]。小說中“上海仿佛希望每個新來的人都像只帶殼的蝸牛......”這里就運用了夸張手法,強烈表達出上海住房擁擠,人們難以在這個城市尋求容身之所。這句話故意夸大其詞,表面上看似不真實,但事實卻又如此,讓身處這一環(huán)境的人們感同身受。
(三)比擬
比擬就是將人物互擬,以此來表達自己對某件事、某個人的看法,從而揭露出其中的黑暗之處,將這種丑態(tài)昭然若揭,并予以嘲笑和諷刺。如小說中“孫太太眼睛紅腫,淚水似夏天的露水.......”這里就運用了比擬的手法,孫太太因管不住愛賭博的丈夫,心疼錢而暗自流淚,將“淚水”擬作“夏天花瓣的露水”,將渴望金錢的貪婪思想比擬成美好的事物,一對比,一聯(lián)想,濃濃的諷刺意味就出來了。
二、《圍城》的諷刺特點
一直以來,《圍城》這部小說就被稱之為現(xiàn)代版《儒林外史》,錢先生在小說中細致地描寫了留學生的真實生活和情感經(jīng)歷,這無疑對現(xiàn)代文化史上混亂的文化價值體系進行了深刻的揭露。同時,《圍城》在諷刺內(nèi)容和手法上也表現(xiàn)出獨特性,其諷刺特點主要表現(xiàn)在廣度、力度等方面。
(一)諷刺具有一定廣度
在小說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錢先生運用了大量的諷刺手法,如前文所分析的比喻、夸張、比擬等,仔細揣摩,很多語言都蘊含著濃厚的諷刺意味,在這些故事情節(jié)中將人生百態(tài)演繹得淋漓盡致,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人情冷暖、世態(tài)炎涼的現(xiàn)實社會,可以說這部小說諷刺的不僅有人性、生命,還有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及文化氛圍,是對整個歷史轉折時期蕓蕓眾生的體現(xiàn)[2]。小說中“胡子跟眉毛換了位置:嘴上的是眉毛...,額上的是胡子...”,這樣幽默的語言在小說中比比皆是,使得整個小說語言基調(diào)更具幽默感,給人們刻畫出了一組組令人忍俊不禁的人物形象。再比如“肥肉原是紅燒,現(xiàn)在是紅人倒運,又冷又黑”。作者以紅燒肉來比喻真實的生活處境,諷刺一旦不紅,人走茶涼,世態(tài)炎涼,遭遇冷遇是常態(tài),甚至還可以被人落井下石。而紅與黑兩字使用非常到位,道盡了人世間的人情冷暖。
(二)諷刺語言有力度
在《圍城》這部小說中,錢先生總是在幽默的語言之中暗藏犀利的諷刺,將現(xiàn)實生活的黑暗與不堪尖銳的揭露出來[3]。比如,“留洋好比出痘子、出痧子,非出不可?!边@句話就巧妙的將出國留學與中醫(yī)刮痧結合起來,一方面通過出痘子后通過刮痧可以獲得終身免疫力這一事實,來比喻出國留學鍍金的行為;另一方面則是暗諷曹元朗胸中無墨卻愛賣弄才華,打著牛津、劍橋的幌子來給自己鍍金,自我夸贊自己的才華。又比如“猴子蹲在地上的時候.....直到他向樹上爬,就把后部供大家瞻仰?!边@里錢先生就通過猴子上樹來諷刺高松年隨著社會地位的攀升,其惡劣的本性逐漸暴露出來,拙劣的演技終究無法掩蓋他世故、圓滑、虛偽的本性。
(三)諷刺風格機智幽默
錢鐘書先生是我國著名的現(xiàn)代作家和文學研究家,在文學作品中他時常用巧妙的語言來表達出深奧的哲學思想。因此,他的作品即便帶有濃郁的批判色彩,卻不沉悶,讓人感到妙趣橫生。小說中“(校長)呵呵大笑,喝了一口酒,刮得光滑的黃臉光亮像擦過油的黃皮鞋”這句話將高松年表里不一、陰險狡詐的一面刻畫的入木三分。又比如“她滿腔都是肥膩的營養(yǎng),小孩吸著以為是加糖的溶化豬油?!倍潭痰囊痪湓挘瑓s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了胖女人的外形特征。這種幽默風趣的語言讓人忍俊不禁,同時又感同身受。
三、《圍城》中諷刺的藝術特色
(一)機智幽默的諷刺語言
在整部小說中,我們都可以看到很多機智、幽默、風趣的語言,在讓人感到犀利之外,也感受到語言藝術的魅力。譬如鮑小姐說:是點西餐卻不能來這個倒霉催的館子......這是男人的通病。這話仿佛她驗證了世上所有的男子。小說中方翁思想刻板,就是我們常說的老古董,深受封建思想的荼毒,害怕自家兒子與蘇小姐成親后沒辦法掌權,于是說道:“鴻漸吃不消這個女人”。不僅如此,錢先生還刻意補充到:“這話說得蘇小姐好似硬石頭一般,不是火雞或鴕鳥可以讓胃消化的東西?!碧热糁皇敲鑼懗圆幌疵饴燥@平淡,但妙在錢先生又加了一番趣味評說,讓小說更具可讀性和趣味性。在《圍城》中也出現(xiàn)過學術造假,方鴻漸受到父親和周經(jīng)理的兩面攻勢,希望他能夠獲得博士頭銜,可他本人并不愿意造假,在時間和經(jīng)濟雙重壓力下,他選擇了造假文憑,但依舊不忘回信愛爾蘭人要適可而止。錢先生繼續(xù)點評到:這或許為中國開通外交至今唯一一次告捷。這無疑是對當時社會政治腐敗的諷刺。在《圍城》中這樣的例子很多,這些巧妙的比喻,通過風趣、機智、幽默的語言表達出來,體現(xiàn)出了錢先生豐富的想象力,那種辛辣的諷刺猶如最辣的辣椒,散發(fā)出誘人的味道,讓人欲罷不能[4]。錢先生通過新穎獨特的諷刺手法,將自己對人生的感悟、對社會的批判完完全全融入到了小說之中。
(二)精微的心理諷刺
錢鐘書善于從心理層面去諷刺和審視人事物,以人物言談舉止入手,窺探出其心理,將人與人之間那層薄如蟬翼的面紗挑開,去窺探其內(nèi)心世界,從而揭示出諷刺對象丑陋的靈魂,并戳穿其在言行中虛偽的一面?!秶恰分辛粞蟛┦刻K文縱在求愛方鴻漸失敗后,選擇下嫁給自己內(nèi)心一直以來都比較厭惡的詩人曹元朗,而曹元朗卻得以忘了形,說希望情敵趙辛嵋今后也能戀愛成功,蘇文縱聽后卻大為不悅。她已經(jīng)選擇嫁給曹元朗,為何卻不希望追求自己的趙辛嵋能夠收獲愛情呢?錢先生以議論的形式寫道:“她不嫁趙辛嵋,但在潛意識里卻希望趙辛嵋能終生不娶,等著曹元朗死后做個替補。”這簡短幾句話卻將留洋女博士內(nèi)心的想法暴露無遺,原來那幅高傲清冷的外表下竟隱藏著如此自私、冷血、虛榮的靈魂。小說中對于方鴻漸和韓學愈就假文憑一事交鋒后,一段關于韓學愈的心理描寫也精彩萬分,看似處于劣勢的韓學愈轉瞬之間就反敗為勝,這種陡然反轉的心理刻畫本就讓人驚嘆,但錢先生卻嫌不夠,以一句“韓學愈回家路上,腿有點軟”直搗其內(nèi)心最深處,將其假鎮(zhèn)靜后內(nèi)心的后怕、膽怯表露無遺,讓人拍手叫好[5]。而在李梅亭在就職的路途中所表現(xiàn)出的心理也極具諷刺意味,在啟程時,李梅亭買低等船票的本質是為了省錢,卻選擇撒謊來騙取他人的好感。在路途中,因舍不得使用自己的新雨衣,便找借口向別人借傘;他帶了一箱藥品,原想去學校賣個好價錢,卻不舍得給孫柔嘉,因為仁丹一旦拆開就賣不了高價,但是不給藥又顯得他吝嗇,于是他左思右想,想起前些天拆開過一瓶魚肝油,雖然價格與仁丹貴,但是已經(jīng)拆封,就好比“嫁過的女人減了市價”,以魚肝油代替仁丹給孫柔嘉服下,卻不料導致孫柔嘉再次嘔吐。在這一過程中,李梅亭小氣、吝嗇的怪誕心理在一次次的心理描寫中被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讓人們看到了他偽君子的本性。這樣的諷刺手法,不同于以語言進行嚴厲抨擊,而是通過揭露真相,以幽默詼諧的方式在平淡中寓諧趣,至拙而又至妙。內(nèi)心最見不得人的東西卻被置于光陽之下,這樣犀利的心理諷刺,在現(xiàn)代文學史上鳳毛麟角。心理諷刺就是將人性的丑集中化表現(xiàn)出來,從隱至顯,由暗到明,通過一次次的心理活動將丑陋的心理昭然若揭,這也顯示出錢鐘書先生高超的諷刺水平。
(三)獨特的諷刺形象
《圍城》主要以出國留學生方鴻漸的人生經(jīng)歷為主線,細致描寫了戰(zhàn)亂時期知識分子的情感與生活,體現(xiàn)出當時社會所面臨的文明危機以及現(xiàn)實生活的困境。對《圍城》小說的誕生,錢先生說其目的就在于將某類人群丑陋不堪的一面展現(xiàn)出來[6]。從小說中張吉民非常熱衷說英文這一行為,就可以看出在社會崇洋媚外之風盛行,也反映出錢先生對這類人群的諷刺?!秶恰愤@部小說更像是一面鏡子,將兩足無毛動物的丑陋心靈和畸形怪誕的性格刻畫得出神入化、入木三分,并且對導致這種丑惡現(xiàn)象的文化根基進行了全面剖析。如小說中張吉民這一形象,其經(jīng)常自夸,在與別人的對話中使用一些毫無意義的英語詞匯,這較他口中金牙還不如,因金牙尚可起到裝飾之效果,他這種毫無意義的英語猶如牙縫中的肉,只能說明其上頓飯吃得不錯,其他毫無作用。錢先生借此來批判當時社會崇洋媚外的人。在當時那個年代,知識分子選擇出國留學的事件比比皆是,錢先生借《圍城》這一小說中方鴻漸的言談舉止來諷刺當時的社會現(xiàn)象,如“現(xiàn)在的留學跟前清的科舉公民一樣,并非為高深學問”“出洋好比出痘子、出疹子,非出不可”,將當時知識分子沽名釣譽、熱中名利的思想和行為充分表現(xiàn)了出來。而原本正直的方鴻漸也迫于環(huán)境壓力不得不學術造假,購買假文憑,也體現(xiàn)出錢先生對崇洋媚外、出國留學這群知識分子的諷刺與嘲笑[7]。其實在上世紀中葉,知識界崇洋媚外的現(xiàn)象極為普遍,辦理出國手續(xù)的人更是絡繹不絕,通過《圍城》這部小說,錢先生借方鴻漸這一人物形象進行諷刺和批判,他將當時留洋形容成出疹子,不出不行,而普通人出過疹子隔斷時間就遺忘,但那些崇洋媚外的知識分子卻始終銘記于心,到處炫耀,仿佛到哪都高人一等。比如,以詩人自居的曹元朗,在國外寫的那些雜湊烏合的現(xiàn)代詩,根本沒有任何價值,但回到故鄉(xiāng)卻整日以留學生身份而沾沾自喜。錢先生比喻這種人是“心甘情愿得天花成麻子臉?!倍潭處拙湓挘銓⒅袊f社會知識分子好大喜功、釣名欺世的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這種獨特的形象塑造,也使得錢先生的諷刺藝術更具獨特性。
結語:
從古自今,中國文學史上都不缺諷刺小說,但大多數(shù)小說的表現(xiàn)手法都過于嚴肅,與歐洲文學的黑色幽默相比,缺乏詼諧的基調(diào)。錢先生認為中國的諷刺小說缺少一點趣味,而這也是由我國歷史造成的。因此,錢先生另辟蹊徑,打破了歷史的束縛,將諷刺與黑色幽默藝術完美結合起來,成就了《圍城》這部小說,以其犀利又不失詼諧的語言,讓我們在歡笑中陷入思考。
參考文獻:
[1]肖媛媛.從人物形象看《圍城》的諷刺藝術[J].人生十六七,2018,000(02X):31-32.
[2]蔡曉.淺論錢鐘書《圍城》的藝術特色[J].當代旅游,2018,000(007):1-1.
[3]洪慧敏."諷刺"也是一種"美"——淺論《圍城》中語言的諷刺藝術[J].新作文(語文教學研究),2019(6):112-112.
[4]王斌[1],盧曉東[1].錢鍾書小說《圍城》中的諷刺藝術探析[J].大觀(論壇),2019,000(002):P.237-238.
[5]邢真.論小說《圍城》的諷刺幽默風格[J].文藝生活·文藝理論,2018,000(006):7.
[6]王艷菲.《圍城》中的反諷藝術探析[J].青年文學家,2019(35:88-89.
[7]王若楠.淺析《圍城》語言特色——從諷刺、比喻手法兩個角度[J].參花(上),2018,000(002):P.111-111.